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必然与自由的辩证关系中,相对于必然向自由的转化,理论界一向较为忽视对自由向必然转化的研究,而后者恰恰在当代尤为重要。本文从实践活动的自由本性、实践活动的过程和结果等角度,阐述了自由何以构成必然得以形成和展开的内在环节;自由转化为必然与全球问题之关联;研究自由向必然转化的认识论难点;由必然和自由相互转化所积淀的“西西弗斯”情结及其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这个根植于人们头脑中的革命性命题,似乎已成为社会主义实践者的共识。然而,研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有关人类社会进化的论述,结果并未发现有这种结论。因此,如果简单地理解这个命题,很容易把人们的认识引入歧途,从而导致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探索陷入困境。一、经典作家认为社会主义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3.
在新闻学的诸多范畴中,人们最为熟悉的莫过于“新闻自由”这一命题。然而对一问题的评价却是混乱的。为此,本文拟对“新闻自由”这一命题予以重新考问。一作为一门学科之基本要素的概念,必须有严格的科学界定。概念的界定至少应满足这样几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语义表述上的规范性、即定义对形式逻辑的有关规则的依循;二是本质规定上的明确性,即对定义的对象的质的规定性的揭示;三是结构功能上的开放性,即定义对象对发展变化所产生的新属性能够予以容纳。由此观来,目前在新闻学界所主要流行的“新闻”定义难免就有缺乏科学性的嫌疑。以西方新闻学而论,虽有“一百个记者会有一百个新闻定义”的托辞,但其基本倾向不外乎是将新闻理解为能引起人们注意及兴趣、具有主观价值取向的东西。很显然,这是一种从实用主义哲学出  相似文献   

4.
“随着自然科学领域里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必然改变形式”,这是目前全国哲学界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为了探讨这一问题,特将恩格斯关于这个问题的原话抄录于下:“象唯心主义一样,唯物主义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阶段。甚至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而自从历史也被唯物主义地解释的时候起,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也在这里开辟出来了。”  相似文献   

5.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学说的丰富和发展,正确理解和掌握这一论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继承邓小平的遗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6.
<正>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形势迫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了价值规律的作用.于是,“自觉利用价值规律”的命题不仅为广大的经济理论工作者所呼唤,而且多次载入了经济建设的文件.然而,自觉利用的效果如何呢?客观事实使得我们不得不承认:并不理想.看来,为了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下更加自觉地利用价值规律,很有必要深入地研究这一命题的内涵、条件、作用机理和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关于“美的规律”的命题,是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谈“异化劳动”部分提出来的。在我们所能读到的马克思(包括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的著作中,只有这部手稿明确提出这一重要的具有多方面意义,包括美学意义的命题。正因为如此,这一命题显得特别珍贵,有不容忽视的价值,要求我们必须倍加爱护与珍惜;绝不能用这部手稿是什么马克思的“不成熟”著作之类的理由而有所轻视甚至忽视。  相似文献   

8.
9.
文学确有进步的一面,但仅限于语言、形式、技巧等。该命题所以存在着悖论,从根本上说,文学不是一种知识体系,而是生命情态的一次性书写。中西文学史上主流文体与文艺思潮的更迭只说明了审美需求变化催动了文学的变化,而与进步无关。  相似文献   

10.
哲学的党性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而有争议的问题.毛泽东在1939年读艾思奇编《哲学选辑》一书的批注中,明确地指出:“哲学的党性包含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本文就此谈谈个人的理解.一、哲学的党性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党性在讨论哲学的党性问题时,必须区分哲学的党性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党性这两个概念.  相似文献   

11.
真理中是否包含错误,这个六十年代哲学界争论的老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以稍微不同的形式提出来了。陈中立同志《论相对真理中包含错误因素》一文,明确提出在“相对真理”中,“一方面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另一方面,它又不能绝对地排除某些和客观事物本来面目不相符合的因素(错误因素)”。(见《社会科学辑刊》1979年第4期)这个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2.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简称两个必然)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被认为是划时代巨著的《共产党宣言》中得出的最高结论,因而它一直被看作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和最实质性的原理。但二次大战后国际社会出现的一系列新情况新形势,使人们对这个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由于问题变得很棘手,致使理论界和学术界感到困惑,不是简单断言,就是回而避之,然而,这都是无济于事的。问题愈是棘手,愈是需要给予研究和回答,本文愿为此作一些尝试。一个理论是否具有科学性,首先要看它的基础是否具有科学性。两个必然的论断虽然是140年前提出的,但它是以唯一科学的历史科学——唯物史  相似文献   

13.
1、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一书中对美的艺术进行过这样理解:(1)美的艺术是有意图的,人为的,但它又须被看做像似自然的。(2)像似自然的美的艺术不在于它是自然现象的逼真摹本,而在于它的合目的性的形式显得见不出有意图的造作与强制,见不出人工的痕迹来,仿佛是无目的,无意图的自然产物。(3)美的艺术之美在于其形式上的像似自然,正如自然之美在于其形式上的像似艺术(人为的,有目的的)。①以上三点,只是就康德在首次提出这一命题的第45节范围内的理解,如此理解当然还远远不够,因为对此我们可以有这样的发问:为什么像…  相似文献   

14.
《太平天国文书汇编》的《附录》中载的《洪仁玕自述》(见第五四五页)中有“甲寅由[游]上海,洋人不肯送予进南京,其上海城内红兵不信予为天王之弟,乃在夷馆学习天文历数。”之句,《编辑说明》第九条(第二页)并将原句中的“由”字解作“游”的误字.(有的则在“弟”之下用“。”号。)我认为这都不符合原文本义。“由”字就  相似文献   

15.
“三个代表”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历史必然和逻辑必然:“三个代表”把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代发展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6.
《读书》杂志一九八一年第二期的卷首,刊登了“人的太阳必然升起”一文。文章的作者,以十分引人注目的标题,相当激动的情绪,为人性论唱了一曲高音赞歌。作者说——“你要宣扬人性吗?你要宣扬人道主义吗?”是的,我要宣扬人性,我要宣扬人道主义。对生活在社会主义时代的中国人,不宣扬人性,难道要宣扬神性或兽性吗?不宣扬人道主义,难道要宣扬封建法西斯主义吗?在这段宣言式的文字中,包含着一个似乎无庸置疑的逻辑,即:否定神性和兽性,  相似文献   

17.
关于“着佃交粮”制性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平天国的“着佃交粮”制在初行时,曾在客观上刺激了农民的抗租斗争,但很快又转化为农民抗租斗争的对立物,成了维护地主收租的工具。它非但没有破坏、反而恰恰是在恢复已被破坏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它建立在承认和保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基础之上,其归宿只能是输租纳粮,根本不存在向“耕者有其田”过渡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感性认识包含理性认识”,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时至今日,传统观点(现行的哲学教科书、哲学工具书及有关的认识论论著)把“感性认识包含理性认识”仅仅解释为:感性认识是在理性认识的指导下取得的;感性认识要用概念等理性认识的形式来表达。笔者以为这种解释是不全面的。本文就此作些探讨。首先说明,本文的出发点是从个体认识的角度来谈“感性认识包含理性认识”的。因为,有无限认识能力的整个人类认识主体对无限发展的整个物质世界的认识,只能通过现实中的有有限认识能力的个体认识主体对一个个有限的具体事物…  相似文献   

19.
“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这本来是早已在理论上实践上解决了的科学命题,可是近些年来,有些人认为“这是个不科学的口号”,并提出种种非难。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这是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一个具有长远意义的重要思想,也是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所证明了的一个科学真理。认真学习《决议》,正确理解“生命线”的科学意义,澄清某些认识是非,对于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黑格尔“凡是”命题的深刻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20年黑格尔在《法哲学》中第一次提出“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这一命题(以下简称“凡是”命题)(《法哲学》序言,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8页。以下均引自此版)。此后,它一直是人们激烈争论的对象。这个命题是代表黑格尔哲学的典型命题,因此,如何理解其深刻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