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通过对绍兴地区90岁以上的长寿者的性别、职业和家谱系等的调查,绘制了52个完整的寿命谱系阁,其中男性19位(占总数的36.54%),女性33位(占63.46%),男性中从事脑力劳动2位(占10.53%),体力劳动17位(占89.47%);女性中从事体力劳动2位(占6.06%),家务劳动者31位(占93.94%).有长寿家庭史者37位(占寿命家庭史清楚者的71.15%),无长寿家庭史老15位(占28.85%).长寿者配偶的寿命影响子女的寿命,长寿者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本文认遗传和环境两方面来分析其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江苏省建筑生产企业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相关健康信念及其与艾滋病预防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江苏省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健康信念与艾滋病预防行为的资料,分析其艾滋病健康信念和艾滋病预防行为及信念与行为的关系。结果:调查对象的艾滋病健康信念得分不高,总分7.2分,其中易感性得分和行为效益得分低于其他两项得分。外来务工人员发生性行为时每次都用安全套的仅占8.9%。相关分析显示安全套使用频率与健康信念4个项目得分均呈正相关。结论:外来务工人员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低,今后可以健康信念模式为理论框架来设计艾滋病行为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3.
Although universal definitions are by no means agreed upon, the terms sex—male and female—and gender—femininity and/or masculinity—are semantically dissociable. The aim with the current study was to explore whether and to what extent they may be dissociable in perceptual terms. A comparison of sex judgments and gender judgments from point light walker (PLW) stimuli offered possibilities for obtaining a finer-grained picture of the basis or bases of these types of social judgments. In this study PLWs were used explicitly to examine the pattern of responses to questions of sex (male/female) and gender (masculine/feminine). Observers perceived targets to be feminine at the same rate as female, but perceived a subset of targets significantly more often to be male than masculine. Thus, a disconnect was demonstrated between male and masculine perceptions with no such uncoupling evident for perceptions of female and feminine. This pattern of responding accords with the idea—often described as Precarious Manhood—that manhood, or masculinity, may be a more difficult mantle to earn than mere ‘maleness’, with femininity considered closer to an essential aspect of being female.  相似文献   

4.
用经济学方法探讨了性的起源及性别的产生对基因的经济性,讨论了雌性动物繁殖的投资策略和雄性动物繁殖的投机策略的经济学和生物学基础,以及在专业化基础上形成的两性性征,认为性的产生与进化遵循经济规律。  相似文献   

5.
对1012位城乡迁移农民工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的统计分析表明,女农民工工作的稳定性只有男农民工的60.19%;她们遭遇劳动不安全比例比男农民工稍低;女农民工未签订任何形式劳动合同的比倒要比男农民工高8.13%;男女农民工“体质不如从前”、“遇到失业”的比例虽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在女农民工中,这两方面的比例却高达30%、60%;她们遭遇财产不安全的百分比部分与男农民工有差异;她们享受福利的比例较低,大部分福利的享受比例不存在性别差异。为控制女农民工过高的城乡迁移个人风险成本,应将城乡迁移的女农民工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全社会要树立契约意识与强化职业伦理,城市要建立为城乡迁移的女农民工服务的工作体系,切实保障其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
根据江苏省1012名农民工的问卷调查资料,从性别视角对其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女农民工月收入、每小时工资、收入层次分布均低于男农民工;女农民工月收入不存在代际差异和文化程度差异;第一代农民工月收入存在性别差异;从事相同职业的农民工月收入存在性别差异。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影响女农民工每小时收入的主要有工作、生活负担和社会因素,农民工自身因素仅对男农民工收入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工会运动中的女性力量在迅速增长。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文中对其中的几个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包括劳动力性别构成的变化、男女工资差距、女性职业的性质与状况以及工会对待女性的态度。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工会中女性力量的增强。  相似文献   

8.
性工作在中国大陆一直是备受道德谴责、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的"灰色行业",并日益发展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性工作是否应该合法化的争论愈演愈烈。从社会工作的角度,跳出合法与非法的争论,依据中国大陆的实际情况,关于女性性工作者社会管理的创新,需要从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全面了解着手,保障人权与社会控制并举,唯有如此才能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东亚流行的野女掠男母题,当起自中古佛经中的海外异类结亲母题。但故事在中国误读过程中进行了新的“性别置换”,多体现为男性主人公因祸得福,实为一次带有男性“艳遇”性质的行为,仙话理想色彩十分鲜明。母题体现了华夏中原人与边缘地区交往的心态,突出了故事发生地区的边缘性。明清小说野史叙事主要表现为:1.南方野女变得友好了;2.她们往往还具有中原人一样的敬孝、忠君等伦理观念;3.“野女”形象往往为佐助平叛英雄立下战功的女将领。  相似文献   

10.
运用社会学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在5个县对商业性性工作者的小组访谈和个人深入访谈,发现性别不平等与艾滋病风险行为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主要表现在选择性工作与传统的性别分工、性行为规范及贫困女性化等有密切关系;不安全性行为与男女的资源控制、权力不平等有必然联系;女性对性和艾滋病认知低下是高危险行为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现有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不同教育层次的人力资本具有不可替代性。基于此,本文重点考察了分级教育中性别差异的经济增长效应。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选取了30个省(市、自治区)2001—2014年的数据,通过建立静态、动态面板模型以及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具有初级教育水平的劳动者性别比越偏重于男性,经济增长效率就越高;中级和高级教育水平的劳动者性别比越偏重于女性,则经济增长效率越高。  相似文献   

12.
在以文艺为中心的大众文化中 ,现代中国妇女的形象外观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历史变化过程。激进时代的性别压抑体现为大规模的男女混装实践 ,男女性别差异消失在阶级对立之中。当今的商业化潮流使男女性别差异凸显 ,妇女形象成为男性欲望化了的对象 ,带有明显的性歧视色彩。在妇女形象外观嬗变的背后 ,居于主流地位的男权话语起着明显的支配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对人口普查数据多角度的分析与研究表明,我国男女两性人力资源开发存在如下问题:女性在业人口的规模及所占比重受到一定的约束;蓝领岗位中,女性在业人口文化素质低于男性的差距呈扩大趋势;女性在业人口文化素质存在"被提高"现象;男性在业人口高文化素质人才的存量与增量优势逐渐减弱;男女两性在业人口文化素质差距有所缩小,但仍存在较大差距;农民与工人职业岗位中男女两性在业人口文化素质提升较慢、现有文化素质较低。需要从就业政策、考试选拔制度、继续教育与培训体系等方面进一步释放男女两性人力资源开发的潜能,不断提高人力开发的有效性与公平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考察就业质量对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就业质量对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就业质量对女性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大于男性农民工,对高学历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大于低学历农民工,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大于老一代农民工;就业质量通过影响城市融入意愿和住房质量,进而影响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农民工所获得公共服务正向调节就业质量对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建议通过提高就业质量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来增强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  相似文献   

15.
根据2009年春节前河南省提前返乡农民工的调查资料,分析了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对河南省农民工就业影响的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随年龄增加,农民工受金融危机影响的程度加重,男性农民工受影响程度略大于女性,农民工务工行业多集中在受金融危机影响较重的建筑施工业、电子电器业、制衣制鞋业及机械制造业。将这些特征与河南省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现状相结合进行分析,发现其存在培训专业设置不合理,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主流群体的培训缺乏针对性,以及没有充分考虑就地转移的需要等问题,并提出切实有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现代养鸡业的生产 ,无论是蛋鸡还是肉鸡 ,都需要进行公母分饲。对肛门鉴别法、机械鉴别法、伴性性状鉴别法 3种初生鸡的雌雄鉴别技术进行了比较 ,阐述了各自的鉴别方法 ,并分析其鉴别准确率、对鸡体影响等方面的优劣 ,从而用于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17.
从就业过程、就业结果、就业竞争力,影响就业因素等方面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应届女毕业生在就业过程所面临的性别歧视问题进行实证分析,指出大学生在就业中存在着性别差异,女生学习能力高于男生,但活动能力较弱,性别特征减少了女生的就业机会,降低了其就业质量。并就女大学生的就业歧视问题和提高其自身竞争力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肇始于现代文化启蒙运动,但是启蒙思潮在从国外引入时被启蒙者进行了功利性的改造,从而导致了启蒙关系中的诸多不平等,表现最为突出的是男性启蒙者由于潜在的男性中心意识造成了女性主体性的失落,具体体现为女性经验主体性的失落、女性思维主体性的失落、女性行为主体性的失落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论性别角色观念和男女平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认为 ,在性别角色观念习得的过程中 ,人们自然地习得性别角色所产生的性别刻板印象以及许多似是而非的关于两性差异的认识 ,是产生性别歧视的认知基础。作者从心理学角度讨论了产生性别差异的原因和实现男女平等的途径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视淫是从自身身体-肤觉感受出发对异性身体的观看。这一观看中男子具有一定的主动性,进而形成一定的视淫权力。视淫权力的特性之一是对女子身体的分割,所导致的是男女交流的错位。而女子一方面拒斥男性视淫权力,另一方面则是在长期的权力约束下的顺从和迎合。视淫权力在一定程度上把审美引入了歧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