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马质彬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4)
《文学评论》一九八五年第五期和一九八六年第六期先后分两期刊出了刘再复同志的文章《论文学的主体性》。文章认为,“文学的主体包括作为对象主体的人物形象,作为创造主体的作家和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和批评家”,并认为,在当今的艺术活动中,这三方面的主体已全面削弱或丧失,并对这种主体及其如何复归避行了全面的论述。其后不久,陈涌同志和姚雪垠同志先后在《红旗》上发表文章,对刘再复同志的反映论和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展开了批评和提出了质疑。①陈姚二同志的三篇文章发表之后,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我在多次阅读和 相似文献
2.
曾庆元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1)
刘再复同志《论文学的主体性》等系列文章发表后,在文艺理论界引起了震动。它提出的问题和某些观点,对于改变人们习惯的单一的思维模式,拓展文艺理论的研究空间,乃至改造我们的“国民性”,都有着积极的意义。诚如许多同志所指出的,刘再复同志的文章显得匆促,有许多不够准确、不够严密的地方,这不仅影响了其立论的科学性,还容易被人误解,引起不必要的笔墨官司。本文拟就刘再复同志忽略了的问题——文学的外部规律与文学的主体性关系问题,提出一些意见,希望能引起大家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和进一步的研究,以求得对文学主体性问题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曾庆元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7,(1)
刘再复同志《论文学的主体性》等系列文章发表后,在文艺理论界引起了震动。它提出的问题和某些观点,对于改变人们习惯的单一的思维模式,拓展文艺理论的研究空间,乃至改造我们的“国民性”,都有着积极的意义。诚如许多同志所指出的,刘再复同志的文章显得匆促,有许多不够准确、不够严密的地 相似文献
4.
郭正元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3)
马克思主义历来肯定人的主体地位,它的主体性理论同唯心主义和人本主义有着根本的分歧。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都在不同的范围和层面上阐述了文学主体性的内涵,提出和解决了创作主体和表现主体、服务主体三者统一的一系列课题,保证了人民大众在文学艺术中的主体地位。刘再复的文学主体性理论根本漠视人民大众的主体地位,鼓吹文学上的唯心论和唯我主义、非理性主义,反对辩证唯物论的能动反映论,企图根本改变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观念、价值观念和文艺观念,诱导社会主义文艺向个人主义、自然主义和颓废主义蜕化和堕落,从而改变其性质和方向。 相似文献
5.
余飘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1987,(3)
明年三月五日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诞辰90周年,本刊特发此文谨表纪念。本文是余飘教授的专著《周恩来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贡献》中的一章(该书将于88年2月由华厦出版社出版),本刊发表时略有删节。 相似文献
6.
王虎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15-118
对当代文学尤其是新时期文学的评价,已成为中国新文学评价中的热点与焦点问题。仅从传播方式而言,对中国新时期文学的海外传播做出最大贡献的是以第五代导演为代表的新时期电影。张艺谋认为第五代导演的成功与新时期的文学繁荣分不开,正是中国新时期文学成就了新时期电影。实质上,中国新时期文学经历文学现代化洗礼后已逐渐进入成熟期,取得了较高的文学成就。然而,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中国社会,长期处于价值取向的茫然与混乱中,导致无法建立起公正的文学与电影评价系统和体系。只有冷静分析中国新时期电影和文学,才能真正发现新时期电影和文学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7.
8.
朱立元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3)
文学是人学。自从莎士比亚借哈姆雷特之口喊出“人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作品,他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之后,表现人的命运,刻划人的个性,剖视人的灵魂,日益成为文学艺术的主要任务。但是,人对自身的认识,对自身本质的发现,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至今还远远没有完成。十九世纪以来,与探索人的本质,评估人的价值,抬高人的地位的人本主义哲学思潮不断再生相呼应,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的勃兴以及它们同人道主义思潮的合流,现实主义对反人道的现实的批判和浪漫主义对人道主义理想的歌颂,共同表现人类通过文艺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进入二十世纪以后的现代主义潮流,以各种变形或变态的、乃至荒谬的形式暴露人的本性的扭曲和异化,同样曲折地反映 相似文献
9.
方新蓉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
以意逆志与英美新批评虽产生于不同的时间与空间,但两者仍有比较的必要。英美新批评因为以意逆志没能在中国站稳脚跟。人本主义的以意逆志是一种既重视内容又重视形式的批评方式,它完整包括了作者、文本、读者三环节,而新批评是一种单一的从形式到形式的批评。英美新批评的文本主义有其可取之处,但由于自身理论与实践的漏洞和相互攻击,最终走向衰落,而以意逆志自从产生后就从未退出过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0.
刘万勇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4):69-72
新批评的科学化努力体现在它建立了一整套包括批评对象、批评原则和批评方法在内的批评体系。该流派是站在形式主义立场去追求文学批评的客观性、实证性、精密性乃至模式性的,但其片面性使它并不具有真正的科学性。此外,本文根据该流派的文学本质论就文学与科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张德明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25(1):92-96
在借鉴西方文学理论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过程中,新批评对叶嘉莹的影响和启发最为明显,促使她在研究中始终关注文学作品,始终注重文本分析.新批评也促发了她对中西文论的对比和反思,并发现了二者各自的短长,从而调和中西、取长补短,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学术观念和研究风格.叶嘉莹的成功经验对于当下国内的古代文学研究来说,具有方法论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体论批评--英美新批评的本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建华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7(3):48-52
英美新批评高举“本体论批评”的大旗 ,成功地实现了对西方浪漫主义和实证主义批评传统的反拨 ,引发了文学观念的革命性变化。英美新批评成长过程中 ,“文本中心主义”是新批评始终坚守的理论核心。 相似文献
13.
周忠厚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2,(3)
刘再复“文学主体性”、理论的历史渊源是杂多的,但康德美学文艺学是其主根。刘再复接受了康德主观唯心主义美学文艺学的影响,也接受了康德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人性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张震英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9):192-194
蝉在贾岛诗歌中除用来营造幽深琐细的意境、烘托凄惨悲凉的氛围以外 ,还有深刻的象征意义。蝉在唐诗中分别被寓以了“洁士”、“穷士”、“寒士”及“愁士”等多种象征义。贾岛笔下的蝉不仅是诗人自身境遇的写照 ,而且也是与贾岛有着相似命运的置身科场、承受不公、饱经酸楚、孤立无援、受人迫害 ,同时又执著进取的众多寒士形象的化身。东坡“郊寒岛瘦”之评虽然有失片面 ,但若从整体风格和表现内容上讲 ,倒也无可厚非 ;沧浪“虫吟草间”之论 ,则是不能以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待诗歌潮流以及没有认真考察其象征意义的缘故 相似文献
15.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1)
《中国社会科学》1988年第3期,刊载了刘再复与林岗合写的《中国的传统文化与"阿Q模式"》一文(以下简称《模式》),现选择其中的若干论点略加分析. 一、关于《老子》《模式》的基本内容,是论述老庄哲学、佛教哲学与阿Q思想的关系.该文对《老子》一书中最重要的哲学范畴"道",作过如下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钱宗范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3)
一、土地私有制的产生和土地国有制的性质土地,是几千年来人们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人类的衣食之源和劳动、居住、生息、繁衍的场所。人们对土地的占有关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当时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社会的面貌。我国历代的土地所有制有各种形态,如果按其根本性质来说可以分为土地公有制和土地私有制两大类。在原始社会是土地公有(氏族共有)制,原始社会末期开始出现了私有制。解放以后,史学界对我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取得了不 相似文献
17.
于青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5,(4)
苏轼有首众人皆晓的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提出了从事物的外国观察事物的方法,而我们后人一度却没有这么明智,多年来的文学批评往往是能“入”不能“出”,最近关于复杂性格的讨论也是如此。本文尝试用系统方法,分析和探讨人物性格的整体轮廓,以期达到识得“庐山真面目”的目的。把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主义是二战以后出现的一种文化观和审美观。它是现代主义的发展和继续。后现代派文学在创作原则、创作题材和创作形式等方面 ,与现代主义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但又存在着很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19.
胡俊飞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2):178-184
英美新批评并非只有美学的观点,没有历史的维度,只不过其论域中的"历史"是形式化或文本化了的历史,是形式视阈中窥见和拼接的历史。新批评对文学语言形式的关注,彰显了文学的自律性一面,纠偏了庸俗社会学文学研究的历史实证主义面相,然而却矫枉过正,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和文学的庸俗社会学研究混为一谈,不仅强调形式对于社会历史具有自足性,而且申明从文本中抽离出来和还原回去的形式对于文学的第一性,终究只是一种否定了社会历史对文学形式的最终决定作用、文学形式是社会历史综合作用的产物的唯心论。不仅如此,新批评的文论观由于认为文学的功能不是揭示社会历史的问题,相反社会历史的问题都在文学的形式中获得了最终的解决,因此沦为一种意在屏蔽和调和社会矛盾的自由主义保守文论。 相似文献
20.
郭慧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5):119-121
英美文学课是高校英语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文学学习和文学阅读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的提高,英语语言学习以及西方文化的学习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不可忽视英美文学在英语语言学习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