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学构思的过程,是作家的各种心理能力和谐统一、协同活动的过程。以感知为基础,以想象、直觉为手段,以情感为动力,以思索、理智为灵魂,这是文学构思心理活动的结构形态。由于创作心理结构和创作习惯的不同,精心编写提纲的作家在构思时以理智见长,不写提纲或根本不构思的作家,则以直觉取胜。探讨这两类作家构思时心理活动的差别,有助于进一步揭开文学创作的奥秘,这对繁荣我们的创作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在一些编辑工作者中,存在着以名取文、看人用稿之类的现象。从心理学的角度说,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一些编辑在编稿时存在着一种定心理。定势这一概念认为,由一定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所形成的对活动的某种准备状态,决定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通俗地说,定势是一种完整的心理状态,是个体对某种行为作好的一种  相似文献   

3.
审美认知不必经过抽象的理性思维过程也能获得认知成果 ,其中“潜在的心理模式”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认为 ,审美认知的全过程是这样完成的 :情感体验经由“模式”产生直觉 ,由直觉而达到认知成果。这和理性认知过程是完全不同的 ;关键在于理解“模式”的内涵与其通达直觉的心理中介作用 ,这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结构 ,一个独特的审美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略论柏格森的直觉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晋生 《东岳论丛》2003,24(1):93-97
现代法国著名哲学家柏格森提倡直觉哲学。这是一种典型的直觉主义。它认为世界的本质、根本实在是意识或生命 ,理性不能认识它 ,只有直觉能够把握它。直觉是一种与理性认识根本不同的认识方式 ,其主要特点是心灵凭着意志的努力钻进对象内部 ,与其本质相交融。这种认识与人的物质利益无关 ,但并非对人生毫无意义。相反 ,它能使人了解生命的真理和意义 ,提升人的精神。因此 ,它是人生所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5.
略论直觉的本质和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直觉的本质,学术界有多种说法,有人认为,直觉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方法、“思维方法”。也有人认为直觉是“人类一种高于知觉、低于思维的心理能力”,它“不是隶属于理性思维”。我们认为,这两种看法都是值得商榷的。要是把直觉仅仅看成是一种认识方法,那确实会降低它在认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但如果把直觉看成既不属于感性直观,也不屈于理性思维的“中介能力”,那也是不恰当的。因为直觉固然是一种心理能力,但它具有认识功能,而这一点对于认识和实践着的人来说,正是带有根本性的。为了体现直觉的本质,可以而且应当把直觉规定为人类理性所固有的一种认识能力,是思维的一个要素,是理性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我国哲学界对认识论的研究,呈现出一种日益深化的发展趁势。这种趋势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由通过对主体外部物质活动的功能考察来描述认识运动的一般规律,转向通过对主体内部心理活动的分析而刻划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具体机制。但是,主体内部心理活动是一个包含着多方面、多层次要素或成份的复杂系统。其中既有认知因  相似文献   

7.
通过意会认知与创造思维的比较研究可以看到,意会认知是人在认识过程中产生创造性认知的过程,这种从模糊到清晰的认知过程是创造思维的基本形式。对意会认知与创造思维三种具体形式的内在关联进行分析可以看到,直觉思维是意会认知的"不知之知",即直觉与意志、情感等非理性因素相结合是产生意会认知的基础;灵感思维是意会认知"无意识性"重要表现,即意会认知与无意识的个人体悟有关;顿悟思维是意会认知"心理论证"的基础,即对客体本质进行深入洞察并在主观上产生认可。  相似文献   

8.
直觉思维的本质是什么?直觉思维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思维方式?我们认为,直觉思维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辩证的思维方式。本文试图就这一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一、直觉思维的模式任何一种思维方式都是按照一定的思维模式收集、处理、加工各种信息的过程,由于思维模式不同,不同的思维方式具有不同的内在机制,因而思维效率和认识成果往往会呈现出明显的差异。直觉思维之所以能够在瞬间内创造性地把握事物的本质或问题的  相似文献   

9.
心象的认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象”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概括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应当了解心理学界对这一过程的各种观点,正确认识心象活动在人们认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明确建立在心象操作基础之上的思维活动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形象思维  相似文献   

10.
所谓心理障碍,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失调或心理失去平衡,它是人的心理话动的一种疾病。  相似文献   

11.
心理状态论     
心理状态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种重要属性和特点,也是人的心理影响和支配行为的基本心理原理和机制.它往往是人的心理在产生形成和发展变化过程中各种内外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具有复杂的表现形式和类型.进一步重视和不断加强对人的心理活动的状态性特点的深入研究,可以帮助人们学会如何更好地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保持和实现心理健康,促进个体行为的积极发展和良好学习、工作成就的取得.  相似文献   

12.
<正> 任何民族的审美心理都要经历由幼稚到成熟、由朴野到文明、由低级到高级的历史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心理机制的自组织能力需要通过外界刺激物(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直接间接的作用才能顺利地实现。这种内因和外因交互作用的矛盾运动是心理活动的生命之源,各种静止的、内省的或单因论的观点都无法正确解释审美心理的形成及发展过程。作为内因或根据,心理机制的内驱力和自调功能对民族审美心理的形成和发展至关重要。与一般心理活动相比,民族审美心理又具备系统效应的二重性:既有审美功能,又有民族功能。二者互相激发,相辅相成。不论审美功能还是民族功能,它们又都受到民族的主要  相似文献   

13.
协同学自组织理论与心理学的杂交产物——协同心理学方法,为研究审美经验的基本规律提供了新的视野和微观的分析方法。协同心理学认为,审美经验的心理学本质是人类直觉的自组织的协同运动;美感实际上是有序化直觉的自我体验;审美对象的功能是提供“序信息”;直觉操作程序把“序信息”转化为美感有序结构;审美无关功利的特性起因于直觉的自组织本能;灵感是大脑在临界上由浑沌到有序的突发性转变。  相似文献   

14.
关于直觉的本质问题,正象美的本质问题一样,历来有许多不同看法。然而,尽管人们对此看法不一,但对直觉表现为一种不同于运用词、概念进行辽辑推理的思维活动而言的心理活动形式,人们还是都给予肯定的。1982年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心理学、生理学)美国教授斯佩里曾进行了大脑两半球功能的实验。实验证明了左右两半球的功能不同,左半球主要擅长逻辑、思维、语言和概念的运算,右半球主要是几何的空间结构能力、音乐和艺术能力,而且具有把杂乱的事归纳成“类”的能力。斯佩里从实验心理学的角度给我们证明了,人类所具有的、可以不必通过逻辑思维就能够把  相似文献   

15.
道德直觉:道德认识的一种思维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认识作为人类认识的一种基本形式,通过自身特殊的思维方式掌握人与世界的客观伦理关系。道德认识的思维方式有多种,如身心体认、整体综合、主客互渗、道德直觉等等,其中道德直觉是道德认识的一种基本思维方式。 道德直觉作为道德认识的一种基本思维方式,是直觉思维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对直觉的分类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一般而言,认识论意义上的直觉或直觉思维是认识主体在实践的基础上,根据以往的认识经验和既有的知识框架,对客观对象的本质进行直接的、整体的、非逻辑的甚至是无意识的把握方式和反映形式。 直觉思维的直接性是指这种思维形式不借助于别的物质的或观念的手段和其他中介环节而直接达到对对象的悟解,这种悟解是洞察式的觉察和观照,它一方面导致对对象的自明性  相似文献   

16.
儒学的心性论,是一种心、性合一论。在人的精神、生命的动态展开、生成、创造历程中显现人性和人的存在的整体性,而不是作预成性的抽象静态分析,这是儒学理解人或人性的方式。“心”的反思功能不是单纯对象性的理论认知。心被理解为一个自觉和体验、感受着自身的意志情感表现。通过教养的创造活动重现身心、知情的本原合一,在体验性的直觉中亲证和展现性体,是儒学心性合一论的根据。但儒学不是在直觉与逻辑相对立的意义上理解直觉。儒学反对以心为空寂的“顿悟”说,标明了一种直觉证悟与名言逻辑相统一的精神。  相似文献   

17.
提出建立心态文学史学是基于两种事实。一是文人的心理机制与文学创作活动的天然联系。文学活动说到底不过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外化,是人的欲求受现实刺激后的一种语言发泄形式。二是心理学在研究人及说明人的文学行为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放大、显微功能。其实从心理...  相似文献   

18.
夸张是根于心理活动的一种认知性修辞格。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夸张是由于人们对客观世界认知关系的改变而产生的一种超常规的变异心理过程。夸张的认知心理过程包括夸张生成的认知心理过程和夸张接受的认知心理过程两部分,这两部分共同构成夸张的认知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9.
杨少涵 《江淮论坛》2010,(4):70-75,175
心之良知和认知两种功能及其关系是孔子"心学"的基本内容。良知之心是对内在道德法则的直觉功能,具有内向性和直觉性的特点。认知之心包括道德认知和非道德认知,道德认知是对外在伦理规范的学习认取,非道德认知是对外部事物的分析判断。认知之心的特点是外向性和逻辑分析性。对心之两种功能的不同侧重或取舍,是后世儒家孟荀之争和朱陆之辩的根源性原因。  相似文献   

20.
所谓思维定势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这种状态容易影响人对刺激情境以某种习惯的方式进行反应,思维定势对解决问题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心理学家实验证明:当一个人习惯用一种方法解决若干问题后,往往会使他陷入用同一方法解决以后的问题。尽管此种方法已经失败,他也不另改换方法。 学生在学习浮力这部分知识时,就受到思维定势的干扰,这种干扰起着消极影响,使浮力这个教学难点难上加难。由于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使学生在理解上出现重复错误,很难纠正,所以教师在浮力教学中切不可掉以轻心,必须有的放矢。尽量消除思维定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