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伊斯兰法的历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法为古代世界五大法系之一。它最初产生于公元七世纪阿拉伯半岛,是伴随着穆罕默德创建的伊斯兰教而来的,所以伊斯兰法又是宗教法,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年的历史了。在一千三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伊斯兰法随着伊斯兰教和伊斯兰国家的兴起、衰亡和复兴而有着它产生、变化和发展的历史。(一) 公元七世纪,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推行伊斯兰教,并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形成了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穆罕默德在传教的过程中,创建了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古兰”为阿拉伯语Koran的音译,意为“诵读”。穆罕默德宣称它是真  相似文献   

2.
公元七世纪上半叶在阿拉伯半岛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伊斯兰教,标志着阿拉伯半岛社会历史上的一次大变革。它促成了半岛由氏族部落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也促成了这一地区的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一个巨变。在伊斯兰教形成之后的第一个一百年中,为确立伊斯兰教的神学体系而出现的一切思想、文化、艺术活动都紧紧围绕着对伊斯兰教义的阐述和赞颂,它使沙漠贝杜因人逐渐摆脱  相似文献   

3.
在回族民间故事中,我们可以发现绝大多数作品都多多少少带有伊斯兰教色彩,这是由回族的宗教信仰所决定的,我们应当用历史的辩证的态度去对待。 一、回族的形成与回族的文化 伊斯兰教是早在唐朝时期就传入我国并发扬广大的。当时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来我国经商、传教,带来了伊斯兰教。到了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开始西征到1258年旭烈兀攻陷巴格达,蒙古军队先后征服了葱岭以西、黑海以东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民族。随着每次战争的胜利,大批的中亚细亚人、波斯  相似文献   

4.
公元631年(唐贞观五年),穆罕默德统一阿拉伯半岛之后,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公元651年(唐永徽二年),穆罕默德派遣使者来到大唐首都——长安。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即在其传播地区建立伊斯兰教活动中心清真寺。清真寺的建筑是吸收了中国历  相似文献   

5.
关于伊斯兰教开始传八中国的时间,史学界多据正史(《旧唐书》、《新唐书》,《通典》等)记载“大食国始遣使朝贡”等史实定为唐高宗永徽二年(公元六五一年)。但是,“使节的来华,不等于伊斯兰教的传入”,伊斯兰传教士可以先于正使来华。所以,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时间似应定在最早的穆斯林来华居留和进行传教活动的年份。史籍记载穆斯林来华传教的时间有早至隋开皇中(公元五八一至六○○年)的,还有唐高祖武德年间说和唐太宗贞观二年(公元六二八年)说。这些记载都不可信。因为穆罕默德公元六一  相似文献   

6.
7世纪中期,随着伊斯兰教的传入,我国出现了专门的宗教活动场所清真寺和专门的教职人员,同时相应地形成了清真寺寺院经济。在伊斯兰教日益传播、扩大的过程中,这种寺院经济也随之得到发展。可以说,清真寺寺院经济的状况一定意义上反映了伊斯兰教的兴衰过程。因此,了解清真寺寺院经济活动的轨迹,对从整体上研究我国伊斯兰教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由西北第二民族学院社会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所马明良副研究员撰写的《简明伊斯兰史》,近日已由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全书650多页,共47万字,分上、下两编:上编为世界伊斯兰史,起止年代为公元610年至公元1999年。本书一改过去同类书籍孤立地叙述伊斯兰史的写法,将伊斯兰教的产生和发展置于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加以考察,论述了伊斯兰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勾勒了全球化背景下伊斯兰世界的新格局和伊斯兰文化的新走向。下编为中国伊斯兰史,研究了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互动关系,探索了回、维吾尔、撒拉、东乡等民…  相似文献   

8.
伊斯兰教问题研究,在我国历来是个薄弱环节。对中国伊斯兰教的门宦教派研究,尤其薄弱。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工作逐渐受到大家重视,挖掘了不少珍贵资料,写出了一批研究性论文,使这一研究工作向纵深大大前进一步。在门宦问题上大家意见分歧,有些提法也还值得商榷。为此,写出这篇《刍议》提几点不成熟的看法,向各地专家请教。  相似文献   

9.
试论摩尼教在回鹘中的传播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鹘(初为回纥)是我国维吾尔族古代的一种族称。维吾尔族最早信仰萨满教,其后信仰摩尼教,后来又曾信仰佛教、袄(xiān)教(即琐罗亚斯德教,亦称拜火教)和景教(基督教聂斯脱里派),只是在公元十世纪中叶以后,喀喇汗朝(亦称黑汗王朝)境内的维吾尔族始改宗伊斯兰教,至十七世纪初叶,新疆的维吾尔族才全部信奉了伊斯兰教。以上这些宗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于促进维吾尔族社会和文化的发展都曾产生过重大影响。本文  相似文献   

10.
新卧尔兹是伊斯兰教"解经"这一传统学问方式在新形势下具有时代意义的开展,是我国积极引导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一种有效途径,体现着我国宗教管理方面的实践智慧和创意精神,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中国伊斯兰教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该项活动在中国伊协继承发扬伊斯兰教已有宗教实践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创新和开展,并且得到了广大伊斯兰教界的广泛响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伊斯兰教是在公元十世纪新疆历史上的哈喇汗朝时期,从中亚传入新疆的。经过五六百年的曲折发展。到了十六世纪时,伊斯兰教已经成为新疆唯一占统治地位的宗教。但是对于地处东疆  相似文献   

12.
谈我国周边的伊斯兰教与伊斯兰原教旨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境外毗邻着整片的穆斯林国家或地区,从中亚经南亚到东南亚,连绵犹如一湾新月,包围着她的半边版图,这构成着影响中国国防安全和边疆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不能忽视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伊斯兰教的各种新发生现象,尤其是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本文在对中国周边的伊斯兰教和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当前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最值得注意的是政治化倾向,在我国虽然不允许这种现象发生,但也应认识其发生的必然性,而不是笼统地反对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我国应与世界一道,反对极端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我国《一千零一夜》的评论者们一致认为这是一部阿拉伯中世纪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和“忠实反映”。但我们认为,这部“天方夜谭”式的离奇古怪的故事集与其说反映的是实际的社会生活,不如说它所反映的主要是阿拉伯的民族精神。从反映民族精神这一角度出发,可使我们更为全面,更为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一千零一夜》。 《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民族精神形成和确立时期的产物。穆罕默德公元七世纪创立了伊斯兰教并用伊斯兰精神统一了阿拉伯半岛。他的后继者不断地向四周扩张,弘扬伊斯兰教义,终于在广阔的阿拉伯帝国范围内确立了以伊斯兰教圣书《古兰经》为核心的一整套信仰体系、观念体系和行为体系,即阿拉伯伊斯兰民族精神。如果说《古  相似文献   

14.
伊斯兰教义学是一门研究伊斯兰教基本信仰体系的博大精深的传统学科,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学术界在这一领域的研究非常薄弱,关乎伊斯兰教义学的许多概念甚至伊斯兰教义学这一名称本身的含义尚需进一步探讨。因此,深刻剖析术语“凯拉姆”之内涵及其与伊斯兰教义学之关系,对于我国宗教学特别是伊斯兰教学的学科建设及学术研究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由西北大学历史系王怀德副教授主要执笔,有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郭宝华副研究员参加编写的《伊斯兰教史》一书,近期已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共计15章35万多字,是作者在伊斯兰教研究领域中辛勤耕耘所得的又一最新成果,也是目前国内专门研究伊斯兰教的一部颇具代表性的学术论著。伊斯兰教与基督教、佛教一起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它于公元7世纪初产生于阿拉伯半岛西部的希贾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古代有一支犹太遗民,来开封定居,在金人统治开封期间,于公元1161年犹太人建立起一座犹太教堂。这座教堂,曾称为“清真寺”或“道经寺”等。犹太人称自己的宗教为“一赐乐业教”,保持犹太人的特有习俗和宗教礼仪。按照犹太教的教规,不食猪肉,以牛、羊肉佐餐,但宰杀的牛、羊肉与伊斯兰教不同,必须将牛、羊肉的腿筋挑出,以纪念其先祖雅各。因此,民间就称其为“挑筋教”,犹太人亦乐于接受这种称呼,以示区别于伊斯兰教。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早期有关伊斯兰教的记载中,一部分为汉族学者所撰。他们对伊斯兰教史料进行收集、梳理、研究,不仅能够反映汉族学人对伊斯兰教认识的嬗变,勾勒出伊斯兰文化和汉文化交汇融合的特点,而且为探究伊斯兰教的中国化过程提供辅助资料。  相似文献   

18.
对于临汾地区的穆斯林及伊斯兰教,人们所知不多。本世纪初,特别是近几十年以来,国内外刊布了不少有关中国伊斯兰教及回族史的论著,但其中言及临汾地区穆斯林及伊斯兰教的很少,因此,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中国伊斯兰教史的研究,也可为回族史的研究补充资料。  相似文献   

19.
维吾尔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古代维吾尔人在宗教上曾信仰过萨满教、佛教、摩尼教、袄教、景教(聂斯脱里派基督教)等。自公元10世纪起,西部的维吾尔人皈依了伊斯兰教,并使之逐渐向新疆东部传播。到明朝末年,完成了维吾尔族伊斯兰化的过程,伊斯兰教对维吾尔族的历史发展、风俗习惯、文化生活都产生过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泉州何时始有伊斯兰教寺?一共有几个教寺?寺址设在何处?五十年来一直众说纷纭,没有一致的看法。现在,通过对旧碑的校对和阿拉伯文的新译,对这个问题提出我们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