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8年,伦敦"新左派图书出版社"出版了埃里克·奥林·赖特的《阶级、危机和国家》一书.《美国社会学杂志》1979年9月号刊载了这篇书评,着重评介这本书对发达的资本主义结构、资本主义危机的性质变化、官僚政治和国家的性质问题提出的分析方法,认为这部书里有一些好主张,但也有某些局限性.书评有助于我们了解当前国外理论界关于阶级分析问题研究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2.
1975年,纽约"新观点出版社"出版了詹姆斯·温斯坦所著《模糊不清的传统:美国政治中的左翼》一书.美国《反叛的社会学家》1979年冬季号刊载了这篇书评,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3.
这篇书评评介的是以下十本书:1.让-玛丽·伯努瓦:《马克思已经死了》(巴黎,伽利马出版社,1970年),2.让-玛丽·伯努瓦:《一个独特的纲领》(巴黎,法国大学出版社,1978年),3.安德烈·格鲁克斯曼:《大思想家》(巴黎,格拉塞出版社,1977年),4.《女厨师和食人者》(巴黎,塞伊出版社,1975年),5.《法国的战略和革命——1968年5月》(巴黎,克里斯蒂昂·布尔热瓦出版社,1968年),6.居伊·拉德罗:《金色的猴子》(巴黎,法国水星出版祉,1973年),7.居伊·拉德罗和克里斯蒂昂·让贝合著:《天使》(巴黎,格拉塞出版社,1976年),8.让-保罗·多莱:《革命的欲望》(巴黎,格拉塞出版社,1972年),9.贝尔纳-昂利·列维:《人面兽心》(巴黎,格拉塞出版社,1977年),10.菲利普·奈莫:《结构的人》(巴黎,格拉塞出版社,1975年)。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美国出版了彼得·斯坦菲尔斯的新著《新保守派:正在改变着美国政治的人们》.该书出版后,《纽约时报书评》、《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和《时代》周刊分别刊载了评介这本书的文章.现将这三篇书评分别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5.
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学报出版社于1975年出版了罗伯特·黑格著《意识形态和权力(对葛兰西<狱中札记>的分析》一书,作为《乌普萨拉社会道德研究》之三。美国《哲学史杂志》1979年第17卷刊载D.史密斯写的一篇对此书的书评,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6.
美国《比较政治学》杂志1979年1月号刊载的这篇文章,是对近年来出版的有关“阶级与阶级冲突”问题的六本书的综合评述。这六本书是:《劳动分工——现代资本主义制度里的劳动过程与阶级斗争》,安德烈·戈尔兹编(1976年);《阶级结构的社会分析》,弗兰克·帕金编(1974年);《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当代英国研究》,约翰·韦斯特加德和亨利埃塔·雷斯勒合著(1975年);《先进社会的阶级结构》,安东尼·吉登斯著(1973年):《工人阶级的社会形象》,马丁·布尔默编(1975年);《当代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各阶级》,尼科斯·普兰策斯著(1975年)。作者除介绍上述著作中提出的问题,还就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现阶段的阶级和阶级冲突的新现象、新观点,进行理论上的探讨。这对于我们了解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状况和这方面的理论研究不无意义。  相似文献   

7.
伦敦麦克米伦出版社1978年出版了美国著名经济学家W.罗斯托教授的《世界经济:历史与展望》一书,全书共850页。英国《未来》杂志1980年第1期刊载了美国著名未来学家、赫德森研究所所长H.卡恩和该所经济学家J.惠勒合写的这篇书评,全译如下:  相似文献   

8.
本书作者阿·古尔德纳是美国圣路易市华盛顿大学教授、政治社会学家.本书是纽约锡伯里出版社不久前出版的,全书共121页.出版后,引起了美国社会学界和有关方面的注意.现将社会学家诺曼·伯恩鲍姆,刘易斯·科泽以及《纽约时报》编辑约翰·伦纳德写的书评分别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9.
1979年2月8日美国《纽约评论》刊载的这篇书评,评介德国学者沃纳·松巴特的《美国为什么没有社会主义?》一书.这本书作于本世纪初,后来由帕特里夏·M·霍金和C·T·赫斯本兹译成英文.全书共187页,由M·E·夏普出版社出版.书评除介绍松巴特对于为什么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美国,社会主义的力量却十分弱小的问题提出的见解,并进一步分析和评论美国工人阶级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方面历史形成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德国古典哲学》(莫斯科思想出版社,1986年,334页)是A.B.古雷加的又一部新著。提起古雷加,中国读者都比较熟悉。他撰写的《黑格尔传》、《康德传》、《赫尔德》的中译本均已分别于1978、1981、1985年出版,《谢林传》的中译本不久也将问世。除上述传记性著作外,他还著有《德国唯物主义史》(莫斯科,1962年;柏林,1966年)和《美学史》(莫斯科,1974年)。这些专著资料翔实、观点全面,颇得苏联国内外读者好评。据作者自己说,本书是在上述著作的基础上撰写的,是作者30多年研究的总结。  相似文献   

11.
1978年东德《哲学文摘》E第3期刊载G.登克评介P.安德森所著《论西方马克思主义》一书的文章。《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美因河畔,辛迪卡特出版社1978年出版,共186页)一书作者P.安德森是个英国人,生于1938年,是《新主义评论》杂志的发行者之一。  相似文献   

12.
1980年8月17日,美国《纽约时报书评》刊载了美国纽约市立大学研究院历史学教授G.希梅尔法伯的一篇书评,评介M.坎门主编的《美国当代史论集》一书.该书由康奈尔大学出版社出版,共524页.全书由二十篇论文组成,对当代美国史的撰写情况进行了研究,并着重说明了社会史对史学的重大影响.书评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3.
书讯     
《信息技术革命》一书系T.福雷斯特著,T.福雷斯特从前的资料汇编《微电子革命》,自1980年出版以来颇受好评.《信息技术革命》这本新文集,同样被称之为"全面的指南",前后两本书有许多共同之点.文集分4部分:"计算机革命",包括对信息论、人工智能及电信学发展的介绍;"人机对话",题目稍欠妥贴,它的应用范围实际上涉及到家庭、教育、机关、工厂、银行、商店和医院;"对工作的影响",包  相似文献   

14.
下面发表的两篇书评文章,评介了王作民同志《美国万花筒》一书中提到的两本书:《繁荣到此结束——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经济》和《左派研究院——美国校园里的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两本书中,前一本分析了七十年代美国经济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揭示了美国经济从战后的繁荣走向七十年代的表落的原因;后一本书则介绍了七十年代以后大学校园里马克思主义学术研完盛行的原因,指出,日益增多的青年学生由于对传统的指导思想产生一种幻灭感,纷纷转向对马克思主义的思考和探索.这两本书的作者都是美国人,他们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某些问题的分析和批评,对于我们加深对资本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经济的某些本质特点的认识,是有参考价值的.前一本书虽然成书时间较早(七十年代中期),但书中提供的种种情况,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美国经济衰败的结症——垄断资本的控制和对利润的无穷追求,对我们观察美国经济今后的发展动向等,都不失为有用的材料.  相似文献   

15.
1978年4月日本东京大学出版会出版了野泽丰、田中正俊等编著的《中国近现代史讲座》(第1卷,中国革命的起点),全书共296页.小林善文的这篇书评登载在日本《东洋史研究》第38卷第2号上,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16.
张长江 《社科纵横》2007,22(5):175-176
《一场美国梦》是美国著名作家诺曼.梅勒的存在主义代表作,作品体现了四个主题:一、美国社会是一个非理性的极权主义社会;二、对“死亡”的极端恐惧(对生命的渴望);三、人际关系严重异化;四、信仰危机。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由美国学者查尔斯·穆尔(Charles Moore)和卡桑德拉·菲利普斯(Cassandra Phillips)撰写,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张元标研究员等翻译的《塑料海洋》(Plastic Ocean)一书在海洋出版社出版。国家海洋监测中心王菊英研究员为本书作序如下:近年来国际社会高度重视海洋塑料污染问题,2015年联合国发布的《第一次全球综合海洋评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评论以下7部著作:C.T.亚当斯、K.T.温斯顿的《母亲们在工作:美国、瑞典和中国的公共政策》(1980);B.埃伦赖克的《男人的心:美国梦和逃避义务》(1983);G.吉尔德的《财富与贫困》(1981);S.B.卡默曼、A.J.卡恩的《儿童抚养、家庭福利和参加工作的父母亲:比较政策研究》(1981)以及他们主编的《家庭政策:14个国家的政府与家庭》(1978);J.G.希尔默的《改革的限度:妇女,资本与福利》(1982);G.Y.斯坦纳的《家庭政策没有用处》(1981).  相似文献   

19.
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1979年10月13-14日(合刊)刊登的这篇文章,评论的是爱德华·海厄姆斯的著作.该书系塔普林格出版社出版,全书共304页.现将书评主要内容译介如下.  相似文献   

20.
法国著名经济学家居伊·索尔芒(Guy Sorman)生于1944年,1964年毕业于法国巴黎政治学院,1969年曾就读于法国国立行政学院,1970年起执教于巴黎政治学院并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纽约和阿根廷等地从事教学工作,现任法国第一个有关地方行政管理的索尔芒出版社社长.他著有《美国保守革命》(1983年)、《自由决策》(1984年)和《国家最小干预》(1985年)等专著,其中《自由决策》曾获1984年法兰西学院奖.上述三本著作在法畅销,已有英文、日文、意大利文、德文等译本在一些国家发行.本文是他在1986年11月3日至10日应中国社会科学院邀请来华访问时的讲演稿.作者在理论上是反对计划经济的,但文章写得严肃.文中对计划经济的批评和对"自由主义"的鼓吹也许有失之偏颇之处,但他提出的一些论点或许对我国学者有所启发.现将译文摘要发表,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