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董文芳 《东岳论丛》2002,23(5):23-26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 ,欠发达国家在向现代化迈进的过程中 ,都出现了程度不同的政治不稳定 ,甚至是很严重的政治动荡 ,使现代化和政治稳定走入了一个两难的尴尬境地。我国作为一个后发型的国家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同样被这一两难困境所困扰。因此 ,我党和政府同样面临着现代化过程中如何保持政治稳定的问题。走出现代化与政治稳定的两难境地 ,实现现代化与政治稳定的协调统一 ,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正确地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搞好国有企业改革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加快西部大开发 ,实现共同富裕 ;实行政治体制改革 ,健全政治参与制度 ;改革政治权力运行体制 ,健全政治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
张体魄 《兰州学刊》2004,1(5):29-30
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密切相关 ,政治参与既可以带来政治稳定 ,又可以带来政治不稳定。在我国现代化转型期 ,政治参与中影响政治稳定的问题日益突出。我们只有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改革、完善政治参与机制 ,多角度地影响日益增长的政治参与心理 ,才能创设稳定安宁的政治环境 ,保证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的稳步有序。  相似文献   

3.
政治稳定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和前提性的重大意义.然而处在社会转型期和推进现代化进程中的当下却出现一些政治失稳因素,引人深思.因此,为了实现社会协调与持续的发展,必须客观地分析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控制或减少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不稳定因素,从而寻找实现政治稳定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4.
政治权威与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必须有高度的政治权威才能保障社会的长久稳定和高速发展。历史经验证明,尤其在“后发展”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公共权威,包括国家政权、法律和政策,起着异常重要的作用,这是有效动员物质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基本前提条件,是加速现代化进程的保障。审视现实,当代中国一方面政治发展前景光明,但另一方面也存在危机,主要是权力的泛化使政治权威削弱,危及国家的稳定和展。要真正维护政治权威,根本出路是要对权力实现有效的制约。  相似文献   

5.
政治是影响国家和社会生活的第一要素,政治稳定是国家安定团结的基本前提.在政治稳定评估指标体系中,政治制度、政治管理、政治认同和民主进程等因素都是评估政治稳定的核心指标.政治稳定要保持在"平衡稳定"状态下,取决于政治改革的科学性、政治发展的适度性和政治秩序的稳定性.从现阶段我国政治发展的现实情况来看,这些指标都包含在政治发展内容当中.因此,要实现政治进步、社会发展、秩序稳定,就必须正确处理政治改革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在政治现代化发展背景下,政治稳定有赖于政治制度化水平、政治决策的科学化、政治参与的适度性和政治文化的认同度.  相似文献   

6.
论邓小平的政治稳定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邓小平政治稳定范畴的基本内涵与政治稳定理论的具体内容 ,从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传统智慧、世界现代化进程和中国现代化的经验教训等多方的关系中探讨了邓小平政治稳定理论的基本特征 ,具体考察了邓小平关于政治失稳因素的分析 ,阐述了邓小平提出的维护政治稳定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7.
论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问题与中国社会政治稳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农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度完成赶超型现代化的任务,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特色。这一基本事实意味着,农民问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新中国建国以来,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从社会发展和政治稳定的视角重新审视和把握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和农村社会,创造性地解决了困惑中国发展的农民问题,缔造了中国农村的稳定局面,进而对中国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产生并将继续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发展政治学的研究表明,评价政治稳定状况,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稳定状况,是十分困难的事情。一则在于政…  相似文献   

8.
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政治现代化的过程,既是政治民主化的过程,也是政治参与不断扩大的过程。在通常情况下,政治参与对政治稳定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之间并不存在完全的正相关关系,有时政治参与也会导致政治不稳定。因此,在我国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如何既能够不断提高政治参与的水平,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又能够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为社会现代化发展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论国家能力的强化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战略支撑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当代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所 面 临的重大而又棘手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强化国家能力,这是由国家能力在当代 中国政治发展中的战略支撑点地位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世界政治变革和中国政治改革的路径表明,渐进性政治变革是一条具有普适性意义的改革道路。这种改革,在近三十年来的中国政治改革进程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显示出了不可忽视的价值:它为中国经济社会各项改革提供了持续的推进动力,为中国社会在巨大的变革中保持了持续的稳定发展,为中国深刻而又快速的社会发展进程建构了持续的可控机制。在改革中,党和政府对原有政治制度基本资产的利用,党和政府使得政治体制在经济市场化的改革中保持较强张力,党和政府容纳并掌控社会变革进程的多变性和自发性的能力,都从性质上决定了中国渐进性政治改革,是一种分割现代性型的政治改革、后现代性的政治变革。认识这种改革定位,对于探索中国未来的政治变革进程探索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政治稳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必要条件,对于处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如何建立稳定的政治秩序尤其值得探讨.根据塞缪尔·亨廷顿所著《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中关于现代化进程中第三世界国家建立稳定政治秩序的论述,在此主要阐述了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分析在第三世界国家建立初期,权威政府对国家稳定的重要作用;第二,探讨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防止政治腐化、发展民主,以维护国家政治稳定;第三,探究经济发展对政治稳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转型是以党、国家、社会高度一体化为起点的整体性变革。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经济、政治、文化的变动引起的冲击和震荡难以避免地演化为政治压力和挑战。社会转型过程中经济、政治、文化的具体变动构成影响政治稳定的基础变量、直接变量及中介变量。若影响政治稳定的诸变量总体上内在协调地向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逻辑相契合的方向发展,则形成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政治稳定;反之,则产生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政治不稳定。构建导致影响政治稳定的诸变量内在协调地向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逻辑相契合的方向发展的支撑体系,构成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实现持续的政治稳定的实践进路。  相似文献   

13.
困境与冲突: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鑫 《学术论坛》2004,(5):146-149
政治现代化是世界各国现代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课题。考察晚清十余年间(1898~1911)政治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西方政治制度移植和建构是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基本的路径选择,而国家权力与社会自治、国家权威与民主诉求两方面的矛盾使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处于缓慢发展和困境之中。  相似文献   

14.
吕明杰 《天府新论》2000,(3):46-48,,56,
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既要满足公民政治参与的需求,又应兼颐政治稳定,使两者协调发展.作者在客观分析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可能引发政治不稳定的三个方面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三条促使我国政治参与和政治稳定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当代政治发展视野中的利益群体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制改革中 ,随着社会利益格局的重新分化、组合 ,利益群体逐渐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参与主体 ,对当代政治发展的影响日益深刻。一方面 ,利益群体的成长、成熟及其对政治过程的有效参与有力地促进了政治发展的民主化、现代化进程和实现程度 ;另一方面 ,利益群体发展过程中的某些非正常现象和行为也有可能诱发转型时期社会政治的不稳定 ,造成社会对国家政权合法性认同的流失 ,成为政治发展的障碍性因素。因此 ,在政治发展进程中应积极构建健全的利益表达制度、利益群体的整合协调机制和利益制衡原则 ,并辅之以行政和道德的手段 ,以促进利益群体在政治的民主化、现代化进程中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安增 《齐鲁学刊》2006,2(5):127-131
建设现代化的政治文化,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现代化的政治文化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利于政治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各项政策的出台。同时,现代化的政治文化有助于政治人格的健全和完善,有助于实现稳定的政治秩序。政治文化的现代化程度直接影响着政治现代化的成效。与政治现代化的进程相适应,我国需要在培育社会主义的民主意识,巩固马克思主义政治价值取向,完善政治社会化渠道,处理好现代政治文化与传统政治文化、本土政治文化与外来政治文化的关系,创设精英载体等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7.
政治发展战略是指人们对政治发展问题的总体性政策。作为总体政策,体现在政治发展中主要表现为政治稳定与政治改革的交互作用的过程。邓小平根据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正确抉择了政治稳定与政治改革并重的政治发展战略。本文从基本要点上对邓小平的政治发展战略的科学内涵作一探析。一、政治稳定只要现存政治不是极度衰败并完全丧失其合理性,那么,政治稳定在目标单一、节奏迟缓的社会环境下比较容易实现。邓小平深刻地总结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稳定观。1.政治稳…  相似文献   

18.
影响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因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现代化是一个国家从专制走向民主,从人治走向法治的过程.政治现代化既是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又是实现社会全面现代化的保证.回顾从洋务运动开始近150年中国现代化的历史,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中国政治改革的失败与迟缓对中国现代化的不良影响,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难题.而这一难题又是和传统政治文化的阻力、最优模式的误会、方法的错用、社会稳定的不足、市场经济发育不够、公民文化知识程度的低下等因素紧密相连的.  相似文献   

19.
民主是现代政治发展的主要目标。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实现内源式政治发展应当具备独立的领导核心、制定合理的战略、应对多元的挑战、选择改革的路径。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最新形态,反映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走出了一条内源式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的总体逻辑是中国共产党统筹总揽现代化进程,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现实治理需要,通过宏观主导与微观调适的渐进改革路径推动民主政治的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并维系秩序的相对稳定。它确立了以政党力量为主导的领导主体,实行了以发展绩效为导向的发展战略,实施了以统筹兼顾为核心的应变策略,选择了以渐进变革为原则的改革路径,实现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中国政治发展三十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的政治发展,就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全部政治变革.中国政治发展的核心目标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其理想状态是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按照这样的理解,我们把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政治发展的主要内容归结为以下六个方面: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党内民主、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和政府改革.本文围绕这六个方面,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变革的主要历程和重大成就,分析上述六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