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老子》一书,可以与《易》比美,对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按传统的说法,《易》属儒家经典,自汉初以来,受到统治者的重视,而《老子》只在民间流行。尽管如此,我国古代哲学家、思想家几乎无不受到《老子》的影响。自先秦至今,注释  相似文献   

2.
《敦煌汉简》中收录的387、388和1787号简均与《周易》有关,其内容与今本《周易》传文完全不同.387和388号简上的“乾”在出土的先秦两汉时期易类文献首见,今本《坤》卦在387号简上写作“川”.388和1787号简表明西汉时易筮与日书有融合的现象.这三枚简文性质应属于班固《汉书·艺文志》“数术略”中的易筮类典籍.  相似文献   

3.
老子并非姓李名耳,《老子》其书的作者为春秋末期的老聃,老莱子、太史儋与《老子》一书并无干系。郭沂提出的楚简《老子》的作者是老聃,今本《老子》的作者是太史儋的观点是难成立的。  相似文献   

4.
《老子》是我国先秦时期第一部体系完整、哲理宏富的重要著作。它发端于春秋末年(由老(耳冉)遗传),成书于战国前期,是我国西周至春秋战国之际哲学思维发展之集大成。它之成书,广泛吸取了前人思想之精华,尤其同《易》有着不可分的血缘关系。关于《老子》同《易》的血缘关系,历来的研究者多次提到过。宋人邵尧夫曰:“老子得易之体,留侯得易之用。”(转引自陈和祥评注《老子读本·老子总论》)这里所谓“老子得易之体”,画龙点睛地揭示了《老子》对《易》的继承关系。近人李大防在《老子姚本集注·自序》中曰:“老子  相似文献   

5.
《春秋》《左传》平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史记》中有四处比较集中而详细的记载孔子作《春秋》一事,结合有关资料分析这些记载,不难看出在司马迁的心目中,孔子所作之《春秋》决不是《春秋经》而是《孔子史记》即《孔春秋》。左丘明为《春秋》作《传》一事,先秦并无记载,于史无据。乃汉儒主要是公羊家儒者傅会杜撰出来的,不可信从。《春秋考论》一书的考论是经得起检验的,其学术价值和贡献应该得到尊重和肯定,一味抹煞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6.
谈及道家,人们不约而同的看视老子(约春秋中晚期)、庄子(约公元前369~286)为其始祖,不过我认为如此观之未免失当。庄子吸取了《老子》书中的一些成份,却并不能得出这样一个学术谱系:老子传关尹子与庚桑子,庚桑子传壶子,壶子传列子,列子传庄子。并不能因庄子与老子的学术关系而称“老庄”,正象孔子吸取了老子的学说而不称“老孔”一样。其实《老子》务实与务虚精神开创了中国思想文化最重要之两派——儒家、道家。《老子》是中国文化的始基。王夫之指出《庄子》“虽与《老子》相近,而别为一宗”(《庄子解》)。因此,在论及先秦道家思想时,我不论《老子》的思想,而以庄子及其后学所著的《庄子》为立说重点。《庄子》是道家的开山著作。  相似文献   

7.
《老子》对辩证法的发现、玩弄和《墨辩》对它的认识陈孟麟一《周易》卦画本来是殷人用它来占卜的符号,卦画和筮辞这种纯粹是巫术性的东西演变到了春秋,人们开始赋予它以某种哲学含义。卦画的两个基本符号───,被看作推动世界运动的两种基本势力,这是西周未伯阳父阴...  相似文献   

8.
老子春秋末期人,这是司马迁在《史记》中明确记载过的。司马迁说:“老子者,楚若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曰,周守藏之史也。”其实,司马迁在这里给老子明确地作了一个小传,肯定了老子本人就是“姓李,名耳,谥曰”的老子。后人有关老子是老莱子或太子儋之说,亦源于司氏,这只是后人对其疑笔误解。由于这种误解引起的争论达200年之久。关于老子的争论直接涉及到《老子》成书时间问题。关于《老子》成书的时间大致有五种观点:一如果承认了老子是春秋末期人,那么《老子》书的写作年代也就不言自明了。二《老子》书…  相似文献   

9.
从孟子“《诗》亡然后《春秋》作”的叙述不仅可以看到《诗》与《春秋》在时间上的前后承接,更重要地还可以看到它们在政治上所发挥的功能具有相似性.《春秋》取代《诗》而出现,意味着史已经从诗中分离独立出来.由《诗》到《春秋》的这种变化,意味着先秦史学的一种发展,而也正是因为先秦史学自身的不断发展以及史书所具有的鉴戒特点,孔子方能干《诗》亡之后以《春秋》担当王道教化的作用.进一步分析孟子对《春秋》事、文、义三个方面的叙述,可以发现先秦时期中国传统史学就已经奠定了大致的基础.而细究史所蕴含的这三个方面,因“事”而著“文”,由“文”而见“义”,传统史学似乎有以“义”为终归的倾向;然而“义”信必有待于“事”真,而“事”之不存,则“义”将焉附?“义”只有立于坚实的“事”的基础上,才能避免无限制的主观发挥与牵强附会.而《春秋》具体特殊的“事”与抽象普遍的“义”最终统一于“文”的载体,事、文、义之间各自存在着一种张力,三者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0.
《左传》《国语》中记载的《易》例,是探讨春秋时期《易》学的重要根据。《左传》《国语》中引《易》例有二十二事,可分为非筮占类引《易》和筮占类引《易》两类。对这些《易》例的归类分析,有助于探讨春秋时期的筮法以及《周易》在当时的应用。春秋时期卜、筮并用,占断吉凶的依据不限于《周易》,得到卦象的方法也未必是《周易·系辞传》中所记载的大衍之数起卦法。《周易》卦爻辞的写作目的本是系统地阐述吉凶之理,故判断吉凶未必通过卜筮。"某卦之某卦"有时用来表示爻题,有时则表示变卦,不可执泥其一。朱熹在《易学启蒙》中提出的断卦原则,或于史无徵,或与史相左,当非先秦古法。  相似文献   

11.
一、小大、柔刚、阴阳——兼及爻性与卦爻辞之关系《庄子·天下篇》“《易》以道阴阳”,反映的是战国中后期一段时期内的易学面貌,其精粹大抵汇集于《系辞传》。至于《易》中之卦爻辞,则并未论及阴阳。然而若以奇数爻偶数爻、一爻--爻为标志,那末有关阴阳的先行概念,在卦爻辞中还是有迹可寻的。《易》以—--两个符号画卦,诚然是很晚的事情。截至目前为止,所有关于先秦易卦的的出土资料都是数字爻卦。张政烺先生认为,数字爻卦与阴阳爻卦之间有一个演进过程。数  相似文献   

12.
老子和《老子》书,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疑难问题,暂时难以获得统一结论。我同意这样的观点,《老子》成书于战国中期。它不是个人执笔写成,而是由老子学派的门徒不断发展补充,从春秋末老子在世开始,一直到战国时完成的。《老子》既反映了老子本人的思想,也包含了老子后学的东西,老子后学和老子本人的思想是一以贯之,一脉相承的。从用人思想看,《老子》书一直是作为春秋战国时期普遍流行的各种用人思想  相似文献   

13.
儒家学说,创自孔丘、孟轲,在先秦时期,是各派学术思想中的一种。现在把先秦儒家三种语录,即《论语》、《孟子》、《礼记》所记述的学术思想,作一扼要讨论。一、《论语》的学术思想《论语》一书,自汉以来,历代学者都认为是研究孔子学术思想的可靠材料,而且为初学者必读之书。为便于诵读起见,把它分为十卷二十篇,共四百四十四章。其各章之间没有内在联系,纯粹是语录。《论语》反映孔子的教育思想最为突出。孔子是中国首创开门收徒私家讲学的教育家,他开设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并且安排了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课程,加上预备了诗、书、易、礼、乐、春秋的教材,培养了三千弟子,七十二士的文化队  相似文献   

14.
一、小大、柔刚、阴阳——兼及爻性与卦爻辞之关系《庄子·天下篇》“《易》以道阴阳”,反映的是战国中后期一段时期内的易学面貌,其精粹大抵汇集于《系辞传》。至于《易》中之卦爻辞,则并未论及阴阳。然而若以奇数爻偶数爻、—爻—爻为标志,那末有关阴阳的先行概念,在卦爻辞中还是有迹可寻的。《易》以——两个符号画卦,诚然是很晚的事情。截至目前为止,所有关于先秦易卦的的出土资料都是数字爻卦。张政烺先生认为,数字爻卦与阴阳爻卦之间有一个演进过程。数字爻卦的发展趋势是:奇数逐渐趋向于以一为代表,偶数逐渐趋向于以(?)(六)为代表,从而  相似文献   

15.
《老子》一书的经、传结构及编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家之书,其辞难知,司马谈已感慨系之。《老子》作为先秦道家的经典,是一部精心构思之作。深入探讨《老子》一书写作时遵循的逻辑顺序,展开体系过程中的结构安排,无疑有助于对《老子》思想的全面理解。  相似文献   

16.
先秦诸子百家皆欲以其学说影响于政治,而当时政治的集中表现就是“帝王治道”。在古代,“帝王治道”是一个治国理政的大概念,它可以包含很多内容,并非为孔儒一家学说所包揽,而需要诸子百家对之加以补充和丰富。《老子》一书是先秦道家最重要的代表作,从思想的倾向性来说,《老子》的立场常常与儒家相对立。《老子》主张“反者道之动”,其反向思维恰恰可以弥补儒家的缺失和盲点。本文从“以道修身、以道治国、权谋思想”三方面论述《老子》一书中的帝王治道思想。  相似文献   

17.
《老子》一书,蕴含着丰富的认识思想,研究这一问题,对发掘《老子》一书有价值的成份,研究中华民族的思维特征都很有意义。然而许多研究《老子》者,往往拘泥于《老子》一书中“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绝圣弃智,绝学无忧”等片言只语,给《老子》的认识思想冠以“蒙昧主义”、“神秘主义”之名。我以为这都是因为没有触及  相似文献   

18.
天干地支各包含阴阳五行思想以及根据这种思想而创作的《易》卦.这一论断,难免见笑大方,请允许我申说几句.关于阴阳五行思想的起源问题,古史辩派学者谓其产生于战国时期.学者皆笃信不疑,只有胡厚宣先生在其《甲骨学商史论丛》中曾经表示怀疑,因为甲骨卜辞中有“帝五臣”等一类的记录.《左传》中有大量五行的史料,疑古学者并非视而不见,只是囿于经今文学,不免入主出囿,是丹非素而已.先秦经籍有没有阴阳五行思想,不能拘泥  相似文献   

19.
老子,相传是春秋末期的老聃,其姓名和生卒年已难详考.较早记载关于老子事迹的,是司马迁的《史记》一书.但《史记》的记载过于简单,甚至模糊不清.西汉时期,“黄老之学”曾经盛行,有关老子的种种神话传说,已经在社会上广泛流行着.人们对老子的认识也有所不同,象司马谈、司马迁父子,崇尚道家,其对老子的认识,便接近韩非;象汉武帝,在信方士、学神仙的时候,也讲老子,而他心目中的老子,却是那些燕齐海上“惯于阿谀苟合之徒”所塑造出来的形象.这当然与司马迁的认识不一致.但是司马迁客观地罗列了这些传说,他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一共举出了三个老子:一个是和孔丘同时的老聃,一个是老莱子,一个是周太史儋.  相似文献   

20.
《周易·说卦传》究竟成书于何时?论者或付之阙如,或含糊唐突,皆不能令人满意。笔者想作一些新的探索。一、对“先秦说”的重新考察《说卦》书名最早见于《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好《易》,序《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