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成为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议题,大学生就业难与当前经济体制以及经济发展水平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文从我国不同经济体制下分析了半个世纪来的大学生就业模式,探索了未来大学生的就业走向,并反思如何走出当前的大学生就业瓶颈。  相似文献   

2.
就业机制的内涵与中国城市就业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代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相互依存与交融中,特别是随着宏观经济学中就业理论和微观经济学中产业组织理论所包含的不完全信息与契约、激励机制、效率工资与议价行为理念的发展,当人们深入地从理论上探讨群体就业现象得以发生的机理过程时,某一国家、地区或某一城市(在有些情况下某些产业甚至具有一定就业规模效应的单一企业或跨国公司也具有值得研究的就业机理)的就业机制便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就业困难学生在就业竞争力中处于劣势,其原因有家庭贫困、学习困难、性别歧视、心理素质差、生理残疾、专业受冷落、不想就业等因素。辅导员与学生接触最多、就业信息灵通,在指导就业困难学生就业方面有其独特优势,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学习。提高指导学生就业的能力;二是创新就业指导工作的方式、方法,加强工作的实效性;三是建立就业信息反馈系统,及时跟踪、了解学生的就业情况;四是帮扶就业困难学生,使其充分就业;五是做好就业工作总结和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  相似文献   

4.
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引导毕业生充分就业,是高等学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对南京工程学院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分析,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零工经济”的发展,青年群体的就业稳定性受到一定挑战。就业的这一变化必然对婚姻与家庭产生影响。文章基于2010年到2018年五期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探讨青年的就业稳定性与婚姻决策的关系。分析表明,拥有体制内稳定工作的男青年有更高的概率缔结初婚,并且这种效应随着就业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凸显。本研究证实了稳定的就业对婚姻的促进作用,因此应对人口发展的少子化、老龄化等趋势性特征,需要注意日趋不稳定的就业对青年人婚姻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6.
由于高校专业结构的调整步伐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劳动力市场的二元结构,用人单位用人观念的不合理,高校就业服务体制自身的不完善和毕业生自身的原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仍然很大。为了开拓就业工作的新局面,高校要以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角色技能发展为主线让就业指导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的过程之中,建立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与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使就业工作逐步向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7.
就业信息是大学生就业的基本和前提,而如何获取、整合和利用好就业信息则是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关键。本研究突出就业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出学生为载体的就业信息收集和处理模式,旨在提高就业信息的广度和深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医学专科院校学生的整体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8.
前沿文献关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就业更替效应,却普遍忽视人工智能技术会如何影响就业质量,尤其缺乏从微观个体视角探讨就业稳定性问题及其背后成因。基于此,研究运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微观数据库,在多维度量化就业质量的基础上,检验人工智能技术对劳动力就业质量的可能性影响,以及不同技能水平与不同家庭收入约束条件在背后所扮演的角色。结果表明:人工智能技术会显著降低劳动力的就业质量,稳健性检验和处理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仍然成立。同时,人工智能技术会通过劳动力职业更替与优化产业结构方式,降低劳动力的就业质量,而低技能水平和家庭收入劳动力的就业更易受到冲击。  相似文献   

9.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党和国家及高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在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出现了新的变化。学生就业意愿降低,“慢就业”现象严重。理想职业岗位与目标发生变化,“求稳”心态加剧。求职高标准高期待,存在“畏难”情绪。文章通过就业认知、就业能力、亲友资源、就业期望和社会环境五个方面,探究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原因,同时给予提升对策,即广泛体验,端正学生就业认知;精准出击,增强学生就业能力;家校合作,科学利用亲友资源;正向引导,合理设置就业期望;多措并举,拓宽就业求职渠道;提高重视,提升政策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0.
关注就业实乃关注民生,禁止就业歧视则属维护平等的就业权,也即维护民众的生存之道。从现代法治社会角度讲,禁止就业歧视是平等原则在就业领域的具体表现,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维护人权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面对大学生就业困难与用人单位招人困难的尴尬局面,从就业总量压力大、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大学生就业观存在误区、就业环境不尽如意、多数用人单位急功近利等方面分析了存在矛盾的主要原因,提出必须在政府、学校、大学生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能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就业艰苦是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也不例外。以山东工商学院2009--2015年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供需与就业环境数据为例,透析当前我校人力资源管理毕业生的就业市场供需与就业状态。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当前我校该专业毕业生总体就业市场供过于求,就业率呈下降趋势,给我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带来了严峻的就业压力。对此,我校应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调整大学生的培育布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也要全面提升自身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通过共同努力解决就业艰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在促进当前高质量就业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特别是对少数民族地区和群体而言,互联网使用所带来的就业趋势变化愈加显著。为了探究互联网使用与少数民族就业之间的关联路径与作用机理,研究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和多元Probit模型对二者之间的影响关系、影响方式及结果进行了细致剖析。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少数民族整体就业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互联网使用在少数民族雇佣类型和就业方式选择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不同的互联网使用目的对少数民族就业结果也存在异质性影响。研究结论对深化互联网有效使用,促进少数民族就业,进而实现充分就业、赋能共同富裕提供了数理依据和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14.
2008年,对于劳动者来说确实不平凡。金融风暴让原本就紧张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正在悄悄地波及大学生就业市场。“大学生就业”究竟是不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有关人士认为,只要对自己的发展方向有明确规划,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大学生最终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在新的一年里,盘点2008年,展望2009年学生就业情况,希望能为正在求职的大学生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语境下的大学生公平就业:问题与机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应对大学生初次就业中广泛存在的各类歧视问题,本文提出“一条主线,三方联动”的长效解决机制,即以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为主线,将政府主导促进与扩大就业、准司法的专业化机构认定和处理就业歧视与求职者主动维护自身就业权益联系起来,力求实现和谐社会语境下的大学生公平就业。  相似文献   

16.
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挫折教育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导致大学生就业挫折的社会因素是劳动力供需矛盾、就业市场不很成熟以及社会不正之风的存在。要提高大学生抗挫折能力,就要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同时完善社会就业制度,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我国目前就业状况的分析,提出了要从思想观念和政策、措施两个方面来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主要通过对非正规就业的引导、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扩大对外劳务输出、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等渠道,来提高我国就业人口素质,改善我国就业环境,缓解就业压力,最终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8.
景洋 《今日南国》2008,(23):9-9
【背景】2008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保增长与扩大内需、结构调整、对外开放和改善民生并进。 其中,第五项提出,“必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确保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加快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9.
本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了影响大专毕业生成功就业的三个不利因素:就业期望值过高,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和毕业生的能力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并从毕业生本人和学校两方面提出了自已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缓解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矛盾,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该文从客观与主观、社会与个人、现实与观念诸关系分析,阐述如何走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途径。认为对这一工程建设要采取如下措施:1.各地方、部门要高度重视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工作;2.改革教育体制,根据社会需要培养综合素质较高、适销对路的人才;3.发挥市场机制和人事部门职能作用,积极拓宽渠道,引导、安置毕业生就业;4.广大学生要转变观念,面向基层,面向农村,积极进取,主动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