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绪义 《社区》2009,(32):22-23
有人说,历史是一个小姑娘,任人打扮。我要说,历史不是任人酿的酒,其中滋味需要去品,每个人品出来的滋味或许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2.
面向历史本身--马克思历史生成论的思想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对历史本质问题的解答就是要面向历史本身.历史是人的历史,是人在自己的存在中通过自己的存在性活动(实践)而向人呈现出来的,它具体表现为一种在存在论根基上的历史的生成,即自然、社会、世界历史和人向人的生成.因此,历史是以未来作为时间的构成原则的.  相似文献   

3.
社会是人类的社会,历史是人类的历史,作为观念形态的社会历史的哲学,理所当然地应该包括对人类自身的最一般的概括和总结。然而,国内现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中的历史唯物主义部分对人却没有专门的论述。一些范畴虽然也涉及到人,但没有把人这一社会历史的主体突出出来。只论述了人的活动,人与人的关系,没有对人的本  相似文献   

4.
人的活动是人类历史产生和发展的特定方式。人的物质活动方式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人的精神活动方式是物质活动的产物;人的决策活动是从人的精神活动方式中分化出来并相对独立的一种活动方式。人的这三种活动方式紧密联系,交互作用,作为“合力”推动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5.
理性有着十分丰富的人性内涵和文化内涵。由于人与社会现实之间建构方式的不同,它也在不同的层面上展现出来。这说明,理性是历史的理性,有历史的维度。正因为如此,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也是一部理性嬗变的历史。由于现代性与理性的内在逻辑关联,现代性的状况也不可避免地通过理性的嬗变表征出来。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叛离、工具理性与技术理性的殊途同归是现代性的必然反映。  相似文献   

6.
剩余劳动使人与其他动物相区别。剩余劳动的多少以及如何配置,通过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作用而表现出来。一部人类的发展史,实质就是一部剩余劳动不断增加,其配置向着有利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只要对中国当代艺术有所了解的人都能看出来,对政治图像和近代社会历史符号的描绘充斥着中国的各个画廊和展览,大多数人对这一点颇为反感。作为一个年轻的艺术研究者,尽管谈不上深恶痛绝,但至少有点“审美疲劳”。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以人为本"的社会历史观.认为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历史观只见经济关系而不见人,这是一种曲解.马克思恩格斯把"现实的人"作为全部人类历史的前提和出发点,认为人类历史是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创造出来的,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社会历史发展的目的性则在于人自身的需要,根本旨向就是要实现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地发展.只有以这样的历史观来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用这样的历史观为指导来确定我国现阶段的发展战略和奋斗目标,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真正科学的态度.  相似文献   

9.
历史哲学是超越客观历史经验的 ,对历史的一种哲理和理性的思考。中国的历史哲学思想在史学伊始之初便产生了。人们对远古洪荒时代的记忆 ,几乎都是通过神话传说反映出来的。而神话传说本身就包含着神意的历史观。神意史观毕竟是一种肤浅的、非理性的历史本体论。到西周时 ,神意史观逐渐让位于人本史观 ,历史哲学思想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最迟到《春秋》问世时 ,人们已经认识到了单个历史事件或人物之间的联系性 ,因而将它们发放到一个大的历史长河中去认识。先秦的历史哲学思想至此已经明显地显露了出来。从先秦的历史哲学思想中 ,我们不难发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痕迹———重人伦、重道德、重现世。神意史观虽然存在 ,但在历史哲学思想中占的比重很轻 ,其他的 ,不是以“人”为中心 ,便是以人的伦理道德为重。这种传统思想对历史哲学的渗透 ,一方面形成了它与众不同的特点 ,另一方面又遏制了它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使历史哲学思想在中国很难形成系统的历史哲学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理论界对人的尊严的探讨没有从元理论的角度阐明尊严问题是如何进入人类视野的问题,本文试图从哲学本体论的人学转向、人与制度伦理关系的异化及尊严在历史与社会中的表现形式三个方面给出答案。始自古希腊的哲学本体论的人学转向预示着人对自身的认识和思考,这是人的尊严凸显的历史前提;人类在自己创造的制度中异化为工具而不是目的,标志着人与制度伦理关系的异化,成为人的尊严凸显的根本原因;并最终通过一定的历史和社会的表现形式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1.
实事求是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长期革命实践中形成和总结出来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结晶。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发展了实事求是这一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12.
历史决定论有四个矛盾问题不可回避:历史规律与人的能动作用关系问题、认识与被认识之间的“俄狄浦斯效应”问题、历史多层次交错运动与历史规律线式制约性问题、“可能性空间”说的横向制约机制与历史规律历时态运动问题.这四个矛盾问题揭示出历史决定论研究存在深层上的瓶颈.历史规律要探索新的进路,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历史运动以偶然性为表现形式;二是主观揭示出来的历史规律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影响是客观自在历史规律所支配的历史进程的一部分;三是人的能动性实践活动是不断生成新历史的唯一理由.  相似文献   

13.
路翎小说与存在主义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翎的小说关注人的存在和生命,蕴涵了西方存在主义思想.小说中表现出来的冷酷的境遇,人与世界的紧张关系,人的自我的发现和反抗等方面都体现了存在主义因素.他在民族国家的历史叙述和人民的个体叙述中都显现出对存在的深沉思考.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绿道建设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而针对历史文化型绿道的研究还有待完善。历史文化型绿道建设的关键在于特定的历史文化演绎。以厦门老铁路绿道景观设计为例,从绿道的文化演绎载体、文化体验层次以及文化演绎手法3个方面,探讨了历史文化型绿道的文化演绎模式,即运用再现、抽象、隐喻及象征等多种文化演绎手法,根据人的4个文化体验层次,将历史文化元素在绿道游径、主题节点及景观设施等文化演绎载体中体现出来,从而将文化表达融入绿道建设中,将文化体验整合于绿道游憩活动中。历史文化型绿道的文化演绎模式作为城市绿道设计的重要手段,将散落在城市中的历史文化景观挖掘出来,使人们在感受绿道的生态游憩作用的同时能够体会到每个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5.
客家文学有着强烈的历史意识,台湾作家钟肇政的《台湾人三部曲》横跨台湾被日本占领的五十多年历史。文章从历史主题进入作品,分析了客家人在面对历史所表现出来的担当勇气与责任感,同时也指出作家对日据时期知识青年的深切悲悯情怀,从而概括出作品所表现的客家人品性:隐忍与坚韧。历史意识与人性意识是解读客家文学的一种可能的理解途径。  相似文献   

16.
改革的不断深化,使国有企业人的素质问题凸显出来。如何正确认识国有企业与西方企业的历史差距;客观分析国企员工的基本素质,从求实的角度探索其开发的重点和方略,应是国企人力资源管理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董仲舒的历史解释活动中包含着三大模式:配景模式、合理性解释模式和法则解释模式.三大模式源自于孔子、孟子等人的思想,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强调历史事件的道德意义、历史人物的道德动因,以及从历史中演绎出来的具有普世意义的道德法则,为他的政治哲学作论证,这表明,董仲舒研究历史的范式是"以史为经",历史哲学,不过是他进入政治哲学的一块踏脚石.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论述的异化理论,为当代人学异化理论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人的异化是对人与世界三重基本矛盾(人与自然、他人和自我)的割裂,是对人的本真的类本性的背离,是历史在特定阶段必经的历史过程.在个人主体和私有财产的历史阶段中,异化经过暴力、权力、资本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也为自身的扬弃作了准备.当今世界已经出现的人类性问题使异化的扬弃开始作为一个现实的问题提了出来.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就是在人的科学理论基础上对历史之谜的解答.  相似文献   

19.
充足理由原则,即"没有什么东西无理由而存在"的原则。这一原则的提出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西方近代理性哲学的历史走向,使莱布尼茨在西方哲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而且也对德国古典哲学、现代西方人本哲学和现代西方分析哲学与科学哲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对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叔本华和海德格尔体现出来的;对现代西方分析哲学和科学哲学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罗素和卡尔纳普等人体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20.
正古往今来,人类几千年历史中从来就不缺富商大贾,他们家财万贯,富甲一方。在现在这种人被称为首富,如马云等,西方历史学家通过对人类历史的研究,评选出来全球千年产生的50大超级富豪,中国上榜六人,前两位是一对祖孙,还有一位是太监。第六位,清末巨富伍秉鉴。这个人出生在广东,发家致富靠当时清朝的对外贸易机构十三行,极具商业头脑,他后来靠对外贸易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