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建新 《职业时空》2012,(1):16-17,20
作为培养新型农民主要途径的农村职业教育,具有拓宽新型农民就业渠道、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农村经济健康发展、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功能。文中从分析当前农村职业教育在服务培养新型农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基于培养新型农民的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江苏省海门市紧紧依托本地特色农业基础,切实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全年农业工作的落脚点,不断培育和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全面加快了农业产业化步伐,也大大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建设呼唤新型农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部署,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要求。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建设现代农业靠新型农民。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是把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作为建设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建设新农村关键是培养新农民。从新农村建设需要来看,无论经济发展,还是社会事业发展;无论基础设施建设,还是精神文明建  相似文献   

4.
郭雨晴 《公关世界》2022,(22):18-20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如何实现成为乡村振兴的关键问题。当前农民农村已实现巨大发展,但乡村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乡村振兴人才短缺、乡村存在不良之风、乡村生态环境问题和乡村组织力不足是阻碍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五大难题。以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为抓手,探索农民农村发展路径,推进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到现在,中共中央根据不同时期的发展需要,先后进行了三次重大的土地改革。第一次改革即在我国建国初期,在后来解放的地区进行的土地改革,使全国农民梦圆耕者有其田。第二次改革即1979年到2008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土地公有,由农户家庭经营的土地改革。这次改革既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效率,又解放出一大批劳动力;既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环境、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又促进了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第三次改革以中共第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的改造的决定为标志,这一次的土地制度改革,是让农民富强起来、加速发展现代农业、保障我国储备粮食总量、打破城乡二元体制、推动城乡一体化的体现,是农民奔向小康生活的又一接力棒。这三次土地改革,让全世界的人民见证了中国用全球7%的耕地给世界20%的人口提供食用粮食的奇迹。  相似文献   

6.
核心提示:2014年以来,六盘水市探索了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农村集体产权改革模式,破解农村发展难题,催生产业裂变,农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为全国农村发展提供了样板示范.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乡镇城镇化,工业园区建设一路高歌猛进。城镇化水平提高,人居环境改善的背后,许多农民失去了生活的屏障土地。土地是资源,是资产,农民集体土地一旦转为国有,其价格成几何级数飞涨。政府低征高售,获利不少,但农民蒙受巨大损失,农民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在失地中逐渐萎缩。因土地被征农民成为种田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三无”人员。吃饭与建设两条线并行发展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同志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曾提出:“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已经开始意识到了农民教育工作重要的战略地位,农民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就,在我国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发展过程中,把农民教育等同于农民工教育、经费不足、师资薄弱、内容落后等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应对农民教育边缘化,关键还在于从农民自身角度出发,积极转变观念、增加投入、改革教育内容、完善教育实施环节等方面,真正做到农民教育为农民。  相似文献   

9.
乡镇企业是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上海乡镇企业(即镇村中小企业)曾有过辉煌的历史,曾为上海农民增收、农村面貌改变和全市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上海乡镇企业发展步履艰难,发展逐趋停滞,给当前农民增收和农村面貌改变带来许多不利影响。继续增强上海镇村中小企业活力,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上海发展的需要,是上海统筹城乡发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
浙江义乌兴商的主体是农民,农民经商是义乌经验成功的关键因素。农民经商兴起的数据表现在乡办、村办、乡村联办三类经营单位均不及农民户办经营更有效率,而进一步的数据分析表明此结果与农民家庭本位合作制存在亲和性。家庭本位为资本发展提供动力功能,表征着东方与西方不同的现代化路径,由此回应了韦伯命题。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农村存在经济体系不突出、垃圾管理不到位、农民政治参与意识淡薄、文化素养不高等问题,农民自身也有缩小收入差距、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加大医疗保障力度的需求。因此,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只有通过加强农业发展、加大农村改造力度、提升农民生活质量等措施,才能满足农民提高生活品质的现实要求,进而缓解农村一系列矛盾,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创新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区域创新是区域发展的关键,在区域创新体系中,除了企业、政府、大学与科研机构、中介机构外,农民也是重要的创新主体。文章从农民参与区域创新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机制保障三个方面论述了农民参与区域创新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3.
梁明骅 《职业》2016,(17):38-39
在新农村建设深入发展的今天,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农业中职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就农业职业学校如何在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中发挥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环境面貌等也得到快速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都得到很大改善,促进了新农村的建设发展。但发展的同时却存在着诸多不科学、不合理的行为和现象,使农业生产环境、农民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极大地威胁着农村生态环境的平衡。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武陵山区的市场化进程有所加快,但总体水平较低,与武陵山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要求形成差距. 长期以来,武陵山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主要分布在传统的种养业,以专业(技术)协会和专业合作社为主,存在规模小、农户参与率低、股份制合作社比例较低、缺乏提供融资服务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问题.发展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维护农民自身利益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拾丽莉 《现代妇女》2014,(12):201-202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许多农民摆脱土地离开乡村进入城市务工,并逐步融入城市生活,实现由农民向市民的转换。农民市民化既是城镇化工业化、的过程,又是城镇化工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农民不断学习逐步提高自身素质实现其身份向市民转换的一个过程。同时,农民市民化可以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国家和政府将农民市民化放在战略的高度,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及各项法律法规来推进农民市民化。但是现阶段农民市民化还存在很多现实的、制度性的、深层次的困境和障碍,如农民市民化进程缓慢的问题突出,农民市民化质量不高,甚至存在半市民化、逆市民化的现象出现。为了推进我们的农民市民化进程,我们针对困境形成的原因,找出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农民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但在规模和结果结构曰趋完善的现阶段,农民职业院校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因此,树立科学发展观,注重内涵发展,实施农民职业院校品牌战略,关系到每一个农民职业院校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史甲庆  尚春雅 《城市》2008,(7):46-48
在城乡二元对立现象严重的中国.要实现社会的科学发展,建立和谐社会.城乡统筹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城乡统筹工作要取得根本性的突破与发展.关键在于实现人的转变.即实现农民的城市化.完成农民向城市市民角色的转变。目前很多专家、学者在谈到农民市民化问题时.都强调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就业政策等.但是农民市民化并不只是解决农民户口、  相似文献   

19.
农民培训对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改善生活,促进农村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绿色发展为引领,推进新型农民培训是促进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对新型农民以绿色发展培训的实践总结与分析,进一步明确新农村建设绿色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生产力快速发展,经济迅速增长,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新农村农民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重节俭的消费观念转变为重发展的消费观念。但是固有的传统消费观念对人们还是有较深的影响,尤其是体育方面的消费观念受传统消费观念影响较大。传统消费观念就是,节俭、注重实用性,而且一提到消费就是指吃、穿、住、行等生活必需品的消费。提到体育消费,农民会认为乱花钱。同时农村体育设施缺乏、器材陈旧等因素影响农民体育消费观念。本文对影响农民体育消费观念因素进行阐述。同时提出合理化建议,旨在提高农民体育消费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