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1 目前,在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中,正在试行部分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企业的租赁制。它分为个人租赁、家庭租赁、合伙租赁和集体租赁四种。租赁的试行办法,总的说来,就是通过租赁合同,把企业的经营管理权交给承租人,承租人向企业的所有者(出租人)交纳租金,并承担向国家纳税的义务。租赁制经营,是实行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一种具体形式。在一些企业的试点中,已经可以明显地看出:租赁制经营对于搞活企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大型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和中小型企业租凭经营责任制已全面推开,它标志着我国的企业改革已步入到以完善企业经营机制为重点的深化改革的新阶段。据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材料统计,41.6%的大中型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许多省市各种形式的租赁承包经营企业已达到60%或70%:有的已达到90%由于承包、租赁经营比较适合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和企业管理水平都不高的实际情况,因此从一段时间的实践来看,已初步显示出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也必须看到,承包、租赁经营是企业改革实践中产生的一种新事物,它既有创新的一面,也难免有不够完善的一面,甚至有阻碍其发展的地方。如一些租赁、承包者以近期甚至眼前的利益取代并牺牲长远利益。这种短期经济行为在租赁、  相似文献   

3.
在印度农村中,各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社大量存在,并且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探讨印度农业合作组织的发展、作用与问题,对于发展和健全我国的农业合作经济可能会提供某些可资参考、借鉴的经验和教训。一、合作运动的产生和发展在古代的印度农村,就已存在着某种形式的经济合作,但作为合作社这种现代的组织形式,比较大量的出现,并形成一种运动,则始于本世纪初。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绝对地租理论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的绝对地租理论认为,土地所有权是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从而农产品价值高于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是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而绝对地租的本质仍然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在我国,尽管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已经消灭了土地的私有权,但并没有也不可能取消土地的所有权,加之我国长期以来,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绝对地租已成为不可否定的客观事实。为此,有必要对构建农村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市场,并对农村土地市场进行有偿征用、出让、租赁、发包等运作形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一、租赁经营是搞活全民所有制小企业的有效途径全民所有制小企业的租赁经营,是指由小企业的全体职工或个人(包括自愿组成的集体)乃至其它企事业单位与国家签订租赁合同,向国家支付租金和保证金,然后按租赁合同的规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生产经营形式。企业的这种租赁经营方式同其它经营方式比较,对搞活全民所有制小型企业具有很多优越性,是搞活全民所有制小企业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土地相对集中、农业劳动力相对减少、集约化经营的规模经营,是世界性的衣业发展趋势,也是我国发达地区农业发展的方向。扩大农业规模经营要与土地相对集中相适应,我国应从各地的不同情况出发,分别采用租赁、使用权有偿转让以及完善投标承包机制等方式,推进土地规模经营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业生产在土地小规模分散经营的特定条件下,如何在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同时,通过稳妥而积极的改革,逐步实现农业的专业化、社会化和现代化,是农业和发展亟待解诀的重大问题。近年来,在实践探索中,广大农民创造出了一种新的生产经营形式,即农业产业化。这种经营形式.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正日益显示出它的强大生命力。农业产业化问题也越来越为理论界所关注,成为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试就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问题谈几点看法。一、农业产业化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意义深远,是实现我国农业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有效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8.
雇佣小农发展对土地流转的影响尚未引起重视.基于豫东典型村庄的调查发现,当地农业已由主要依赖家庭劳动力转变为依赖雇佣工人和机械进行生产,并出现了完全雇佣式的小农生产,为农民提供了土地流转的收益参照.在农业集约化水平偏低和确保流转质量的前提下,雇佣小农的成本低于流转临界成本,这一成本差决定了当地土地流转的“遇冷”.结合全国性数据,分析了粮食主产区土地流转的成本差及区域差异,论证得出粮食安全与流转质量之间的张力导致土地流转后的非粮化和农民利益的损害两种倾向,认为应积极发展入股、合作等农民受益主体型流转,谨慎对待租赁、转让等非农民受益主体型流转.  相似文献   

9.
由于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和将先进的生产技术应用于农业,当代的农业生产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面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农业资本有机构成等于或高于社会资本有机构成这种情况,我国学术界关于绝对地租问题主要有三种不同观点:一种根本否认还有绝对地租存在;一种认为这时的绝对地租,是垄断组织攫取的超额利润的转化形式;一种认为是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村土地多级所有制及其变革刘军一、改革前的农村土地制度是一种多级所有制土地所有制说到底是土地及土地所有权在各个利益和行为主体之间的瓜分。这种瓜分可以两种不同的形式进行:一是在各个主体之间瓜分土地。经过瓜分后的每一幅土地都有一个唯一的所有者,一个单...  相似文献   

11.
人大监督的形成、变化、性质、地位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从其形成的历史过程,认识上的变化,内容与形式上的发展,性质、作用、地位,今后要求建议等方面进行论述。这种监督,既是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逐渐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权力制约;也在一定程度上,吸取与借鉴了国内外关于议会对行政司法等权力制约的机制与学说。又因人大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所以该监督是一种单向的和最高层次的监督,与其他民主监督等是有严格区别的。为了加强与完善这种监督,必须进行“铁面无私”的监督,特别是党组织要全力支持人大行使监督  相似文献   

12.
尼泊尔是个农业国,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90%以上,农业生产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二左右。但是农业生产比较落后,发展十分缓慢。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但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是土地问题没有很好解决。尼泊尔与其他许多亚洲国家一样,土地问题的症结是大量的土地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这少数人既不经营又不耕种,专靠收租剥削生活,而大量的佃农和实际耕种者却没有或者只有很少的土地。由于地租沉重,他们终年辛勤劳动,难得温饱,更无力改进耕作技术。所以,不首先解决土地问题,很难期望农业取得迅速的发展,而要解决土地问题,就必须进行较为彻底的土地改革。  相似文献   

13.
《社科纵横》2017,(1):74-78
在马克思那里,国家是一种"虚幻的共同体的形式",其实质内容是"统治阶级的各个个人借以实现其共同利益的政治形式"。这种国家观颠覆了以往将国家作为一种契约、作为一个中立的仲裁者的浪漫主义思想,直指国家的阶级属性。但是,一些马克思主义理论存在着强调其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实质性内容,忽视其形式性意义的倾向,这种倾向是不利于我们整体把握马克思的国家理论的。事实上,"形式"与"内容"现代国家两个不可或缺的方面,两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张力,这种张力使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稳定关系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4.
墨西哥在20世纪初建立了土地的村社和合作社集体所有制,并希望通过这两种土地集体所有制实现农民土地权利均等化和农业发展水平提高等目标.然而,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努力之后,农民却愈加贫困,农业生产也停滞不前.为了摆脱农村发展的困境,1992年以后,墨西哥以土地确权登记为核心,以产权明晰为原则,开展了第二次土地改革.这一改革不但化解了大量土地纠纷,而且赋予民众更多的自主发展权.墨西哥的改革经验对于当下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具有一定的反思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对农业政策进行了多项改革。土地政策方面考虑首都土地的长远发展,没收地主、富农土地收归国有,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富农的利益;建立了互助组,出现了土地不分红的高级社;在爱国增产、生产救灾以及农业税收、农业贸易等方面均制定了卓有成效的政策。在各项政策的支持下,北京市的农业生产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16.
自耕农是封建赋役的主要承担者,自耕农经济是封建经济结构的必要组成部分.自耕农的土地所有权的两重性表现为其内部兼具私有与国有两种成分,并且凝结于同一块土地上的两种所有权不是分割开的,而是重叠着的.自耕农土地所有权的国有成分,主要体现在自耕农的土地是不完全的私有土地,其土地的获得、继承、买卖及对剩余劳动的占有等方面都在国家的控制和支配下,沉重的赋役剥削使自耕农的土地所有权仅能部分地获得经济实现.封建国家不仅在法权观念上将其视为国有土地,在经济关系上也一定程度实现了土地国有--即以赋役形式榨取自耕农的全部剩余劳动.  相似文献   

17.
高原 《唐都学刊》2007,23(5):81-85
路遥的性别意识在其所有作品中都有非常鲜明的体现。路遥在生活中有一定的男权意识,在作品中,他赋予陕北这片土地以男性化的角色,阐明了女性对男性和男性化的土地有非常强烈的依附思想。这种男权意识构成了贯串路遥作品的一种情结和特色。由这种角度解读路遥作品和作家其人,能够帮助我们把路遥的研究拓展并深入下去。  相似文献   

18.
经济形态后发转化国家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的技术方式决定经济形态 ,从人类社会生产资料和劳动方法的变革和发展看 ,先后产生和发展了包括体力生产方式、土地生产方式、资本生产方式和智力生产方式等四种基本的生产的技术方式。与四种基本的生产的技术方式相对应 ,形成和发展了包括采集—渔猎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等四种基本经济形态 ,于此同时 ,由于世界上的各个国家的经济社会、科技文化与人口劳动力发展的差异 ,各国的生产的技术方式也存在差别 ,各个国家的经济形态也不相同 ,并一直处于发展变化之中 ,在这一过程中 ,存在经济形态先行转化国家与经济形态后发转化国家 ,经济形态后发转化国家将面临特殊的发展机遇 ,也面对严峻挑战。为此 ,必须对经济形态后发转化国家进行必要保护  相似文献   

19.
按照经典作家的研究结论,资本主义之渗入农业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农业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比手工业领域要缓慢得多;二、资本主义诊人农业中的形式是极端多样化的。关于究竟缓慢到什么程度和以什么形式发生,经典作家也曾明确指出:“在各个不同的国家里,这个类型采取着各种不同的形式”。这就是说,在每一个国家和它的不同经济的发展中,有具体的历史环境、社会条件和经济状况,以及资本主义发生的不同形式。因此,探讨这种关系时,似不应该作一般的类比和拘泥格式.当然,农业资本主义形成过程之纯粹理论分析是必要的,但根据一…  相似文献   

20.
一、关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业现代化关系问题揭开当今世界工业化水平较高国家的农业发展史,可以发现没有哪个国家是离开农业劳动力的外转移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当然,所谓农业现代化并没有绝对的数量标志。各国的农业也是因自己的国情不同而各具千秋的,例如人多地寡的日本农业,是以投入较多的人力和技术,依靠国家的价格保护(其主要农产品国内生产价格是国际市场的2倍左右),维持了较高的土地产出率;美国则是依靠丰富的土地资源和现代化装备创造出劳动生产率极高的“石油农业”。我国逾9亿农村人口,全国人均耕地面积仅为1.3亩,而且以劳动力的数量优势创造了较高水平的土地产出率和极低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因此,我国作为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实现农业现代化既不必要也不可能以过高的劳动生产率作为追求目标,又无力指望通过保护价格来维持土地的产出水平。于是,依靠农业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