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高校师范类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高校持续扩招,在校大学生的人数急剧增多。2006年全国共有毕业生450万人,比1999年扩招前增加了近两倍,再加上往年实际未就业的众多毕业生,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压力很大,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在此大背景下,作为高师院校一线就业工作人员,面对新形势,分析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努力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一、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历史及现状我国师范类毕业生就业政策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对师范类毕业生实行“统一计划、统一分配”的分配体制;二是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2004年的经济体制转轨…  相似文献   

2.
师范类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就业环境呈现出新的变化,社会对营销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进一步利用师范类高校的资源优势提高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保持市场营销专业的就业优势已经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通过对国内7所师范类高校近年来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深入分析了师范类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就业的特点,旨在利用师范类高等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育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对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进行特色教育。  相似文献   

3.
"市场细分"不仅是经济领域的经营性策略,高师非师范类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解决也必须从地方性大学与区域性人才市场有效对接的视角进行细分研究。针对高师非师范类毕业生特性,运用系统工程学观点,可以提出高师非师范类毕业生就业问题解决的路径、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对师范类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个体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学习成绩、师范技能水平、实践能力是影响师范类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个体因素。  相似文献   

5.
高师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对我国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在辽宁省师范院校师范类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中发现,2006-2008年就业率能持续在85%以上,但这一数据并不能涵盖所有就业的状况。所以,有必要对这一数据从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就业意向、就业观念等不同层面进行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6.
教育和谐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关键问题。目前,我国广大基层地区师资在质量上与城镇存在较大的差距,特别是贫困的中西部地区,师资力量的薄弱已成为制约乡村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也成为解决城乡差距的最焦点问题之一。本文着力于对师范类毕业生基层学校就业进行分析,探讨师范类毕业生基层学校就业的走向,以便为今后更好地促进师范类毕业生基层学校就业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就业与创业教育的现状,以及当前就业创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职业指导应该贯穿大学整个学习过程,对师范类和非师范类毕业生应分别采用不同的就业指导途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这既有主观上原因,也有客观上原因。主观方面,毕业生择业观念落后,掌握求职技能难,市场适应能力弱等。客观方面,师范生总量供大于求,地方保护政策障碍等。师范类毕业生是我国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来源,在新形势下,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实现师范类毕业生及时、充分就业,是摆在师范院校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高师毕业生就业方式经历了国家计划配置、计划配置的松动、计划配置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和毕业生自主择业的历史。高师毕业生就业路径正在发生着多元化的转变,存在着行政手段安置就业、市场化竞争就业和非制度化就业三种模式。充分的市场化竞争就业将成为师范类毕业生的主要就业路径。政府和高校应为他们市场化竞争就业创造公平环境,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合理配置高等师范类毕业生资源,就必须坚持师范院校的办学方向,为基础教育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合格的师资人才;还必须加强思想教育,使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还应深化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管理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大幅度调整,劳动就业模式正在急剧变革,大学毕业生就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压力既有来自社会的客观原因,也有来自大学毕业生观念上的障碍。本文拟就大学毕业生择业观念障碍的成因及克服择业观念障碍的基本思路谈些粗浅的看法。一、社会就业压力与大学毕业生择业的反差目前,我国社会就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城镇就业压力主要来自于以下五个方面:(一)新增劳动力的压力。据统计,“九五”后三年,我国新增劳动力年均约为800万左右。城镇每年新成长的劳动力是需要当年吸纳的,如不能顺…  相似文献   

12.
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跟踪与服务是近几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新增的重点工作。经过调查统计,在实际工作中,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存在着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信息库更新速度慢、政策宣传不到位、毕业生对人事公共服务部门服务不满意等问题。调查显示:动态跟踪管理是掌握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基础信息的关键、建立高校——社会——政府三位一体的宣传体系可以有效保证宣传效果、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援助需求趋于务实、母校是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寻求援助的主体。建立完善、高效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是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与服务工作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3.
高等师范院校因其培养目标的特殊性而在高等教育中占重要地位,其主要职能是向社会输送各级各类学校所需的合格师资和教育工作者,这给高师院校的就业工作以及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对在高等师范教育中重视和加强学生的就业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全面阐述了高等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心理健康指导的途径和措施。指出在师范教育中开设就业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仅可以保证他们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能够接受挑战,而且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顺利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师范类毕业生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常表现出自我认知不足、受挫承受力弱、情绪调控力差、盲目跟风等心理问题。分析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并结合师范生就业工作的特殊性,建立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导向的就业心理干预体系,是巢湖学院所长期致力于教育研究和改革实践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5.
媒体链接     
明年“才市”将新增应届生68万日前,国家人事部副部长侯建良在介绍情况时透露:据教育部统计,2004年高校毕业生将达280万,比2003年净增68万人。加上往年未就业的毕业生,估计2004年全国实际需要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将突破300万人。(《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16.
高等院校中的历史学专业受到学科性质和社会需求等方面的影响,毕业生就业的路径相对偏窄,而属于基础教育类别的历史教师逐渐成为"师范类"历史系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进而对广大"非师范类"院校历史专业的发展构成严峻挑战.公共史学课程的设置成为突破高等院校历史学科建设瓶颈的有效路径,不仅有助于提升历史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协调理论教育与实践培养的逻辑关系,而且有利于拓宽历史系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促进专业建设与市场需求的良性循环.公共史学课程的建设要求高等院校重塑专业培养的目标定位,构建以市场和公众需求为主导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结合国家教育部关于新时代"新文科"建设和实践课程发展的政策要求,利用综合性院校的学科多样化优势,注重历史学与经济学、考古学、文学、政治学等学科的内在联系,加强以服务公众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毕业生由原来的就业分配制度变为双向选择,大学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从2001年的114万攀升为2017年的795万。同时,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普遍低迷,新增就业岗位不足,就业供需矛盾更加突出。表现在大学生就业的过程中,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毕业生之间,因为相互的竞争和选择,构成了激烈的冲突和矛盾,这种冲突和矛盾,其实就是一种博弈关系。本文将高校作为第三方,参与到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冲突博弈中,破解非合作博弈困局,变非合作模式为合作模式,形成新的博弈均衡,从而实现国家人力资源更加合理的配置。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就业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高等学校大学毕业生就业不利因素主要表现在: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面临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局面;企业纷纷减员增效,政府提倡精简机构,事业单位实行下岗分流,人才需求明显下降;“啃老族”队伍扩大,大学生盲目择业现象严重;高等学校教育体制改革步伐缓慢,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不够合理。高等学校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有利因素主要表现在:第一,在中国的人力资源结构中,优秀资源的比率相对较低,尤其是大学毕业生还是少得可怜。第二,政府、高等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问题,促进经济发展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高等学校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应对策略:加强教育改革,调整教育层次结构和专业结构,适当控制高等教育发展速度及规模;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全心全意为大学生就业服务;推进校企合作办学,积极探索和完善大学生就业信息平台,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摆正心态,消除就业盲目性。鼓励大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水平。  相似文献   

19.
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必须准确把握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形势和特点,明确新形势下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原则和方向,建章立制,完善措施,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培育校内毕业生就业市场,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0.
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信息化管理主要提供毕业生就业信息,构建毕业生就业信息沟通渠道,提供毕业生网上信息交流功能,提供毕业生网上职业测评等功能。其建设存在未实现统筹兼顾,信息化功能不够完善,对往届毕业生的信息获取不足,与毕业生的双向沟通不足等问题和不足。应建立应届毕业生自助式网络服务平台、往届毕业生就业反馈机制、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化闭环管理机制,提高对毕业生就业的服务和指导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