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王逸《楚辞章句》的传本不同便异文迭出,因而,对《楚辞章句》异文进行校勘疏证非常必要.明隆庆五年(1571)豫章朱多火奎夫容馆重雕宋版《楚辞章句》本(简称夫容馆本)是海内公认的善本,历来为《楚辞》校勘界所推重.清乾隆十五年(日本宽延三年《1740》)日本学者庄允益曾校刊王逸《楚辞章句》单行本(名《楚辞王注校本》,简称庄本),其文字与海内传本多有不同.今校庄本、夫容馆本之《离骚》部分就有异文一百十七处.勘比结果,庄本的讹误率大大低于夫容馆本,特别是它的王逸注文部分,的确朝“独存王氏之旧”的目标大大迈进了一步.因此,笔者以为庄本的校勘价值(尤其是王注部分)应在夫容馆本之上,治楚骚者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晚明士人王徵是《西儒耳目资》的中方作者,是继金尼阁后完成西方语言学中国本土化的重要桥梁。文章从三个方面澄清了王徵在《西儒耳目资》成书、刊刻中的贡献,解决了《西儒耳目资》的作者问题。王徵在此书中独立撰写了《西儒耳目资释疑》和《三韵兑考》;与金尼阁合作完成了《译引首谱》、《列音韵谱》、《列边正谱》三篇的《问答》;王徵还有校、刻《西儒耳目资》之功。本文不仅指出,《西儒耳目资》的作者应著录为"金尼阁、王徵撰",还挖掘了王徵撰《西儒耳目资》的文化意义,认为他的工作不仅完善了中国传统语言学,还会通了中西文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文献为基础,综合多方材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楚辞》研究中一些长期讨论的问题作了尝试性的校勘和疏证。力求能言之成理,信而有徵。  相似文献   

4.
云南大学已故教授刘文典(1889~1958)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国学大师,古籍校勘学一代泰斗。194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他的《庄子补正》,该书是他—生研究《庄子》的重大学术成果,其对《庄子》的考释、补正之卓杰,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至今在国内外学术界有着重大影响,是人们研究《庄子》的必读之物。1939年陈寅恪先生为该书作序道:“然则先生此书之刊布,盖将一匡当世之学风,而示人以准则,岂供治庄子者必读而已哉。”1962年张德光教授为该书再版作《庄子补正跋》又曰:“补正乃校勘训诂专著;其兼综群言,发微补阙,实为精心刻意之作,足资治庄学者…  相似文献   

5.
俞樾是晚清著名学者,他宗段王之学,精于训诂校勘,一生著述颇丰。然而前修时贤对清代训诂学的研究多集中在乾嘉时期的高邮王氏及段玉裁等人身上,而对俞樾却没有系统性地研究。今喜得山东师范大学王其和副教授的《俞樾训诂研究》(齐鲁书社,2011年)一书,正好可以弥补学术界的不足。全书采用传统语言学与现代语言学理论相结合、理论与文献材料相结合的方法,对俞氏在校勘、训诂、雅学等方面的成就进行了深入系统地分析。本书有四个突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玄应《一切经音义》虽是佛经音义的典范之作,然其注释校勘中也存在一些疏误之处.由于玄应所用藏经底本存在许多讹俗字,而玄应承用误本,疏于校勘;或者以不狂为狂,妄作改易,导致了一些注释错误.如误将“娑卸”作“娑郵”,误将“(舒)贡(赉)”作“锡贡(赉)”,误将“捩身”作“拔身”,误将“区款”作“区疑”,误将“枕((煩))骨”作“亢(颃)骨”,这些都是失查、失校所致.  相似文献   

7.
明末清初,基督教开始了华夏大地的第三次传入。利玛窦儒服传教,开始了耶儒之间的接触、交流、碰撞、调和的过程。作为明代进士出身的陕西泾阳人王徵,也就在那个大变迁的年代,通过信仰的抉择,最终受洗入天主教。王徵入教,不光在信仰上虔诚行事,而且还积极翻译介绍西方科学著作,同时还创造性地调适儒教信条与天主教教义,完成《畏天爱人极论》的思想作品,值得进一步研究。旨在探讨明末清初儒教与天主教的对话与不断调适,及中西文化在陌生中逐渐走近的艰苦历程。显然王徵的"纳妾"、"殉明"是违背天主教诫规的,而"纳妾"、"殉明"又是符合儒教信条的,通过对王徵的"纳妾"事件、"殉明"事件的重点分析,深度探讨王徵是如何完成自己的信仰逻辑。  相似文献   

8.
明代大儒王徵的学术渊源颇多,他不仅受传统的儒、释、道之熏陶,且受到天主教思想之影响,特别是传教士庞迪我《七克》一书对其思想冲击甚大.在《畏天爱人极论》中,王徵以“天主”核心话题,尊崇天主,事奉天主,且以“善恶”为其论辩中心,分辨天堂、地狱,论证善恶报应,从而在他的思想中呈现出畏天爱人、重心修德的思想特色,在中外文化交流史及天主教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9.
《古文苑》一书编定于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至三十一年(1161年)之间,非"唐人删节之本"。该书收录了大量的先唐作家作品,有着重要的史料、校勘和辑佚等价值。本文即是对《古文苑》所收之六篇宋玉赋所做的校勘,分析比较了朱碧莲与吴广平两先生的译注,提出了自己的是非判断。  相似文献   

10.
王徵是明代末年著名的科学技术研究者和传播者,也是最早一代接受来自欧洲的科技和文化并皈依天主教的中国学者之一,在跨文化的知识传播及中国宗教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王徵的父亲和舅父对他一生的治学宗旨及宗教观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虽然王徵曾长时间研究佛教、道教,并最终在耶稣会士的影响下皈依了天主教,但本质上他从未背弃儒家的核心道德理念。儒家理念直接影响了他的工程技术实践及其对西方知识的选择。王徵将儒家经世思想与其对技术和机械制造方面的兴趣结合起来,成为一名敢于任事官吏及对维护社会稳定有贡献的士绅,并最终为效忠明王朝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他与邓玉函合译的《远西奇器图说录最》是最早系统介绍西方力学知识的中文著作,在中国力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墨子间诂.备城门》等7篇为例,从对王念孙、王引之父子考释的取舍中考察“间诂”的内容与结论,并从中探究相关的考释方法问题。孙诒让引用王注98次,有异议处13例,本文从三个角度分类举例分析,认为“实事求是,无徵不信”是孙诒让与王氏父子共同的考释精神,考释方法也是基本相同的;就本文涉及的诸篇而言,王氏父子与孙诒让的校勘方法又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12.
《敦煌变文集》所收变文,由于原件抄写者水平所限,讹误字甚多,虽经多人校勘,犹如长发中的虮(凡虫虫),几经梳篦,仍有不少残余,有待以密齿之篦刮之,细加剔抉,予以校改;已作校勘者,也有一定数量的字须重新商订。为了对敦煌变文的阅读、欣赏,以至敦煌学的研究有所裨益,笔者就上述两个方面直陈拙见,与复议涉及的诸位先生商榷,并就正于诸位先生和其他方家。 (一)校勘复议  相似文献   

13.
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对十三经注疏作了一次较为全面系统的正本清源工作,故阮刻《十三经注疏》成为诸本中较善之册。追溯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的成书过程,辨述版本流变,考证阮校实有两个版本系统:一是嘉庆十三年文选楼单刻本,一是嘉庆二十一年南昌府学合刻本。两本相校,互有异同。现流传较广的中华书局本《十三经注疏校勘记》的底本是南昌府学本,有待于参用文选楼本重加整理。  相似文献   

14.
上海古籍出版社新近出版的王天海的《荀子校释》,是继晚清王先谦《荀子集解》之后对《荀子》校勘注释的又一集大成之作。本文摘取其中颇具新意的条目进行评述,并与台湾著名学者毛子水教授的《荀子训解补正》的相关条目进行对比论述,展示学者的不同风格和学养,以期达到更科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奢侈与储蓄     
本校季刊第三期行交出版徵稿于余余无暇握管(?)旧作‘奢侈与储蓄’一文(曾在河南民国日报副刊发表)略加补充聊以塞责今之治经济二者对于消费问题每多忽略本人此作具抛砖引玉之旨望识者有以教之  相似文献   

16.
林大椿《百家词》校勘本为当今吴讷《百家词》之通行排印本。林氏对《百家词》的主要贡献是他在历史上第一次对《百家词》的编者、编辑及抄录时代、体例等方面作了较为全面的考述,为后来的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其校勘本身也使错漏百出的原抄本变成一个可以"披卷诵读"的版本。其缺失在于林本并未遵偱传统的词籍校勘法附列校记,在《百家词》校勘中,面对不同版本的异文往往根据自己的理解改定,并且存在大量的随意变改完全没有其他版本依据的文字,这既违背林氏自己初定的《校勘标准七例》,更大大失却吴讷《百家词》原貌,如用之校勘他本词集,则"殊不足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第一部分在考察古代文学校勘与校雠词义演变的基础上,界定鲁迅原典文献校勘的含义,并总结其特点.第二部分结合历代古籍讹误的情况,明确鲁迅原典文献及现代文学校勘的内容与对象.第三部分通过分析古代校勘名家的校勘理论,探讨鲁迅原典文献的校勘方法.第四部分按照不同的标准将鲁迅原典校勘文献的成果进行分类,并对每一类型的代表之作予以深入细致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全唐诗注重出实不重出作品索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麟川680、舱22了、、,︸作家于季子题南行别弟南中泳雁 目一作摄师道赓参葬攀作章承夏 一七毛今备搔集不载考王勃王-一建秋日仙游翻赠道士(一作璐寰王爵)宫祠‘首音(之元无狱二作鹿滋夭人爵)冬晚势雪臆胡(剧谧士‘(二作生初爵非粼、:一:一_一一_二扮叮奸甲“磷玛峰)、一,一田家三首(一作王勃待)饮素火华警鲜二参作王琶种二““粼丫华碑漪):1.‘荆南席二L泳胡琴妓二首(之州)(一作高促晦漪)一、··--3翻甘璐集不载,花秦禾矿介王前忿j‘交2后犷一生丽蜜赫此潇;雄人植雏滋王王王 泛t一_王仁本甄可t,。止白居易箱樊川长老(一作清椒爵革浪淘沙六…  相似文献   

19.
清代考据名家王鸣盛极为重视史籍校勘 ,对校勘的重要意义及必须具备的条件做出了科学的论断 ;并充分运用各种校勘方法校勘史籍 ;同时还注意结合探讨史籍致误原由 ,并进而归纳总结出“误例” ,校勘方法全面 ,成果丰硕。对促进清代考据学日臻完密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为后人整理研究古代史籍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相似文献   

20.
日本庄允益本《楚辞章句》(原名《楚辞王注校本》,简称庄本 ) ,不仅对校勘国内所传正德本、夫容馆本等善本中的王逸注文很有帮助 ,而且对校正国内所传善本中的《楚辞》正文及了解《楚辞》语音的演变情况也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