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体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具有根本性,制度是问题产生的根源。我国城乡差距的出现,归根结底就在于我国城乡二元的制度设计。而统筹城乡发展最根本的统筹也就是制度的统筹,其关键是实行城乡通盘考虑,统一规划,建立城乡统一的制度体系,实现制度一体化。本文以制度分析为视角,对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体系做了一个系统分析,以试图从深层次探索统筹城乡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通过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对干部任用制度进行经济学分析认为 ,《干部任用条例》是顺应并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有效制度安排 ,是“三个代表”经济思想的具体实践 ,是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并指出它的实行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彩霞  高红玲 《社区》2014,(36):35-35
为切实妥善化解重大复杂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山城街道探索建立复杂矛盾纠纷调处“听证会”制度。听证会由街道主要领导牵头,矛盾纠纷所在村居(单位)的领导干部、管区及村干部、部分群众代表、综治办、司法所、信访室、派出所、问题涉及单位负责人和矛盾纠纷所涉及的当事人(或委托代理人)、  相似文献   

5.
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模型及制度创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在我国不仅存在,而且还表现为经济和社会的双重二元结构,这种特殊的和固化的经济社会二元体制已造成的经济社会矛盾十分突出,成为制约我国全面、协调、和谐发展的主要矛盾。城乡一体化发展作为今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课题和新趋势,有必要在理论上、制度的创新上、政策的制定上加强研究,以保证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健康稳定地推进。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阶段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和与其相伴的城乡二元社会保障制度,因法律面前社会保障机会的不平等,不仅有悖于社会保障权形式公平的价值属性,而且也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瓶颈。因此,需要对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进行理论分析。城乡之间彼此存在资源与要素缺乏的现象,必须通过相互补充,实现一种网络化、横向联系的关系,促进城乡之间要素的自由流动,以相互促进发展。现阶段的主要精力就应当集中于如何健全我国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并不断提高其自身的运行效率,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总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存在着许多不和谐因素,其中一个突出的表现为城乡发展极不平衡。本文在分析城乡差距的现状及相关因素的基础上,论证了统筹城乡发展是和谐社会制度体系建设的关键,并说明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认为紧紧抓住统筹城乡发展这个主体是构建和谐社会制度体系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论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障碍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前中国存在着横亘在城乡之间的户籍制度、劳动就业制度、农地制度、财政支农制度、农村金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六大制度障碍,这严重阻碍了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就必须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消除这些障碍,即逐步统一城乡户籍管理制度、城乡就业制度和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同时立足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探索土地流转制度,并加大财政支农力度、进行农村金融制度创新以加快解决中国"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9.
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大决策,是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基础性工程,是实现广大农村居民老有所养、保障社会稳定、推动科学发展的重大惠民政策.在探讨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必要性的基础上,找出制度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李辉 《金陵瞭望》2010,(23):82-83
金融危机以来,钢铁行业受影响不断加深,梅山公司、梅山钢铁公司生产经营经受严重挫折,同时给梅山街道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为了有效应对危机,继续保持经济社会良好的发展势头,梅山街道积极创新发展模式,奋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步伐。  相似文献   

11.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既关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又关乎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活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实现社会财富二次分配,确保经济平稳运行、社会安定和谐的重要因素。社会保障体系的公平可持续,对于进行中的深化改革意义重大。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国家最基本、最重要的经济社会制度之一,它对于保障民生、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国家长治久安等有着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社保保障制度涉及人民日常生活方方面面,它包括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以及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残疾人权益保障、困境儿童分类保障等各类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2.
李琦 《金陵瞭望》2010,(19):4-6
7月2日,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加快推进全域统筹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南京工作会议。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朱善璐动员全市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以筹办2014年南京青奥会为契机,以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目标,强化全域统筹,高起点加快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南京,实现“三个发展”新跨越。本期,我们特邀部分区县、市级部门一把手,就这一话题精彩撰文。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特别是江宁区划调整以来.东山街道作为江宁区委、区政府所在地,区域资源充分整合.区位优势快速放大.街道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强势跨越。东山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坚持发展成果让人民群众共享.公共财政向民生倾斜.本着统筹发展、富民优先、利益平等的原则,全力实施“惠民、利民、安民、富民”工程.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加快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和谐东山建设.  相似文献   

14.
陈留  桢江胜 《金陵瞭望》2008,(13):71-72
近年来,特别是中央颁布实施《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公务员法》等法规性文件以后,我市农口各单位以干部竞争上岗为突破口,扎实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实现了组织认可与群众认可的有机统一,形成了富有农口特色的干部选拔任用新机制。  相似文献   

15.
梁学忠  袁文荣 《金陵瞭望》2005,(16):31-31,32-33
统筹城乡发展是市委、市政府着眼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决策。一个地区统筹的能力取决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在统筹发展战略上,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统一规划、整合资源,共同发展、形成特色,优势互补、优惠共享”的要求,以新港开发区为龙头、仙林大学城为依托、栖霞为广阔腹地,实施三区联动,加快推动整个栖霞区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30年历程,苏南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在率先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建立城乡一体、公平发展的模式上做了三个阶段的探索.第一阶段,在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建设以及壮大集体经济基础上,率先实现"以工补农"、"以城补乡"的共同体政策,充实、巩固和完善了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第二阶段,与开放型经济与高速城镇化所形成的"城镇包围农村"格局相适应,运用城镇卫生资源深入村社,建立农村社区卫生保障体系;第三阶段,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进一步消灭城乡二元差别,推进全民基本医疗保险与"一卡通"就医制度,从而率先全国实现了城乡一体的卫生保障制度,成为全国的先导与示范.  相似文献   

17.
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模式的社会经济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作为西部地区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的成都市,就积极实施了"三个集中"的发展模式,并同时制定了相应的配套政策与措施.这一发展模式的实施,产生了产业协同、内生增长和土地流转效用递增等经济效应,同时还产生了整体规划、公共资源集中配置、体制改革、制度保障、扩大就业与市场需求等社会效应,为我国统筹城乡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8.
《金陵瞭望》2010,(18):4-6
7月2日,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加快推进全域统筹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南京工作会议。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朱善璐动员全市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以筹办2014年南京青奥会为契机,以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目标,强化全域统筹,高起点加快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南京,实现“三个发展”新跨越。本期,我们特邀部分区县、市级部门一把手,就这一话题精彩撰文。  相似文献   

19.
《源流》2011,(7):48-49
走进曹甸镇,令人耳目一新,宽敞整洁的街道、郁郁葱葱的绿化带、错落有致的住宅楼、崭新整齐的标准化厂房,无不显现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小城正在形成。曹甸镇位于中国荷藕之乡——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城东北部,与淮安楚州区接壤,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改革开放以来,曹甸镇加快农村改革与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经济与社会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50年代是新中国制度变迁和长期经济增长的起点。这一时期,新政府结束了无政府状态和不公正的社会游戏规则,建立了高效率的政府管理机制,实现了社会意识形态的转变,统一了全国的财政经济,提高了汲取财政资源的能力,推动大规模工业化建设。在社会发展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20世纪50年代的制度变迁与经济积累不仅对当时的经济、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的积极影响,也为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奠定了物质基础和制度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