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他心”(OtherMind)问题 ,即我们能不能认识他人心理状态的问题 ,是认识论领域中一个很古老的问题。自笛卡尔确立了“我思故我在”的原则之后 ,近代哲学在认识论方面形成了一种深厚的传统 :认识从个体的感觉经验开始。这种唯我论范式的认识论肯定个人能够经验到自己的心理状态 ,然而却无法提供对他人心理状态的认识 ,因为作为认识主体的自我只能得到关于自身心理状态的认识 ,却无法直接经验他人的心理状态 ,只能得到关于他人外在行为的认识。因此唯我论范式的认识论不可避免地滑向怀疑论 ,即“他心”不可知。一哲学总是在怀疑中前…  相似文献   

2.
黄廷富 《阴山学刊》2006,19(1):28-34
西门庆的心理呈现出复杂、矛盾的特征。在将封建的伦理道德、纲常律令踩在脚下的同时,他又不能完全摆脱传统观念的羁绊。具体表现在他对自己生活中最重要的五个方面——家庭、权势、宗教、性和金钱的态度和观念上。他的家庭观念主要表现为他对女性贞节和子嗣的双重心态;在权势心态上自信与自卑交织;他的宗教观是实用主义为中心,更重视金钱的作用和个人的力量;在性领域表现为畸形的占有心理和焦虑、软弱心理并存;在钱财意识上,他贪财但不吝财,对金钱有着不同于传统的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蒂姆·克瑞恩(Tim Crane)是当代著名的心灵哲学家。他在心理内容问题上的学术观点挑战了传统理解。他主张意向性的微观结构分析方案,坚持内容内在主义立场,在意向内容、经验内容等问题上表现出明显的分析哲学传统和现象学传统的融合趋向。  相似文献   

4.
一、角色心理换位的依据及其涵义 角色心理换位是根据心理学上的角色心理和相符性动机以及哲学上的相似性原理加以综合而提出来的。 所谓角色心理是指每个个体在社会舞台上所担当的角色而产生的心理体验。例如:一个人在一个科室里是领导者,但对他的上级来说他又是一个被领导者;在妻子面前,他是丈夫;  相似文献   

5.
王夫之是我国明清之际的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在其讲学与治学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心理思想;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几个主要组成部分即学习心理、德育心理、差异心理、教师心理等,他都有所论及。现略作分析探讨,以就教于海内方家。  相似文献   

6.
李宝林 《理论界》2011,(2):85-87
自从核武器诞生以来,核武器扩散问题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主要安全问题之一,学术界也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但既有的研究成果很少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一问题。海曼斯新著《核扩散心理:身份、情感和外交政策》弥补了这一缺陷,因此有必要介绍他的这一研究成果。本文首先介绍《核扩散心理》一书的主要内容,然后分析这一成果的学术和现实意义,最后对此书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7.
皮亚杰是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长期从事于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发生认识论是他数十年研究成果的概括和总结。他的发生认识的宗旨是通过对儿童心理的分析,研究各种认识的起源;探讨的中心问题是“新认识的建构”问题。因此,发生认识论是运用发生学的方法来考察概念和运算的心理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不仅有合乎规范的心灵哲学,而且经过几十年的耕耘,它已被建构成了心灵哲学中的一个与西方心灵哲学、印度心灵哲学、比较心灵哲学等相并列的哲学分支。王夫之尽管没有使用心灵哲学之类的概念,但在回答他所关心的广泛哲学问题时,对今日心灵哲学经常涉及的一系列问题发表了极有个性同时又符合心灵哲学规范的回答,尤其是在心理世界的诸主体及其结构、心理的自然化、性情问题以及天赋心灵等问题上阐发了极有学理价值的思想。在价值性心灵哲学中,对圣心的心理标志、形成机理和实现的心理学途径以及心灵转化等都颇有建树,值得挖掘和和批判性发扬。  相似文献   

9.
心理因果性问题是心灵哲学的一个古老的问题,也是一个难解的问题。当代对心理因果性的探讨主要在两个层面上进行:一是回应各种关于心理因果性的怀疑论的挑战;二是在物理主义、自然主义基础上揭示心理因果作用的内在机制。尽管心理因果性问题还没有得到圆满的解答,但当代心灵哲学在回应怀疑论挑战时,对心理因果性的本体论地位、可能性根据以及心理内容的因果性等问题的探讨,不仅触及到许多深层次的问题,而且也为我们了解心灵奥秘、拓展哲学研究的视野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蒯因是美国当代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哲学家,他一反哲学家们的传统思维模式,试图通过一元论与二元论的联姻来解决心身问题。蒯因关于心身问题的新思维,就它坚持一切东西都是物理的、心理语言和物理语言都指称的是身体状态或大脑的神经状态而言,是一元论的;就它强调心理语言和物理语言在截取的层面、报告的内容等方面存在着重大差异、心理语言不能还原为物理语言来说,又是二元论的。蒯因将一元论与二元论联姻的新思维,在改造和拓展维特根斯坦的实指法的基础上提出了语言是一种社会技能的主张,既为心理语言和物理语言的指称同一提供了辩护,又为心理语言的不可被取消性提供了本体论根据。这种新思维不仅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继承与发展,更是为后来者研究心身关系提供了一条崭新的致思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