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的住区规划以机动交通为导向,普遍存在着步行网络支离破碎、步行环境逐渐恶化、步行安全日益凸显等问题。而住区作为居民生活的主要场所,其可步行性水平的提高对减少环境污染、提升住区活力、改善居民健康状况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以文献综述为基础,总结了影响可步行性的关键因素,剖析了既有可步行性测度方法存在的问题;通过德尔菲法及现场调研确定可步行性测度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明确指标体系权重向量,进而通过模糊综合评价建立住区可步行性测度方法;最后,以重庆典型住区对该方法进行应用,并根据测度结果提出了提高住区可步行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基于山地环境下住区特征分析,采取部门走访、实地踏勘、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收集典型样本住区碳排放相关数据,构建山地住区碳排放测算模型,分析测算所得样本住区碳排放量与规划要素的相关关系,包括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建筑要素、路网格局和绿地碳汇等技术性要素,以及居民收入、文化程度、住区低碳宣传等社会性要素,结合住区碳排放结构分析结果,探寻山地住区低碳规划的关键控制要素及其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了当前人口高龄化背景下城市既有住区的养老设施建设问题,介绍了国外在城市住区更新发展中的养老设施建设经验,指明了住区化养老设施的发展新方向。在对北京市八宝庄住区老龄化现状与养老设施实态调研的基础上,文章结合首开寸草恩济花园养老设施项目实践,在住区照护服务层面上解析了住区化养老设施对于创新住区养老供给模式、健全住区养老服务体系的推进作用;在建筑空间改造层面上探讨了设施内装工业化改造、部品集成化研发对于提升养老建筑空间宜居品质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同时,城市建设中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居民亚健康、文化缺失等问题日益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受到空前重视。指出生态文明理念下注重生态保护、提倡低碳建设、关注居民健康、追求文化认同四个方面在山地住区规划中的必要性。结合大理海东一期商品房住区规划项目对四个方面提出应对策略,建设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山地住区。  相似文献   

5.
针对20世纪70至90年代既有住区的多层居住建筑卫生间设计标准低、排水设备管线老化严重、管线维修更换影响下层生活等问题,本研究聚焦在既有住区建筑中的集合住宅卫生间的排水方式的比较和改造策略的研究,推荐采用不降板的同层侧墙排水方式进行既有住宅的卫生间改造,同时也为新建卫生间的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联合国提出的"儿童友好型城市"倡议和当前我国即将进入二胎时代的背景下,如何在城市住区的郊区化蔓延与高度机动化的影响下,规划建设儿童友好型的户外活动空间成为城市住区规划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研究以大连某一边缘住区为案例,首先,基于实证研究获取该住区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日常游戏场所选择、游戏出行方式、时间和频率等活动行为特征;然后,对住区内现有公共空间的布局结构、服务范围和可达性等进行调研分析;并进一步通过问卷获取家长与儿童对其住区公共空间的认知评价;最后,探讨现有边缘住区的公共空间布局规划在儿童适宜性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有利于儿童活动的相应改造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北京市既有住区建筑的室内环境品质和老年住户居住舒适性现状,2018年3—7月在清河某1990年代初期建成的小区开展调研,对5户住户的主要房间进行了长期连续的室内温湿度监测,并每月入户进行声环境、光环境以及空气品质测试。被调研住户均为老年人,平均年龄69岁。入户测试同时,通过问卷与访谈的形式,收集了老年住户对于室内环境的主观评价。研究表明:一、调研期间住户主要房间供暖季的室内温度基本高于20℃,而春、夏季的室内热湿状态多数位于ASHRAE舒适区外;二、在供暖季和春季,受访老年住户的PMV高于TSV,在5%水平上呈显著性差异;三、受访老年住户对自然通风效果满意度较高,对声环境的满意程度受室外施工影响,底层住户对房间自然采光的满意度低。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学者针对雨水管理目标下的城市住区场地设计展开了较多研究,但对住区绿地系统的形态特征和径流控制的定量关系还缺乏相关探讨。研究对住区绿地形态特征与径流水系特征进行归纳分类,然后选择Uwater Drainage作为场地场次降雨径流的模拟软件,基于重庆某住区设计方案展开降雨径流的实证模拟研究。研究了住区建筑布局与绿地形态对降雨径流的影响特征,探索了整合雨水管理功能的住区绿地系统复合结构。通过将雨水管理目标融入住区规划设计阶段,有利于住区更加有效地实现雨水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9.
城市是人类社会的载体,城市居住是城市居民生活生存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住方式的选择将影响居民个体、家庭和社会的多层次物质及精神生活。随着居民价值取向与投资建设主体的日益多元化,人们渴望在住区与城市之间建立一种和谐发展的关系。街区型住区作为一种紧凑高效的住区模式,注重建立住区与城市之间的有机联系,营造开放共享的城市住区环境。本文追溯了街区型住区的历史发展过程,同时将街区型住区与传统封闭式小区、街区进行比较研究,明确街区型住区的内涵与特征,从思想观念、规划体系、管理模式与开发模式四方面分析我国街区型住区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规划原则与策略,以期为我国街区型住区的开发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城市软实力概念与内涵的分析,构建了城市软实力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城市软实力评价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澳门与大珠三角其他城市的软实力进行比较分析,以期针对澳门提出城市软实力的提升策略,推动澳门在大珠三角地区的区域合作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适应户外活动的视角,指出了既有研究尚无针对某一地区的多种户外活动空间的声环境评价研究。研究以济南市典型的户外活动空间为研究对象,首先对环境特征进行分类;其次,通过实地问卷调查与测量,对户外活动类型、声环境主观评价与相应的环境因素进行数据采集;再次分别对比不同户外活动的声环境主观评价与环境因素的相关系数,筛选与各类活动空间声环境评价显著相关的环境因素,在此基础上,利用因子分析法,进行简化降维分析;最后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分别建立了基于环境特征的多类户外活动空间声环境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环境因素的户外活动空间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2.
通过获取既有住宅加装电梯中公众关切的问题,作为使用后评估的评价要素,结合天津市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案例,由客观数据测量和主观意愿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在功能、经济、运维方面进行使用后评估。一方面对天津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项目进行评估与反馈,另一方面对全国范围的公众关切进行回应,更正公众认知的误区、解释居民关心的问题,助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的推行。  相似文献   

13.
城市住区是城市的基础功能区,也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核心空间.人类生命中有一大半的时间是在住区中度过,住区的环境品质决定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因此,住区的各项组成要素都日益受到关注,这其中风环境的优化改善也逐渐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以2020年之前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收录的...  相似文献   

14.
郭敏 《交通与港航》2009,23(3):27-30
该文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引入对交通建设项目的管理实践中,对交通建设项目指标体系的构成进行了初步探讨,描述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方法,并结合交通建设项目实例介绍其具体应用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市住区环境质量综合评估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联合国于1975年5月31日至6月11日在加拿大温哥华召开了第一次人类住区大会,通过了《温哥华人类住区宣言》,表明全人类对住区问题的极度关切。1978年联合国成立人类住区委员会,推动着人类住区的发展。根据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决定,于1996年6月3日至14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召开了第二届人类住区大会,简称“人居Ⅱ”。大会通过了《伊斯坦布尔宣言》和《人居议程》。这两个文件成为21世纪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的大政方针。它体现了全人类渴望生存、  相似文献   

16.
正"住区建筑"作为我国城市存量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当的数量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所建,其品质问题突出亟待改善。住区建筑及其营建问题涵盖范围广泛,不仅涉及居住环境硬件条件的改善,而且包含住区生活场景和空间特质的传承以及多要素、整体性的品质提升。据统计,我国现有城镇住宅存量约等同于欧洲主要国家的总和、日本的四倍,我国北方城镇住宅的二分之一建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欧洲各国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们的关注,长春市作为中国重要的省会城市,应将低碳生活作为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和个案访谈进行材料搜集,在对材料的分析整合基础上提出目前长春市居民低碳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后,通过借鉴国内外低碳生活的经验,结合长春市实际,从多角度提出长春市实践低碳生活的对策与建议,希望可以为我国城市进行低碳生活方式建设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严寒城市冬季寒冷、植物凋零,极大地影响了公共空间对人们的吸引力,降低了人们外出活动的兴趣。提高公共空间的景观活力能够加大人们户外活动的频率。本文以严寒城市公共空间景观活力为主要研究对象,依据严寒地区独特的气候状况,结合亚历山大建筑模式语言理论,确定影响严寒城市公共空间景观活力的要素归属的三大环境,分别为自然环境、事件环境和空间环境。以此为基础,构建包含3个层次的严寒城市公共空间景观活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并建立评价模型。将评价模型应用于改造设计实例,获得改造重点和改造策略,通过使用后评价证明,利用该评价模型指导严寒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或改造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高层高密度住区三维指标拓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高层高密度住区公共空间立体化发展策略提出建立对应的三维指标。引入三维空地率概念,将空中开放空间以一定比例折算计入空地率以鼓励公共空间面积的增加。针对高层高密度居住区对绿化效果重视不足的问题,引入"绿视率"和"三维绿容比"指标,并为"三维绿容比"的绿量计算建立简易的计算模型以提高指标的可操作性。所提出的三维指标将原有的居住区指标由二维平面上的控制向立体化发展,为改善高层高密度住区环境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新型城镇化的政策背景之下,寻求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模式已成为普遍共识,由高碳粗放的发展模式向集约高效的低碳乡村发展模式的转变将是未来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发展方向。本文在分析现有乡村"高碳排"与"低碳汇"的现实问题基础上,认为保护乡村生态空间布局,协调乡村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的价值平衡是构建低碳乡村人居环境模式的关键所在。随后基于绿色基础设施评价的核心技术,构建了适宜乡村的绿色基础设施评价体系,同时将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引入评价体系中,并对所研究区域的乡村人居环境进行分析评价。最后,结合"增汇减排"的低碳目标,进一步提出乡村景观格局优化和重组的具体策略,旨在为探索适合生态敏感区乡村的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