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世华 《中国扶贫》2017,(14):75-78
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和生态资源,在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我国有高等植物3万多种,大多数还没有像水稻、玉米那样改良和规模化开发利用.例如桑科构属(Broussonetia)植物,我国自然分布有4种,分别是构树(B. papyrifera)、楮又叫小构树(B. kazinoki)、藤构(B. kaempferi)和落叶花桑(B. kurzii),构树为乔木,楮为灌木,其它两种为藤本.  相似文献   

2.
重庆主城区主要行道植物硫氮水平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重庆主城区主要10种绿色植物叶片的硫、氮含量,比较灌木与乔木两种植物类型含硫量,发现大部分乔木的含硫量高于灌木。刺桐、黄桷树,夹竹桃的含硫量明显高于其它植物,刺桐的最高含硫量可达3.22g/kg。刺桐、麦冬的含氮量明显高于杜鹃,海桐、黄桷树、小叶榕、山茶、蚊母,刺桐的最高含氮量为30.5g/kg。  相似文献   

3.
一、植物造景的概念及意义 植物造景,即是在满足园林植物生长发育要求的基础上,按照园林美学原理和环境特点选择植物,合理配置创造景观优美及充分发挥园林植物功能的植物景观。具体来讲,即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为材料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观赏。  相似文献   

4.
现有山地居住区植物景观的设计,常忽略居民审美喜好,导致其不能完全符合游憩者喜好。本文以山地居住区环境中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对重庆城区不同环境中的居住区植物景观展开调研,运用视觉美景度(SBE)评价,结合主成分因子提取法,构建适用于山地居住区植物景观的评价模型。结果显示:第一,景观色彩丰富程度,对山地居住区环境影响最大;第二,因地制宜地梳理山地居住区植被显著度与景观空间序列,能提升居住区环境整体质量;第三,植物群落类型多样性与美景度值呈负相关,根据居住区内地形条件分区域营造植物景观更符合居民审美喜好。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已知的3万多种植物中,有354种植物受到国家保护,其中属于“国宝”级的一级保护植物有8种,它们是:1、水杉。杉科,落叶大乔木,为我国珍贵的孑遗树种之一。其树史可追溯至白垩纪,被世界生物界誉为活化石。产于我国重庆的万县、湖北利川、湖南龙山和桑植等地。1941年发现,1948年命名。2、银杉。松科,常绿乔木,也是我国特有的孑遗树种之一。20世纪50年代在我国西南地区被发现,存世量极少。3、珙桐。珙桐科,落叶乔木,亦称“鸽子树”、“水梨子”。属我国独有,分布于湖北西部、四川、贵州及云南北部。是世界著名的观赏植物。4、桫椤。木本,桫…  相似文献   

6.
在重庆市主城区选取了具有典型山地形态和丰富声景的碧津公园为研究对象,采用声漫步方法对该山地公园的声景和视觉景观进行调查评价。结果表明,碧津公园的声景组成可分为人工声(65%)和自然声(35%)两大类;人们更偏爱流水声、鸟叫声等自然声;公园平均声压级为62.7d BA,远超过相关标准的限值;声景的舒适程度与声景类型、空间的围合程度都存在显著相关性;"近的—远的"、"单一的—复杂的"、"柔和的—刺耳的"、"无方向的—有方向的"等词组是描述山地公园声景最贴切的形容词。  相似文献   

7.
选择成都市6个养老院庭园的冬季微气候作为研究对象,讨论庭园冬季微气候现状及其对老人健康的影响,并结合老人的活动倾向为养老院庭园的微气候营造提供依据。结果显示:庭园冬季平均温度为12.1℃,高于外界温度,增温均值为2.94℃±1.61℃。庭园冬季湿度较为舒适(50.3%~60.5%),与外界相比降湿率为9.04%±11.5%。庭园能不同程度地削弱太阳辐射,13点和15点时庭园内的太阳辐射最强,建议老人应在冬季的13:00—15:00点开展庭园活动。庭园的平均叶面积指数(LAI)为1.25±0.26,能对冬季微气候参数产生强烈的影响。庭园各功能分区并未考虑到老年人对区域微气候的不同需求。因此,庭园绿化可在不改变LAI值的基础上,选用落叶乔木、常绿灌木及地被替换现有常绿乔木,以增加冬季采光,降低湿度,提升庭园冬季温度,调节各功能分区的微气候。  相似文献   

8.
一、现状空间利用 从上海的内环线高架道路下的空间利用现状上看,基本上有三种类型:一种是沿高架道路种植的绿地;一种是在绿化当中的建筑用地;一种是与高架道路垂直交叉的道路用地。 第一种的绿地的特点是,以耐阴、低矮的植物为主。植坛高度一般为0.5米。植物以耐阴草本和灌木为主。灌木一般低于1米。另有沿高架道路的柱子往上爬的藤本植物,但生长不好,翼展不大。 第二种的建筑用地特点是,四五个路口  相似文献   

9.
重庆山地公园子汇水区产流特征与雨洪利用改造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主城区山地公园外排雨洪与暴雨水问题不容忽视,针对其产流量化特征以及相应的雨洪利用策略的研究较缺乏。以重庆主城区四种典型基址类型的12例山地公园为研究对象,基于SWMM建立山地公园现状雨洪模型,在25 mm、50 mm、127 mm、166 mm降雨下,对138个子汇水区进行产流模拟分析,得出25 mm、50 mm降雨下,子汇水区土壤基本均未饱和,不透水率与产流量呈线性关系,127 mm、166 mm降雨下,随雨量的增加,不透水率与产流量的线性拟合度减弱,饱和入渗率与产流量的线性拟合度增强。25 mm、50 mm、127 mm、166 mm降雨下,公园综合径流系数分别为0.313、0.342、0.529和0.617。雨洪利用策略以子汇水区为基本管控单元,针对6种典型的子汇水区类型,提出不同雨型控制目标下相应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布局策略,并基于产流量分析结果对渗透设施(简易型生物滞留设施、渗透塘)规模计算公式进行细化,研究结果为海绵城市建设和城市双修背景下,山地公园汇水区现状雨洪管理优化改造提供实践指导参考。  相似文献   

10.
南粤古驿道是中国乃至世界驿道文化的典型代表,拥有突出的综合价值。次生林作为南粤古驿道沿线森林资源的主体,在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上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探究人为干扰对古道沿线次生林群落的影响,本研究选取位于广东省中部的从化古道沿线次生林作为研究对象,从次生林植物多样性对人为干扰程度的响应入手,研究不同人为干扰对群落物种组成、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调查区共记录到维管植物131种,隶属66科123属,不同强度干扰群落组成与植物多样性存在差异,随干扰强度增加,乔木层综合多样性水平逐渐增加,灌木层各项指数于中度干扰下达到峰值,草本层数据水平随干扰强度增加逐渐降低。指示种分析进一步确定了不同干扰强度下具有显著指示值的指示种。综合分析表明,古驿道的次生林受到道路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两方面的影响,其多样性特征呈现出一定特异性,同时道路或人为砍伐导致的林窗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和竞争模式。  相似文献   

11.
陈红 《职业》2017,(28)
江苏省南通市共有各类持证残疾人18余万人,其中劳动年龄内的持证残疾人有8.3万人,在这些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残疾人达3.8万人,占残疾人总数近10%.据实名制调查统计全市残疾人已就业36683人,占全市有劳动能力残疾人总数的95.87%,仍有部分残疾人没有就业.目前,南通市残疾人的就业渠道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生态城市、生态居住区及环境建设的发展,景观水体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如何科学合理地配置水生植物,已经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于2015年3—12月对重庆26个都市区景观水体以及3个近郊区湿地公园的水生植物进行了样地调查,其中都市区景观水体选取14个典型代表,通过景观质量指标和景观协调性指标对其进行景观评价,同时将相关指标与近郊区湿地公园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共有水生植物42种,分属于22科,主要以湿生植物和挺水植物为主,浮水和沉水植物应用较少。在都市区景观水体中,仅重庆大学和大渡口公园的时序多样性指数略高于观音塘湿地公园和爱莲湖湿地公园,其余景观水体指标均明显低于3个近郊区湿地公园。其中6个景观水体水生植物配置综合评价等级为中等及以上,8个景观水体的景观评价等级为差或极差。基于此,本研究分析了在景观水体水生植物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进一步构建健康的景观水系统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我们无锡漂染厂共有三十岁以下的青工722人,占全厂职工总数的50%.其中团员为215人(职工大学外地、外厂团员不计)占青工总数的29%.全厂现有三个团总支,三个直属团支部,共十六个团支部,二个临时团支部,五十一名团干部,其中2名专职(团委).在企业全面贯彻经济责任制和定额定员以后,我们在厂党委和上级团委的领导下,逐步认识到:企业经济责任制贯彻和"双定"工作的开展,是新形势下的新情况和新内容,作为生产企业的共青团组织如何在这种情况下去适应它,迅速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是检验团的助手作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人群分布:1、性别:15088例 HIV 感染者中,男性为12516例(82.9%);女性2363例(15.7%),不详209例(1.4%)。2、年龄:以青壮年为主,20岁组8751例,30岁组3409例,即20-39岁占80.60%。小于15岁组92例,15岁组1309例,40岁组834例,50岁组212例,不详481例。3、传播途径:主要传播途径是“静注”毒品,为10812例,占71.7%,经性传播1018例。占6.7%,经输血或血液制品传播60例,占0.4%,母婴传播只发现11例,占0.1%,  相似文献   

15.
城市水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常见及分布广泛、且起着极其重要环境与生态作用的城市景观。近20年来广州市的城市水塘因城市快速发展、人类密集活动而大量缩小或消失。本研究以广州市天河区为研究区,解译、比对1995年和2013年两期遥感影像的水塘,用景观生态学方法探讨城市化过程下水塘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城市水塘数量和面积分别减少了41%和34%,较大面积水塘因数量减少和面积缩减转变为较小面积水塘;(2)五种景观指数的数值变化表明水塘呈小聚集、大离散变化趋势,其几何形状趋于简单及规整。水塘变化剧烈程度自南向北减缓,其变化与趋势和天河区城市化过程与方向一致;(3)消减水塘集中分布在海拔40m以下、距离最近道路1km以内、中、低城市建筑密度和人口密度小于8000人/km~2的区域。其消减比例随海拔升高而减小,随其到最近道路距离的增加而减小,随人口密度增大而增加。地形、路网和交通、城市建设、人口增长是天河区城市水体变化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 《中国社会导刊》2012,(32):24-24
桂林市60岁及以上人口为70.13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4.77%,老年人口比重高出全国(13.26%)和全区(13.11%)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平均水平。共有基层老年协会1690个,占村(居)委会总数的90.57%,会员总人数超过24万。  相似文献   

17.
绿色中国建设工程(绿盟)以振兴中国绿色经济、创立循环经济理论、实践知识发展战略、“绿化”中国经济结构为宗旨;以倡导绿色教育,创建绿色学校为己任,更为关注绿色人才培育工作。“绿色学校是指学校在实现其基本教育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在学校全面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纳入有益于环境的管理措施,并持续不断地改进,充分利用学校以外的一切资源和机会全面提高师生的环境素养的学校。在校园内形成以乔木为主体,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的多层次绿化带,通过植物的合理有效配置,增加绿地率、绿视率,形成稳定的校园植物群落,营造人与自然和…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与快速城镇化的叠加影响,城市极端高温频发,热环境问题凸显,严重威胁到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城市形态是影响热环境时空分布的关键因素,如何通过优化形态要素缓解城市高温问题,降低城市热浪风险已成为当前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研究以西安市主城区410个街区单元为研究对象,重点关注地表热环境,利用遥感影像数据、建筑矢量数据、谷歌地图数据,通过ENVI地表温度反演、ArcGIS空间统计分析、Fragstats景观格局分析等方法量化了研究区内地表热环境时空变化特征,并从“二维地表覆盖—三维空间组合—景观格局特征”三个维度对街区形态要素进行系统描述,在此基础上,引入主成分分析方法科学评估了各形态要素对地表热环境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第一,2000—2019年西安市热岛由中心向周边连片式蔓延,一般高温区为商业密集区(如钟楼、小寨等)、集中工业物流区(如北部工业区、西部物流仓储区、西南部工业区等),低温区为城市公园、绿地水体周边,总体而言,西安市热环境延展方向与城市扩张方向基本吻合;第二,2000—2019年研究区内平均地表温度上升7.29℃,平均热岛强度上升3.15℃,约99.7%为热岛...  相似文献   

19.
林盘是川西平原上最重要的传统型农村聚落单元,同时也是兼具重要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的乡村景观。林盘改善着居住的微气候环境,满足了当地居民的气候需求,然而,其生态价值却一直为研究者所忽视。因此,本文对成都市郫县三道堰镇12个郁闭度相似的林盘样地开展了冬季微气候(光照、风速、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的研究。12个林盘按照骨干乔木的分布方式被划分为环绕、居中、单边和零散4种类型。同时在林盘的外部、边缘及中部选择测量点进行测量,对比分析得出了林盘冬季微气候变化的趋势和规律,并比较了不同面积与植物分布类型对林盘冬季微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林盘内外温差会随着林盘面积的增大而变小,相关性分析表明三组温差(△T_1=T_外-T_边,△T_2=T_边-T_中,△T_3=T_外-T_中)都与林盘面积呈强负相关关系;零散分布型林盘保温效果最明显;光照强度基本呈现出I_外I_边I_中的趋势;光照强度与林盘面积的变化无相关性,而是受到乔木冠层郁闭度和群落垂直结构的影响;风速基本上呈现出W_外W_边W_中的现状,零散型防风效果最好、单侧型最差;空气相对湿度基本上呈现出H_边≥H_中H_外的状况,并与林盘面积呈现正相关关系,同时植物零散分布型内外相对湿度差最大,增湿效果最明显。本研究期望能为林盘保护提供基础的数据,并为营造生态可持续的四川地域性景观提供灵感。  相似文献   

20.
城市蓝绿空间的科学规划有利于缓减城市热岛、降低能耗和增进城市人群健康。然而,中国大城市滨水蓝绿空间冷岛效应却缺乏较为深入的定量分析和研究。本研究以武汉、南京和杭州三个水系发达城市为例,在借助多源遥感和GIS空间数据计算三个中国城市地表温度(LST)及冷岛强度基础上,采用基于机器学习的决策树回归方法探究各滨水蓝绿空间形态因子的对城市冷岛效应的影响程度和分布特征,同时有效克服了传统线性回归模型在揭示蓝绿空间众多影响因子交互作用方面的受限问题。结果表明,武汉滨水蓝绿空间的强冷岛效应区域位于东湖、汤逊湖等大型湖泊周边,南京则为秦淮河南岸,杭州则为钱塘江中段南侧和西湖南侧。决策树回归结果表明,不同城市起主导作用的景观形态因子也存在差异,不同城市的水域形态对城市热岛影响作用明显。在杭州和南京,水面率和绿地率为主导因子,杭州受其共同影响占72.9%,南京则为61.8%。在武汉,水面率、水域形状指数为主导因子,受其共同影响占63.5%。研究结果可以为中国大城市滨水蓝绿空间的科学规划及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