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趋同论”在本世纪60年代初刚提出之际,苏联理论界曾对它进行了批判。在其后近30年的历史进程中,苏联理论界对“趋同论”的评价发生了变化和分歧。追溯一下苏联理论界评析“趋同论”的变化历程,对于我们分析“趋同论”具有借鉴价值。拒斥与批判:80年代中期以前的态度从6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这一历史时期中,苏联理论界对“趋同论”的基本态度可以用下面的话来概括:绝对拒斥、彻底批判、全盘否定。苏联理论界率先批判“趋同论”的是经济学家列昂节夫。列昂节夫于1966年12月在苏联《经济报》上发表《两种制度和睦的神话》一文,指出资本主义私有制和政治意识形态的性质在自身范围内不可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正> 近二十年来,西方一批资产阶级学者开始热衷于对未来社会的预测和研究。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以贝尔、康恩、布热津斯基和托夫勒等人为代表的“社会历史学派”。该学派的特点是,对社会历史过程、未来社会的性质和特征力图从整体上进行研究和预测。他们构造了一系列未来社会的模型,诸如:“后大规模消费社会”(康恩)、“技术电子社会”(布热津斯基)、“超工业社会”或“第三次浪潮社会”(托犬勒)、“后工业社会”(贝尔)等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贝尔的“后工业社会”论。所谓“后工业社会”论,根据贝尔的解  相似文献   

3.
名词解释     
趋同论为资产阶级辩护的理论,企图证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必然要相互接近,建立一个社会性质相同的混合社会,"趋同"一词是从生物学中借用的,原表示有生命的有机体由于适应相同的环境条件而在其结构中形成相同的特征和功能的过程."趋同"论的根据是工艺学决定论的方法论,根据这一理论,社会发展是直接由不以生产关系性质为转移的科学与技术来决定的.它的拥护者们断言,似乎科学技术革命导致了"工业社会"的建立,这种社会有两种模式——"西方模式"和"东方模式".这种社会的特征不仅仅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而且还没有对抗的阶级.资产阶级思想家把现  相似文献   

4.
前一个时期,在资产阶级自由化泛滥中,有一种貌似中庸的、宣扬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可以互相学习、相互靠近、差异减少,最后融合为一种最优的社会制度的学术理论观点——“趋同论”。本文拟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对“趋同论”进行一些评析和批驳。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一贯认为,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和社会学中概念的复杂化,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危机的最高表现。随着“工业社会”理论的诞生,又出现了一系列各种各样名称的“后工业化社会”概念:“后工业化社会”(丹尼尔·贝尔),“超工业化社会”(阿尔文·托夫勒),“后文明化社会”(肯尼斯·鲍尔丁)等等。所有这些理论都企图创造一个现代资产阶级社会,一个非资本主义的“工业化社会”。在这个社会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曾经在1989年11月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了由于一个时期以来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许多理论问题被搞乱了”这样一个严重问题。在许多被搞乱了的理论问题中,最根本、最严重的莫过于对待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看法与态度了。资产阶级自由化反对马克思主义的论调是多方面的,本文涉及的只是其中的两个基本论点,即马克思主义“过时”论与“批判”马克思主义论。其手法通常是,以坚持与发展马克恩主义以及反对教条主义为名,行反对与否定马克思主义之实。一个极为严肃的问题摆到了人们面前:如何正确认识与对待马克思主义?我们希望学术界的同志们能在这个大是大非的问题上统一思想,整齐步伐。这对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对于贯彻与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韦伯主义”学派为西方社会学中冲突论学派的分支,与“新马克思主义”学派一起构成70年代以来冲突论学派的两大基本阵营。50年代,教育社会学研究侧重功能主义;进入60年代,冲突论学派因更能解释社会和教育的变化而取而代之。冲突论的开山鼻祖,在西方被确认为马克思和韦伯。这一学派共同采用冲突的观点来考察社会现象和教育问题。70年代初,这一学派逐渐分化,始形成“新韦伯主义”和“新马克思主义”两大分支。“新马克思主义”偏重以社会政治、阶级结构的观点看待教育的作用,而“新韦伯主义”的出现则是对“新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与自由”问题,一向是西方资产阶级学者喜欢谈论的题目。他们或者从正面攻击马克思主义“反对个人自由”,诬蔑说“压制信仰、言论、出版和集会的自由”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①;或者以研究马克思主义为名,行歪曲马克思主义之实,奉行“以共产主义之道,还治共产主义之身”②的策略,抓住马克思的早期著作,否定马克思的晚期著作,制造青年马克思和老年马克思的对立,把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归结为人本主义或人道主义。 另一方面,长期以来这个为资产阶级津津乐道的问题,在我们这里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除了对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口…  相似文献   

9.
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西方发达国家出现的后马克思主义思潮对当代西方阶级和社会结构的变迁作出了各种理论界说。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社会结构变迁理论由于各国文化传统的差别而显示出丰富的多样性。但是 ,与 70年代以前西方新马克思主义各流派强调工人阶级异化论不同 ,后马克思主义诸流派强调新技术革命条件下传统工人阶级的衰落、新中间阶级的崛起和资产阶级的内部分化 ,并以权力抗争取代阶级斗争 ,形成了异质于马克思主义的、反阶级政治的多元社会结构理论。  相似文献   

10.
发晨论的马克思主义:三十年代,拉美马克思主义者除了面临反法西斯斗争,更直接面临的是寡头统治制度的危机和以出口原料为基础的发展模式的危机,因此他们响应并促进R.普雷维什建议的结构改革,推动替代进口工业化。然而在如何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问题上,人民大众和资产阶级的立场是截然相反的,要求更多地用于支付工资和要求更多地用于积累,这两种观点形成势不两立的两种方针。这是发展主义问题的关键所在。尽管如此,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民族工业化问题上还是作出了历史性妥协。持发展论观点的新工业资产阶级与旧寡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出现的后马克思主义思潮对当代西方阶级和社会结构的变迁作出了各种理论界说。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社会结构变迁理论由于各国文化传统的差别,显示出丰富的多样性。但是,与70年代以前西方新马克思主义各流派强调工人阶级异化论不同,后马克思主义诸流派强调新技术革命条件下传统工人阶级的衰落、新中间阶级的崛起和资产阶级的内部分化,并以权力抗争取代阶级斗争,形成了异质于马克思主义的、反阶级政治的多元社会结构理论。  相似文献   

12.
对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出现于本世纪20年代初,它作为一种国际性的社会思潮比较完整地介绍到中国来,则是在80年代初。长期以来,从总体上说,我国知识分子对这种思潮是比较陌生的。一段时间以来,我国是把它作为“资产阶级”、“修正主义”的思潮而加以排斥和批判的。但是,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当人们较多地接触到“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原作之后,就对过去某些简单的定论和批判提出了质疑。于是,80年代中后期,在国内理论界出现了一场如何评价“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争论。焦点在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性质和它与传统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关于评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出现于本世纪20年代初,它表现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和探索中的不同路径,体现了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某种自身分化。西方马克思主义从出现利今天,已经整整70年了,它在国际范围内的兴盛和影响,经历了从30到40年代、从50到60年代的几次高潮。80到90年代以后,又表现为更多的形式而继续流传于世。然而,由于我们传统观念和理论格局的支配,直到10多年前,中国的理论界和知识分子对于这种思潮还是相当陌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从总体上被介绍到国内来,是在70年代末,而且一开始就被称为“资产阶级、修正主义的思潮…  相似文献   

14.
18世纪末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是世界历史的转折性事件之一。近几十年来,在大革命的研究中表现出了一些新趋势。40年代至60年代前半期,在法国的史学研究中,与19—20世纪最大研究者的名字有关的对革命的“经典”解释占了优势,这种解释把革命说成是历史地合乎规律的社会现象,按其倾向是反封建的、按其内容是资产阶级的革命。大学学术界的一些代表人物虽然出于各种不同的动机,但大体上都给予雅各宾党以肯定的评价。在某种程度上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学者的作用极大的提高了,而资产阶级历史学家的立场削弱了,因为其中许多人在“年鉴派”的影响下改变了方向——研究“长期的”过程,而对包括法国革命在内的“短期”事件不予重视。具体地说,由于1968年5、6月法国发生了严重的政治动荡,局势明显地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5.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资产阶级及其代言人,把他们的国家称之为“自由国家”,并鼓吹用西方的自由价值观,来“影响”和“缩短”共产主义的“预期寿命”。西方的资产阶级自由观有很大的欺骗性和局限性。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自由”进行科学分析,划清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与资产阶级自由观的思想界限,并肃清资产阶级自由观在我国的影响。一、要用历史的阶级的观点看自由自由,从其哲学含义来说,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依据这种认识对世界的改造。自由,从其政治含义来说,就是指社会关系中受到保障或得到认可的按照自己意志进行活动的权利。怎样看待政治自由?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就是要用历史的阶级的观点看自由。资产阶级为了掩盖资本主义自由的阶级本质,用历史唯心主义观点,把自由说成是抽象的、超阶级的。但是,在阶级社会里,抽象的、超阶级的自由,是根本不存在的。自由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不同阶级,有着不同的自由要求和自由标准。  相似文献   

16.
高云涌(以下简称高):韩教授,我注意到您从1983年在攻读硕士学位时起,就一直在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专门从事人学和人的问题研究,您因此成为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人学和能力问题研究领域中的重要学者之一,您提出的哲学形态论、能力本位论、能力建设论、发展代价论和能级改革论等,引起了学术界、社会和决策层的关注.您的学术研究历程和学术思想发展脉络清晰独特,前瞻性强,学术成果也非常的丰硕.  相似文献   

17.
80年代的美国是以科技革命新阶段的发展为其特征的,一般来说,这一阶段始于70年代后期。它对国家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许多苏联和国外研究者们将科技革命新阶段的形成与发展首先和以利用微电子为基础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在生产和社会生活不同领域的推广联系起来。在1987年出版的一部集体著作中,苏联学者们指出:“科技革命现阶段首先是以科学技术创造本身、物质生产、流通和销售领域的电子自动化为特征的。”许多资产阶级学者则认为微电子工艺的  相似文献   

18.
现代资产阶级的"趋同理论"萌芽于20世纪40年代初,但这一理论的背景却可以追溯到本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20年代初,两种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和平共处的问题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当代首要的实践问题.列宁提出了两种社会政治制度有可能和平共处的思想,并本着这种思想,努力发展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关系.1922年4月,在热那亚召开了包括英国、意大利、德国、苏联等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代表参加的国际会议.到30年代,苏联在解决国际问题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增长.这一切,使当时最保守的人士都相信,苏联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强大国家.在此情况下,美国政府放弃了不承认苏联的政策,于1933年11月16日与苏联建立了外交关系.这种从政治、经济到外交的超意识形态合作本身显然孕育着"趋同理论"产生的可能性.但"趋同理论"毕竟在当时没有产生,原因在于资产阶级拒绝承认  相似文献   

19.
二、三权分立制与民主集中制、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比较 (一)就历史的长河言,三权分立制作为资产阶级政权的组织形式是为资产阶级革命和专政立了功的。它曾动员和组织了资产阶级和工农大众向封建专制开火,也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就生产力的发展说那是以前所有朝代的总和都不及的。所以,列宁在1919年《论国家》中就说:“资产阶级的共和制、议会和普选制,所有这一切,从全世界社会发展来看,是一种巨大的进步。”但三权分立制毕竟是依附于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并为其服务的,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都是作为历史的过客而存在,并且总是要退出历史舞  相似文献   

20.
一、马克思、马克思主义和全球资本主义在马克思本人的论述中,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张是日益国际化的过程,它是由现代工业推动的。“现代工业”指的不是某种特殊的技术类型,而是指以劳动真正从属于资本,以促进技术和组织在增强社会劳动中的生产力的突出作用,以及以贸易和流通从属于生产的规律为特征的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阶段。与建立在蒸汽机和电气基础上的交通和通信的科技进步一起,马克思看到了工业社会和资产阶级一起推动世界市场超越了欧洲和北大西洋的发源地,朝着日益全球化的方向发展。但是这种扩张同样包含了一个冲突和转变———马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