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峰 《社区》2011,(21)
在大连市105.7万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中,有一些是空巢老人。记者在国庆假期里走进西岗区香炉礁香林街12号84岁空巢老人李桂霞的家里,虽然老人的孩子没有回来一起过节,但这个家依然热闹、笑声不断,四位一起互助养老的老姐妹们都聚在李桂霞的家,一起说说笑笑,还约好晚上一起吃顿大餐给自己过节呢。(《大连日报》2011年10月6日)  相似文献   

2.
刘林  智东 《社区》2009,(4):26-26
一天,江苏省姜堰市姜堰镇老庄社区52岁的企业退休老人、居家养老志愿者李鸣,主动来到社区89岁的孤寡老人黄松的家中,义务给老人买菜、烧饭。为此,老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在李鸣的“时间储蓄银行”记录簿上,为她又储蓄了20分钟的居家养老服务时间。  相似文献   

3.
一天,江苏省姜堰市姜堰镇老庄社区52岁的企业退休老人、居家养老志愿者李鸣,主动来到社区89岁的孤寡老人黄松的家中,义务给老人买菜、烧饭。为此,老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在李鸣的"时间储蓄银行"记录簿上,为她又储蓄了20分钟的居家养老服务时间。目前,在姜堰市城区的11个社区,共活跃着32名像李鸣这样的"居家养老志愿者",他们已为社区贫困的"空巢老人"累计服务2560个小时。"推行‘时间储蓄银行’的做法,是对企业退休人员居家养老问题的探索,能让  相似文献   

4.
5.
以老年助餐实践案例为基础,讨论外生型农村社区互助养老实践的特征和困境,内生型互助养老实践的组织机制,以及发展低成本农村社区互助养老要处理的两组辩证关系。研究发现,政府主导型农村社区互助养老实践因其标准化运营,导致对互助优势的消解;市场供给型互助养老实践使村级组织的动员能力难以得到发挥。对比而言,由村庄自组织发起的内生型村庄互助养老实践,一方面,通过最大限度地调用村庄内部资源,使互助养老得以低成本地运转;另一方面,在对村民志愿者的动员和组织基础上,通过公共监督和村内信任关系来控制为老服务的风险。这种实践在推动互助养老的过程中,也推动了对留守村民的组织。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年初我去法国巴黎探望年逾79岁的姨婆珍妮·安安,她是一位法籍华裔,多年前跟随法国丈夫来到这里定居。珍妮共有五位子女,自从丈夫前年去世后,她选择入住到一间名为"芭芭雅嘉"的公寓里。在和珍妮通了电话后,我乘车来到了坐落在巴黎东部蒙特勒伊苏布瓦区市中心的这间"芭芭雅嘉"公寓。珍妮正精神矍银地站在门口等我,然后热情地把我带进了她的房间。房间约有三十平,室内暖气、厨房、浴室和卫生间等设施齐备,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我赞叹  相似文献   

7.
8.
互助养老理念就是通过服务互助模式增进养老照顾服务供给,解决老龄化时代老人养老服务人员供给短缺等问题,它可以广泛应用于家庭养老与机构养老。在当前中国“未富先老”的老年化背景下,互助养老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本文结合中外互助养老的实践经验,探讨互助养老理念的理论基础、实践模式及其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互助养老的制度化演进及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互助养老能弥补现有农村养老保障的不足,提升农村老人的养老服务质量,但农村互助养老尚存在定位不明确、资金难持续、管理欠规范和专业服务缺乏等问题。提升农村互助养老效果的最佳路径是制度化。根据新制度主义理论,从价值共识、规范制定和组织管理三个要素和普适性、稳定性两个维度分析发现,我国农村互助养老正处于由自发地、无序地互助到有序、规范、稳定、普适的互助养老模式发展的制度化演进中,现阶段还存在互助价值偏离、资金人员匮乏和结构功能失衡等文化认知困境、组织困境和规则困境,需转变理念,增进共识;整合资源,多元筹资、合理配员、明确权责,以理顺秩序,提升效果。  相似文献   

10.
农村“邻里互助”养老符合人权保障的内在逻辑,是贯彻实质法治的必然要求,其本质上是对老年人服务权利的保障。目前,农村“邻里互助”养老面临着经费不足、专业护理人才匮乏、服务质量偏低、缺乏有效的管理评估机制、应急处置制度尚未建立等问题。对此,需要建立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管理评估机制、人才激励机制、争议处理机制、应急处置机制等,修订和完善养老服务的内容及标准,以建立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促进农村“邻里互助”养老服务长效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发展困境与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互助养老是解决农村养老难题的突破口,在当前的压力型体制下,农村互助养老工程的推进存在着选择性政策执行、数字式年度考核与乡村敷衍性应对、供给主体的责任缺失与乡村信任危机。推动农村互助养老发展,必须改变压力型体制,构建服务型政府;改变量化考核偏好,提高群众参与性;以农村互助养老为平台,农民养老需求为导向,构建整体性养老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2.
邻里互助网络与当代日本社会的养老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建立、行动关怀、构建机理等方面,对日本川畸市宫前区野川4个住宅区的邻里互助网络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其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代日本高龄化社会的养老问题,而且在让老人们实现老有所用、老有所养的同时,重新建构了都市社区的人际关系,也给出了人们认识当代社会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加速外流,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及孝道文化受到冲击,削弱了以往以配偶和子女为主的家庭养老。发展互助养老成为弥补农村家庭养老弱化、增进农村老年人福祉的必然选择。本文以理性选择理论作为研究视角,研究发现,农村老年人选择互助养老是基于资源获得和偏好满足的一种理性行为,互助双方理性地考虑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并在这一过程中产生并遵循一定的规则。  相似文献   

14.
从健康、参与、保障等3个方面对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功能进行分析,认为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有利于增进农村老年人健康、促进农村老年人多方面的参与、提升农村老年人的保障水平,指出制度化是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建议从探索相关法律法规依据、强化资金保障机制建设、加强安全管理机制建设、加强考评机制建设等方面进行制度化安排。  相似文献   

15.
从“村庄本位”角度提出农村互助养老发展关键在于自主治理。美国“村庄”互助养老的本质特征就是“老年群体本位”自主治理,其通过“在地化养老”目标统领、自主组织引领、适应性规则供给、以老年人为基础的资源供给、全过程监督等保证互助养老福利的合作生产与有效供给。深化中国农村互助养老自主治理,需要树立人本主义与合作生产理念,建构以自治基础的合作治理体制,培育自主组织引领的参与式治理方式,完善资源保障、制度供给与多元互助的长效治理机制,从而形成内外协同、上下互动的“发展术”,保障农村互助养老发展的持续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农村互助养老的合作生产困境与制度化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自助-互助"原则建立的农村互助养老是一个短期利他但长期利己的互助合约。田野调查发现,在村庄缺乏普遍互惠规范的情况下,因社会信任水平低下和动员方式不当而不能激发出足够强烈的合作动机,农村互助养老的合作生产难以建立并持续。因此,应构建具有"小公共性"的现代村庄共同体,为建立农村互助养老合作生产长效机制提供环境支持;应针对农村老年人弱势性特征以及短视性决策行为,构建改进版的基于互联网技术治理的"时间银行"互助模式,为合作生产的发展提供持续性与制度化的内在激励;应将农村互助养老中的合作生产升级为组织层面的全流程集体合作生产,并通过内嵌于生产过程中的需求偏好显示机制和自我增权效应,实现农村养老服务永续供给的闭路循环。  相似文献   

17.
中国正步入老年社会,由于社会单元的小型化,传统的多子多孙的家庭式的养老形式,在就业压力,生活方式的变化中,逐步对以"孝道"延续的养老形成冲击。本文在客观调研问题的基础上,通过五家渠青湖社区一个点的情况,试图在社区自助互助养老形式上做一探索。  相似文献   

18.
农村互助养老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互助合作难以形成和老年服务形式由娱乐向照料转向困难两大困境。以数字乡村建设为契机,借助数字技术的数据集成处理、信息分析匹配和远程数字视频等功能嵌入农村互助养老合作生产,利用数字技术赋能互助养老模式的改造。通过建设权威数字平台、建立可量化的互助积分以及利用数字视频技术推进互助照料落地的方式,重塑互助合作生产流程,提高互助服务供需配置效率,实现互助养老的精准化和可持续发展,形成多元互助主体协同共治格局,为农村互助养老合作生产注入新活力。  相似文献   

19.
农村互助养老是具有中国乡土特色的农村养老模式之一。在传统乡村文化“互帮互助”的理念下,以地缘、亲缘为主的乡村生活为农村互助养老的实践提供了可能。农村互助养老的本质是“自助?互助”,文章通过社会资本理论三个核心维度,对农村互助养老实践的内在行为逻辑、现实困境以及可能的实践优化路径进行探讨,提出未来互助养老模式可以在多元主体参与、农村互助养老的供给体系、传统文化优势及提高老年人信任等方面不断发展完善。为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的长效发展提供了可行性的理论支撑以及路径优化措施,有助于提高农村老年群体幸福感,促进农村养老事业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农村互助养老服务存在意义认知单一、支配机制不健全与身份合法化难等问题,以吉登斯结构化社会互动理论为基础,明确自治主体与社会组织对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的调控作用,探析农村互助养老服务意义结构、支配结构、合法化结构,发挥吉登斯结构因素与行动因素的相互作用,完善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主体人员自治、政府党建引领、社会资本嵌入等动态过程,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