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赖世璜自卑心理形成原因有:童年受到父母长辈的冷落、厌恶,导致赖世璜在童年时期就产生了自卑感;出生寒微卑贱,由此产生的自卑感几乎困扰了赖世璜的一生;背叛孙中山、李烈钧投降反动势力的经历是令他十分难堪而自卑的心病;弱小的赖世璜势力多次被强敌击败、羞辱,这导致他产生弱者的屈辱感与自卑感。  相似文献   

2.
赖世璜曾经两次追随并背叛了李烈钧:第一次在1911年10月到1922年8月;第二次在1923年2月至7月。赖世璜与李烈钧的关系极大地影响了其政治命运。  相似文献   

3.
赖世璜在占领、割据地区:委任官佐,卖官鬻爵,为了敛财白肥,不但在割据地区征收苛捐杂税,还强迫人民种鸦片烟;绑架爱国华侨,勒索办学善款;在适中镇屠城.  相似文献   

4.
赖世璜(1889~1927),字肇周,江西石城人。参加过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战争、北伐战争,官至国民革命军第14军军长。  相似文献   

5.
赖世璜的性格主要有三个特征:他缺乏坚定的政治信仰与操守,奉行功利主义,惯于投机;他唯利是图、不讲信义,甚至以邻为壑;他刻薄寡恩、外宽内忌、不念功劳。  相似文献   

6.
张宗昌和韩复榘是中国近代史上两个著名的军阀。作为军阀,在他们身上既有封建军阀的共同性,又有新旧军阀表现在他们身上的差别性;既有封建军阀共同的反动性、愚昧性和落后性,又有因性格、文化素质和生活经历等因素而形成的个性特征。把张宗昌和韩复榘这两个人物加以比较,对于研究军阀史,研究在他们统治时期的山东政治、经济、社会状况是会有所裨益的。  相似文献   

7.
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建立了地主买办阶级的反动统治.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皖系、直系、奉系三派军阀势力;各省也形成了许多地方军阀势力,在中国出现了各派军阀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社会结构的角度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从政治、经济、文化三种结构形式分析军阀产生的根源。作者围绕中国近代社会结构呈现出迅猛变迁的特点 ,详尽阐述在社会结构中各种社会阶层的历史性特点 ,得出军阀政治这一过渡性历史现象必然出现的内在动因 ,从而归纳出近代军阀的诸多特征 :买办性与封建性 ;阶段性与过渡性 ;扭曲性与矛盾性以及其权力结构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四川军阀割据时期,连年扩军、混战,耗资巨大,其主要财政来源是什么?对此,有的认为“盐税一项数目最大也最可靠”,“超过全省其它一切税收”;有的则说,田赋及其附加、预征是四川军阀的主要财源。我们认为,就整个四川军阀而论,盐税,特别是田赋及其附加、预征,固然是四川军阀的重要财源,但同鸦片烟的收入相比,鸦片则是四川军阀财政的最大支柱和最主要的来源。  相似文献   

10.
北洋时期,中国皖系军阀、奉系军阀、南方军阀为了在混战与割据中占居有利地位,纷纷投靠日本。日本政府、军部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在不同时期去扶持中国这批军阀或那批军阀。北洋时期,中国内战频繁,越演越烈,这与日本的军援莫不相关。中国军阀与日本的这种关系是社会发展的负面效应,因为内战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只是重大灾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