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国史学年鉴学派大师布罗代尔。对地中海15-17世纪的研究举世闻名。《地中海考古-史前史和古代史》,是他研究15~17世纪地中海历史的一个副产品。这部书稿在布氏生前自己已遗忘,他去世后由人发现才得以面世。2005年中文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2.
2007年3月6日,当今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和哲学家让鲍德里亚(Jean.Baudrillard)在巴黎去世,享年77岁.这是继当今法国学界保罗·利科、德勒兹和德里达等著名学者相继去世后,法国文化界又一颗学术明星的陨落.为了纪念法国这位学术大师,我们在此拟就国内鲍德里亚研究中的几个主要问题做一简要的述评.  相似文献   

3.
彭友钧 《中国学术》2004,5(1):354-358
2002年1月23日,皮埃尔·布迪厄与世长辞,法国知识界随之失去了最后一位自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知识分子”一词诞生时便存在的那种战士型知识分子。尽管法国《世界报》在布迪厄去世的第二天所登载的书目中疏忽了这本《科学的科学及其自反性》,但笔者认为这可能却是他一生中相当重要的一本著作,因为在某种意义上此书像是布迪厄留给我们的一个  相似文献   

4.
陆扬 《学术月刊》2012,(2):88-94
学术界所说的"法国理论",主要是指从20世纪60年代结构主义开始的告别传统文学理论、走向先锋批评的一段特定经历,大体以2004年德里达去世和2007年波德里亚去世为这个特定历史时期结束的标志。反观"法国理论"在中国的接受过程,一方面是以80年代改革开放为契机,可以上溯到萨特的存在主义;一方面又是"法国理论"在美国接受过程的一个翻版,其流行中国的过程,大体也见证了后现代主义的中国历程。但是理论可以同时尚一样新进,也应当可以和时尚一样普及。就此而言,"法国理论"的热潮和热情过去之后,理论当引导我们回归文化,一样被及我们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5.
居斯塔夫·福楼拜(Gustave Flaubert,1821-1880),是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出生在卢昂一个医生家庭,在巴黎攻读法律,因病退学。1845年父亲谢世,此后福楼拜迁至卢昂近郊,潜乙于文学创作,直至1880去世。福楼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1856)是他的代表作,也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著名作品,被誉为世界十大文学名著之一。它与司汤达的《红与黑》和巴尔扎克的《幻灭》同视为法国的三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杰作。英国著名作家乔治·奥威尔(本名埃里克.阿瑟.布莱尔)在“我为什么写作”(Why I Write)  相似文献   

6.
今年四月七日,我国著名的蒙元史专家韩儒林先生因病去世,广大史学工作者无不为失去这位在学术上卓有成就的前辈史学家感到悲痛。儒林先生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留给我们的丰富的论著,他那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却是极其宝贵的财富。 (一) 儒林先生字鸿庵,一九○三年十一月生于河南舞阳县。一九一九年小学毕业后就读于开封留学欧美预备学校。一九二三年转入上海中法通惠工商学校学习。在这段学习时期内,他掌握了法语。不久,因参加学生运动,被法国校长驱逐。这年秋便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预料,两年后升入本科,一九二七年,因北洋军阀的统治崩溃在即,公费断绝,被迫休学  相似文献   

7.
2005年3月12日,上海交通大学教师晏才宏因病去世.他去世三天内,上海交大校园BBS上,发表了学生千余篇悼念文章.晏才宏的死引发了争议:他终年57岁,教学水平和师风师德广受赞扬,但由于没有论文,去世时仅是讲师职称.熟知他的人都说,他最让人感佩的是其淡泊名利的洒脱,对职称从未挂怀(参见<新京报><大河报>2005年4月5日).  相似文献   

8.
1990年 10月 ,阿尔都塞因心脏病发作突然去世。此时 ,他被迫离开自己钟爱的巴黎高师和法国理论界已整整十年。在他的葬礼上 ,极少对人与事进行肯定性判断的德里达不仅高度评价了自己老师的思想魅力 ,而且还向听众指明 :多义的阿尔都塞为当代思想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丰富思想资源。对于中国理论界来说 ,德里达的这个论断是令人茫然的 ,因为在我们眼中 ,阿尔都塞是一位相当正统的、甚至有些教条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 ,他的名字与后现代思潮根本联系不起来。但只要我们略微检阅一下后现代主义思想文本 ,就会发现 :阿尔都塞经受了时间的打磨 ,依旧处…  相似文献   

9.
敬爱的周总理去世已十几个年头了,但他那举世公认的崇高道德情操,仍象一面光耀千古的明镜一样映照着亿万人民的心。在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下,认真学习周恩来同志的道德情操,无疑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在黑暗的旧中国,他为了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曾先后东渡日本、投身“五四”运动、留学法国。当他对欧洲各种社会思潮和思想流派,经过分析比较,最终选择接受了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0.
李鸿章从1862年率淮军进入上海并担任江苏巡抚起到1901年签定《辛丑条约》后去世,在晚清政坛上沉浮近40年,尽管他去世已有100多年了,但盖棺尚未定论,史学界对他的评价至今仍是褒贬不一,毁誉参半。誉之者冠以“地主阶级改革派”,“东方之俾斯麦”的美称;毁之者斥之为“汉奸”,“  相似文献   

11.
中国漫画大师廖冰兄,原籍广西象州,1915年出生于广州,2006年在广州去世。原名廖东生,曾用"郑育吾"等笔名,又以其妹廖冰得"冰兄"笔名而成名。他4岁父亲去世,母亲疯愈后改嫁,由外婆抚养长大  相似文献   

12.
王论跃 《中国学术》2003,4(3):240-256
法国当代文学家、批评家莫里斯&#183;布朗修(Maurice B1anchot)于2002年2月20日在巴黎郊县伊富林(Yvelines)去世。笔者希望以此文来纪念这位埋头写作、深居简出、鲜为人知的文学大师。  相似文献   

13.
苦难的童年     
高尔基的童年很不幸,五岁那年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只好带着他投奔到外祖父家。但外祖父家人口很多,再加上他们母子两个,日子过得很艰难?不幸的是,在高尔基十岁那年,他的母亲也去世了,外祖父再也无力抚养他,他只好出去当学徒.  相似文献   

14.
2005年10月17日,一代文学巨匠巴金因患恶性间皮细胞瘤在上海华东医院与世长辞。对于他的死,人们并没有感到太多惊奇。对于一个缠绵病榻六年、浑身插满管子的过百老人来说,无论在那一天去世,都应该算是寿终正寝。真正使人惊奇的,倒是巴金去世以后官方和民间异乎寻常的一致赞誉。  相似文献   

15.
何礼,1912年1月生,四川郸县人,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积极参加“一二·儿’学生运动。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长期从事党的青年工作和教育工作。1949年.担任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常委,并代表“青联”出席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当选为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建国后.曾任共青团中央学生部兼少年儿童部部长、中国少年报社首任社长、教育部高教二司司长。1963一1984年,任吉林大学副校长,1986年病逝。何礼同志去世已经十四年了,但凡他经历过的大事,在他生前和去世后,我都陆陆续续地帮他整理发表了,只有两…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麦克卢汉诞辰100周年。众所周知,麦克卢汉以其1964年出版的《理解媒介》而名噪一时,其有关媒介的观点不仅在英语学界,而且在法语学界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让·鲍德里亚这位后现代主义的教父就曾被称为法国的麦克卢汉。麦克卢汉去世后,理论声誉一度中断。只是随着上世纪90年代  相似文献   

17.
(一) 十八世纪思想家,法国启蒙运动奠基者孟德斯鸠是世界和平理事会号召全世界人民在一九五五年隆重纪念的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孟德斯鸠於一六八九年一月十八日生於法国西南波尔多附近的勃莱特,父母都是贵族。他在学校读书的时候专攻法律。他由他的叔父继承到遗产、男爵的称号和议会中的地位,於一七一四年到波尔多议会当议员,不到三年就升任议长。在议会供职的十二年间,他研究哲学、政治、自然科学、文学及其他科目,从事著述,发表过一些论文。一七二一年他的第一部著作“波斯人的信札”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城匿名出版,内容讽刺法国政治和社会,笔调清新,获得很大的成功,一年内再版四次,并且出现了许多翻板本。他  相似文献   

18.
论辛亥革命前后十三世达赖喇嘛的政治取向许广智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是藏族近代历史中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生于一八七六年,一八九五年亲政至一九三三年去世,先后执政达三十八年之久。他生于多事之秋,执政于动荡年代。在他的一生中为求得西藏地方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龚育之先生2007年6月12日去世的消息,是韩钢先生用短信最先告诉我的.尽管我知道龚老身体一直不好,记得有一次打电话问他近来还好吗,龚老说:"反正没死啰,还活着."当时感到龚老对自己病情是悲哀的,我也不知说什么是好.这次他真的去了,心里很不是滋味.我和朱正先生说起龚老的去世,都感叹他文章越写越好,可惜他去得太早了……  相似文献   

20.
不幸与公平     
紫典 《快乐青春》2014,(3):59-59
一个青年非常不幸,10岁时母亲得病去世。他不得不学会洗衣做饭,照顾自己,因为父亲是位长途汽车司机,很少在家。7年后,他父亲又死于车祸。他必须学会谋生,养活自己,他再没有亲人可以依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