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唯心主义的“天命论”,为反动统治制造理论根据,这是历史上一切反动阶级所惯用的伎俩。一部《水浒》就是建立在“天命论”这块基石之上,每逢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时刻,作者总是强调“天命”的无上权威和主宰力量。列宁曾经说过:“僧侣、地主和资产阶级都是假借上帝的名义说  相似文献   

2.
早在两千四百年前,孔老二就到处兜售“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的反动“天命论”。以后历代的反动统治阶级以及孔老二的徒子徒孙们完全继承孔老二的衣钵,拼命炮制许多反。动的俗浯、谚语,极力鼓吹唯心主义的“天命论”。他们胡说什么:“一生都是命,半点不由人”、“穷有根、福有种”、“命里只有八合米,走遍天下不满升”等等。林彪也拣起“天命论”的破烂货,自比天马,以“至贵”超人自居,公开为他篡党夺权,复辟资本主义大造反革命舆论。按照他们的反动观点,“天”是有意志的神,。它决定人间的一切,死生、祸福、穷富、丰歉等等都是由“天老爷”安排的,“天”把富贵安排给他们,把贫贱安排给劳动人民,所以我们贫下中农只能“听天由命”。他们宣扬“天命论”的罪恶目的,是妄图用“天”来束缚劳动人民的手脚,使劳动人民相信自己被剥削、被奴役的地位,是所谓“命中注定”,决不能改变的,因此只能服服贴贴地接受压迫和剥削,不要起来革命,不能“犯上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定的思想路线是一定的政治路线的理论基础,是为一定的政治路线服务的。孔丘为了复辟奴隶制,把“天命论”以及由此产生的“生而知之”说,作为他搞复辟的理论基础,为他“克己复礼”的政治路线服务。林彪为了“克己复礼”、复辟资本主义,鼓吹孔丘的“天命论”,提出了唯心论的“天才论”,作为反党的理论纲领,也是为他的反革命复辟的政治路线服务的。林彪的“天才论”来自孔丘的“天命论”。“天才论”和“天命论”一样,都是没落反动的剥削阶级的世界观,都是搞倒退,搞复辟的反革命理论。揭露和批判这一反动谬论,就能更加深刻地认清林彪路线的极右实质,提高辨别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能力,巩固  相似文献   

4.
“替天行道”解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君主,都把“天命”作为自己的护身符。殷纣王说:“我生不有命在天”;周武王反对殷纣王,也说自己“受天之命”。无论掌权的君主和夺权的君主,都说“天命在我”,无一例外。  相似文献   

5.
“替天行道”是宋江叫得最响的一个口号。它是一个革命的口号还是一个反动的口号?这主要看它代表了哪个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哪个阶级、哪条思想政治路线服务。在长达几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地主阶级为了巩固封建的经济基础,不断地从上层建筑各个领域强化对广大农民的反革命专政,把儒家唯心主义的“天命论”作为维护自己统治,毒害人民的思想武器。他们宣扬“天”是宇宙万物的最高主宰,把封建皇帝说成是“天”在人间的代表,是受“天命”来统治人民的,即所谓“天子受命于天”;而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孔孟之道,则是不可改变的“天道”。大肆进行“天不变,道亦不变”,“存天理,灭人欲”的反动说教。如果谁要造“天”的反,谁就是“大逆不道”,就要天诛地灭。力图用“天命”和神的意志来毒害和束缚人民,以维护其封建剥削制度。因此,中国历代的农民起义,在反抗地主阶级黑暗统治的同时,总是把斗争锋芒直指地主阶级反动的“天”,并提出反映农民阶级利益和要求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出版的中国哲学史著作,大多把韩愈说成是天命论者。“四人邦”横行时,有人按照“儒法斗爭”的框子,更对韩的天命论大加(?)染,大讲韩愈与柳宗元的天命论与反天命论的斗爭。事实真的如此吗?从韩愈有关文章看,我们觉得,不但“韩柳之爭”纯属歪曲,就是对韩愈的某些唯心主义观点也须作更中肯的分析和评价,何况在韩的哲学思想中还有不少唯物主义成分,这也是不容忽视和抹煞的。  相似文献   

7.
在奴隶制向封建制急剧转变的春秋末期,没落奴隶主贵族的代言人孔丘,为了坚持复古倒退的政治路线,竭力宣扬唯心主义的“天命论”。他胡说什么有一个主宰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的“天”,叫嚷要“畏天命”,企图使奴隶们永远安于奴隶地位,不要触犯奴隶主的统治。孔丘的这一套“天命论”的说教,成为历代反动派搞复辟和维护反动统治的理论基础。叛徒、卖国贼林彪为了要颠复我国的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也拣起了孔丘的“天命论”,大肆鼓吹“天才论”,以此作为他篡党夺权的理论根据。孔丘、林彪的“天命论”、“天才论”对自然科学领域的影响很大,流毒甚广,必须彻底批判。  相似文献   

8.
曾国藩是晚清理学的领军人物.出于治学和修身的考虑,曾国藩治理学对前人天命之说尤为重视.其论命及知命,既有对“命”的认识,又含对“知”的理解,还不乏拥有“知命”的体悟;既承袭前贤之论,又不拘泥于旧说,所识多由阅历而得.  相似文献   

9.
朱熹天命观的构成体现为“天”与“命”的统一;时代认知表现为对天命的认知.朱熹在融合了各历史时期儒家天命思想基础上,对其丰富发展,并形成了自己的天命观.朱熹天命观不再把“天”与“命”看作是对立的两种事物,而把“天”与“命”看作统一构成体,他们统一于理之中,以此适应时代的需要.朱熹天命观要求人们在社会活动中,思想、言行、都要适合君之命令,这是人的天命.朱熹天命观的时代境遇还在于人们对天命的认知,以此自觉的引导人们思想精神,规范人们的社会活动.朱熹天命观肯定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也强调了人的主体作用,这是“人”之所以“成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荀子的《天论》,是一篇重点批判孔丘、孟轲等人的“天命观”的哲学论文。目前,在广泛深入批林批孔,一个批林批孔的运动正在全国掀起之际,读一读荀子的《天论》,了解一下荀子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看看荀子对孔丘、孟轲等人的“天命观”是怎样进行批判的,这将有助于我们揭露和批判林彪的反动世界观及其根源,有助于我们了解林彪的“天才论”就是来源于孔丘的“天命论”,以便我们更好更深入地批判林彪的反党理论纲领——“天才论”。一、“天”就是自然界春秋战国时期,天命论与反天命论的论争,是唯心论与唯物论的对立,是哲学上两条路线的  相似文献   

11.
在先秦百家之中,儒家和墨家以天为本,孔子和墨子都恪守天命论,不仅断言人命天定,而且都积极祭天。然而,孔子与墨子所讲的天及天命论具有不同的内涵,这具体表现在上天不同的命定方式:孔子之天是先天的,墨子则是后天的;孔子之天是一次注定的,墨子则是数次注定的;孔子强调上天的随机,墨子注重上天的因果。更为重要的是,对上天的不同理解导致了二人对命的不同对待:孔子认为天命不可知而畏惧天命;墨子坚信天命可知而顺应天命。孔子和墨子的天命论对后世产生了不同影响:一坐待,一进取;一等差,一平等。这些不同的思维方式、社会功效注定了各自不同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12.
心性论发源于原始宗教,其源头可追溯至商初,而西周的天命观则明确了道德教化的天命依据(此即“德命观”)。周人的立国叙事中隐含着其天命观的两个重要分支:一为文、武受命,为“人为论”之渊薮;一为太王、王季受命,为“天意论”之理论根源。两者均承认天命的道德性,信奉善恶报应,坚持德福一致;其区别在于前者认为从善或作恶取决于人自身,而后者则认为心性的善恶由天而定。但自西周晚期起,“人为论”逐步沉寂,“天意论”日渐兴起。“天意论”的理论延伸是为“命定论”,孔子的天命观可为其代表,不过,孔子“圣人”神话的破灭却促使儒家德命观向“时命观”转化,而儒家的道德哲学也因此摆脱了功利主义的藩篱,进而获得独立性与自足性。  相似文献   

13.
正什么是命?汉代王充的《论衡·气寿篇》中说:"凡人禀命有二品:一曰所当触值之命,二曰强弱寿夭之命。所当触值,谓兵、烧、压、溺也。强寿弱夭,谓禀气渥薄也。"其中所言"所当触值之命",即卜筮者喜论的"天命",也就是被某种神秘力量注定的人生轨迹;后者"强寿弱夭",文中将其归于"禀气",即父母给予的先天禀赋。"命"好就能长寿吗?先论"天命"。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说"拘于鬼神  相似文献   

14.
孔子在《论语·季氏》中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过去,出于对孔子的全面否定,错误地把“生而知之”解释为从娘肚子里生下来就知道世间的一切,并据此说孔子宣扬所谓天命论,是唯心论者,这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奴隶社会末期,孔老二顽固地站在奴隶主贵族的立场,拚命鼓吹“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把人的富贵贫贱、生死祸福都说成是上天安排的,命中注定的,妄图使人民屈从于“天命”,安于受奴役的地位,不敢有“狎大人,侮圣人之言”的反抗行动,以维护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反动统治。历代反动派都把孔老二的这种“天命观”奉若神明,作为反革命的  相似文献   

16.
“让步政策论”的命运可谓悲矣! “四人帮”横行时,它被扣上了“诬蔑农民革命,美化帝王将相”的大帽子,成为“必须批倒批臭”的反动观点;“四人帮”垮台后,有些同志又说:“四人帮”鼓吹的“开辟道路”论是“让步政策”论的翻版,所以还时常把它揪出来“再批判”。“让步政策”论真是这么反动,这样善变,必须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吗?我始终认为不见得。现在,科学的春天已经来到,是到了正确评论“让步政策”论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7.
从文献资料分析,周王室并没有通过册命礼正式封秦为诸侯,而只是以“誓”这种特殊的形式许诺秦为诸侯。秦在西周末期和春秋时期有强烈的天命思想。秦立畸祭天帝和天命思想的结合是秦的国家起源论,周王室的许诺是次要的。秦被封为诸侯的特殊性也反映了在这一时期的周秦关系中,秦占有更大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18.
“尽人事,听天命”、“乐天知命故不忧”是中华文化的智慧箴言,涵育中国人达观、睿智、不怨天、不尤人的平和心态.由此衍生出的“知命”、“畏命”、“正命”、“非命”、“认命”、“制命”和“造命”等观念,无疑是中国文化极富魅力的哲学命题和为人处世的人生指南.  相似文献   

19.
王安石的命论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历程。第一个阶段主要是从天命的角度来阐述自己对性与命的看法;第二个阶段是对第一个阶段性命论的深化,具体阐述如何才能做到天人之道相合,从而达到"通乎命"或"正命"的状态;第三个阶段是从命既有天命又有命运的含义提出了"莫非命矣"的看法,主张要实现对命的自我超越,进而将全副的精力用于人事。所以,王安石命论总的倾向是充满积极进取的精神,而绝非学界所认为的其命论带有消极悲观的情绪。  相似文献   

20.
一在我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广大农民为了推翻吃人的旧制度和爭取自身的解放,曾不断举行起义,前赴后继,不屈不挠,以反抗地主阶级残酷的经济剝削和政治压迫,从而推动历史前进。恩格斯指出:“为要触犯当时的社会制度,就必须从制度身上剝去那一层神圣外衣。”(《德国农民战爭》)农民起义军及其首领,为了要砸烂旧的一套社会制度的桎梏,势必要把统治阶级长期用以维护其反动统治的孔孟之道的“神圣外衣”——“君权种授”、‘替天行道”的反动“天命论”——剝个精光,唯其如此,斗爭矛头才能不仅指向地主阶级的剝削制度,而且也指向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反动统治集团。列宁又说:“想要革命吗?你们就应当是强者!”(《决不要撒谎,我们的力量在于说真话》)鲲鹏展翅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