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国经济法责任"求新"、"求异"的研究进路,是基于论证经济法独立性的需要而阐释和展开的,它忽略了对传统法理学中"三大责任"、"四大责任"等分类方法的遵循和借鉴,难以指导经济诉讼实践.而在我国的经济诉讼实践中,经济法责任在借用传统法律责任的基础上,又具有新型法律责任的特点,其独特性体现在综合性、社会性和非对等性等方面.经济法责任形式主要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以及惩罚性赔偿、拆分企业等其他责任形式,且往往具有独立的或相对独立的执法机构.因此,合理化的经济法责任研究应回归法理学层面的法律责任理论,并在经济诉讼实践中归纳和提炼其具体形态,方能实现理论上的通达与自洽.  相似文献   

2.
公司社会责任是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的一种综合责任,而不是仅指道德性质的责任。我们在将某些公司社会责任纳入法律范畴时,首先考虑要与我国国情相符,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共赢;其次要理清公司社会责任的法律责任与道德责任的关系;最后要充分尊重公司自治和公司的营利性特征。为促使公司更好的履行社会责任,我们需要建立相应的制度,其中公司治理结构,税收制度,信息披露制度是这些制度中的关键部分。  相似文献   

3.
公司不仅是一个经济组织,而且是一个社会组织.公司社会责任是公司基于社会的希望应当履行的义务,对社会有利的影响最大化以及对杜会不利的影响最小化.公司社会责任思想是对传统"利润最大化"理论的一种扬弃.用系统论的观点来看,完整的公司社会责任应该是由作为动力系统的经济责任、保障系统的法律责任以及导航系统的道德责任组成的有机统一体.  相似文献   

4.
试论专门环境法律责任的理论基础与具体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环境法律责任包括环境民事责任、环境行政责任和环境刑事责任三种责任形式。但环境权的复合性和环境法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的预期,需要在此基础上产生专门的环境法律责任形式。专门环境法律责任的产生具有社会合理性基础,兼具价值合理性和工具合理性,并且法律的内在机理和法律技术为其产生提供了可能性和可行性。我们可以构建污染者负担制度、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和环境保护问责制等专门环境法律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5.
社会性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本质特征。对企业社会性的认识是深入探究企业社会责任之社会性特征的逻辑前提,企业社会责任的社会性特征决定了其由道德责任层面上升至法律责任层面的必然。在研究法律责任范畴内的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时,要充分认识到其社会性特征与经济法的产生发展轨迹、国家干预理论、社会本位理念等法理命题之间所具有的内在联系,强调应当以其社会性特征为主线,通过运用关联性分析方法,去发现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真实存在与经济法责任理论的相关性,以及企业社会责任形态的特殊性,从而为企业社会责任之实现寻找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6.
风险社会对传统法律责任体系提出了挑战,风险社会中呈现出一种责任伦理困境。为应对挑战,传统部门法都在试图拓展其责任形态,但仍然难以满足风险社会的责任制度需求,经济法的产生及其责任制度的拓展是应对风险社会挑战的另一种选择。经济法领域出现的传统法律责任体系难以包含或解释的责任形态表明,无论是把经济法作为一个新的法律领域,还是将其视作一种法律思想方法在各个领域的适用,它对于传统法律责任体系的冲击、解构与重构是客观存在的。  相似文献   

7.
试论企业应当承担的四种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应当承担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企业应承担:国家、企业、劳动者个人之间以及企业与企业之间经济上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必须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从事经济活动的法律责任;那些为社会成员所期望或禁止的尚未形成法律条文的活动和做法的伦理责任;企业自愿的、非强制性的、非法律要求的、非寄予企业一般伦理方面期望的自发责任等.  相似文献   

8.
公司社会责任是经济责任、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有机结合的责任体系,它具有开放性和层次性,并且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范围和方式不断扩大相适应。文章认为,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是,我国拓展公司社会责任理念应该以消费者权益保护为突破口,并着重从具体制度设计上不断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9.
重视国家行政机关法律责任问题的研究,对加强我国的行政法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国家行政机关作为表现国家意志的机关,具有特殊法律地位;国家行政机关法律责任是国家责任的重要内容,其责任内容和责任形式取决于国家的性质、目的和任务;而国家行政机关法律责任制度是否健全,亦成为国家责任制度是否完善的重要标志。当前,我国传统的封建文化意识和现行政治体制中的缺陷是阻碍我国行政机关法律责任制度健全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社会应当关注这个问题,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10.
管理的社会责任,是近年来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立足于社会发展的现状,管理应该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企业从社会中获得一定的利益,就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与企业管理相关联的对象包括企业内外相关人员及企业自身,管理必须对这两类主体承担责任。企业管理本身对社会生活的关系,主要包括对经济生活、法律规定、道德伦理的关系,因此,企业管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主要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以及道德责任等几个方面。研究企业管理的社会责任将对当今企业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经济法责任是经济法主体因实施了违反经济法规定的行为而应承担的经济法规范规定的不利后果。这种责任是部门法意义上的责任,它与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是并列关系。经济法立法中出现对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的规定,并不表示立法承认经济法责任包含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而是现代立法对社会关系进行多部门综合调整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论惩罚性赔偿——经济法具体责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法作为新兴的法律部门,应当具有其独立的法律责任形式,惩罚性赔偿就是经济法的一种具体责任形式.惩罚性赔偿制度在英美法系国家已广泛适用,而我国仅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规定了双倍赔偿原则,其在实际运用中却往往不尽人意.本文通过比较英美法律和我国法律的规定,比较传统民法责任与经济法责任,探讨惩罚性赔偿的本质属性,指出我国并未出台真正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应尽快引入.  相似文献   

13.
政府违约责任兼具权力因素和契约精神,从而决定了其特殊性.一些民法学者认为根据现有规定政府违约责任适用<合同法>,所以其性质理应为民事责任;而行政法学者却认为政府作为最为重要的行政主体,其所从事的经济活动及由此引起的违约责任也当然是行政责任.以上两种说法都只看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忽视了政府违约责任所具有的公私兼容的性质,都没有反映问题的实质.只有体现公私交融性的经济法才能为政府违约责任提供正确的法域归属,政府违约责任的经济法属性是其制度构建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4.
试论经济法责任的独立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法是国家协调或干预经济运行的各种行为的独立的法律。根据目前法律责任按部门法划分的原则,经济法责任是以一种动态发展和综合的形态独立存在的。考察了经济法独立存在的历史必然,论证了经济法责任关系的独立性,进而论证了经济法责任不因责任方式的借鉴性而失去独立性。而且基于我国市场经济法治状况及其经济法责任实现的难度,论证了经济法责任独立存在的必要性,并简单设计了基本框架。最后,探讨了经济法责任的诉讼实现机制,提出了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15.
采用法律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以效率为视角并突出侵权责任法的预防功能来研究无过错责任原则,可以发现无过错责任原则在其适用的领域内,不仅能使侵权行为的外部性成本更好内部化,促使侵权人积极预防以减少侵权行为、降低侵权行为的危害程度,促使侵权人在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实现了社会的最优预防水平;而且还能节约司法资源,并通过免除了受害人举证过错的成本支出而使更多受害人能获得损害赔偿。从效率考察.无过错责任原则比过错责任原则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经济法责任是经济法学界近年来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是对传统的法律责任分类理论的一种创新。经济法主体表现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关系的参加者和微观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呈现出包括国家、经营者以及消费者等在内的多元化构造。但由于经济法主体资格与责任能力的相分离,经济法责任主体体现出政府和经营者典型的二元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7.
经济法理论的新思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经济法是 2 0世纪法律体系适应社会本位思潮的一大创新。社会整体经济利益是经济法的基石范畴 ,由此决定了其性质——公私交融 ,价值——社会效益和社会公正 ,功能——平衡协调经济运行 ,原则——适度规制与适度自由相结合 ,体系——宏观调控法和市场管理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对环境侵害赔偿采取社会化责任的理论基础,而后,通过对多个国家环境立法的考察得出一个结论:所谓社会化责任,其表现形式主要就是保险。最后,通过比较各国关于环境责任的保险制度,结合我国目前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现状,笔者提出如下立法建议:我国应建立自愿投保的专门环境责任保险和环境强制责任保险,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责任”这一用语可以兼容“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他人损害的侵权责任”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为我国建立、完善环境责任制度铺就了民事基本法的基础。生态破坏责任兼具公法性质与私法性质。因其受害对象的特殊性、确定责任的复杂性、承担责任的迫切性与艰巨性,故以公法性质的责任为主要内容。其借助民事责任“外壳”的内容在民法典中有所规定,体现了环境时代的《民法典·侵权责任编》为接纳生态破坏责任所做的制度创新。其全面入法,还需要环境法针对生态破坏确立预防责任、监管责任、社会责任,实现环境法与民法的衔接与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