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著作,异化思想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这一著作中异化思想的研究,应聚焦于以下三个问题:其一,异化的内涵问题;其二,异化的成因问题;其三,异化在唯物主义历史观中的嬗变问题。只有对以上三个问题进行阐释,才能对马克思和恩格斯成熟时期的异化思想有一定的了解和把握,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进一步研究奠定条件。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主义历史观论述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历史地位及对人类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使我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主义历史观及其社会发展理论 ,更好地指导我们的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3.
人的异化问题是马克思、恩格斯始终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从"感性活动"这一新的视角来理解人,把人看做是从事实践活动的"现实的人",并深入到现实的人的感性活动中,从生产力、交往形式和分工等方面,考察了人的异化的各种表现,揭示出人的异化之根源以及扬弃异化之途径。  相似文献   

4.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写于1845年11月至1846年8月,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整体性马克思主义形成的标志。其中意识形态部分是整部著作最精彩的部分,马克思第一次提出并使用了意识形态这个概念。但对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意识形态的把握却较为困难,因此有必要从意识形态理论的背景、主要内容、明显特征和当代启示等方面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意识形态理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6.
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完成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不仅使意识形态概念获得了理论上的重大意义,也为学者们研究意识形态概念提供了新路径。近代启蒙理性为意识形态概念提供了科学认识的保障,而拿破仑开创了意识形态概念的贬义史,德国古典哲学则使意识形态概念拥有了历史哲学的框架。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意识形态概念的使用主要有4种方式:虚假的观念体系、统治阶级的思想体系、革命阶级的阶级意识以及一系列由日常风俗、行为和信仰所构成的传统的象征形式和价值观。在马克思之后,意识形态理论在理性与价值批判两个维度获得了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规定了"现实的个人"的概念,它以"现实的个人"作为新世界观的前提,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这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标志着马克思"现实人"思想的成熟",现实的人"是人类历史第一个前提,也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出发点。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探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作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的最重要文本之一,《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对历史唯物主义新世界观的首次全面阐述,不仅为西方女性主义第二波浪潮中脱颖而出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提供了总的方法论原则,也留下了一些有待进一步讨论的议题。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在对经典理论进行批评性阅读的基础上,拓展了其论域,并提出了一种关于家务劳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应对第三波女性主义浪潮中的文化转向,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重新诉诸历史唯物主义的物质性硬核,《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一个重要的理论参照也被重新召回。  相似文献   

9.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合作撰写的一部具有十分重要地位的哲学著作,是马克思主,唯物史观创立的标志。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术界对该著作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取禾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主要集中在对文本、文献的研究,历史地位的评价,当代价值,异化理论,人的本质探讨,;往理论等具体内容和思想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在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总体性质、马克思实现的哲学变革的实质等问题的理解上,主要存在三种不同的理解,即认为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是狭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是实践唯物主义。我们认为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世界观应该是历史唯物主义,其根据就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在此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通篇贯彻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1.
1949年以后,中国在对《费尔巴哈》章的编译上有3个译本具有象征意义。一是1960年出版的中文《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版;二是1988年出版的《费尔巴哈》章单行本版;三是1995年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版。其中,1988年的《费尔巴哈》章单行本版,是现有中央编译局的各个译本中与原始手稿最为接近的版本,跟它相比,后来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版在客观地再现手稿上毋宁说是一种倒退。不仅如此,从对马克思标注的《费尔巴哈》章第[17]—[19]页手稿的编排来看,无论是作为1988年《费尔巴哈》章单行本版翻译底本的新德文版《德意志意识形态》(1966年),还是它之前的梁赞诺夫版(1926年)、阿多拉茨基版(1932年)、巴加图利亚版(1965年),由于采取了不分栏编译的方针,都存在着无法弥补的缺陷。而1972年以后出版的新MEGA的试刊版和先行版以及广松涉版《德意志意识形态》,由于采取了左右两栏的编辑办法,克服了新德文版《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缺陷。2016年,刊登《费尔巴哈》章的新MEGA第I部门第5卷将正式付梓出版。借此出版的东风,建议中央编译局编译一个以新MEGA为底本的汉译本。新译本应该做到:第一,采取将文本分成左右两栏进行编译的方针;第二,恢复文本中原有的页码信息和手稿状态信息;第三,适当地增加题注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费尔巴哈、鲍威尔、施蒂纳、真正的社会主义者的哲学基本原理进行了分析,从以物质生活为基础的实践观出发,彻底清算了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一切旧哲学家、思想家的抽象的人性论和人道主义;而且也进一步阐发了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即阐发和丰富了此前提出的、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个重要论断。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恩格斯从青年时代起就高度关注科技发展与社会和谐、进步之间的密切关系,他们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为目标,阐发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先进的社会制度之间的密切联系,友好交往与保存先进的科学技术之间的密切联系,科学家如何正确对待前人的科学技术成果以及如何正确处理科学研究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问题,内蕴着非常深刻的科技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14.
《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重要的文献,其主要的理论贡献在于:首先基本上清算了以往的主流哲学,特别是对黑格尔唯心主义和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的批判,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一次飞跃,并开创了科学的实践观点,阐释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以及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一般规律等思想。这些重要思想,为我们今天进一步理解马克思历史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确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立场以及结合中国国情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正确的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15.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从现实的物质利益关系的原则和本质出发,对社会历史发展中呈现的个人利益与共同利益相对立的二元结构,利益与法、国家的关系及人的解放问题三条进路阐述了其利益思想,从而为马克思思想的转变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在马克思的异化思想发展史中 ,早期和后期有明显的变化。《1 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 ,可以看作是马克思早期代表作。在《手稿》中 ,马克思对“异化”的理解还没有完全摆脱费尔巴哈的影响 ,主要的表现在他继续采用费尔巴哈关于“族类本质”的概念。而《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与早期的《手稿》相比 ,一个最本质的变化就是抛弃了诸如人的“本质”或“本性”这样一些含义模糊的 ,因而容易引起误解的概念。由于抛弃了“族类本质”这一概念 ,就使“异化”的涵义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7.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历史唯物主义形成的标志性著作,其中蕴含着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科学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与历史的统一、资本主义早期生态危机及其解决途径等,这些都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8.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首次系统阐述唯物史观的重要著作,对其文本命运的考究和辨析是我们进一步准确理解与把握其思想的重要方面,由此可以翻开我们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恩格斯所阐述的唯物史观的新一页。回到文本,回到马克思、恩格斯,不仅能够取得丰盛的研究成果,而且重温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唯物史观的经典阐述,对指导我们今天进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着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的历史发展、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了比较系统、完整的论述,指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提出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和谐社会前景.我们应当努力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同时,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