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杰克·伦敦的小说《铁蹄》因其表现革命主题而在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评论界在抬高作品革命主题的同时,却贬低了作品的艺术价值,忽视了"二元视角"叙事模式的运用,从而也影响了对作品主题的理解和认识。因此,为了更进一步理解该作品的思想价值和艺术特征,对作品中"二元视角"叙事模式做出研究是相当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论故事新编体《青蛇》的叙事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故事新编是指以小说的形式对古代历史文献、神话、传说、典籍、人物等进行的有意识的改编或重写。对传统故事的改写体现了对传统文学价值观的颠覆。故事新编体《青蛇》从独特的女性视角入手,以现代人的眼光重新审视传统文化中已成定论的爱情绝唱,对传统的白蛇传故事进行了颠覆性的重写与诠释。从文本互涉和叙事学有关理论看,《青蛇》的叙事手法主要有视角转换法、时空交错法、文体互涉法和元小说技巧法。  相似文献   

3.
故事新编是指以小说的形式对古代历史文献、神话、传说、典籍、人物等进行的有意识的改编或重写。对传统故事的改写体现了对传统文学价值观的颠覆。故事新编体《青蛇》从独特的女性视角入手,以现代人的眼光重新审视传统文化中已成定论的爱情绝唱,对传统的白蛇传故事进行了颠覆性的重写与诠释。从文本互涉和叙事学有关理论看,《青蛇》的叙事手法主要有视角转换法、时空交错法、文体互涉法和元小说技巧法。  相似文献   

4.
《聊斋志异》诸篇中有50多篇通过"戏言"生发故事,这种叙事方式颇具特色,在此称之为"戏言"叙事。就叙事向度而言,"戏言"叙述既继承了传统小说写作的结撰方式,大致朝"戏言成祸"、"戏言呈祥"悲喜两极展开,又平地生波,一波三折,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其叙事潜力,为我们呈现出了人生百态的两种终极归属,提供了两种叙事审美范式。"戏言成祸"故事对传统文化宗旨做了进一步宣扬:富有劝善惩恶功效;而"戏言呈祥"故事叙述方式虽不是蒲松龄原创,但他在应用中将这种叙述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玩笑亦或是祥兆。这些展现悲喜向度的故事通过其独特的"戏言"叙事,在展现给我们许多审美谐趣、令人发笑的同时,又蕴含着深刻的寓意,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叙事修辞学理论,对余华的长篇小说《许三观卖血记》进行了文本细读.从作者与作品人物的声音距离的变化中,发现了作者的隐退及其情感的转变,并探索到其推动故事发展的动力性因素.对小说历史叙事的分析,不仅发现其构成了虚构故事的现实性依据,进一步则透过意识形态的壁障,深入到故事的"潜文本".声音的距离与历史叙事共同为虚构叙事的可靠性提供了方法与意义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在著名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童年篇的三个故事《姐妹们》、《遭遇》和《阿拉比》中,乔伊斯基于儿童视角,用精湛的语言和独特的结构展示了其别具风格的叙事策略。其中,以第一人称内聚焦叙事策略、话语空间及故事空间交替的双空间叙事策略最为突出,它们对童年篇故事的发展和推进起到了重要作用。基于这些叙事策略,结合叙事者的精神顿悟,乔伊斯在童年篇中生动展现了都柏林人宗教信仰的迷失、教学的无助和情感的未果,极好地契合了整个小说集的"瘫痪"主题。  相似文献   

7.
在小说《色·戒》中,张爱玲运用现代叙事方式显示出其作品独特的叙事魅力。这里运用叙述学理论,从形式角度详尽剖析张爱玲小说现代叙事艺术,指出个人叙事对宏大叙事的消解、限知视角对全知视角的侵入、叙事时间对故事时间的超越是小说《色·戒》叙事的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8.
在小说<色·戒>中,张爱玲运用现代叙事方式显示出其作品独特的叙事魅力.这里运用叙述学理论,从形式角度详尽剖析张爱玲小说现代叙事艺术,指出个人叙事对宏大叙事的消解、限知视角对全知视角的侵入、叙事时间对故事时间的超越是小说<色·戒>叙事的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的《霸王别姬》虽是其早期作品,却在中国女性主义叙事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张爱玲在小说的故事层面采用"对抗式"方式发出女性独特的"声音",在话语层面则采用作者型叙述声音模式、全知叙述者叙述视角、女性人物主要视角、男性人物视角和女性人物视角对比,以及女性认知叙事视角等叙事策略,在话语层面为叙述声音建立了权威性,从而委婉含蓄但却清晰地发出了女性的声音。作者以女性视角对中国经典故事《霸王别姬》进行的新的塑造和建构,使得女主人公虞姬成为故事中的主角并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相似文献   

10.
北宋文言小说集《青琐高议》所收146篇作品中有16篇是帝王题材的故事。与前代同类作品相比,这些故事的叙事重心由政治劝诫转向了娱乐媚俗,创作方法由纠缠于正史跃进到恣意虚构,语言风格由含蓄蕴藉变为朴野直露。造成宋代帝王故事世俗化转变的原因是:五代以降帝王权威的严重下降、创作主体社会地位与接受主体审美旨趣的变迁、话本小说审美趣味对传奇小说的渗透。  相似文献   

11.
凌逾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专著《跨媒介叙事——论西西小说新生态》,是近期西西研究的重要成果。通过深入解读西西的小说作品,精准又有根据地提出了从"跨媒介"视角研究西西小说的文体革新,意欲从西西的创作中总结归纳出新的话语体系,是此著最大的亮点,并显现了一种"跨媒介论述"的尝试,成为更新跨媒介论述的可贵尝试。  相似文献   

12.
这篇小说讲述了一个我们似乎耳熟能详的家庭故事,但因为作者采用了多种叙述方法来描述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夫妻之间的关系,夫妻各自的、尤其是父亲与另一女子的一段感情瓜葛,使故事充满神秘和悬疑。本文以申丹在《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中关于叙述视角的观点为基础,对作品的叙述者和叙事眼光进行分析,同时本文也探讨了其编排精巧的对话及作者对文本细节的独特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3.
香港本土作家西西的小说采用儿童视角进行创作,增强了作品的形象性、趣味性,不但给作品带来了新鲜感,拓展了作品内容的表现空间,而且还体现出非常明显的对香港的都市关照.这是建立在儿童视角之上的对香港的独特观察与感受,充分表达出"港岛吾爱"的叙事主题.  相似文献   

14.
《苏北少年"堂吉诃德"》是毕飞宇的第一本自传性作品,由几十篇记录了作者童年往事的小短文组成。它具有以下几个叙述特征:私人叙事和宏大叙事并存,经验化叙述,故事化叙述,图文结合和零散化的叙述。  相似文献   

15.
香港实验作家西西的创作富于变化,对叙述方式的探索与创新是西西实验小说的核心。西西小说实验的第一步是通过独特的叙事,形成对被挑战对象的质疑、反省、否定,建立另一种声音。西西建立另一种声音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叙述结构的相互冲突和重写经典。对于每一种方法,西西又有不同的尝试和演进,这些叙述方式的实验也体现出西西对叙述的自省。  相似文献   

16.
西西自传体小说《候鸟》采用儿童视角,叙写了林素素一家为躲避战乱迁往香港的故事,其叙事结构具有细节化和碎片化的特征,语言具有鲜明的儿童化特色.儿童视角下的叙事态度较为平静,却蕴含了一种悲悯情怀.若借卡尔维诺所述的"轻逸"而观之,儿童视角下的语言和感受尽管表面"轻逸",但它却表现了历史之沉重,写出了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命运.  相似文献   

17.
《左传》作为我国最早成熟的叙事作品,在叙事方面取得卓著成就。《左传》成熟的叙事艺术为后世小说所借鉴,《聊斋志异》就继承了《左传》以因果逻辑来谋篇布局的叙述结构,重视叙述故事的始末由来。《聊斋》还继承了《左传》想象、虚构的叙事手法。  相似文献   

18.
叙事学的研究在周外方兴未艾,在国内更是如火如荼。从叙事学的角度来研究中国古典文学不但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更能揭示出文本的内在意蕴。作为中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的优秀代表《聊斋志异》无论是艺术风格还是思想内容都代表着当时同类作品的顶峰。以结构主义符号学来解读这部著作中的“席方平”一篇,使人们从另一视点看到了蒲松龄进步的世界观。作者从划分故事角色、确立叙事程序、提炼出该故事的叙事模式、故事意义的探讨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威廉·斯泰伦被公认为是美国20世纪下半叶重要的小说家,其代表作《苏菲的选择》更被赞誉为西方小说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这部作品具有极高的思想价值,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深远影响,展现了"二战"以后人类精神世界所面临的复杂矛盾与危机。与此同时,该作品在叙事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本文主要从叙事线索、叙事视角、人物形象塑造和叙事时间对小说的叙事艺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法国中尉的女人》是一部实验性很强的后现代主义元小说.福尔斯在小说中通过运用作者出面、打破框架、设置多重开放式结尾等元小说叙事策略,揭示了小说的虚构本质,挑战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成规,为小说创作提供了一种超越传统的全新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