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城镇化带来了大规模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留守妇女成为农业生产主力军,担负起照顾家庭的重任。通过对安徽省八个县区1368个有效样本的统计分析,探讨了安徽省农村留守妇女生活满意度状况。结果显示,家庭权利归属、政治参与、经济收入、家庭生活和女性社会地位是影响农村留守妇女生活满意度的主要因素。鉴于此,本文认为应更加关注农村留守妇女自我实现与身心健康的发展,从多方面改善留守妇女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向城市流动.以未婚青年男女和已婚男性为主的候鸟式的迁徙流动,使农村出现了大量分离式家庭,由此导致的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现象及其问题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对农村留守妇女的研究远滞后于对农民工、流动妇女、留守儿童的研究.由叶敬忠、吴惠芳等在历时两年对我国安徽、河南、湖南、江西、四川等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农村留守妇女研究基础上著就的<阡陌独舞--中国农村留守妇女>全面系统、多侧面多视角地展示了我国农村留守妇女的生存状态、应对策略和社会支持.该书不仅为社会各界打开了一扇了解农村留守妇女群体的生存与发展状况的窗户,而且为政府和学界重新认识农村劳动力转移、乡城流动的影响,统筹解决城乡发展和人民生活问题,建立"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政策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论证依据.  相似文献   

3.
农村留守妇女群体是在特定的社会转型时期的产物,留守妇女所面对的情感、生活以及发展问题值得关注,解决不好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她们的身心健康以及家庭、社会的稳定。农村留守妇女的境遇与女书群体成员面临的问题极其相似,女书群体成员的情感交流、知识获取以及娱乐活动的方式都为我们解决留守妇女问题提供了极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农村留守妇女问题日渐突出.婚姻家庭幸福度作为影响农村留守妇女幸福感的重要指标之一,近来巳受到广泛的社会关注.农村留守妇女按其所属的地域不同,可分为偏远农村留守妇女、城郊农村留守妇女和风景区农村留守妇女三类.她们各自在经济生活与家庭生活方面遇到不同程度和性质的困难,包括承担繁重的生产劳动和家庭劳动,婚姻缺乏安全感,受到性骚扰等,切实强化政府作为,争取学者专家们的智力支持,对薄弱农村因地制宜应是当前保障农村留守妇女权益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5.
目前,农民工和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但农村留守妇女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通过对四川省农村留守妇女的生存、婚姻、家庭等问题进行调查发现,从总体上看,四川省农村留守妇女存在劳动时间长、强度大,身体透支大、健康差,心理忧虑多、负担重,婚姻质量差、担忧多,文娱时间少、质量差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农村留守妇女的问题日渐突出。而留守妇女群体生存状况也成为当前新农村建设中一个容易被遗漏且棘手的社会问题,它制约了农村可持续发展。本次有针对性的深入宁夏偏远南部山区调研;分析这些妻子们"留守"的原因及其她们所面临的生存状态、婚姻关系、健康状况与自我发展的困境等一系列问题,无疑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村留守妇女研究述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村留守妇女是指丈夫外出打工而留守在农村家中的已婚妇女。以农村留守妇女心理-社会发展为主线,对以往研究的相关结果进行系统回顾,并指出已有研究的“弱势群体”假设和“男性主义”视角所带来的不足。未来研究,要在社会变迁的时代背景和“流动-留守”联结的框架下,考察既有家庭功能连续性暂时中断的条件下,不同类型留守妇女发展的历时轨迹,挖掘家庭生态系统的弹性机制,以期为留守妇女发展的家庭干预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8.
基于妇女就业的微观过程,从家庭整体性视角解读其就业模式及其劳动力配置的一般性意涵,立足武汉远郊村妇女劳工队的实践经验,发现嵌入非正规就业市场中的农村留守妇女践行半工半家的就业模式,表现为家庭事务优先,兼顾个人非农收入.这一就业模式是由非正规就业的在地化、灵活性与互助性形塑的,其根本上取决于妇女家庭角色分工及其家庭发展需求.半工半家作为农村留守妇女劳动力配置的新模式,是半工半耕结构的延伸,推动家庭现代化转型与城乡关系有机互动.基于此,需重新审视女性非正规就业问题,其不仅形成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以维系社会稳定,同时作为新的家庭再生产模式成为城乡互动的弹性机制.  相似文献   

9.
广东农村留守妇女生存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留守妇女群体是个特殊的群体,其生存状况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广东是经济发达地区,但由于城乡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家庭状况等条件的制约,在农村中仍然存在着相当数量的留守妇女,而且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本调查从经济状况、政治权利、婚姻家庭和精神生活等方面对农村留守妇女的生存状况进行调查,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实施综合素质工程,提高农村妇女的综合素质,消除农村妇女向城镇转移的阻碍,实现家庭团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农村留守妇女研究综述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文章对于我国农村留守妇女研究的文献进行了回顾和梳理,综述了目前相关研究的主要观点,包括农村妇女留守原因、农业生产女性化现象、留守妇女的婚姻关系与心理状况、家庭决策与性别关系、子女教育、社会网络与自我发展几个方面.文章认为,目前的留守妇女研究存在界定模糊、理论构建不足、缺少对留守妇女多元性关注等问题,而且忽略了她们生活中重要的相关利益群体.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家庭模式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发生着代际变化,作为青壮年劳动力的两代农民工在其独特的生存环境与意识形态影响下,家庭组织结构与功能已逐渐转变。新生代农民工在第一代农民工的家庭长大,深受家庭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并形成其独有的家庭观念和价值体系,希望能脱离农村到城市寻求发展,落地生根,农村家庭对其成员的向心力亦逐渐减弱,形成了一种相对松散的家庭模式。近年来出现的“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等问题都反映了农村家庭组织状态的变化。新老两代农民工在生存状态及意识发展方面的差异必然导致现代农村家庭结构和功能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研究转型期农村留守妇女发展对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留守妇女面临的生存、精神、社会、创业、政治等现实困境是她们发展过程的障碍.可通过破除城乡二元壁垒、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构建农村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关爱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农村社会服务体系等对策和路径突破留守妇女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迁移中家庭存在留守妇女、孩子、老人问题,以及新"空巢"家庭等问题.这些非经济成本因素严重影响到农村劳动力迁移水平.因此,加快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工业化进程,鼓励农民工家庭式迁移,以解决留守妇女问题;加强父母与子女的联系,以解决留守孩子问题;落实《老年法》,兴办托老院,帮助老人,以解决留守老人问题;加强家庭情感交流,父母应调整心态,以解决新"空巢"问题.  相似文献   

14.
对河北省承德市天桥镇下方营村留守妇女的调查显示,农村留守妇女在长期承担家庭生产生活全部重任的过程中,其身体、心理、生产、生活、婚姻和家庭等方面都产生了各种问题.在农村有效地开展互助合作、组织开展科技培训、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改善社会治安情况、改革户籍制度以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分割的局面,以及为留守家庭提供政策保障等,是解决留守妇女问题的有效方法和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为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当前我国城镇化面临着挑战和困难。一方面,农民工迁移呈现半城市化,难以享受到均等的公共服务,家庭城镇化远落后于就业城镇化;另一方面,城镇化与工业化将资源大量带离农村,农村对现代化的容纳能力下降,家庭劳动力的分散化迁移造成其他成员被迫留守,农村家庭功能、人伦人道正在遭到破坏。农村留守家庭离散本质上是一种制度性离散,个人外出务工与"半市民化"皆是他们不自由的选择,家庭离散不仅会对家庭结构与功能造成伤害,更会给社会发展与国家稳定带来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等形式对灌云县陡沟乡许相村开展了留守儿童专题研究。依据访谈资料,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产生原因、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留守现象对留守儿童及其家庭产生的影响等基本问题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7.
留守妇女,也称留守妻子,指丈夫外出后单独或与其他家庭成员居住在户籍地的妇女。随着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人口的流动性不断提高。在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中,由于外出劳动力的主体是男性,老人、妇女和孩子留在户籍地,于是农村出现了留守妇女群体。留守妇女是中国式留守的又一典型代表。鉴于留守妇女在中国社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作者以2012年中国西部农村留守妇女幸福感调查为研究基础,对农村留守妇女的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与西方女性的幸福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经济条件、政府部门办事效率、是否乐观、夫妻关系、公婆关系等5个方面因素对农村留守妇女的幸福感有显著的影响,而自由、工作满意度、婚姻状况及家庭生活的满意度、情绪以及年龄对西方女性幸福感影响较大。对比发现,情绪和夫妻关系是影响两类群体的相同因素,而在其他因素上则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农村留守妇女群体是个特殊的群体,其生存状况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乃至和谐社会的建设。随着经济的发展,欠发达地区出外务工男性越来越多,在农村中就出现了相当数量的留守妇女,她们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立足这个群体的经济状况、婚姻家庭和精神生活,以江西省赣州市为例,对农村留守妇女的生存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善其现状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9.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男性劳动力的大量外出,农村社会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农村留守妇女。本文对济宁市农村留守妇女面临的困境作了客观的描述,提出通过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积极探索农业转移人口的探亲制度、大力发展地方经济、丰富农村留守妇女的精神文化生活、全面提高农村留守妇女的综合素质、积极营造农村留守妇女更好的生存发展环境等方面来改善农村留守妇女的生产生活状况,促进济宁市农村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男性劳动力的大量外出,农村社会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农村留守妇女。本文对济宁市农村留守妇女面临的困境作了客观的描述,提出通过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积极探索农业转移人口的探亲制度、大力发展地方经济、丰富农村留守妇女的精神文化生活、全面提高农村留守妇女的综合素质、积极营造农村留守妇女更好的生存发展环境等方面来改善农村留守妇女的生产生活状况,促进济宁市农村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