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在回顾我国学校社会资本作用和生成途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学校社会资本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社区教育是高职院校生成社会资本的重要载体,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通过开展社区教育活动,汲取更多的社会资源;二是通过成立社区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构建社会关系网络;三是通过开展社区教育研究,赢取社会信任;四是通过政府赋予的社...  相似文献   

2.
城市居民社会网络资本的结构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研究主题和文献检视本文使用2000年北京城市居民大规模问卷调查的实证数据,通过分析北京城市居民个人层次的社会网络资本的结构状况,试图揭示中国城市居民微观社会结构的一般特征。在与前人相关研究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宏观社会结构变迁在什么程度和通过什么方式为城市居民社会网络的建立和维持提供了机会或限制。虽然学界关于社会资本的概念界定和操作化测量存在着许多争论(Lin,1999;林南,2001;张文宏,2003;罗家德、赵延东,2005),但是以往关于自我中心网络(egocentric networks)或个人层次的社会资本的实证研究虽然涉及不同的研究主…  相似文献   

3.
布尔迪厄对社会资本理论的先驱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布尔迪厄是最早对社会资本理论展开研究的西方学者,他主张关系的首要地位,并把关系作为社会资本理论的立足点;他从资本观看人类行为,把资本划分为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三种类型;他从关系网络的角度来理解社会资本,提供了对后来者关于社会资本理论研究的富有启发性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社会资本理论与创新型组织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资本与组织文化是密不可分的,社会资本的积累需要不断完善的创新型组织文化来支持,同时,社会资本对经济发展和组织绩效的负面作用需要创新型组织文化来完善和补充。社会资本是在以信任为基础的组织文化的基础上形成,行动主体遵循的特定的行为规范,通过社会网络获取稀缺资源并由此获益的能力。以信任为基础的组织文化、制度规范和社会网络构成了社会资本的框架。  相似文献   

5.
自然灾害中的社会资本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灾害具有复杂的社会属性,在近期的灾害研究中,研究者开始引入"社会资本"这一社会结构性资源的概念,分析社会资本在灾害中的角色和作用.本文对相关的理论与经验研究的综述表明,微观层面上的社会资本(个人通过社会网络可获得的资源)可帮助受灾者获取有关灾害的信息,得到救援、物质支持和精神鼓励等实质性资源;而表现为公众自愿组成的公民组织、人际信任以及合作与利他的社会规范的宏观社会资本则可以促使受灾社区及居民的团结合作,更积极地参与到灾后重建工作中来.  相似文献   

6.
中国法治与中国改革的社会动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中国60年可以对半开为两阶段国史:前30年多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否定法治、不断折腾的历史;后30年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进入法治初级阶段的历史:30年的改革成果,不能仅看重经济发展以及立法、司法等法制建设的硬实力方面;更应正视正在发育成长的社会软实力,那就是经过30年来正反两方面的社会实践的潜移默化作用,公民、社会组织的权利意识、法治意识日渐强化,突出表现在近年来此起彼伏的人民维权活动。明智的执政者应尊重和发挥良性的民间组织的潜力,善于引导公民和社会组织及其自主自治的社会权力,协助政府治理国家和社会,实行国家权力与社会权力的共治。这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法治、防治权力腐败的一条新路径,也是当今知识界、法学界的志士仁人研究和实践的重心。  相似文献   

7.
社会资本视角下我国公共危机治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资本的视角研究公共危机治理,可以将公共危机治理放到社会结构这个更大的"网格"背景中来,旨在将镶嵌在社会关系中的资源内化为公共危机治理资源,为提升我国公共危机治理绩效提出新的分析框架。信任、互惠规范和社会网络是社会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共危机治理的着眼点。从现实问题出发,我国公共危机治理中依然存在着民众对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不信任、社会规范对部分不合法或不道德的行为约束力不强、能起到承载作用的社会组织网络少等难题。基于此,可以尝试从提升政府信用、健全公共危机治理相关法律和拓展民众参与网络这三个方面提升我国公共危机治理绩效。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再次职业流动中的社会资本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次职业流动过程中,农民工拥有并利用了两种类型的社会资本,即传统性社会资本和现代性社会资本,主要表现为血缘、地缘和业缘关系网络。本文对再次职业流动过程中农民工的社会资本主要表现为这些社会关系网络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社会资本在农民工再次职业流动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美国著名华裔社会学家林南从理性选择行为出发 ,在个体行动和社会结构的互动基础上 ,把社会资本界定为个体为了从嵌入性资源获取回报而在社会网络中进行的投资 ,揭示了社会资本在微观、中观和宏观层面上的展开形式、矛盾运动和变化机制 ,提出了丰富的理论假设与理论命题 ,开拓了广阔的理论视野 ,不仅吸收了阶级资本、人力资本和文化资本等资本理论的成果 ,而且克服了关系论、功能论和集体论等方法论的局限 ,使社会资本研究进入了新的理论境界 ,对于在中国开展社会资本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胡荣  陈斯诗 《社会》2012,32(6):135-157
本项研究运用定量数据从个体的社会经济地位、迁移压力和社会资本三个角度,分析了影响农民工精神健康的社会因素。研究发现:(1)相对社会经济地位对农民工的精神健康产生的影响远大于绝对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2)农民工群体的迁移过程面临的压力,例如被排斥、不公平待遇等会对他们的精神健康产生较大的消极影响;(3)相较于其他群体,社会资本和精神健康的关系在农民工群体中的表现更为复杂。有的社会资本对精神健康有积极的影响,例如信任和网络密度;而有的社会资本则对精神健康产生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Correspondence to: Neil Thompson, Avenue Consulting Ltd, PO Box 2060, Wrexham LL13 OZG, Wales, UK. Summary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movements,social justice and social work. It examines the role of socialmovements in promoting social justice and considers the influencesof such movemen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emancipatory forms ofsocial work practice. It also considers the question of whethersocial work can be viewed as a form of social movement in itsown right. A central theme of the paper is the fundamental tensionbetween social work as a force for social regulation and asa force for social development and emancipation.  相似文献   

12.
13.
Summary This paper reviews developments in the study of ageing as anindividual and social experience and it considers recent studiesof practical services for the elderly. In so doing it aims tohighlight the ways in which social work skills and helping techniquescan be developed. It also relates the findings of studies ofservice delivery to the elderly to the development of futurepolicy.  相似文献   

14.
制度与社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希福 《学术交流》2006,1(3):116-120
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制度。马克思恩格斯十分重视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现代社会,社会秩序成了“瓶颈需求”,因此,制度作为社会秩序的生产方式之一,对现代社会的发展来说尤其重要。制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制度是社会结构存在和变迁的重要条件,技术和文化在社会结构存在和变迁中的作用,最终要借助于制度以及制度的变迁;制度是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机制,在社会发展中,任何重要的社会发展理想(目标)或理念,只有得到制度上的体现,才能转化为现实的发展路径;制度又是社会发展的整合机制,制度可以保障社会合力的形成以及社会合作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16.
社会焦虑--一个微观层面的社会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邱敏 《社会》2003,(3):8-9
社会焦虑(social suspense),指由于社会中的不确定因素而在民众中产生的压抑、烦躁、不满、非理性冲动等紧张心理,这一紧 张心理集聚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社会张力,最终以社会 冲突或其他方式释放出来。在国内,由吴忠民教授较早使 用这一概念(1999),也有学者提出应称为社会紧张(陆  相似文献   

17.
社会分层与社会和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童星  张海波 《社会》2005,2(6):68-80
一、社会分层与社会和谐:社会学永恒的话题在所有的社会中,人们一生下来就面对着不平等,即缺少平等的途径以得到社会所提供的满足欲望的物品(戴维·波普诺,1999:239)。因此,在所有的社会中,都如同地质结构一样,存在着高低有序的等级层次,即社会分层。社会分层是社会学永恒的话题。自社会学的经典时代起,就形成了马克思和韦伯两种传统,此后,关于社会分层的研究就从未脱离西方主流社会学的视线。1在国内学界,社会分层研究也是方兴未艾,其态势正如边燕杰(1999)所言,“制度转型时期的社会分层研究成为近年来社会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也是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replies to Porpora, King, and Varela's responses to my earlier paper “For Emergence”, focussing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cepts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social relations. It recognises the importance of identifying the mechanisms responsible whenever we make claims for the emergence of causal powers, and discusses the mechanism underlying one case of social structure: normative institutions. It also shows how critical realism reconciles the claims that both social structures and human individuals have emergent causal powers that combine to produce actual social events.  相似文献   

19.
Summary Social work has lost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relationshipsas ends in themselves, and has become predominantly an impersonal,individualistic technology. Several interpersonal dimensionsare outlined to help fill this social value vacuum, and it issuggested that these can be held together by the concept ofsocial fitness. This is defined as the mutual development ofthe individual and his total network to a fullness of identitywhich is an end in itself and does not depend on the achievementof any other objectives. The kind of power produced by thisfitness is distinguished from power of the impersonal kind,and its meaning for social workers is discussed in relationto material need. Finally,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socialwork is considered briefly in terms of promoting social fitnessthrough work with various kinds of social networks.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