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野海郊集》:唱给民族昨天与今天的歌高文升1831年,歌德在同爱克曼谈艺时说;“在艺术和诗里,人格确实就是一切”①。艾青在论述诗的美学品格时,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就说:“一首诗是一个人格,必须使它崇高与完整”。他又在“诗人论”里说:“每个诗人有他自己...  相似文献   

2.
南宋诗人杨诚斋,名万里。他任地方监察官时.到一郡巡察。郡守设宴招待,官妓叶少唱《贺新郎》一词助酒。唱到其中“万里之帆何时到”一句时,诚斋应声而曰:“万里昨日到。”由于词中“万里”与杨万里名巧合,这官妓似直呼其名,大不敬。郡守一怒,把官妓关了禁闭。  相似文献   

3.
“北有崔健,南有张萌萌”。被誉为扛起南方摇滚大旗的张萌萌北上后,曾造成南方摇坛失重,日前,他将推出全新的第五张摇滚精品专辑——《张萌萌的紧张·消息树》,广大歌迷将重新享受他奇妙和谐的创作风格和演唱特色。 说白中有唱,唱中有说白,行腔朴朔迷离而浑然一体是张萌萌独具的演唱特色:他娴熟地运用我国国语的语言节奏和感情表达方式,严格启、承、转、合、五音四呼以及咬住字头、阔展字腹,收准字尾的吐字规律或说或唱驾轻就熟。《紧张》是上一张专辑里《我的感觉  相似文献   

4.
已经过去三个多月了,但刘德华在北京唱《东方之珠》、唱《中国人》的情形仍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脑海里,尤其是他高歌那“让世界知道我们都是中国人”时的渴望和坚毅的神态,让不少过去对他有偏见的人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5.
鲁迅一九一九年发表于《新青年》六卷五号上的随感录《五十九“圣武”》,是一篇研究鲁迅前期思想的重要文章。多年来,人们尽管对于能否从它看出鲁迅当时已接受马克思主义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把“刀光火色”一词,当作鲁迅所赞颂的十月革命的代用语,这一点却几乎是共同的。鲁迅这篇文章热情地歌颂了十月革命,这是明白无疑的。但认为“刀光火色”就是他所颂扬的十月革命,我觉得是和原文含义大相径庭的一种错误理解。《五十九“圣武”》,是《五十六“来了”》一文意思的进一步阐述,二文紧密相连,可以说是上下篇。《五十六“来了”》中说:“‘过激主义’不会来,不必怕他;只有‘来了’是要来的,应该怕的。”那么,“来了”到底是指什么呢?《五十九“圣武”》中讲得很清楚:“是刀与火,‘来了’便是他的总名。火从北来便逃向南,刀从前来便退向后,一大堆流水帐簿,只有这一个模型。倘嫌‘来了’的名称不很庄严,‘刀与火’也触目,我们也可以别想花样,奉献一个谥法,称作‘圣武’,便好看了。”这两篇文章里讲的“来了”也好,或叫“刀与火”也好,是指历来统治阶级的穷兵黩武,争权夺利和对人民的残酷镇压,以及广指“从古到今的扰乱”。总之,它不是褒词而是贬词。所以鲁迅讽刺道:如嫌不好看,改称“圣武”,便好看了。明白了“来了”和“刀与火”的含义,就可以进一步看看鲁迅讲的“刀光火色”到底是什么意思。那整段话  相似文献   

6.
人间语:蒲松龄诗歌的现实指向张文华,臧阜平蒲松龄因创作《聊斋志异》而闻名中外。作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蒲松龄“爱听秋坟鬼唱”,但并非象王士祯所说“厌作人间语”,①他创作的大量诗词、俚曲、骈文等,就是明证。在诗歌创作中,蒲松龄一改《聊斋志》的浪漫笔法,表...  相似文献   

7.
一 2013年夏天,黎辰在网上看了《快乐男声》广州赛区的一场比赛,有个叫小强的选手在那场比赛里崭露头角。他唱了一首自己作词的歌,受到了评委的一致肯定。后来他抱着吉他,腼腆地唱了一首《姐姐》。他的声音未经雕琢,十分干净,黎辰听得莫名难受,闷闷地在易拉罐空瓶上摁灭了手中的烟,因为太用力结果弄翻了瓶子,烟蒂散了一桌,他也不收拾,忽然哽声哭了起来。  相似文献   

8.
岁月如歌     
记得Jay出《范特西》时我才上初一,那时拥有的是很简单的快乐。明朗而透彻。班里的同学拿来Jay的录音带,放进廉价的“随身听”里静静地欣赏,听的时候觉得很陌生,但又感到很满足。那时才知道,歌原来还可以这样唱。于是,我们用极不成调的和音在元旦联欢上唱《爱在西元前》,唱《简单爱》。在那低调的歌声中,我们迷迷糊糊地度过了初一的岁月。  相似文献   

9.
他。拥有最清澈细腻的歌声,最迷离销魂的眼神,最干净纯粹的笑容。他唱《某某》。唱《张三的歌》,低沉嗓音.轻启每个人心扉。他唱《开到荼蘼》。唱《我们住过的那条街》,回转小调。余音绕梁。他唱《岁月轻狂》,唱《遇见》,点滴小感动,由耳入心。他唱浮生,道尽人世间的恍然若梦;他唱感动。娓娓道来藏于心间的故事;他唱生命。  相似文献   

10.
乍一听“一刀主人”,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某个挥舞著大刀片的武林高手,其实却是个手执一柄秃头篆刻刀的文弱书生。“一刀主人”是魏晓寰的雅号。他刻字有一绝:不用事先打稿,一刀就受,由此而得名。魏晓寰去日本很多年了,在日本书道界已颇有名气。许多日本人都喜爱他的书法篆刻作品,他那神奇的“一刀功”曾令不少人折服。在一次中国展上,魏晓寰正聚精会神地埋头刻字,几个日本青年走到他面前,为首的一个态度傲慢地说:“你就是‘一刀主人’吗?听说你刻字不打草稿,一刀就能刻好,今天给我们也刻个章,让我们瞧瞧是真是假。”魏晓寰不卑…  相似文献   

11.
穷困潦倒的金圣叹穷尽力气要评点六部“才子书”,但仅完成了《水浒》、《西厢》便绝命于“哭庙案”,临终前有“且喜唐诗略分解,庄骚马杜待如何”的诗句,看来他的唐诗分解是意外的收获,对此他颇有些自负:《与徐子能增》中说:“总之弟意只欲与唐律诗分解。‘解’之为字,出《庄子·养生主篇》所谓‘解牛’者也。彼唐律诗者有间也,而弟之分之者无厚也。经弟之无厚,入唐律诗之有间,犹牛之謋然而已解也。”他认为诗的分解是很重要的,《唱经堂杜诗解》中《赠李白》一诗的注释说:“夫人未有解数不识,而尚能为诗者也。”《与顾掌丸》中有:“分解,而后知唐人律之严,真是一字不可得添,一字不可得减也。如使不分,  相似文献   

12.
“是”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一个词,各家却有不同看法。 《马氏文通》称“是”为断辞。黎锦熙先生在他的《新著国语文法》里,把“是”列在动词里,算作表示决定的同动词。它后边的成分叫“补足语”。王力先生在他的《中国现代语法》里,把“是”叫作“系词”(属于半虚词),列为独立的一类。它后边的成分叫“表语”(表位)。吕叔湘先生在他的《语法学习》里,把“是”叫作非活动行为的动词,丁声树先生在他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里,把“是”和“有”、“在”、“象”等看作特殊的动词,而把“是”后边所带的名词、代词或名  相似文献   

13.
《竞选州长》是一篇以第一人称进行叙述的短篇叙事小说,从评价理论视角出发,小说中不同人物对竞选州长事件表现出不同的态度倾向。祖母的否定判断资源表明她对“我”参加州长竞选持否定态度,媒体的否定判断资源表明竞选对手对“我”采取敌对的态度,“我”的否定情感资源和否定判断资源表明“我”对竞选对手卑鄙行径的不满和无奈。不同人物的态度资源共同揭示了美国民主选举的阴暗面。  相似文献   

14.
蒙太尼里:一个灵魂终生不得安宁的人祝远德蒙太尼里是小说《牛虻》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作者在他身上所花的笔墨仅次于主人公牛虻而与女主人公琼玛平分秋色。我国评论界对这一人物的研究往往只浮于表面,结论常使人觉得缺乏说服力,因为他的某些行为很难用“虚伪”、“腐朽...  相似文献   

15.
一个小朋友在安徽特级教师刘松执教的《时、分的认识》课堂中的由衷而言:“老师,你不唱歌,我要打你屁屁。”当新课教学结束后刘老师安排了三分钟时间想让小朋友上放松一下,再次感受一分钟有多长、三分钟有多长。他让学生到讲台上来尽情唱一曲,学生都很乐意上来,可是第一位小朋友手举高高的上来后却因不知该展现怎样的歌喉而沉默了。刘老师让他先酝酿一会,又请了一位小朋友。他倒是很大方的上来唱了段《小燕子》,刘老师阳光般的点评引来一位位小歌手的争先恐后。又来一位唱了《春天在哪里》。这时候,学生们突然意识到什么,觉得老是他们唱不够…  相似文献   

16.
马克·吐温是具有世界声誉的美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以幽默讽刺见长.他的讽刺艺术是世界文宛中的一朵奇葩.在发展和繁荣我们社会主义文学的今天,他的讽刺艺术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竞选州长》写于1870年,属于马克·吐温早期的代表作品.马克·吐温在《竞选州长》这个短篇小说中,以艺术虚构的独立党的“我”(亦名马克·吐温)参加竞选的一段经历为题材,用幽默的笔调,深刻地揭露了美国“民主选举”、“言论自由”的虚伪和丑恶.作品中的“我”,原以为自己“生平从来没有干过一桩可羞的事情”,“声望还好”,比起同时参加竞  相似文献   

17.
杜牧的《杜秋娘涛》序中说:“杜秋,金陵女也。年十五,为李锜妾。”诗中写道: 京江水清滑,生女白如脂;其间杜秋者,不劳朱粉施。 老濞即山铸,后庭千蛾眉;秋持玉斝醉,与唱《金缕衣》。后面自注说:“劝君莫惜金缕衣……李锜长唱此词。”也有人说,是李锜爱听杜秋娘替他唱这首词。就杜牧诗中的“秋持玉斝醉,与唱《金缕衣》”两句来看,应该是杜秋娘替李锜唱的。 李锜是一个骄奢淫佚的藩镇割据者,他的姬妄很多,杜秋娘不过是“千蛾眉”中的一个。杜秋娘端起杯子替李锜唱《金缕衣》,无非是替他助兴,劝他尽情淫乐而已。试看《金缕衣》全诗:  相似文献   

18.
高萍萍 《金陵瞭望》2006,(11):51-51
清朝有位与宋代包拯、明代海瑞齐名的官员,秉公执法,清正廉洁,不畏权贵,勤于民事,于民间有“施青天”之美名;以他为原型的长篇评书《施公案》也一直唱颂至今。他,就是施琅大将军的二儿子、被康熙帝誉为“天下第一清官”的施世纶。  相似文献   

19.
1971年,我高中毕业后,响应国家的号召,上山下乡干革命。我插队至一位亲戚家,论辈分那位亲戚是我的叔公,他当时是生产队的队长。鉴于我初来乍到,不怎么会干农活,他特地指派了一位干练的姑娘做我师傅。姑娘小名叫玲玲,性格活泼开朗,为人热情大方,她的外表长相正如那首《小芳》歌里所唱的:“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  相似文献   

20.
论四字语     
吕叔湘先生在他的《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一书中指出:“现代汉语里有大量的四字语,这是一种特殊的短语。”其后,《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中也提到了作为一种固定短语的“四字熟语”。其实早在60年代初,吕先生在他的《现代汉语双音节问题初探》一文中就有过“四字格”的说法,他说:“四音节优势特别表现在现代汉语这存在着大量的四音节熟语即‘四字格’这一事实上。”①“熟语”即“常用的定型化了的固定短语”。由此看来,《问题》中的“四字语”同《初探》中的“四字格”以及《提要冲的“四字熟语”基本上是同一概念,即四音节的持珠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