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青海化隆操藏语回族调查马秀梅一、操藏语回族社群的形成化隆县有10万回族,其中群科、卡力岗等地的回族使用藏语。而且这些回族聚居地区的所有村庄是藏语名称,如卡为岗的德恒隆、黄吾具、措扎和群科乡的格尔麻、文卜具、乙沙等。全县用“吾具”(部落)一词命名的十几...  相似文献   

2.
青海回族源流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青海回族是在中国封建社会里 ,以伊斯兰教信仰为纽带 ,经过国内外众多穆斯林与非穆斯林民族数百年迁徙定居、繁衍生息、融汇组合 ,于元末明初形成的 ;形成后的青海回族又经过数百年的分化组合 ,实现了中国化、本土化的过程 ,成为青海具有鲜明特色的世居民族之一 ,为开发建设青海、维护国家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文中还考证了元代西宁王、“卡力岗人”、冶土司、“红毛儿”、明代亦卜剌、“托茂人”等在青海回族史上有重要影响的 6个支脉的渊源、发展 ,为人们提供了必要的翔实史料  相似文献   

3.
从藏族走向回族的穆斯林——来自卡力岗地区的田野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卡力岗地区的穆斯林,是一支原信奉藏传佛教的藏族。在二百多年的沧桑变化中,这里的部分藏民改信了伊斯兰教,进而演变为回族。这一特殊社会现象是怎样发生的呢?通过对该地区德恒隆乡德一村的实地调查,了解了当地流传着的传说,奇特的习俗。本文对卡力岗地区部分藏民演变为回民的原因作了初步论述。  相似文献   

4.
回辉登村是巍山地区最大的回族自然村.回族习惯法作为一项地方性知识,与国家法共同维护着回辉登村的社会秩序,并在村民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认为,要解决国家法与回族伊斯兰习惯法调适的问题,必须在维护文化多元的前提下,给予民族文化和民族习惯法充分的认可和尊重,承认民族习惯法对于国家法的补充和协助作用,并最终通过构建两者间的协调机制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回族与宁夏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中国回族有900多万人,宁夏回族自治区有回族179万人,是中国唯一的回族自治区。自从公元13世纪第一批回回民族来到这里,回族人便与宁夏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6.
应用现代DNA分析技术,研究回族的起源、迁徙、融合、演变,探讨回族与其他民族之间的关系及有关发展规律,应是回族学研究的一个值得重视的方面。本文利用本实验室积累,综合国内外其他族群基因资料,以群体角度从DNA水平探讨了回族的起源、迁徙、演化等问题,证实了以往大多数人类学调查的结果,即回族与北方民族之间有相当大的融合。并且明确了回族中有较大比例的高加索人种的混杂程度,而这种基因流动应该主要与唐宋时期西域商贾、使者留居和蒙元时期蒙古人西征有密切关系,为传统的回族学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7.
康家回族话的词汇特点席元麟我们称“康家回族话”是因为我国回族都转用汉语,就尖扎县康杨镇康家村绝大部分回族亦操汉语,然而宗孜拉、巷道、沙里木3个社回族却操着独具特点的话语(回族中也有一些操蒙、藏语的),故暂名。本文根据我们的两次调查材料,对康家回族话的...  相似文献   

8.
寻求民族传统与现代意识的统一创造具有时代特征的回族舞蹈回族的生活意识和情感,积淀了回族的文化传统,凝聚着鲜明的民族个性.回族传统文化真实、形象地记录了回族的历史文明,是当代回族舞蹈的母体和根基.回族舞蹈决不能脱离民族的土壤、传统的土壤.但是,光在民族土壤上停步不前,不接受当代进步文化思潮和创作经验,也是没有出路的.一个优秀的民族舞蹈总是民族传统与现代意识的综合体现,因为民族传统不是僵化、凝固的,它在强大的时代洪流  相似文献   

9.
回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比较年青的民族,1226年蒙古军队在完成第一次两征之后,将中亚细亚、高加索、波斯一带信奉伊斯兰教的居民迁入中国,与唐宋时期就经常来往于中国经商的阿拉伯人,以及一部分信奉伊斯兰教的中国人相融合,逐渐形成了一个具有共同心理素质的新的民族——回族.几百年来,勤劳勇敢的回族人民在与其它兄弟民族和睦相处的同时,在生活习俗上,尤其是丧葬习俗方面,仍旧保留着相当浓郁的古代西域民族的特点.黑龙江回族也不例外.黑龙江回族群众在习惯上,要尽量回避使用"死人"这个不吉利的字眼.他们把死人称作"亡人",意即"走"了的人.遇到丧事,他们通常说某人"无常"了,或"冒台"了.  相似文献   

10.
中亚回族即东干族,是清末由中国西北地区迁移到中亚地区的一批回民及其后裔。中亚回族中至今流传有很多民间故事和民间谚语等。其民间文学丰富多彩,既保留有中国传统文化的色彩,也具有东干族的民族特征,充分表明了中亚回族人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与坚守。  相似文献   

11.
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以来,居住在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西南部的卡力岗山区的一部分说藏语安多方言,有部分藏族生活习俗的回族穆斯林,日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二十多年来的卡力岗研究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绩,然而也存在着许多显而易见的不足。本文旨在对这二十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做一个学术回顾,以求为今后的卡力岗研究逐渐走向深入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2.
近代回族文化运动主流思想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回族文化运动的价值集中体现在其主流思想上。本文从分析近代回族知识分子的思想入手去解析这场运动的主流思想 ,分别就他们对民族、国家、宗教的基本认识、对爱国与回族、伊斯兰教的关系的探讨、以及他们提出的各种救国方案作具体的述论。同时 ,将其放到整个回族历史中去考察 ,指出其主流思想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对国家、民族、宗教统一发展的追求。认为这场运动的本质是将爱国主义的思想深深地注入到回族的发展中 ,为近代以来回族爱国爱教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翻开了回族思想史的新页 ,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3.
回族文化中的心理健康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回族文化内涵的探索,从内部调节和外部适应两方面分析支持回族人民保持心理健康的内在动力。回族人民对世界观、生死观、及宗教信仰的理解调节了内部的平衡;而人际交往的观念以及对金钱观、成败观的理解则支持了外部的适应,这些都为本民族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以清真寺、拱北为代表的回族宗教建筑的考察,目的在于研究回族古代建筑文化的演进过程及艺术特征。一些有着共同宗教信仰的少数民族,其民族文化的特征很多是体现在宗教上,其文化传承和交流也往往以宗教为载体。正是从这个视角,本文认为,中国古代回族清真寺、拱北等建筑形制及装饰特征由初期的阿拉伯风格到中国传统殿宇式建筑群风格的变化,从一个侧面证实了在回族形成过程中伊斯兰文化中国化的演变。  相似文献   

15.
秽国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秽最初是东夷人建立的国家的国名,后演变为族称,专指生活在中国东北与朝鲜半岛北部的东夷人。秽国约出现于西周初,汉代夫余、高句丽、沃沮、秽貊等族的分布区曾经都是秽国的国土。最晚至战国中期,秽国已成为箕氏朝鲜的属国。箕氏朝鲜衰落时曾一度独立,后成为卫氏朝鲜的属国。虽曾在南闾等首领的率领下叛卫氏朝鲜归汉,但不久又为卫氏朝鲜吞并。卫氏朝鲜灭亡后,秽国所在地先后隶属于临屯、乐浪二郡。这里的秽人逐渐汉化了。  相似文献   

16.
回族婚姻择偶中的“妇女外嫁禁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回族妇女的外嫁禁忌,有生活习惯、民族风俗、宗教戒律方面的原因,但主要的还是民族心理因素作用的结果。回回先民入居并立足中国的基本条件,是实行“民族外婚姻”,而后来“民族内婚姻”则成为保证回族群体得以稳固的重要保障。妇女外嫁禁忌是回族历史的发展“天平”能够保持相对平衡的重要砝码之一。  相似文献   

17.
胡云生 《回族研究》2004,7(1):48-57
河南回族掌教制度历史变化呈现出的特点,有和全国其他地方共性的东西,也有自己的中原特色。一方面,掌教的职权由政教合一逐渐发展到纯粹的宗教管理,与官方关系愈来愈淡薄,由开放走向封闭;另一方面,掌教制不断地进行调适,掌教内部权力模式逐渐由单一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随着掌教制度的变迁,权力在国家和宗教之间,以及在回族内部之间的不断调整变化,对回族内部松散的联系进行整合和维系,不仅使伊斯兰教在回族内部得以不断地延续和发展,而且加强了对回族认同范畴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对于中国古代文献记载的秽人和貊人 ,历来都有不同的见解。本文以考古资料为基础 ,结合对不同时期文献资料的考证 ,提出秽人和貊人在先秦时期应是两个人类集团的称谓。将公元前10 0 0年到公元前 3世纪东北亚系青铜文化分为两个主要系统 :一个系统分布在辽西和辽河流域 ,应是先秦时期貊人所创造的文化 ;另一个系统分布在辽东、吉长地区和朝鲜半岛 ,应是先秦时期秽人所创造的文化  相似文献   

19.
抗战时期《新华日报》自创办起就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团结抗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新华日报》对广大国统区回族民众的爱国行为展开积极报道,称赞回族同胞参与抗战救国的行为,还对陕甘宁边区的回族民众进行了报道,展现了边区回族的崭新风貌。通过研究抗战时期《新华日报》对回族的报道,有利于我们全面认识回族的抗战贡献以及中共中央为维护全民族抗战所作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20.
回族武术与民间体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术是我国的文化瑰宝 ,又称武艺或国术。是我国各族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创造积累和丰富发展起来的宝贵文化遗产。回族人民历来喜爱体育活动 ,特别是崇尚武术成为世代相传的民族传统。回族武术的内容丰富 ,门派繁多 ,包括各种拳术、器械、对练 ,既有中华武术的传统项目 ,也有富有独特风格的本民族项目。除武术外 ,回族具有民族特色的群众体育 (民间体育 )活动十分活跃、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