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去年在北京举行的第二次少数民族语文科学讨论会,根据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的精神,制定了我国少数民族语文工作的跃进规划。这个规划要求苦战三年,争取在1958年内帮助那些需要创制文字的民族完成文字方案的制定工作;在1959年内帮助那些不需要单独创制文字的民族完成确定和选择现有的适用的文字的工作;在1960年前帮助那些需要改革文字的民族初步提出文字改革方案。这个规划反映了少数民族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因而它受到了少数民族人民普遍的欢迎和热烈的拥护。  相似文献   

2.
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解放前有21个少数民族有文字,其中蒙古、藏、维吾尔、朝鲜、哈萨克、锡伯、傣、乌孜别克、柯尔克孜、塔塔尔、俄罗斯等11个民族的文字较通用;有7个民族(彝、纳西、苗、景颇、傈僳、拉祜、佤)的文字不很通用;有3个民族(回、满、畲)通用汉文。解放后,国家建立了民族语文研究机构,在开展大规模的少数民族语言普查工作的基  相似文献   

3.
文字的产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重大进步。作为语言的记录符导,它不仅可以克服语言在时间和空间条件方面所受的种种限制,可以扩大语言的作用,还可以使语言更加充实、丰富和规范。中国的55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族、满族通用汉语外,都有自己的语言。但在本世纪50年代以前,中国大多数少数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或虽有文字而不完备、不通用,这就阻碍了民族文化的发展和民族素质的提高。封建统治者不仅不关心少数民族文字的发展,相反采取民族压迫政策,歧视、限制甚至禁止少数民族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坚持贯彻执行民族…  相似文献   

4.
建国前 ,我国只有汉、蒙古、藏、维吾尔、朝鲜、哈萨克、锡伯、傣、乌孜别克、柯尔克孜、塔塔尔、俄罗斯、彝、纳西、苗、景颇、傈僳、拉祜、佤族和通用汉文的回、满、畲族等二十二个民族有自己的文字 ,且其中有的民族文字很不科学 ,只在少数民族人中使用。建国后 ,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 ,先后对傣、彝、景颇、维吾尔、哈萨克文进行了改革 ,使之大众化。又帮助壮、布依、苗、黎、纳西、傈僳、哈尼、佤、侗等十个民族设计了14种拉丁化的文字 ,有的已被正式使用 ,有的已公开使用了。我们各民族的文字归纳起来 ,大致分为四类 :象形文字。也叫“…  相似文献   

5.
论云南少数民族文字古籍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有25个少数民族,许多少数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留下了卷帙浩繁的民族文字古籍。本文以彝文、东巴文、傣文文献为重点,全面论述云南少数民族文字古籍的产生、构成以及在政治、经济、历史、科技、哲学、文艺和伦理等方面的珍贵研究价值,并对云南少数民族文字古籍的分布、管理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科学管理、译注出版和建立信息交流中心等可行性开发利用措施。  相似文献   

6.
实施双语教学,加强少数民族文字建设,是民族教育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 目前全国有13个省、自治区的21个民族的一万余所学校使用民族语言或双语授课,在校生达600余万人,使用民族语言达60余种。 民族文字教材建设是组织双语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的必要条件。多年来,民族文字教材建设也有了很大发展。80年代以来,先后建立了3个跨省区和10个省、区的民族文字教材协作组织和教材审查机构,有效地提高了少数民族文字教材质量,降低了教材成本。目前全国每年用21个民族的29种少数民族文字编译、出版少数民族中小学教材近 3000种…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其中,55个少数民族使用着80多种语言、30多种文字。中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各民族可以根据本民族的语言文字使用实际和“自愿自择”的原则,决定使用本民族文字或者选用别的民族文字;可以使用本民族的统一的民族文字,也可以使用只适合于本地区本民族的方言  相似文献   

8.
我国少数民族创造和改革文字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基本情况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五十多个少数民族的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6%,分布在占全国面积50%以上的广大地区。除回族和满族通用汉语以外,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因为有同一个民族说几种语言的情况,所以语言的数目比民族的数目多。根据现在了解的情况看,少数民族语言在六十种以上。这些语言分属于汉藏、阿尔泰、南亚、南岛、印欧等语系。解放以前,十几个少数民族有自己的文字,三十多个民族没有文字。文字的体系相当  相似文献   

9.
课本教材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的和向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爱国主义与文化科学知识教育的一项重要工具,教材的好坏对青年学生的政治思想影响和教育的效果有重大作用,因此正确地解决民族文字课本教材问题,是民族教育工作中一项重要任务和基本建设。解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和编译教材工作者的努力下,少数民族文字课本教材编译出版工作,已经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到目前为止,已用蒙、藏、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根本改变了我国的民族关系,结束了民族压迫的时代,开始了民族平等、团结的新时代。在享有民族平等权利的同时,少数民族也有了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我国的宪法规定:“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宪法第三条)“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在执行职务的时候,使用当地民族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语言文字。”(宪法第七十一条)无疑地,这些规定都保障了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有利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为有独立语言而没有文字的民族创造文字是我们坚定不移的方针。但是,文字问题的解决应根据每个  相似文献   

11.
严庆  孙铭晨  王跃 《民族学刊》2023,14(3):1-10, 142
历史观是记忆的出发点和认同的基石,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强调“四个与共”的结构一体性和“四个共同”的过程延续性,为中国历史政治基因的延续性、合法性提供了理念维护,为多民族国家整合、建设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意识形态素材,也是对外部挑战的理念回应。问题史观通过修改历史认知坐标系和思维方式,销蚀政治认同与意识形态合法性,而二元史观、多元文化主义史观等问题史观冲击了中国历史主流话语的延续性、一体性、主体性和本土性。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以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为价值立场,以强化中华民族史观认知、凝聚“五个认同”历史情感、坚定历史自信为关切,引导受教育者形成符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求的历史认知和历史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2.
论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法律地位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自治法规 )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一项自治权。自治法规的效力等级高于一般地方性法规而具有法律性质 ,但其适用范围仅限于本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上级国家机关要尊重和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但自治法规不能规定和约束上级国家机关。制定机关和批准机关对于自治法规都享有“半个立法权”的说法 ,实际上是把报请批准自治法规视同提请审议自治法规案 ,把自治机关享有的自治法规制定权等同为拟定权。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法规报请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的规定 ,是一项宪法原则 ,这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立法体制的一大特点。在自治法规的效力等级和适用范围问题上的分歧 ,源于如何正确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民族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民族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其过程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繁荣兴旺的时期,民族特点和民族差异将长期存在;多民族的存在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等等.  相似文献   

14.
噶当派是11—15世纪藏区影响较大的一个佛教教派,其兴起原因主要在于它适应了当时藏区的社会和政治环境以及藏区佛教的发展方向。本文强调指出,噶当派在教理教义、寺院经济制度等诸多方面影响了其他教派的产生与发展;独具特色的藏传佛教的形成也与其作为藏区第一个佛教教派的历史地位密切相关。此外,噶当派对藏区社会的其他方面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赵旭东 《民族学刊》2022,13(8):1-12, 153
基于共同性意识构建的铸牢要求命运共同体意义上的吸附力和统摄力,一多辩证的基本问题关怀容括了人群社会之中“一”和“多”问题的共同存在。费孝通所提多元一体格局有着范围上的伸缩性,从个人到民族,再到世界性的存在,这种伸缩范围所体现出来的是从“多元”走向“一体”的过程。共同性意识的建构需要基于多元一体的理解来构造出一体性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未来世界将会朝向一种互惠共荣的文化自觉,这需要从中国文明立场上看世界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的多元价值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构建的可能。从人之向善的共同性追求上寻求共同体价值的实现,这种文化自觉将会有助于以共同性意识构建为基础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当下的构造与铸牢的实践。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衰落是必然的,要做好保护工作,就要发掘其自身的生长要素,从而采取相宜的措施。这些措施主要有提高民众的自觉意识、实现可能的功能转换、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等几个方面。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要防止只做“搭台”的角色、搞“官员工程”、脱离群众、不看对象搞“一刀切”、过度开发和文化造假。  相似文献   

17.
乌兰 《民族研究》2012,(1):61-70,109
《元朝秘史》是一部重要的蒙古学文献,相关研究已经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学术领域,长期以来研究成果不计其数,涉及历史、语言、文学、宗教、社会学等诸多领域。其中,文献学方面的研究开始得最早,取得的成绩较大,受关注的程度也较高。然而《元朝秘史》文献学方面的研究仍然存在继续扩展和深入的空间。例如在《元朝秘史》版本流传的考订方面,随着客观环境的逐步改善,某些方面已经有条件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前进和完善,有必要对以往的研究做些修正和补充。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借鉴近年来考古学、历史文献学、人类学、民俗学等多学科新成果的基础上 ,对陕西北部黄帝陵地区的诸多地名进行了梳理 ,阐明了上古神话、传说、记载与历史事实之间的错位与吻合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民族关系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我国现阶段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在我国民族关系上汉族与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之间"三个离不开";"三个离不开"是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进步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趋势;社会主义时期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矛盾基本上是人民内部矛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原则,等等.  相似文献   

20.
辽代梁国王石鲁隐术里者是秦国太妃之夫萧和的第三子萧孝诚的第三子,汉名萧知微,其妻是惕隐司仲父房查懒瑰引宰相第四女、耶律仁先四妹涅睦衮别胥.在出土的契丹文铭文中有自阿古只以来历代子孙的详尽记载,其史料价值非常珍贵.这些墓志的出土,可将萧和一系六世子孙中之一部分厘清,对研究辽史和契丹史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