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就卡尔·雅斯贝尔斯的轴心期理论中涉及到的中国问题作了相关梳理 ,从历史的起源、历史以及悲剧意识几个方面探究了卡尔·雅斯贝尔斯对中国的描述。本文认为 ,轴心期中国历史时段丰富的精神气象为雅斯贝尔斯思考人类文明的未来提供了一个经典意象 ,雅斯贝尔斯对中国历史的片断描绘 ,根本上未能走出“欧洲中心主义”的西方意识 ,其对中国的言说 ,与事实上的中国是两码事 ;本文认为 ,雅斯贝尔斯对中国缺乏悲剧意识的论断 ,固然有可商榷之处 ,但总括而言不无道理 ;雅斯贝尔斯对中国儒教的否定 ,应该是儒学复兴课题有所应答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雅斯贝尔斯教育方法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俊 《江汉论坛》2007,(2):132-135
雅斯贝尔斯对教育方式进行了系统分类与深刻理解,在教育方法上强调交往、注重自我教育、推崇对话.根据雅斯贝尔斯关于教育方法的思想能实现对传统灌输教育的改造.同时,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强化交往、体验、对话等方法的运用正是体现了雅斯贝尔斯教育方法论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卡尔·雅斯贝尔斯的《普通精神病理学》是现象学精神病理学和理解心理学的代表作,对20世纪精神病理学思想和精神病学思想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雅斯贝尔斯倡导人文科学的精神病学,把现象学方法应用于精神病理学研究,创立了现象学的精神病理学;他描述了发生学的理解方法,建立了理解的心理学;他的临床精神病理学开创了欧洲临床精神病学的新纪元。雅斯贝尔斯创立了一系列精神病学的新方法:现象学描述、因果说明、发生学理解。通过区分可理解关系与因果关系、理解与说明、发展与过程,雅斯贝尔斯指明了一条通达心灵生活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化时代,跨文化哲学开辟了新的哲学研究领域,跨文化哲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既承认多样文化的正当性,又设法把这种文化多样性与单一的普遍真理结合起来。雅斯贝尔斯的世界哲学预先推定了跨文化哲学的基本理论内容,正如今日跨文化哲学所倡导的一样,雅斯贝尔斯的世界哲学也倡导哲学的跨文化变革的必要性。作为总体交往领域里一种罕见的思维尝试,他的世界哲学理论大胆克服对永恒哲学的种种传统表象,为全人类构筑了普遍交往的思想框架。他的世界哲学理论不仅全面扬弃了欧洲中心主义的狭隘地域思维,也积极获取了东西方多样哲学思维中多元主义的存在根据以及作为支撑正当性的差异普遍性。  相似文献   

5.
雅斯贝尔斯并没有构筑严格意义上的道德哲学.但是,在对边缘境况和生存交往的分析和反思中,雅斯贝尔斯探讨了一系列道德态度,而这些道德态度构成他的生存哲学的规范涵义.  相似文献   

6.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纳粹时期的历史记忆促使卡尔.雅斯贝尔斯与汉娜.阿伦特一同告别旧欧洲传统,走向世界主义,成为世界公民。鉴于原子弹造成的新的世界现实,雅斯贝尔斯把创建世界哲学视为时代的必然任务,致力于一种以世界秩序和政治自由为目标的世界政治。对极权主义因素和起源的反思,促使阿伦特与旧的欧洲传统及其哲学概念决裂,倡导一种没有传统的概念,即一种没有扶手的思想,致力于基于开放性对话和交往的一种人道的、有人类尊严的新世界。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古代文化从鬼神崇拜向人文精神的转化赵林(武汉大学哲学系)在学术界里有一种观点,即把中西文化的区别看作是伦理文化与宗教文化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形成于雅斯贝尔斯所说的“世界历史的轴心期”(即公元前一千年中叶),自中国秦汉以降和西方基督教文化产生之后...  相似文献   

8.
梦海 《学术研究》2004,(10):22-27
西方逻辑学学派主要有亚里士多德以来的古典逻辑、康德的先验逻辑和黑格尔的辩证逻辑。与传统逻辑学不同 ,雅斯贝尔斯的哲学逻辑学不仅仅是生存哲学的逻辑学 ,也是世界哲学的逻辑学、世界性的逻辑学 ,它试图使由思维组成的交往成为可能。本文探讨了雅斯贝尔斯哲学逻辑学的基本结构、内涵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老子哲学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的地位与影响冯君豪现代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Karl·Gaspers,1883-1969)从人的存在是文化实体中心出发,确认由公元前800年至前200年间古代世界所呈现的辉煌灿烂的文明是属于最初突破的枢轴时代(Axial...  相似文献   

10.
世界哲学是一种新的思维尝试.在"世界哲学"中,"世界"一词标明人类互相理解的空间向度.世界哲学旨在克服"欧洲中心论"的视野,针对的是欧洲哲学与所有文化思想的相遇和讨论.雅斯贝尔斯世界哲学的理念与自身"哲学世界史"的庞大规划直接地联系在一起.哲学世界史是普遍的,因为它同样投入从事哲学思维活动的人们的那个最遥远、最陌生的文化圈子之中.对于实现世界哲学而言,对于普遍交往的可能性而言,哲学世界史是一个根本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