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1 毫秒
1.
刘杲是有中国特色编辑学研究的重要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他提出了编辑学是一门独立学科的重要论断,认为编辑学是一门人文社会应用学科。他认为,编辑学研究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以普通编辑学为目的编辑学学科体系。在编辑活动基本规律研究上,他提出了"选择、加工和传播"为要的编辑基本规律论,对于编辑规律研究的深化有着重要启发意义。他重视编辑理论研究的实践导向,强调创新是编辑学学科的灵魂。与此同时,他还不遗余力地推动和支持我国编辑出版教育工作,建言献策,躬身实践,为编辑出版本科专业的保留、发展和完善做出了重要而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戴文葆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编辑家,研究与编辑合而为一是他编辑实践活动的显著特点。他开创了编辑史研究,揭示、唤醒了中国编辑的主体意识;他撰著的《历代编辑评传》是第一部以人物为主线的中国古代编辑史,使编辑史成为学界认知中编辑学范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通过编辑史的探讨,丰富了编辑学的研究,对新兴的编辑学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成绩是不应低估和磨灭的。  相似文献   

3.
邵益文是我国编辑学研究的重要参与者、推动者、组织者,是我国最早投入编辑学研究的几个人之一。他提倡"一切为了读者"的编辑观,认为编辑以读者为中心就要为读者打算,要事事处处为读者着想;他倡导编辑活动的"二优律",坚持以优选、优化为手段分析编辑活动的基本矛盾;他注重编辑主体的研究,强调编辑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他重视编辑学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主编了我国第一部以普通编辑学命名的专著,推动了普通编辑学研究的深化。他注重编辑学研究成果的梳理和总结,助推了编辑学研究的发展和繁荣。他还在编辑概念的界定、编辑出版教育研究、编辑学的学术交流等多个方面功绩卓著。  相似文献   

4.
王华良是我国投入编辑学研究比较早的代表人物之一,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有影响的学者型编辑。他的编辑学研究主要集中在编辑学基本理论和编辑工作等领域,其特色是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出发,研究编辑概念、编辑起源、编辑学基本规律等核心理论问题,融哲理性、思想性于一体;研究编辑意识、编辑劳动、编辑选题与审稿等理论与实践问题,学理性与创新性结合紧密。他对编辑概念的界定、编辑本质的探讨以及与之相关的编辑中心论、编辑中介论,在编辑学理论建构和编辑学学科发展中颇具影响。  相似文献   

5.
刘杲先生是中国编辑学研究的领军人物,对于中国编辑学学科的创立有很大贡献.他的关于编辑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一门有相当理论内涵的应用学科的理论很有建树.他认为,应当建立具有现代科学形态的、自成体系的、成熟的编辑学学科,编辑活动的范围远远超出出版活动的范围,出版学覆盖不了编辑学,不赞成说编辑学是出版学的一个分支,十分正确.对于刘杲先生的这些编辑学学科思想,应当充分重视、认真总结与弘扬.  相似文献   

6.
学科是对一种或几种相近专业通过科学研究而建立起来的相对独立的理论知识系统。人类迄今所积累起来的全部科学知识就是一个通过对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三大现象的研究而建立起来的宏大学科体系。但由于学术研究的分工不同,摆在研究者面前的具体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和研究任务不同,而分为相对独立的学科门类。不同的学科门类又各有其自身相对较小的更专门的学科体系。概而言之,学科体系是对科学生态总体结构的系统分类和分层描述。编辑学和出版学,是中国人创立的,极富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现代传媒科学。在中国,编辑活动与出版活动具有深厚的历史根源。近代以来,编辑出版业在创造中国传媒文化结构的同时,吸收了西方文化传播过程中编辑与出版的新技术、新媒介、新理念,有更大的进展。编辑学在我国已有较为成熟的学科体系,作为研究创构各种文化媒体母本的普通编辑学已基本形成。而出版学的学科体系在国外形成较早,我国尚处在建设阶段。编辑学和出版学的学科体系建设对于学科的发展和成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编辑学"这一学科术语为讨论对象,对"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包括其《编辑学报》)所采用的英文对应语editology(编辑学)和"中国编辑学会"所认可的英文对应语redactology(编辑学)追本溯源地予以考证和比较。除了通过引入"编辑研究"这一国际视角,对"编辑学"的英文对应语的选择提出自己的看法,还特别指出,在西方学界,不仅编辑理论(editorial theory)一直被视为文学研究的重要方面,编辑活动也一直被当成对作者最终意图的一种提供。  相似文献   

8.
近五年来,我国编辑史研究成果丰硕,既有从宏观角度对特定历史时期编辑学学科史、思想史所做的综合性研究,也有从微观角度对图书文献、编辑家、编辑学家的具体分析。学科史、学术史、思想史研究,成就突出,代表作是《中国编辑学研究60年(19492009)》和《中国编辑思想史》。文献类书研究涉及内容丰富,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编辑家研究,突破了名家范围,扩大了研究视域。编辑学家研究是近五年的亮点,它通过梳理相关人物的学术贡献,厘清了编辑学发展的脉络,凸显了编辑学研究的成就。  相似文献   

9.
2009年适逢伟大祖国60华诞,伴随着新中国一起成长的中国编辑学也走过了一个甲子。2009年,我国的编辑学研究在继续深入发展的同时,不时也有新的观点提出。对编辑学理论、编辑主体、编辑实践、编辑教育、编辑史、编辑家等方面的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一方面是对新中国成立60年的献礼;另一方面也是对本年度编辑学研究的整体观照,以及对未来编辑学发展的展望。  相似文献   

10.
张志公的编辑学思想植根于其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学术背景,形成于其有效的编辑实务。他有较为强烈的编辑学学科意识,并身体力行参与建构实践,在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实属难能可贵。特别是张志公在其辞章学论著里明确提出的"桥梁性学科"这个术语,对具有较强学科间性的编辑学非常适用。"桥梁性学科"的功用发挥即表现为学科间性,学科间性是"桥梁性学科"编辑学在学科上的基本属性。编辑主体知识结构应具有综合性,编辑活动具有一定的主体间性。张志公的编辑学思想是思想性、科学性的统一,亦与编辑工作实务相契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