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民国时期是中国面临文化转型的重要时期,古今中西多种艺术美学话语轮番激荡,而伍蠡甫是这一时期罕见的兼采中西理论又擅长艺术创作的美学家。伍蠡甫的艺术美学思想立足于其自身的艺术创作实践,在接受中国画论传统的基础上博采西方美学理论之长。与此同时,伍蠡甫对西方美学话语并不是一味盲从,而是秉持独立思考与审慎批判的态度,以“本位立场”积极参与中国艺术的对外传播。探讨伍蠡甫艺术美学思想的内在理路,特别是厘清伍蠡甫艺术美学中关于理论与实践、中与西、古与今等命题的思路,将为我们思考中国现代美学建构的路径问题提供一种视角。  相似文献   

2.
叶朗同志新著《中国小说美学》,描述了中国小说美学历史演变的轨迹,揭橥了中国小说独特的理论范畴,提出不少独到的见解,如“小说的美学风貌”、“情节要适应读者美感心理”、“艺术形式美的规律”、“闲笔”等,最使人感兴趣的是作者对中国小说美学关于人物塑造这一基本课题的理论阐释和总结。重性格的美学传统《中国小说美学》认为,“中国小说美学强调,小说的中心是写人,是塑造典型住  相似文献   

3.
中国小说美学与明清小说评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小说美学(中国古典小说美学和近代小说美学)有自己的特点。这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从内容方面看,中国小说美学有自己的独特性:(一)中国小说美学是以中国古典小说(主要是宋代以后发展起来的白话小说)为自己的实践基础的,是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成就和艺术经验的理论概括、理论表现。因此,中国小说美学必然反映中国古典小说的美学特点,必然反映中国民族的文化传统、美感心理、欣赏习惯等等。这使得中国小说美学在很多方面都不同于西方古典小说美学或西方现代小说美学。(二)中国小说美学是从明代中叶以后发展起来的。在明末清初,中国古典小说美学达到了自己的鼎盛时期。大家知道,明代中叶以后,经济领域的资本主义萌芽有很大的发展,城市新兴的市民阶层也日益壮大。同这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  相似文献   

4.
<正> 黑格尔是辩证法大师。恩格斯曾这样评价他的辩证法:“近代德国哲学……在黑格尔身上达到了顶峰。他的最大的功绩,就是恢复了辩证法这一最高的思维形式”。正是这样,当黑格尔将自己的辩证法运用到美学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时,就构筑起了一座美学辩证法的理论大厦,成为马克思主义出现以前的最高美学成就和理论遗产。  相似文献   

5.
中国画论中的美学思想是极为丰富而精湛的。它是中国民族绘画的理论基础与经验总结。它和中国绘画艺术珍品一样,为世界美学理论的长河增添了异彩,体现了中国画论美学自己独具的体系和风貌。中国绘画的理想主义(浪漫主义)、写意画风和它以“三寸柔毫”,“线”、“点”的形式结构、笔墨气韵所表现的形象特点,使它在世界绘林中独树一帜,光彩夺目。它是中国画论美学思想实践的结晶。探讨中国画论中的美学思想,揭示它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光  相似文献   

6.
周来祥是中国当代一位成就卓著的美学家,他的美学以具有严密的体系性而著称。由于“和谐”是其美学体系的核心范畴,因此,从其理论思想的整体来看,周来祥的美学可以说是一个在中国当代独具特色而又博大精深的“和谐”美学思想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以一系列辩证发展的流动的概念范畴形式,高度概括地涵盖了极其丰富的现实审美实践的历史内容。这就使得周来祥的美学体系不仅具有着高度的逻辑性,同时也具有着深厚的历史性,而且逻辑和历史还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一般说来,逻辑和历史的统一表现为两种类型,一种表现为逻辑中有历史,另一种则表现为历史中有逻辑。周来祥的美学作为一种思想理论体系属于前一种,即是以逻辑的方式高度地概括抽象了历史的丰富内容,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说它的形式虽然是抽象的、概念  相似文献   

7.
中国当代美学在八十年代取得突出进展和空前繁荣的同时,逐渐显露出一个到目前还未被自觉地意识到的重大缺陷,这就是理论思维的历史意识和现实感的淡漠。实际上,所谓当代美学不过是以王国维为起点的近百年中国现代美学历史发展的一个环节,它的现状和未来,都与这个整体流程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这仍然是一段古代美学与现代美学复杂交织的历史过程,中国现代美学最基本的理论任务,是确立它不同于古代美学的地位和方向,是把现代中国人不同于古代的审美需求和艺术实践,转化为美学的思考和表达。在近百年曲折迂缓的进程中,中国现代美学已经触及了关系着它全局发展和未来命运的基本问题,初步形成了支撑着其全部理论形态的最一般的范畴网络。对于中国当代美学界,这些范畴并不陌生,但问题恰恰出在这里,在这些最常见最一般的范畴中实际上包含着许多需要继续论证、深化,甚至需要澄清、纠正的问题,它们从根本上制约着中国当代美学的理论建构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当前,世界范围内以"脑科学"为中心的认知科学研究迅速发展,并在意识、艺术、审美等问题的科学化理解方面产生了变革性的影响。艺术和审美活动是人类最为复杂的一种意识精神活动,对其认知神经基础和机制的探索成为科学化美学研究的主题,这种研究将使传统美学的基本问题能够在科学的框架中获得合理解释。这一趋势合乎逻辑、合乎历史地生发出"审美认知"转向。中国当代美学应该适应知识的更新发展,在新材料和新认识的基础上建构起科学化的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9.
《学术界》2001,(4)
陈望衡在《中州学刊》2 0 0 1年第 2期撰文《论冯友兰的美学本体论》指出 ,冯友兰先生的美学本体论实是中国宋代理学家的理本体的继承与发展 ,同时又吸取了柏拉图、黑格尔的理念论 ,是中国美学史上很有特色的理论。它对我们思考美的本质、艺术的本质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冯友兰认为 ,世界的存在 ,有“真际”与“实际”的区别。“实际”是对实存事物的概括与抽象 ,“真际”是指事物本然的样子 ,即事物所以然之理。艺术有它“本然的样子” ,有它的理存在。任何艺术作品只能做到基本上合乎艺术之理 ,而不能全合。艺术之理只是理论上认可的“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比较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见解,对艺术美学的理论构架和研究方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者认为,“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知觉”构成了艺术美学的基本框架,而艺术美学和艺术学的区别,在于它的研究方法具有自觉的美学性质。  相似文献   

11.
美学是对人的审美活动特别是作为其集中表现形态的艺术所进行的哲学探讨。美学比一般艺术理论具有更广的视野和更高的视角,它从哲学的高度探讨人的审美活动的共同规律,因而具有更普遍的指导意义。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一系列著作中所表现的美学和文艺学思想,是对唯物主义美学和艺术辩证法的重要贡献,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美学思想史上占有不容忽视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2.
韵:中国美学和文艺学中的一个基本范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韵是中国美学和文艺学在长期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一个重要概念。在中国古代的乐论、画论、诗论、书(法)论以及关于人体审美的记述中,以韵为中心的概念如气韵、风韵、神韵、情韵、韵度等随处可见。然而,韵这一基本范畴在现代研究者中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近年来更面临着被其它范畴兼并和吞噬的危险。我们不能同意某些论者提出的把“意境”作为中国诗歌中最基本的美学范畴,而把“境界说”、“神韵说”、“趣味说”等包容在内的主张;也不同意某位著名文艺理论家称“中国古代的文艺理论是一种以‘意境’为中心的理论”的更为简单化的表述。如果按照这种简单化的理解,真地实行起某些论者的“兼并政策”,则势必把具有鲜活风貌和丰富多彩内容的中国古代美学和文艺学弄得单一、枯燥而面目全非(同时,我们也对醉心于“哲学建筑术”,热衷于构建庞大体系  相似文献   

13.
方法论思想和原则,对于一种理论学说和理论思潮具有更深层、更为根本的逻辑结构意义。这一识见的重新获得,激发了美学—艺术理论界积压已久的理论热情。“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论,终于被不同的解释者共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美学方法论。然而,我们要问: 我们对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有正确的概念吗?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这一方法之真正的马克思主义阐释精义究竟是什么?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在美学和艺术理论中是否已获得应有的展开? 勿庸讳言,这些问题在我国马克思主义美学—艺术理论的研究中,在方法论更新的热潮中,仍是一个最不清晰的领域。甚至可说仍是一个理论“黑洞”。解开这个谜团,已是马克思主义美学再也不能延误的期待了。  相似文献   

14.
“象·数·形”是《周易》开创的天人合一、时空互渗的三维思维模式,它引发了中国美学和艺术对尽意之象、境界、气韵、悟性以及生命意味的执著追求。“形—数”这一物我对立、时空分离的二维思维模式与文化模式,启示后人对西方美学和艺术在形体摹仿结构、秩序、比例以及科学分析的不懈探索。“象”是中国美学独一无二的逻辑起点;“形”是西方美学的逻辑起点。《周易》关于象、数、形三者间的关系的精辟阐释包蕴深刻的抽象与具象的辩证法,奠定中国美学独特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拜读了周来祥教授提交第十届国际美学大会的《东方与西方古典美学理论的比较》一文。这篇佳作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先进的观点,对比东西方古典美学理论,从而指出这两大传统的许多相通之处。首先必须说明,我对中国古典美学所知甚少,对中国美学的发展这个专门问题加以评论,是我力不从心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最好是聆听,学习中国学者的意见,把我的评论只限于讨论西方传统。周教授的论文,比较研究了两大平行历史的发展。对东西方美学任何一方保持缄默都是违反比较精神的,也正是这种比较的精神,才使周教授的美学理论显得生机盎然。作为一个比较研究的拥护者,只能就一方文化发表见解,我对此所具有的局限性深感遗憾。但是,如果我们考察一下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世界和中国心理美学发展的学术前沿出发 ,从学科创立、体系建构、理论观点、研究方法、概念系统、理论抽象思辩与作家个案实证分析的有机结合等方面 ,对《作家心理美学》一书 ,给予了客观、科学的评价。评论中包含着许多独到的发现和精辟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谭好哲 《东岳论丛》2022,(7):15-24+2+191
从具体文本内容及其在百年中国新文艺发展历程中的接受状况来看,把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代表的毛泽东文艺美学思想概括称为人民美学论,是有文本根据和历史根据的。《讲话》的理论价值和意义首先表现于它在中国现代文艺和美学史上实现了由人的文学、人的美学向人民文艺、人民美学的历史转型,其次则在于它为中国马克思主义人民美学进行了理论奠基,开辟了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发展新方向。从世界马克思主义美学发展的角度来看,《讲话》的人民美学不仅在对人民群众审美主体性的建构中实现了对马克思恩格斯的认识美学与列宁的反映论文艺思想特别是其政治美学的理论综合,而且还包蕴着丰富的文化美学思想,存在着一个特别值得重视的文化美学向度,从而使之在世界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不同理论范式中彰显出自己具有包容性的综合理论特质和全新思想面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典绘画以悠久的发展历史、完美的艺术形式、鲜明的民族特点著称于世,被誉为东方艺术之代表。随着我国古代绘画发展,我国古典绘画美学相应地也得到了高度发展。它富于哲理的艺术认识和精辟的审美见解,成为中华民族文明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从现存可查的历史文献资料看,先秦诸子的论著中就有很多关于绘画美学认识的论述。孔丘、墨翟、孟轲、老聃等人都从不同角度论述到绘画审美的认识,并对后代绘画美学理论的发展长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两千多年的封建文化发展过程中,各个历史时期都曾出现过伟大的艺术大师和理论家,无数杰出的艺坛巨匠,在探究绘画美学方面都曾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不久以前,苏联“哲学问题”杂志编辑部、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连续举行了美学问题的讨论,与会的有哲学、文学艺术以及美学研究工作者。在讨论中,发言者一致认为,苏联哲学界和文艺界现时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美学的研究,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的,但是,美学研究的成果,还远远落后于现实生活,落后于苏联艺术的迫切需要。美学这门科学之所以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研究者往往多从孤立的、抽象的方法去研究美学问题,彼此之间的创作活动还没有很好的配合与联系,这样就不能不产生理论与实践之间、美学与艺术之间脱节的现象。例如,托夫马辛所著的“评艺术作品的客观标准问题”一书,就有这种倾向。去年,苏联科学院艺术史研究所为了批评这本著作,即曾召开一次讨论会,发言者一致指出了这本书的严重缺点。作者也诚恳的接受了大家的批评,并表示再版时加以修改。在讨论中,还特别指出了美学论著中理论薄弱的现象。证明作者对美学某些问题的研究,还不善于从理论上来理解生活现象和艺术现象。而对于任何一种艺术样式没有很好的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美学观点加以研究和概括,因而未能解决复杂的理论问题。同时,大家认为在报刊上发表的某些美学论文的理论水平很低,而那些艺术批评者在对若干美学论著评价时,经常从主观主义出发,忽视了艺术的客观内容、艺术发展的规律性以及艺术与生活之间的关  相似文献   

20.
曾几何时,美学是我国学术界、艺术界乃至整个文化思想界的热点话题,谈论美学、探讨美的真谛也曾经是社会上流行的语汇,但上世纪的几次美学热的余温似乎并不能掩盖如今美学研究的沉寂状态。如何看待20世纪以来中国美学的发展历程,如何体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精神,如何面对美学学科的当代困境和未来走向等一系列问题,成为困扰当代美学学人的基本问题。朱良志先生长期从事中国美学思想资源的挖掘与阐释工作,对中国艺术有深厚而独到的见解。他提倡研究中国文化要因其固然,提出中国美学是生命超越的美学等重要理论。他指出,中国传统美学的智慧可以给现代人以启发,可以帮助个体安顿心灵、超越感性与欲望。他对中国美学、中国艺术精神的揭示为当代美学研究打开了新的理论视角,丰富和深化了美学理论,为美学的发展指出了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