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失业,就是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权利的人与生产资料分离,不能形成现实的生产力。失业有多种类型,如选择性失业、季节性失业、非自愿失业、自愿失业、隐性失业、显性失业、结构性失业、技术性失业等。本文主要分析一下隐性失业显性化问题。  相似文献   

2.
经济转型过程中农民失业成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步伐加快,当代农民面临就业压力和失业风险越来越大。主要表现为农村隐性失业日趋显性化,公开失业数量大增。对此,中央政府应未雨绸缪,及早规划、出台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3.
隐性失业问题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特殊的国情,目前我国的隐性失业问题比显性失业问题更为突出和严峻。显性失业的消极后果主要由失业者个人承担,而隐性失业的消极后果则主要由国家和企业承担,它影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降低了企业的有效工时利用率,增加了企业产品的成本,阻碍了收入差距的拉开,涣散了企业的斗志。尽管隐性失业存在着这些危害,但它的公开化、显性化又不能操之过急近年来所实行的解决隐性失业问题的政策存在着严重弊端,政府部门和有关学者还需要在实践中探讨新的、更加科学的解决隐性失业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4.
失业是和社会化大生产及现代商品经济运动相联系的社会现象.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供过于求.用人为方法实现充分就业,使企业中出现了大量隐性失业者.改革就业制度,隐性失业显性化,会给失业者本人、家庭及社会带来损失,但对提高效率,强化企业管理,降低工资成本,促进劳动力流动,优化经济结构等有一定积极作用.为消除失业带来的问题,除了要千方百计增加有效率的就业,还必须从保险范围、基金筹集、待遇标准等方面完善和改革我国现行待业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企业制度创新而来的“体制性失业”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要求企业由原来的行政附属物和社会职能单位转变为独立经营的经济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表现在劳动用工制度上就是由追求高就业率向较高效率的就业体制的转变。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要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和实施再就业 ,其结果必然会使企业大量隐性失业人员显性化 ,这种由体制转轨带来的下岗失业状况将长期存在。在再就业工程中 ,隐性失业与隐性就业这两个问题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以避免在统计相关数据、确定指导方向、采取相应对策时出现偏差。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知识性失业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知识性失业分为显性失业和隐性失业两种类型,其中显性失业的表现形式较明显,而隐性失业所表现出的劳动力不充分就业现象容易被忽视.政府应从高校专业设置、大学生就业指导、劳动力市场规范、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等方面努力,提高就业率,根本解决大学生知识性失业问题.  相似文献   

7.
论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的运行机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过程包括 :隐性知识显性化的发端、显性知识的传播和确立等环节。图书馆在隐性知识显性化过程中的功能是 :提供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互动的平台 ;发挥知识领航的功能 ;远程虚拟教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由于中国特有的人口包袱以及改革开放以前国有企业所沉淀的大,量隐性失业人员,加上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所出现的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换代,所带来的结构性失业,失业问题一度相当严峻.本文通过对有关理论的归纳和对我国失业状况的实证分析,指出了当前中国失业问题的症结所在,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失业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隐性知识显性化问题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对隐性知识显性化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梳理,对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了深化该课题研究的问题和思路,探讨了隐性知识显性化问题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0.
论下岗职工隐性就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性就业者约占下岗职工60%左右。为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必须使隐性就业显性化。隐性就业原因:(1)两种就业体制并存,职工为兼得两者利益。(2)就业市场化、法制化未充分贯彻,劳动合同制源于形式,没有以法规范就业、失业。(3)主张与国企脱离劳动关系高额补偿,否认再就业工程特殊社会保障的舆论和实践。(4)舆论简单化,管理滞后、断裂。(5)对隐性就业两种状况、两种观念缺少区别对待。对上述各项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