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海英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5(1):98-101
中西古典小说家们有着相似的叙事观念 ,都注重叙述的教化作用 ,都追求叙述的真实性。但是由于双方处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 ,对于实现这些叙述目的 ,中西古典小说家采取了不同的叙述策略。 相似文献
2.
李锋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81-88
或然历史小说中的背景世界是从"既定历史"的世界中分叉而来的,意在设想"假如历史不是这样则会怎样"的场景。这一特殊文类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始终保持对历史本质的深刻思考,并力图透过历史折射当下,以反映人们对当前各种社会问题的关注与思索。或然历史小说颠覆了"历史真实性"的概念,打破了传统历史的线性结构,强调个体行为和偶然事件的作用。就创作方式而言,这类小说带有强烈的后现代叙事特征(包括互文性、元小说性、空间性等),但又不是对已知历史的简单否定,而是通过不同历史间的相互对照,丰富读者观察的维度,从而引发对社会的思考和批判,推动人类对当下世界的改造和修正。 相似文献
3.
试论中西邪教观念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康太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0(3):2-7
邪教是中文专有名词。Cult词源并无贬义 ,近代以来 ,Cult虽引申出一定贬义 ,却不等于中文的邪教含义。因此 ,将法轮功译为Cult易于引起西方社会的误解。邪教虽产生于新兴宗教 ,但新兴宗教未必都是邪教。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 ,中西方对待邪教的态度和政策并不相同 ,但法轮功却无疑是真正的邪教 相似文献
4.
中西文学叙事概念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世君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0(3)
中国文学叙事理论和西方文学叙事理论的建构,有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理论基础,由此创造了与该理论相适应的叙事概念.一线穿与整一性、间与障碍、间架与插曲这三对概念,就是典型的中西文学叙事的理论遗产. 相似文献
5.
蹇洁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62-263
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上,"十七年"历史小说与新历史小说同样以历史为题材,但是却呈现出了截然不同的创作形态.在以传统历史小说的代表"十七年"历史小说与新历史小说的比较中揭示出新历史小说独特的创作情态,继而探索贯穿于新历史小说创作中的叙事方法的颠覆性.叙事话语的颠覆不是作家哗众取宠的偶然创作个案. ,而是特定的现实语境给予了作家探究历史的独特的切入点,而这其中的主旨即是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尊重及人性关怀精神. 相似文献
6.
雷鸣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3):109-113
新历史小说与革命历史小说的根本区别,主要不在其题材之新,而在于它提供了新的历史叙述方法、新的历史观念和新的表现手法。革命历史小说中的革命叙事的经典模式,在新历史小说中被彻底颠覆,革命叙事呈现为对革命起源神话的终结、革命历史叙述的重组、革命英雄沉落等景象。这表现了开拓独特的历史生活和揭示崭新历史精神的趋势,但对革命历史的随意处理或编制也有取悦、迎合大众文化之弊,革命历史被演绎成纯粹的影像或幻想,其颠覆性破坏也给以后的小说提示着警惕。 相似文献
7.
董强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
中西自然美观念比较论纲董强上篇观念差异的外部表现一、洞开与遮蔽就自然美的自觉观赏、社会效用、理论概括以及艺术把握而言,自然美观念在中国较早就已洞开,而在西方则长期处于遮蔽状态.自觉意义上的自然美观赏,中国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三~五世纪),西方始于文艺... 相似文献
8.
徐涛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1,(4)
历史小说在其形成发展中有着各种艺术关系的转换。这些“转换”可以说是艺术成熟发展的标志。在文艺发展史上,任何一种文体的艺术表现方式的转换,都应是艺术自身发展的必然,同时,它又是时代坏境“逼迫”的结果。从早期的并未脱尽历史胎气的演义体历史小说看,无不以记事为主体,人物不过是串组史事的一种媒介,而这类小说的叙事,大多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如《东周列国志》,从“周宣王闻谣轻杀,杜大夫化厉鸣冤”写起,嗣后按时间先后,分叙秦、郑、齐、楚、宋、卫、晋、赵等诸侯国的兴亡大事。它虽然不算完全的分国编年史,但整体故事线索却是以时间为序的。《宋史通俗演义》只是一国的政治兴衰史的编纂。是书的作者曾标榜“以正史为经,务求确凿, 相似文献
9.
新历史小说的叙事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少咏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6(1):115-116
新历史小说是近十几年来我国文坛出现的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它的最初命名对应的是当代历史 (包括革命史 )题材小说 ,与西方新历史主义理论似乎并无关系。但以新历史主义理论观察这一文学现象 ,同时立足于中国问题 ,不仅可以获得新的视域 ,而且有利于发现和总结新历史小说所内涵的历史诗学 ,探索文学叙事与历史的微妙关系。为此 ,本刊组织了一组以阐释新历史小说之历史诗学为主的笔谈 ,以期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赵学存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124-128,133
中西叙事文学比较研究的发展和深入需要一个构架来统摄,吴家荣教授的新著《中西叙事精神之比较》对构想叙事文学比较研究的框架、建构研究体系的意识、各种文体研究与叙事理论研究的统一、跨异质文化意识、客观公允的中西态度等方面有重要示范作用。受其启发,本文拟出一个关于中西叙事文学比较研究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1.
试论尤瑟纳尔的历史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克鲁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1997,(4)
尤瑟纳尔以与众不同的历史小说而成为法兰西学士院院士。她的历史小说分历史题材和家族文两类,前者描写杰出的历史人物和先进分子,后者以家族变迁表现社会变化。她或以第一人称去叙述,或以综合手法塑造人物,或写真人真事,艺术手法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2.
刘进才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2(2):38-42
本文试图对中国现代历史小说观念作历时性的描述 ,并联系创作实践指出现代历史小说创作对艺术审美重视不够。在小说理论批评方面 ,往往纠缠于史实与虚构之间 ,显现出现代历史小说批评观念的古典化特征 相似文献
13.
李嘉宝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6)
在中国当代文坛.现实主义文学一直居于主潮地位,特别是新时期以来,现实主义文学的回归与拓展,一直是我国文坛的重要现象,我国现实主义作家在坚持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同时,努力地在自身创作中贯注进鲜明的时代精神。积极地吸取外国文学与其它文学流派的精华,表现出了兼收并蓄,别求新声的可贵品格,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文学的繁荣进 相似文献
14.
陈颖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8(3):193-206
从人的自然本性、生存环境、社会政治、经济资源、宗教信仰等多重因素中探寻中西战争传统与战争观念的异同。可以发现,基于人的自然本性,即男性荷尔蒙的驱动,中国远古神话和古希腊战争神话都不约而同赞颂生命、勇气和力量之美;从人的生存环境看,从黄河流域繁衍发展的华夏先民自古安于农耕生活,求稳求安而不好战,造就了以防御性为基础的军事传统,而草原的广袤、森林的阴鸷和海洋的辽阔造就了欧洲很多民族崇尚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赋予其向外扩张的强烈欲望;从政治上看,华夏先民在民族融合的战争中是以汉民族早熟的政治制度和先进的文化同化周边的少数民族,而不主动发动侵犯异族的战争,而欧洲的政治版图则变化剧烈,其三千多年的战争历史既是一个弱肉强食、强国争霸的历史,又是一个文化融合、推动文明发展的历史;从宗教信仰看,历代中国都是封建帝王专制的大一统社会,政教分离,宗教无法干预政治,因此,中国历史上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宗教战争,而欧洲的宗教力量十分强大,甚至可以通过国家的力量发动战争,由罗马天主教发动的历时二百年的十字军的九次东征就凸显了宗教对于欧洲政治的巨大影响;在战争哲学观上,中国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战争观,对战争取审慎态度,... 相似文献
15.
谭善明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0(1)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主要从贬义和中性层面理解"意识形态"概念,他们虽然并不否认文学的意识形态性,但是将更大的精力放在文学与意识形态的对立上,强调文学的审美特性。相对而言,中国马克思文论把出发点放在另一极,即从文学的意识形态属性出发,论证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和政治意识形态的距离,以此确立文学的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16.
"历史"在叙事中复活--论当代历史小说创作的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文学叙述行为有其自在特征,主要表现在历史文学对历史真实、文学真实、艺术假定、虚构限度等的特别强调。论文主要从作家叙事理念入手,探讨80年代小说叙事变革以来,当代历史小说叙述形态的变化,以及历史文学是如何建立自己的叙述范型的。 相似文献
17.
付建舟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19-25
中国文学叙事观念经历了长期的古今演变过程。秦汉时期,叙事观念初步萌芽;魏晋南北朝时期,叙事理论已经发生;唐宋时期,叙事理论进一步发展;元明清时期,叙事理论继续深化。中国文学叙事观念以传统的传记、叙事散文、小说、戏剧等为对象,由批评上升到理论,具有感性批评的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8.
李喜成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6)
职业教育应该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求。受国际国内因素的影响,职业教育将在教育体系、办学体制、投资体制、人才培养目标、教育与市场经济联系等方面出现一些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哲学是一个"重"人的哲学,但它自身并没有发展出现代意义的"自我"观念,究其原因,关键就在于中国传统哲学的一元思维模式,没有能够以自然为镜来反照"自我",与之相对应,西方则走的是一条以自然为镜的发现"自我"之路。 相似文献
20.
殷学明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3(5):79-82
中西马克思主义与现代主义文艺观念的比较"具有普遍的意义".从发生学的角度看,中西方不同历史事态的发生机缘产生了不同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念;从历时发展的维度看,中西马克思主义遭遇现代主义,是在历经斗争共振与兼收并蓄、否定碎片与肯定整体、回归超越与多元认同的砥砺过程中生成的不同的文艺观念品格.中西马克思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弥合比较显明现代主义始终是马克思主义场域下的现代主义,马克思主义与现代主义文艺观念形似枘凿,实则相通相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