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后半期,西方哲学对"语言学的转向"极其关注。奥斯汀作为日常语言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开启了对言语行为理论的探索。奥斯汀的施事话语是言语行为理论确立的一个出发点,在此基础上,他把两分说与三分说联系起来,同时,言语行为理论还赋予施事话语拥有丰富的哲学意蕴。施事话语是奥斯汀提出"说话就是做事"的理论根本,该理论的提出颠覆了传统哲学对语言分析的看法和思考。通过对施事话语的提出、分类与评估进行深入挖掘,进而更好地运用语言哲学中的分析方法解决传统的哲学问题。  相似文献   

2.
言语行为理论由英国哲学家约翰·奥斯汀首先提出,后经美国分析哲学家塞尔的继承和发展,成为语用学的支柱理论.哈贝马斯在批判地继承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的基础上,以普遍语用学为哲学基础,创立了交往行为理论,进一步推动了语用学的发展.本文从言语行为理论的提出及其局限性入手,探讨了交往行为理论对言语行为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交往行为理论的语用学意义,以及交往行为理论对以语言为媒介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间接言语行为及其哲学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斯汀创立的言语行为理论将日常行为学派的理论推向高峰,而塞尔提出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则进一步完善了言语行为理论.他从语言的使用和交际角度对语言意义进行研究,为解释言外之意的本质提供了独到的认识方法.文章从言语行为的哲学渊源入手,探讨了间接言语行为的解释、分类及其语言哲学思想,并指出其发展过程中的理论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论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何莲珍约翰·塞尔(1932-)是70年代出名的美国分析哲学家,50年代就学于牛津,师从著名语言哲学家奥斯汀和斯特劳森从事分析哲学研究。回到美国后执教于UCLABerkeley,1959年成为哲学教授,其主要贡献在于他的言语行为理论...  相似文献   

5.
语言的祈使系统,是由祈使行为、祈使结构和相关范畴及原则构成的体系。文章是对该体系的初步构建。“祈使行为”是用语言行使祈使功能的言语行为,也是观察“祈使”这种语言功能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祈使的构成元素即祈使结构,包括两部分:祈使指令结构和祈使策略结构;“祈使(功能)句”是纯粹从功能的角度定义的,是行使祈使行为、表达祈使功能的句子和句联。祈使(功能)句的语言的构成,是祈使行为在句子上的言语投射。  相似文献   

6.
本文拟从语言哲学角度出发探索言语行为理论的思想基础.作者首先追溯了"言即行"观点的哲学研究传统,讨论了日常语言哲学的特点以及言语行为理论的哲学背景,然后指出语言现象学为言语行为理论提供了步骤和方法.本文最后总结了言语行为理论的哲学意义,该理论是对哲学"语言转向"的二次推动和促进,具有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语用行为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20世纪以来西方最具影响力的语言哲学理论之一,言语行为理论在人类认知发展的历史上产生了重要作用。从言语行为理论的核心部分——语用行为——产生的哲学背景出发,通过对奥斯汀和塞尔提出的语用行为的含义及分类进行探讨,从语言哲学的视角研究语用行为的发展历程,指出对语用行为的研究拓展了传统语言学所主张的意义的概念,推进了传统的语言哲学研究,并且对心智哲学、语用逻辑学、认知科学等领域的研究也具有深远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语力概念与意义表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语力的概念可溯源至弗雷格,而对语力论的系统研究则发端于奥斯汀言语行为论的创立.语力概念的创立,填补了语言哲学中的一项空白,但围绕语力与意义的关系问题,塞尔等言语行为论的继承者并未因袭奥斯汀的观点.不过,与其把语力与意义这两个概念对立起来,毋宁将语力视为交际语用意义的组成部分,并作为意义的重要维度加以研究,从而通过对其性质及构成要素等的分析探察,进一步丰富语言哲学对于意义概念的理论表征.  相似文献   

9.
英国哲学传统中的语用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总结了英国哲学从洛克的"符号行为哲学"到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的语用哲学思想,分析了语言的使用、语境、言语行为等问题在英国的产生发展历程,指出英国哲学中语用思维的发展显示了一种独特的研究主题和路向,特别地关注于言语行为和语境,成为现代语用学的主要来源之一。这对于从哲学渊源的角度认识现代语用学的发展轨迹,具有重要的认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浅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人们就清楚语言能表达各种不同的含义:命题内容方面的,修辞学方面的,以及社会学方面的等等。然而英国哲学家J·L·奥斯汀(1962)首次阐明了有许多事情是讲话者能用语言来实现的。他的一个根本观点是有些言语不是对某个信息的陈述或提问,而是实施言语行为。言语行为的基本观点是“言则行”①,即人们使用言语去实施某种行为。从语用学观点看,言语本身就是某种行为,称为“有所为之言”(performatives)。言语行为是交际行为,是由说话人在一定的语境下就某个主题与听话人互相作用而产生的。奥斯汀把言语行为分为三种:言内行…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西方哲学的第二次重大变革“语言转向”的背景下探讨了维特根斯坦的语言使用理论,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以及格莱斯的会话含义理论,旨在梳理语用学发展的哲学渊源,以更好地了解语用学研究发展的脉络和思路.  相似文献   

12.
维特根斯坦在其前后期哲学中提出了两种迥异的语义理论,前期他把哲学看做通过分析语言来澄清思想的活动,认为哲学最根本的是逻辑,而不是形而上学。后期他注重使用日常语言,强调语言的不同用法和语言的约定性质,把语言看做是人们的一种言语行为,在言语行为中寻求语言的意义。维特根斯坦哲学实现了哲学从认识论向语言的转向,开辟了现代西方哲学前进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庄子》里的“遊”和“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里的“遊”和“藏”冯宽平传统哲学把表达思想或叙述事实视为语言的职能。50年代后期这种看法开始受到洁难。由奥斯汀首先提出,到60至80年代又经塞尔等人发展完善成为的言语行为理论,认为语言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各种言语行为,表达思想或叙述事实囊括其中。...  相似文献   

14.
2 0世纪初西方哲学界发生的语言学转向有两条相互交错的线索。人们对以逻辑实证主义为代表的人工语言学派的发展关注较多 ,而对另一条从日常语言学派中孕育而来的语用学的关注与研究却付诸阙如。阿佩尔的语用学转向是在皮尔士的实用主义指号学、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说 ,以及奥斯汀和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等理论先驱的基础上对康德先验哲学的一种改造。阿佩尔语用学转向产生了其理论的核心概念 ,即交流共同体 ,并且语用学转向的实现意味着大陆哲学和语言分析哲学的融合  相似文献   

15.
哈贝马斯的普遍语用学以奥斯汀与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为基础,但又有超越。这种超越体现在3个方面:哈贝马斯突破了奥斯汀与塞尔关于制度界限内的以言行事行为,提出了非制度界限内的言语行为,并研究了后者实现以言行事的效果必须要满足的语用前提;与奥斯汀和塞尔不同,哈贝马斯明确提出了3种不同的有效性要求;哈贝马斯在批判奥斯汀与塞尔对言语行为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言语行为的分类。  相似文献   

16.
在国际化大好形势下,汉文化的丰富语言亟待“以我为主”的本土化研究。“非真诚拒绝”作为一种既普遍又特殊的言语行为,从其定义、条件、特征,及间接性、适切条件和意向性等维度分析,都证明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此类虚假性言语行为在奥斯汀、塞尔等处享有厚实的语言哲学根基,富有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7.
责训句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种较为为常见的批评言语行为,对它的研究有利于汉语学习者更清晰地理解和认识中国人的批评观及批评行为.本文将立足口语交际,运用比较法,通过与英语批评义句的细致比较,揭示现代汉语责训句独有的特点,对责训句做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8.
汉语言语行为动词的元话语功能及句类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词汇层面上,存在一些最为明显的元语用标记语—言语行为动词,在一定的句法语用条件下,它们描写了正在实施的言语行为。对这些言语行为动词的分析也就是对词汇化了的言语行为范畴的分析。句类是句子的语用功能的分类,句子的语用功能就是句子所标示的言语行为。因此,对言语行为动词的分析也就是对词汇化了的言语行为范畴的分析,言语行为动词在实现自身元话语功能的同时,也奠定了自己的句类地位,成为某一句类模式的标记。  相似文献   

19.
奥斯汀与维特根斯坦被归入日常语言学派的大传统,他们两人都注重语言批判,强调治疗型哲学,将批判的矛头指向逻辑实证主义,推动了20世纪哲学的语言转向.拟通过两人对语言和世界的关系——这一语言转向后哲学的重要问题——之阐述的比较研究来分析两人一些哲学思想的异同.  相似文献   

20.
以奥斯汀提出的“语言行为”作为理论框架,论述语气与语言行为、情态与语言行为以及言语表述与交际意图之间的密切联系。探讨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语法和语意、语用之间一种内在的、相互影响的辨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