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明清之际,商业经济的发展,江南地区资本主义的萌芽出现以及新市民阶层的崛起,使得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遭到破坏,出现了"工商亦为本业"的思潮,传统士商关系开始发生巨大裂变.士商渗透、官商融合、弃儒就贾、亦贾亦儒渐成风气,中国特有的儒商精神也在商业实践中日渐形成,在明清社会经济思想文化领域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商、行商风气日盛,大量商书刊行,凸现商人意识的觉醒与商业思想的发展.但由于"知识遗产"的不同,社会制度的制约,经营环境的差异,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明清商业思想发展境遇的先天不足,使其并没有完全成为一种独立的思想意识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最终在传统社会面临转型的特殊时期,商业思想的发展也陷入转型困境.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礼教对女性的参政权、经济权益和家庭地位进行了定位。明清时期的弹词小说女作家们在其作品中对这些定位进行了反思,并表达了赞成女性参政、提倡保护女性经济权益和提高女性家庭地位的女权思想。这些思想的出现和形成受到了当时明清社会变革中产生的民主思想、重商思想、批判传统理学和同情女性的思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刘飞飞 《天府新论》2004,(Z1):208-209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与明清之际启蒙思潮都提出不同以往的思想,都具有启蒙作用,它们有着相似性,如都反对禁欲主义的进步思想等.它们的进步性在教育方面也有所体现.但是,其中对人性认识的异同带来教育观有相似之处,也颇有差异.  相似文献   

5.
试论明清社会的变迁及其商业伦理的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试图揭示作为历史形态的“儒商伦理”的发生是根植于其时的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历史变迁过程中 ,以至于明清时期的社会变迁出现商品经济的独立化倾向 ;商人阶层活动的独立化倾向 ;传统社会的等级性结构的松动 ,以及明清启蒙思想家自觉对商品经济活动辩护等总体性特征。这对明清时期的商业伦理 (“儒商伦理”)的问世提供了较为成熟的历史契机 ,而这一时期发育的商业伦理也不可避免地烙上当时的历史性格。  相似文献   

6.
徽州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是徽州进士崛起的文化土壤.徽州进士的空间分布极不平衡,这一特点从宋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独特的地理位置、发达的商业以及尚文重教之风气成就了婺源籍进士在徽属六县进士中的魁首地位.在姓氏分布上,汉至隋唐时期从中原迁徙而来的大姓名族占据垄断地位.这些特点折射出徽州经济、教育以及地方宗族制度的历史风貌.  相似文献   

7.
王萌 《中州学刊》2005,1(6):216-220
由于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个性解放启蒙思潮的推动,女性创作者在明清时期第一次形成了群体.从全国的宏观范围、州府的中观范围和家族的微观范围三个视角来看,她们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南方,尤其是江浙一带,且多出身于官宦人家、书香门第.这种分布特色与当时全国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密切相关,并影响到了现当代女性创作群体的分布.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我国"入世"正全方位地向深层次推进的重要时期,我们不应漠视"反经济全球化"思潮所带来的警示,不换要因为我国加入WTO就盲目跟从和高呼全球化,那种急于全面、彻底地开放并获得成功的想法已被亚洲经验证明是很危险的.为此,我们应辩证借鉴"反经济全球化"思潮,理性地规避我国"入世"所可能引发的国家经济安全的风险,使其成为一个符合中国国情和利益、可控制调节的公平合理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明清两代云南商业发展概述吴兴南明清两代,是云南封建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明代,随着移民实边,农业垦殖事业不断发展以及矿冶业的兴盛,加速了云南山区经济的开发,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条件下,在各级政权和军事统治中心所在地,在水陆交通要冲形成了众多大小不一,功...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大量兴建的市镇基本上可分三类 :手工业市镇、商业市镇、交通市镇。市镇经济对封建社会后期的经济运动和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市镇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发生联系的媒介 ;市镇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乡村都市化进程 ;市镇经济的发展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胚胎 ;市镇经济对传统的社会意识产生冲击。封建社会后期市镇的发展应该说是建立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在商品生产发展的基础上的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市镇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社会商品生产和商业发展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1.
元代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蒙古人入侵所带来的社会动荡和各民族之间的碰撞和融合极大地改变着这一时期的社会基础。游牧民族的商业精神及其统治所带来的传统儒士地位的下降作为这一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两大因素,与其它因素一起,共同导致了元代经济伦理关系的变迁,并进而对思想领域发生作用:宋代的义理之学由此转向一般并日趋务实;能同时体现伦理追问和致用特征的实学进一步将其对"实体"的关注转向"达用";元代的经济伦理思想表现出明显的经世致用特征,并为明清实学之繁荣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孟德楷  于瑞桓 《东岳论丛》2012,33(12):189-191
基于学术理念与文化精神的一致,明清时期的实学思潮与这一时期的史学呈现出相辅相成的互动态势.本文以该时期野史稗乘的极度繁盛为主线,围绕着史家主体意识的强化、“求真”与“致用”的张力维度、史家视野的扩张等方面,简要讨论了明清实学对野史繁盛的推动与规约.  相似文献   

13.
朱仙镇是我国明清时期四大名镇之一,其繁荣持续200余年,自清末以后其经济迅速衰落.以其商业兴衰变迁为视角,从交通线路的演变、水灾等多个方面探讨朱仙镇商业兴衰的历史根源,总结经验和教训,可以为朱仙镇在新时期的发展提供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明清时期广东墟市的类型及其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墟市是属于市场形态的历史范畴。研究它的历史状况和发展规律,是中国经济史上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图就明清时期广东墟市进行考察,从商品市场的角度了解广东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分析墟市经济体系及其所反映的时代特征。一、明清时期广东墟市的类型及其商业形态  相似文献   

15.
李根蟠 《河北学刊》2003,23(2):155-161
本文针对中外学术界对明清时期经济发展估计过高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看法。文章通过对明清时期与战国秦汉、唐宋时期的农业生产和流通的诸方面进行比较后认为,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广度上,但由于存在一些根本性的制约因素,农业劳动生产率呈现停滞或下降。文章还试图对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在农业劳动生产率停滞的条件下比前代有超越性发展的“悸论”作出解释,认为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并没有真正割断其自然经济的脐带,脱离封建地主制经济的发展轨道,因而也没有能够导致“市场经济”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主要从事长途贩运业的徽商称雄商坛,为了使商品流通和商业经营顺利进行,徽商十分重视商业经营中的行途、货物和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7.
明清时期,中国商业达到了顶盛,其中晋商、徽商最负盛名,成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然而两者在价值观上却有明显的差别:晋商"学而优则贾"、微商"贾而好儒"。不同的价值观源于其不同的民俗民风、历史条件以及与官府的紧密程度。  相似文献   

18.
赵龙 《社会科学论坛》2009,(12):103-107
徽州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是徽州进士崛起的文化土壤。徽州进士的空间分布极不平衡,这一特点从宋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独特的地理位置、发达的商业以及尚文重教之风气成就了婺源籍进士在徽属六县进士中的魁首地位。在姓氏分布上,汉至隋唐时期从中原迁徙而来的大姓名族占据垄断地位。这些特点折射出徽州经济、教育以及地方宗族制度的历史风貌。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大批畲民从闽粤赣边区徙居闽东、浙南地区,经过他们的辛勤垦辟,大力发展多种经济,其经济得到持续发展,并促使该地区经济结构改变,民族融合。本文从明清时期畲区经济类型、经济结构方式等入手,对这一时期畲族经济的发展状况进行历史考察,并揭示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20.
明清小说与明清江苏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清时期繁荣的江苏经济为小说的发展提供了肥田沃土,明清小说对发达的江苏 经济也给予了浓墨重彩的观照。本文在阐发了明清江苏经济对小说文体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后,对 明清小说中反映的江苏经济史料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