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罗小锋 《西北人口》2012,33(2):36-40,44
本文以6个省1586户农户的问卷调查结果为依据,运用序数Logistic模型,探讨农村公共事业、农民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对农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对农民生活满意度影响显著,其中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对农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发展对农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最小。根据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议:在今后的农村公共事业发展中,政府应渐进增加农村公共事业支出比重,不断调整农村公共事业支出结构,并随时更新文化娱乐活动内容,以适应广大农民的精神需要。  相似文献   

2.
中西部农村地区人口计划生育调查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有关数据对中国中西部农村地区的人口“计划外生育”(超生)现象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社会经济基础、生育文化和计划生育政策强度是影响不同地区“计划外生育”的主要因素。研究还发现,这些地区的人口生育水平实际上已经处于较低的水平。事实上,“计划外生育”或“超生”现象与计划生育政策的不同界定标准有很大关系,这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的“超生”现象不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3.
计划生育与城乡收入差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讨论了计划生育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发现与标准理论模型不同,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扩大而不是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其中的原因主要是计划生育政策实施过程中所采取的超生罚款制度,因为这种制度既损害着农村物力资本的积累,也损害着农村人力资本的积累.  相似文献   

4.
农村计划生育特困家庭的调查和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贫困,生活水平显著低于社会的平均水平。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提高生活质量是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为此,2003年1~3月份,江苏省海安县计生委对全县22个乡镇计划生育特困家庭进行了调查。 一、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摸清农村计划生育特困家庭的底数,为政府制定计划生育特困家庭社会保障和救助政策提供依据,切实帮  相似文献   

5.
本文建立两时期婚姻搜寻模型,用以解释在性别间存在可生育年龄生理差异的基础上生育意愿对男性与女性婚姻搜寻行为以及婚姻匹配模式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CHNS(1993)抽样调查的微观家庭数据,通过构建两个计量模型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来分析生育率对婚姻匹配模式的影响。首先运用CHNS微观家庭数据对家庭层面中孩子数量与夫妻年龄差距之间的联系进行实证研究,对农村家庭的回归结果显示孩子数量与夫妻的年龄差距具有显著的关系,具体而言,家庭中每多1个孩子,夫妻间的年龄差距也随之扩大0.27年。其次从宏观的角度运用Difference in Difference(DID)的方法来分析生育政策对婚姻匹配模式产生的冲击效应,实证分析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生育率的变化对我国城乡地区婚姻匹配产生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后生育率出现了下降,家庭的生育需求受到抑制,造成了政策实施后夫妻初婚年龄差距的下降。在生育需求受到计划生育政策影响更大的农村地区中夫妻初婚年龄差距随着生育率的快速下降出现了更为显著的缩小。研究结果表明生育需求是影响婚姻匹配模式的一个重要因素,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生育率的变化对我国城乡地区夫妻初婚年龄差距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利用2011年陕西省二市六县农户随机问卷调查数据。组成研究数据库。以农村家庭为研究单位,利用拓展的Mincer方程和logistic模型分别探讨家庭人口特征变量对家庭收入、家庭成员生活满意度和家庭城市化能力三个方面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人口数与农村家庭年收入负相关,家庭劳动力的边际收入递减,家庭劳动力数与家庭城市化可能性负相关.家庭人口特征对家庭成员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不显著。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农村家庭多子并不多福,但是表现出了明显的“养儿防老”的特征,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对农村计划生育户子女教育加分政策内容与实践效果的分析,认为该政策虽然是基于奖励和补偿计划生育家庭的原则,但却存在着一定负的外部性特征:该政策的实施使奖励的主体与客体发生了潜在的延伸与转移,从而导致计划生育家庭的子女获得了"免费的午餐",相反原本处于不利地位的非计划生育家庭的子女却无辜遭到变相惩罚,受教育机会被压缩,其结果导致社会教育的不公平现象加剧。  相似文献   

8.
利用2009、2010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分析了医疗保险对不同地区、不同收入层级的农村居民家庭医疗消费支出和非医疗消费支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医疗保险对农村居民家庭的医疗类消费不存在显著影响,对非医疗类消费支出则存在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分地区来看,医疗保险对东西部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医疗类消费的影响差异显著,对东中部地区农村居民家庭非医疗类消费支出的影响同样差异显著;分收入层级来看,医疗保险对家庭医疗类消费的影响在不同收入层级的农村居民家庭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对非医疗类消费支出的影响在不同收入层级之间差异显著。此外,商业医疗保险作为医疗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农村消费起到带动作用。最后,本文从加大政府补贴和完善保障机制两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以期有效降低农村居民家庭超常的预防性储蓄,促进农村居民家庭消费。  相似文献   

9.
封铁英  董璇 《西北人口》2010,31(6):10-14,19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全面开展、制度优化完善必须充分考虑农村现实状况和农民实际需求,本文以劳动力缺失、老龄化加剧、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为背景,对陕西省西安市10个涉农区县开展实地调查,通过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获取1156个有效样本,综合运用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和二分类、多分类逻辑回归分析方法,从参保意愿和支付能力的二维视角实证研究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需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养老风险意识、新农保政策了解程度、新农保政策效果和缴费原则认可程度、耕地面积、期望养老金额是新农保参保意愿的显著影响因素,而表征经济状况的农民家庭年总收入、年基本支出与新农保支付能力之间具有显著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0.
1、问题的提出 众所周知,中国计划生育工作的难点在农村,要制定适合农村特点的计划生育政策,采取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有必要探讨和研究农民现阶段的生育观及影响生育的诸多因素。一般的人口经济理论认为,经济因素是生育率的决定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到一定的高度将导致生育率的下降。这就容易使人联想到这样的问题:我国农民目前的经济状况处于什么水平?这种水平的经济状况对生育率的降低起怎样的作用?有没有反方向的作用?是否农民的收入水平越高生育水平越低?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生育工作在控制人口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是否改变,应向哪些方面延伸和扩展?对  相似文献   

11.
来自湖北省的调研数据经过生计资本量化测度与分析后显示,计划生育政策执行30余年后,已经显现了其应有的政策效果,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的生产生活条件显著优于非计划生育家庭。而计划生育夫妇的现实代价是,将在子女独立生活后,获得较少的代际支持。在未来的计生政策中,应保持并加强对计生家庭的奖励优惠力度,更加突出地强调对计生夫妇的社会保障性支持。  相似文献   

12.
一、背景与思路 自开展计划生育以来,中国农村中相当一部分群众,在对国家利益和家庭利益的理性选择中,以国家和社会利益为重,克服家庭困难,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自觉实行计划生育,为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由于受现实生产生活条件的限制以及相应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些计划生育家庭不但没能实现“少生快富”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湖南省农村留守妇女调查”数据的分析,本研究探讨了农村留守妇女的婚姻稳定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村留守妇女的婚姻稳定感处于较高的水平;就其影响因素而言,有无被欺凌的情况、与家里长辈的相处情况、家庭生活满意度、丈夫打工期间的联系频率、探亲频率、丈夫汇钱时是否直接汇给自己、是否担心婚姻感情会发生变化、丈夫外出打工后夫妻感情的变化等变量对农村留守妇女的婚姻稳定感都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农村计划生育工作中的难点主要有三 :1 基层干部带头超生。 2 宗族门头势力的影响。 3 农民发家致富以及养儿防老的实际需要。解决的途径要靠严肃党纪国法 ;加强农村政权建设 ;搞好农村中的养老保障工作 ,切实解决广大农民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5.
基于新疆农户家庭微观调研数据,选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构建农村民间贷款方放贷行为的平均处理效应(ATE)、处理组的平均处理效应(ATT)以及控制组的平均处理效应(ATU)模型,估计农村民间贷款方的放贷行为对新疆农户家庭纯收入、家庭生活消费支出及家庭生产经营投资的影响效应,并通过平衡性检验及稳健性检验验证了估计结果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样本农户的家庭纯收入、家庭生活消费支出及家庭生产经营投资均不同程度受到了农村民间贷款方放贷行为的影响,其中,农村民间贷款方的放贷行为在1%水平上显著促使农户家庭生活消费支出平均增加0.329万元,在5%水平上显著使得农户家庭纯收入和家庭生产经营投资分别平均减少1.454万元、0.126万元,说明农村民间贷款方的放贷行为促进了农户家庭生活消费,同时又抑制了农村家庭纯收入及家庭生产经营投资行为,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结论提出了提升新疆农村民间借贷对农户家庭正向驱动效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一、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财政支持建立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30多年来,经过艰苦努力,人口计生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为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要看到,一些过去模范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农民家庭因缺乏劳力,在夫妻双方进入中老年之后,日渐成为一个新的困难群体。他们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帮助和解困,不仅影响计划生育政策的顺利实施,还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农村独生子女户和双女户社会养老保障问题一直是影响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地区农民实行计划生育积极性的主要原因。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指出,要“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对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政策。开展农村独生子女户和双女户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世纪之交的高度,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做出的重要举措,我们要从“三个代表”的高度充分认识计划生育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重要意义。 一、开展农村独生子女户和双女户杜会养老保险…  相似文献   

18.
成年子女外出状况及对农村家庭代际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大规模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从乡到城转移的背景下,根据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2008年在河南、贵州部分农村进行的调查数据,从居住方式、代际互动、生活满意度几个方面对成年子女外出给农村家庭代际关系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虽然农村留守老人在居住方式上出现了独居化、空巢化和隔代化的趋势,且在与外出子女间的代际资源交换中并未明显获益,但通过子女外出前后留守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对比,发现留守老人的生活满意度显著提高。农村劳动力外出符合家庭利益最大化原则,同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 近年来,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人口出生率仍有所回升,计划外生育和超生多胎现象依然较为普遍,全国平均每年都在960万左右,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农村“纯女户”超生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因此,研究讨论这一问题,对于降低多胎生育率和人口出生率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依据湖南省桂阳县39个乡镇的调查资料,试从各种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角度,对农村纯女户超生多胎的原因进行微观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热线解忧难     
婺源县人口计生委和卫生局联合出台《实施办法》,对农村计生家庭实行“三免四减半”医疗优惠政策,切实帮助婺源县农村计划生育家庭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鼓励农民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这是继农村奖励扶助政策、农村二女户养老保险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又一新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