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五四前后李大钊文化思想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大钊是我国现代文化运动的思想先驱。他在时代潮流即将到来之际率先迈出一步,成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史上领先了整整一个时代的伟大人物。  相似文献   

2.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炮声,震醒了中国人民。马克思主义随着十月革命的炮声传来中国,一批最早的先觉者惊喜地接受了它,把它作为指导中国革命实践的真理.他们率领人民群众起来与帝国主义、封建势力进行彻底的斗争,掀起了1919年的“五四”运动。自此,中国革命性质有了新的变化,离开了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域,而纳入新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阵线之中。  相似文献   

3.
李大钊早年推崇儒家“内圣外王”思想,希望以儒家的理想人格和良好的国民道德修养改造社会,达到国家强大的目的。新文化运动后,李大钊扬弃了“圣王”思想的奴性消极面,把其积极面和西方民主思想融合,构成了他的新“外王”思想。十月革命后,李大钊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强调经济改造与人的改造的同等重要,把传统“圣王”思想改造成了无产阶级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4.
李大钊早年推崇儒家“内圣外王”思想,希望以儒家的理想人格和良好的国民道德修养改造社会,达到国家强大的目的。新文化运动后,李大钊扬弃了“圣王”思想的奴性消极面,把其积极面和西方民主思想融合,构成了他的新“外王”思想。十月革命后,李大钊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强调经济改造与人的改造的同等重要,把传统“圣王”思想改造成了无产阶级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5.
李大钊作为20世纪初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楷模和马克思主义的先驱,在中国思想界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在李大钊的光辉思想中不乏关于政治现代化的精彩论述。早期李大钊的政治现代化思想具有浓厚的民主主义色彩。由于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相继发生,李大钊开始关注苏俄社会主义并接触马克思主义,促使他的政治现代化思想出现了重大转变。五四运动后他的政治现代化思想则明显带有社会主义特征。本文在分别阐述李大钊五四前后政治现代化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其发生变化的原因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五四前期陈独秀为主“废弃宗教”,“以科学代宗教”和五四后期力倡引进基督教的观点,认为这个转变是由陈独秀文化观中的“科学”与“信仰”的冲突所致,并指出这也是陈独秀后来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媒介。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五四运动六十周年,又是李大钊同志诞生九十周年。 李大钊是五四时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他在中国最早传播了马克思主义,领导了五四运动,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为中国革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可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以来,李大钊在五四运动和建党时期  相似文献   

8.
李大钊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研究家们对于他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活动与贡献,作了较多的介绍。本文试图对他在五四时期历史观的转变过程和表现特点,作一些初步探讨。 一、从进化论转向阶级论 辛亥革命失败以后,李大钊和当时许多革命民主主义者一样,以进化论为思想武器,同中国封建军阀的专制统治继续进行斗争。这时李大钊的历史观基本上是进化史观。从1915年到1918年初,李大钊发表了《厌世心与自觉心》、《青春》、《今》、《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新的!旧的!》、《民彝与政治》等许多重要文章。这些文章比较系统地阐明了他的进化史观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9.
受一战影响,源于西方的世界主义在20世纪初开始传入中国,五四前后渐成一种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社会思潮。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早期共产主义者,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国民党人和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研究系知识群,作为活跃于彼时中国思想文化舞台上的三大政治力量,都或隐或现地表现出世界主义思想倾向。于政治观上言之,他们世界主义虽各有所张,然亦显见其相类之处,或谓为原有国家主义、民族主义和爱国意识在中国具体情势下之调整,其世界主义背后的深沉国家关怀清晰可见。  相似文献   

10.
五四时期,在中国思想文化领域各种学说的交流碰撞过程中,李大钊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先后批判了资产阶级的实用主义、改良社会主义、封建复古主义等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为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主流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进而为中国革命性质的转变提供了思想武器.这种斗争,既是近代中国人民寻求真理轨迹的延续,也是中国人民经过认真选择而认同并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开端.  相似文献   

11.
“五四时代”大致指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几年这段时期。当时新旧思想、新旧道德激烈论战的文章,基本发表在创刊最早(1915年9月),影响最大的《新青年》杂志上。其中与“批孔”直接有关的文章又大多集中在1915—1917年间,即袁世凯酝酿称帝(1913—15年)、“登基”(1915年12月)及被迫撤销帝制(1916年6月)羞愤而死这段时间。  相似文献   

12.
五四前后新闻思想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五四前后新闻思想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推动、指导报刊朝职业化方向发展,是五四前后徐宝璜、邵飘萍等人研究新闻学的主要目的,因此,报业组织及其运转,是他们研究分析的主要对象。提供新闻是报业的天职;为全社会服务是报业的目的;经济独立是职业化报刊的基石;言论自由是职业化报刊的生存环境。他们的这些观点,主要是针对当时中国的报刊实践,同时也是五四新文化思潮在新闻研究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施复亮曾是一位颇有影响的革命者,也是一位复杂多变的历史人物。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他的思想发生了几次重大的变化。在“五四”运动前后,他由一个无政府主义者转变为一名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并且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本文就其思想转变作一粗略分析。 施复亮,原名施存统,1899年生于浙江省金华县叶村的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1917年进入浙江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期间,中国正处在新旧交替的巨变时代,以“五四”运动为界  相似文献   

15.
“五四”运动前后,伴随着西方各种新思潮的传入,国际工人运动的历史和现状,共产国际的主张与活动,也屡屡见诸于中国的报刊。这些宣传及其介绍,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要内容。它开阔了中国人民的眼界和思路,增进了中国人民对世界形势发展趋势的了解,特别是使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加入了以列宁为代表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行列。  相似文献   

16.
进化论对中国近代国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文章以胡适为例,探讨进化论在当时文学界产生的争论和影响.胡适以"一时代有一时代的文学"为主要内容的历史进化文学观念,有力地推动了白话文学的发展.由此引起的争论,使新文学借助于后胜于今的进化论与传统文学发生裂变,并与百年来的中国现代化进程紧紧地纽结在一起.  相似文献   

17.
在李大钊的大量文章中,对众多中国历史人物进行了评价。李大钊认为,历史上的英雄是由时势造就的;伟大人物也是在实践中求真知,长才干。他以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人物,分阶段评价一个人的漫长一生,并把历史人物的评价融入历史过程之中。李大钊对历史人物的分析有着鲜明的阶级立场,他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认为社会上的一切活动和变迁全为人力所造,决不是几个伟人。李大钊在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中,坚持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功过是非、褒贬抑扬依据于客观历史事实。李大钊评价历史人物的马克思主义态度,值得史学工作者学习和发扬。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成为现代生产和生活的基础 ,而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都要依靠教育。“双基论”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理论 ,主张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普通中小学教学内容的核心 ,它是在课程编制实践中形成并且指导中小学课程编制和实践的理论。在知识经济时代 ,如何继承和发展“双基论”,对我国中小学课程乃至整个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胡适作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学者,曾积极参加过五四新文化运动.那时,他举起"打倒孔家店"的反封建旗帜,宣传民主和科学,提倡白话文和新文学,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鸣锣开道;在哲学思想上,他鼓吹进化论和实验主义,为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尽管胡适在五四运动以后向右转,离开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立场,成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的忠实代言人,但对这样一个在中国现代史上有过重大影响的人物,仍然应该本着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对他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本文仅就胡适五四前后的哲学思想,作一简略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五四时期是中国革命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向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转变的时期。正是在这个历史时期中,产生了中国最早一代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同志(1889—1927)则是他们的杰出代表。五四时期是李大钊同志光辉的战斗一生中的重要的时期。他不仅是我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家和宣传家,也是我党成立前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和我党的创始人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