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世界之所以被创造出来,就是为了能让我看见你。这个“你”,按洛扎诺夫的说法,是一个美的人,即“善良的人”“美好的人”,是人世间最宝贵的财富。我曾参与编辑生命化教育的网络周刊《旅途》百期有余,一个又一个善良的、美好的人也由此被我所看见。  相似文献   

2.
从空中俯瞰地中海海滨城市巴塞罗那,是一种美的享受。当“空中客车”飞机在巴塞罗那上空盘旋时,通过舷窗“浏览器”的“链接”,呈现在我眼前的是一幅幅和谐、美丽的图画。那被蓝色海洋环抱着的绿色城市,被五彩花坛簇拥的白色建筑,无不展示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3.
苇杭 《百姓生活》2014,(8):15-15
今年是马年,流行“马上体”:马上有钱,马上有房,马上有对象,如此等等,说到成功,最吉祥的一句话莫过于“马到成功”。“马上体”,马到成功,表达的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固然无可厚非,但也暴露出人们急于求成的浮躁心理。不由想起一个故事:一位青年画家去拜访绘画大师门采儿,他问大师:“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要一天时间,而卖一幅画却要整整一年?”门采儿对青年画家说:“你不妨把时间倒过来,用一年的时间去画一幅画,说不定一天就能卖掉它。”  相似文献   

4.
有一天,妈妈问我最爱吃什么水果。我回答说:“梨!特别是姥姥家的黄梨。”春天,当北方大地刚刚泛绿的时候,姥姥家的梨园里已经是“千树万树梨花开”了。进入梨园,一簇簇,一团团,棵棵梨树都挂满了粉白色的梨花,像朵朵飘落在地的云霞,又像一幅幅刚刚画完的水粉画,真是美丽极了。勤劳的小蜜蜂也被这梨花的香气吸引过来,它们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好像一幅幅飞动着的小图画。夏天,太阳火辣辣的,照得人睁不开眼睛。但梨园里却是十分地阴凉,许多小朋友都在梨园边、梨树下玩耍、游戏。金黄色的秋天是梨园丰收的季节。傍晚,我和舅舅一进梨园,就看见无数个…  相似文献   

5.
汪金友 《中华魂》2013,(20):26-27
著名画家俞仲林举办了一次个人画展,展出的那幅《牡丹图》被人买走了。过了两天,俞先生接到了一个陌生人打来的电话。那个人在电话里说:“前天,在您的画展上我买了一幅画,能不能退掉?”俞先生问:“哪一幅?”对方答:“就是那幅《牡丹图》。”接着他又说:“那图上有一朵牡丹花正好被画在边沿上,只有半朵。  相似文献   

6.
重塑新加坡     
做了多年“亚洲小龙”,仍然在群雄并起的亚洲新势力版图一步不输,不由让人对新加坡赞一句:强!一个在新加坡生活了5年的中国人,在博客上点评新加坡的生活说:“上天保佑吃饱了饭的人民,如果这种生活不能称作美好的话,那我就不知道什么叫做美好了。”  相似文献   

7.
失去的绿地     
涂宏伟 《社区》2005,(9):56-57
我居住在鄂西北一个历史悠久的小城。20世纪90年代初,我由乡镇调到城区工作,让我兴奋不已的是我举家搬到城里时,居住的那个城乡结合部的一个大杂院旁有一处绿树成荫、芳草青青、鲜花盛开的“园林”,它既是城市的“迎客松”,又是郊外人们休闲的乐园。每当盛夏夜幕来临,干了一天农活的农民端着“饭碗”,三五成群地聚在那里边吃边聊;进城的民工铺上一张草席或几张报纸,便在那里席地小睡,一天的疲劳消失在这美好的绿色里;附近的居民牵着天真烂漫的孩童,在那里追逐嬉闹,时时发出阵阵笑声……休闲的人们和着绿色,构成了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夏季刚过…  相似文献   

8.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随着“三区两带”发展战略的加快实施、“生态型山水森林城”建设的稳步推进,昭平县把经济发展的“列车”全面引向绿色的“生态经济快车道”,勾勒出了一幅“绿色、生态、富裕昭平”的美好画卷。  相似文献   

9.
也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在合肥参加会议,安徽省委赠送一方“三百砚斋”歙砚,当时我被砚额上浮雕若一幅水墨画的山水人物舟船所倾动,从此与砚台结缘,开始广泛集藏产于华夏大地的历代砚台。  相似文献   

10.
“天涯远不远?”——“不远!”——“人就在天涯,天涯怎么会远?”在书店里翻阅古龙《天涯·明月刀》时看到了这样一段话。仿佛一幅画卷被打开似的,我看到了画卷里的人——一身快意,三尺青锋,天马行  相似文献   

11.
陈湘鹏 《人力资本》2009,(12):58-59
事件 回家吃饭的集体迷醉 2009年7月16日上午10时59分,IP地址为“222.94.255.*”的网友在百度“魔兽贴吧”里,突如其来发了一幅神帖。帖子标题为“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内容只有“rt”两个字母,意为“如题”。2分钟后,一名自称是“贾君鹏”的网友在跟帖中回复称:“我今天不回去吃饭,我现在在网吧吃饭呢。你帮我给妈妈说一下。”时间一秒一秒过去,  相似文献   

12.
《家道》这篇中篇小说涵盖了“证美小说”和“审丑小说”题材上的特征,既有对美好人性的展示与赞美,又有对人性丑恶的揭露与批判。《家道》中的“我”实际上有两种眼光:一种是正在经历当下事件时的“我”的眼光,也是“我”追忆岳父往事的眼光,一种是被追忆的“我”正在经历事件时的眼光。元叙述的格调既生成了小说的内在节奏,又呼应着作品的整体结构,而且强化了小说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3.
被爱感动     
那一天,我随几位朋友一起,参观了一个以“动物环境保护”为主题的摄影展。在展室的一角,我被一幅图片给深深震撼了。在湖边的草滩上,一只白天鹅已经死去,它的脖颈是被猎枪打伤的。它在死前一定很痛苦,受伤的脖子扭曲着,鲜红的血从伤口处流出来,将半边身子染成了红色。另一只白天鹅就趴在那只已死的白天鹅身边,它用异常哀伤的眼神,静静地注视着已停止呼吸的爱侣,久久不忍离去。默默地凝视着那一幅图片,我的眼睛不由自主地湿润了。  相似文献   

14.
林一秀 《源流》2018,(12):32-33
踏进海丰县附城镇新山村,乡村独有的绿水青山,平坦干净的道路,带有“红色记忆”的老房子,还有房屋外墙一幅幅精美的壁画……靓丽的村容村貌让人耳目一新。“2015年,我们村被定为海丰县42个省定贫困村之一。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小学语文第六册《画杨桃》(人教版)一课时,我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发现或读懂了什么?”有一位学生说:“我发现了课文第一幅插图中的两个杨桃长得不一样。’’  相似文献   

16.
柏拉图的《理想国》自始至终都贯穿着“正义”这条主线,围绕着国家正义和个人正义,柏拉图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好、和谐的社会画卷。在柏拉图看来,国家正义就各个等级各守其序,各司其职,正义本质上就是一种秩序和和谐。为了达到社会的统一和谐,实现国家的正义,柏拉图为他所构想的“理想国”确立了两个基本原则一个是哲学家执政,另一个是整体主义原则。这两个原则构成了柏拉图和谐社会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7.
《今日南国》2010,(16):44-45
“退休”理由一:回家,享受生活的美好 林娜说自己“退休”那天,觉得阳光特别灿烂,“走出气派的办公楼,一出大门,我就做了三次深呼吸:解放了!”林娜30岁就做到外企总会计师的位置,可正是由于这种“高”职,让林娜觉得“冷”——薪水固然可观,压力也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像个机器,在连轴转。  相似文献   

18.
还语文学习之灵性 语文教材与其它学科教材相比,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特别是入选作为教材的课文,一篇篇课文是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一首首诗歌如一张张美丽的画卷,一幅幅色彩明艳的插图似一片片引人的动画,因为教材中潜在着这许多美好的人文因素,满足了阅读水平不同孩子的不同需求,因而孩子喜欢“语文”。然而,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由于老师过细的分析,那些对孩子来说本感到鲜美的东西却渐渐地模糊  相似文献   

19.
著名作家孙犁,四十年前在《解放日报》上发表小说《荷花淀》时,他的作品就被人们誉为是“一个将要产生好作品的信号”。的确,他所描绘的那一幅幅冀中人民绚丽多彩的生活图景,那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至今还使人难以忘怀。孙犁作品之所以这样充满诗情画意、隽永清新,与他作品中描绘的一幅幅风俗画是分不开的。 一  相似文献   

20.
李灵 《社区》2011,(12):22-22
“孟爷爷,您看我做的废旧电池回收箱行吗?”“爷爷,我用奶盒做的笔筒,送给您。”在寒假期间阿‘绿色小制作”活动中,社区红领巾驿站那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们围着慈祥的老人叽叽喳喳说个不停,这是北京怀柔区富乐北里社区倡导低碳生活的一幅生动缩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