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陈映真的“华盛顿大楼”系列小说出发,将陈映真作为乡土文学的特殊个案,置于六、七十年代台湾乡土文学的流变和七十年代末乡土文学论战的背景中考察,探讨陈映真介入乡土文学的独特方式,以及他之所以被称为乡土文学作家的内在心理机制和现实因素;并简要勾勒台湾乡土文学由盛而衰的历史过程,揭示陈映真在这一过程中所处的特殊的历史环节。  相似文献   

2.
在台湾乡土文学的传统中,陈映真是极为独特的个案。作为乡土文学的主将,他却进行着都市题材的创作。“华盛顿大楼”系列小说显示了陈映真迥异于其他乡土派作家的创作姿态。陈映真介入乡土文学的独特方式,暗示着乡土文学的式微。  相似文献   

3.
陈映真作为台湾乡土文学的主将,构建了完整而系统的乡土文学理论体系.他认为文学来自社会反映社会,提出要建立民族文学的风格,主张文学为人生服务,文学要明确其"人间性"品格,并指出台湾文学具有鲜明的中国属性.陈映真的乡土文学观对于指导乡土文学的正确健康发展,对于台湾社会的思想文化及文学的发展,都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陈映真作品中的红色抒情,紧贴台湾从戒严到解严的政治环境变化,经历了一个从曲折慎言到直抒胸臆的过程。为达到传递左翼信息的目的,陈映真对小说内容进行了艺术加工,而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读者接受与作家创作意图之间的错位。陈映真通过社会活动弥补这种错位,是无奈之举,也是其有意而为。1970年代台湾知识青年在青年时期对陈映真的阅读,影响了他们在日后对社会的参与,这是陈映真的红色抒情在台湾当下意义的一个重要面向。  相似文献   

5.
论陈映真的现实主义创作道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陈映真是台湾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作家之一。他在以许南村为笔名的《试论陈映真》一文中说:“在每一历史时期中,人们总是在各种艺术作品中寻求他们生活中最急切的诸问题的解答;寻求指导他们的人生的理念,寻求他们起而变革生活和世界时所能信赖的认同的人物底形象;寻求经过各种艺术形式集中起来的民众自身的愿望和心声。”一切文化工作者应当“为更好、更合理的明日贡献力量”。陈映真在艺术创作上努力实现他的追求。他以自己对生活的独特发现,排击旧物,催促新生,艰苦地寻求台湾社会和台湾人民的前途。他的作品散发着台湾的泥土气息,蕴含着爱国爱民的胸怀。  相似文献   

6.
陈映真"中国人"的国族身份、第三世界左翼知识分子的阶级身份,以及台湾乡土文学和现实主义作家的文学身份,是在其生活和创作实践中建构起来的,并非"标签",而是代表着立场的坚持和责任的承担.在台湾"冷战-内战"的社会意识形态交叠结构下,陈映真感受到民族分裂的痛苦而不分畛域地描写两岸人民在台湾的遇合;他坚持左翼的原则和观点.指出第三世界共同的历史命运、面临问题及其文学必然的现实主义方向;他还通过对"本土化"准确、深刻的认识而达到对现代主义的扬弃.  相似文献   

7.
一头浓密但已呈灰白的头发,深遂的目光和伟岸的身躯是台湾著名乡土作家陈是映真先生给我的最初印象。去年四月,他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授予名誉高级研究员的称号,我才有机会第一次见到他,并做了一个短暂的采访。不久前,他到北京参加“台湾作家吕赫若作品学术研讨会”,我有幸再次见到他,并作了一个较长时间的采访,以往的记忆里又平添了许多风趣、坚强的印象。陈映真先生是台湾著名作家兼评论家。记得上大学时,一本收有他作品的《台湾中篇小说集》一度成为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从那里我了解到台湾文学几十年来走过的艰辛之路。10多年前,我…  相似文献   

8.
台湾作家陈映真的思想始终与社会现实相联系,立足于最基本的人。陈映真笔下出现的死亡意象不仅反映了他的精神世界、生死观,而且蕴含着对芸芸众生的生存状态的关注。文章选取白头翁、乌鸦、猫、芦花、竹花这几个典型的死亡意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中国大陆的陈映真研究加以简单梳理,重点评析了<台湾的忧郁>和<陈映真论>.认为<陈映真论>的作者集中论述陈映真小说中的死亡意识、诗思交融的叙事策略,就是对陈映真"悲情"文学世界的重点阐发.如果说从<台湾的忧郁>中,能够感受到陈映真小说世界的"忧郁",那么从<陈映真论>中则能体悟到陈映真的文学"悲情".  相似文献   

10.
台湾作家陈映真在小说中反复吟咏死亡并以此为小说主题。他的童年特殊经历为其小说主题奠定了潜在心理机制。成年后的经历和体验则激发了他以死亡为创作视角并对死亡进行理性把握,从而挖掘隐藏在死亡背的深层次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陈映真是在 2 0世纪中后期,台湾文学由现代主义向现实主义回归的转折时期出现的乡土文学作家。在乡土文学论战中,他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建立民族文学的思想。1983年,陈映真抱着将 历史真相 "告之于众的目的,发表了影响颇大的 铃铛花 、 山路 等力作。1985年,他又创办了大型报道纪实杂志 人间 ,着力于思想文化战线的战斗。尤其是 90年代以来,站在 中国人"立场上清理台湾社会历史,反思文学现状,直面现实,与文化台独和文学台独论者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战斗。从 1999年开始,陈映真的文学创作 再出发 ",为文坛奉献了 归乡 、 夜雾 、 忠孝公园 等力作。无疑,陈映真创作的震撼力再次迸发, 像一个文学领域的探险家,从不满足于脚下的获得,不断地踩着坎坷的路前行,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相似文献   

12.
陈映真先生在台湾有海峡两岸第一人之誉。他以充满人间大爱和悲悯情怀的创作,成为台湾乡土文学的一面旗帜;他对理想信仰的执著追寻以及坚持启蒙、批判的知识分子立场,使他当之无愧地代表了台湾的良心。2009年9月,欣逢陈映真先生创作50周年之际,海峡两岸先后举办了大型学术研讨活动。本刊也特邀两岸知名学者共谈陈映真,并侧重从其文学创作的思想文化价值等方面进行探讨,以为纪念。  相似文献   

13.
陈映真先生在台湾有海峡两岸第一人之誉。他以充满人间大爱和悲悯情怀的创作,成为台湾乡土文学的一面旗帜;他对理想信仰的执著追寻以及坚持启蒙、批判的知识分子立场,使他当之无愧地代表了台湾的良心。2009年9月,欣逢陈映真先生创作50周年之际,海峡两岸先后举办了大型学术研讨活动。本刊也特邀两岸知名学者共谈陈映真,并侧重从其文学创作的思想文化价值等方面进行探讨,以为纪念。  相似文献   

14.
陈映真先生在台湾有海峡两岸第一人之誉。他以充满人间大爱和悲悯情怀的创作,成为台湾乡土文学的一面旗帜;他对理想信仰的执著追寻以及坚持启蒙、批判的知识分子立场,使他当之无愧地代表了台湾的良心。2009年9月,欣逢陈映真先生创作50周年之际,海峡两岸先后举办了大型学术研讨活动。本刊也特邀两岸知名学者共谈陈映真,并侧重从其文学创作的思想文化价值等方面进行探讨,以为纪念。  相似文献   

15.
陈映真先生在台湾有海峡两岸第一人之誉。他以充满人间大爱和悲悯情怀的创作,成为台湾乡土文学的一面旗帜;他对理想信仰的执著追寻以及坚持启蒙、批判的知识分子立场,使他当之无愧地代表了台湾的良心。2009年9月,欣逢陈映真先生创作50周年之际,海峡两岸先后举办了大型学术研讨活动。本刊也特邀两岸知名学者共谈陈映真,并侧重从其文学创作的思想文化价值等方面进行探讨,以为纪念。  相似文献   

16.
陈映真在台湾同时代作家中具有相当的代表性,是一个很特殊的思想型作家。他的笔穿梭于小说及政论等理论文字之间,他的思维积极地指向艺术之外的台湾乃至中国许多重大问题。他关怀祖国中国,对海峡两岸中国人民的沧桑传奇及其关系表现极大的兴趣;他作品中也一贯坚持关怀人,对人在不道德的历史中“如何做人”这一母题进行了不懈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陈映真先生在台湾有海峡两岸第一人之誉。他以充满人间大爱和悲悯情怀的创作,成为台湾乡土文学的一面旗帜;他对理想信仰的执著追寻以及坚持启蒙、批判的知识分子立场,使他当之无愧地代表了台湾的良心。2009年9月,欣逢陈映真先生创作50周年之际,海峡两岸先后举办了大型学术研讨活动。本刊也特邀两岸知名学者共谈陈映真,并侧重从其文学创作的思想文化价值等方面进行探讨,以为纪念。  相似文献   

18.
台湾文学与"现代性"语境下的民族主义有着紧密的关系,不同的文学叙述背后的"民族认同"取向亦迥然而异。台湾作家陈映真以其坚定的统一立场著称于海峡两岸。他从对现代主义文学的反省出发,长期思考着台湾社会现代性问题,并自觉地将之作为论述国家统一的依据,从文化根源上驳斥分离主义,代表了台湾"民族认同"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9.
作为"台湾的鲁迅"和台湾左翼作家的代表,对应于台湾不同的历史阶段,陈映真的文学写作分别被赋予了针对不同反抗对象的"左翼"身份意味。陈映真从文学左翼、政治左翼而辗转进入文化左翼的"泛政治"写作之旅,为析解左翼文学思潮及实践与20世纪以来的中国乃至第三世界民族国家的命运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难能可贵的省思维度。  相似文献   

20.
杨婷婷 《市民》2006,(4):8-8
最近,微软被台湾《天下杂志》选为国外10大企业公民之首。今年1月,盖茨再次登上《时代杂志》封面,成为年度风云人物,因为他是世界上最会花钱做公益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