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并强调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本世纪的国际竞争,必将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特别是国民素质的竞争。而国民素质的提高,有赖于教育创新和改革的程度,有赖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程度。未来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正是目前在校学习的中小学生。他们的素质基础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  相似文献   

2.
人类社会正在跨入知识经济时代,以信息和知识并列并偏重于智力资源开发和知识创新的知识经济越来越体现在国民素质的高低和创新人才的数量及质量上,越来越体现在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上.因此,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高校图书馆作为教育的"第二课堂",为配合学校培养出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21世纪的人才,它的教育职能的实施与强化就不能不在图书馆各项职能中居于首位.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配合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配合教学工作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提高读者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等.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是其他教育无法替代的,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是由千千万万个家庭所组成。家庭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现代化的实现,最终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而提高国民素质,必须从青少年和家庭抓起。家庭是人才成长的源头,家庭道德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到家庭内部的和睦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社会良好风俗习惯的形成和国家的安定团结。本文拟就家庭道德建设与青少年品性养成做一些粗浅的探讨。所谓家庭,是在一定经济关系基础上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形成的亲属间社会组织形式。主要包…  相似文献   

4.
国民素质的高低,是一个国家进步与发展的根本。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提高,主要有赖于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正确看待我国教育的发展与国民素质提高之间的关系,研究教育发展与国民素质提高的要求相适应的规律,从而更好地促进教育的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的教育体制改革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对这样一个关系到我国跨世纪发展的战略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是教育战线的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身负的重要职责。为此,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素质教育的几种实践模式做一些简单的探讨。从内涵上看,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体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是以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为宗旨的教育,是以育人为根本的教育。面对跨世纪的发展,我国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但又不能仅靠少数几个英才,它需要整个国民素质的全面提高。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经济的高速…  相似文献   

6.
娄延宏 《理论界》2002,(3):35-36
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高低,掌握知识的程度,人才的数量,特别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将成为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国际竞争和世界格局中的地位的关键因素。随着人类步入21世纪,世界范围内科技竞争,尤其是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  相似文献   

7.
论知识创新时代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知识创新的世纪 ,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源头 ,是一个民族、国家兴旺的动力。教育作为生产从事知识创新人才的工作母机要适应时代的需求 ,摆脱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 ,树立全新的教育观 ,发挥教师、学生的双主体作用 ,并就教学环境、教学方式、评价体系等方面实现全方位变革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实现教育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8.
素质教育是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中小学教育发展的战略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课程教材的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教育思想、教育体制和学制的改革,最终必须通过课程教材的改革实现。建立起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现代课程体系,关系到21世纪我国国民素质提高,关系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奋斗目标的实现。一、国内外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产生于本世纪中叶后期的课程改革运动,自进入90年代以来,已成风起云涌之势,以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为主题的课程变革,正…  相似文献   

9.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灵魂和核心 ,为经济发展培养创新人才是教育责无旁贷的使命 ,但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中尚存在许多不利于学生个性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因素 ,教育本身也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是创新的基础 ,学校要为学生个性的发展营造一个宽松、良好的环境 ,培养适应知识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0.
“教育创新要坚持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同时,也要十分注意研究和解决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更新教育观念,确立与21世纪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教育观和人才观。”江泽民同志在北师大百年校庆上的讲话,深刻地揭示了教育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明确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人才竞争愈加激烈,因为20世纪世界的财富源于物质资源;而21世纪世界的财富却源于人力资源,哪一个国家拥有大量的人才,就才算是富裕强大的。知识与人才已成为推动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主…  相似文献   

11.
青年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如何对他们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是关系到培养和造就什么样人才的问题。青年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旺盛时期,教育好他们,就能为国家四化建设造就出千千万万有用的人才。学生教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在此,结合我校实际,仅就班主任如何对学生有针对性地分层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谈一些粗浅的认识。我校是一个中等专业卫生学校,招收的学生年龄有差距,学历不同,基础不一,接受能力差异大。因此,班主任对学生不能采取一  相似文献   

12.
李艳 《学术探索》2001,(3):246-248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灵魂和核心,为经济发展培养创新人才是教育责无旁贷的使命,但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中尚存在许多不利于学生个性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因素,教育本身也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是创新的基础,学校要为学生个性的发展营造一个宽松、良好的环境,培养适应知识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3.
知识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迫切地需要大批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创新人才必须知识丰富、理论扎实、理想远大、道德高尚、意识超前、敢闯敢冒。为此,必须改变我国人才教育和培养模式,改革人才管理和使用方法,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使创新人才能够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的素质是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折射,直接关系着社会和谐和国家未来的发展。站在和谐社会的高度审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把他们培养成和谐社会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社会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的角度来看,社会对人才评价标准发生了变化,不但要求知识渊博,而且要求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再从未来社会学的角度看,创新教育既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又是人才使用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6.
赵跃 《理论界》2005,(5):115-11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对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作出了精辟的阐释,确定了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告诉我们素质教育不仅仅是知识教育、智能教育,更重要的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一、历史教学与素质教育学习历史课程,可以使学生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历程,认识人类…  相似文献   

17.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创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一世纪,全球性的信息化浪潮滚滚而来,知识经济已经兴起,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知识经济时代,是全球知识分子素质和知识分子标准发生量的变化和质的扩增的时代。培养拥有经济知识的高素质的知识分子,是世界各国在知识经济时代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一个战略目标。任何一个国家要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首要条件就是拥有一大批知识产业的专门知识人才。中国要想在本世纪跻身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就必须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知识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关键在创新教育,创新教育不是以知识积累的多少为目标,而是以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激…  相似文献   

18.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国民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不动摇,关键就是要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目的不动摇。因此,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较稳定的道德理想、道德情感、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世界舞台上不同国家和民族为谋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正进行着日趋激烈的全方位的竞争,而这些竞争的关键则是国民素质和人才的竞争。随着社会走向信息时代,社会产业已经或正在实现由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的历史性转变,社会经济增长对科技进步与劳动者素质的依赖性日益提高。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和教育状况,已成为衡量其综合国力及进一步发展态势的重要指标。 处于世纪之交的中国,面对着严峻的挑战和空前的机遇,为了适应国际竞争和社会急剧变革的需要,为了使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不断有新的突破,我国教育应当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素质和开拓精神的人才,为此从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学方法、教育管理等诸多层面进行深入改革,逐步实现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由学科教育到综合教育、由学历教育到终身教育的根本转变。 一、素质的内在基础与核心——思维的心理结构 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使教育的主要作用不仅在于实现选拔功能,而尤其是在于普遍地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这一点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对素质教育的含义,人们尚有不同的理解。笔者认为,人的素质形于外而发于中,它体现在外部的一言一行,而其内在基础则是人的心理  相似文献   

20.
世纪之交,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在知识经济社会里,谁能持续地创造出更多的新知识、新技术并尽快地加以利用,谁就占据了经济发展的制高点、主动权和控制权。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创造和利用,必须依靠大量的创新人才。创新人才数量的多寡、质量的高低,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江泽民同志曾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许多专家和学者也曾尖锐地提出:不创新,就死亡。可见,要在即将到来的二十一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什么是创新人才呢?判别人才是否是创新人才,一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