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凡是都要适度,要注意掌握分寸。这样事情才能办好。度体现事物质和量的统一,是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在这个数量界限之内,事物的质保持不变,超出了这个数量界限,事物的质就发生变化。有三句成语说得好:一句叫做“适可而止”,就是说办什么事都要适度,在“度”允许的范围内活动,不能越度。另一句叫做“过犹不及”,意思是说,事情做过头了,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对的。再一句叫做“物极必反”,意思是说事物发展到极端,越过了度,就会走向反面。奖励也是如此。奖励得当,恰到好处,就能对事物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反之,奖励…  相似文献   

2.
质量互变规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度,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是用它来作为一定事物保持自己的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量的变化受制于这个数量界限——度的约束。当量在度所限定的范围内变化时,事物保持它的质的规定性,当量变超出度所限定的范围时,事物的质发生变化。但是这个数量界限究竟是由事物的什么来决定的呢?不同事物的度是不同的,又是因为什么呢?这些问题,用现在的度这个概念是解释不了的。可见度这个概念是非常笼统的。本文就上述问题作了一点初浅的探索,认为事物的结构决定了事物量变的数量界限即度。一个事物量变的度之所以是这么大,而不是那么大,是由事物的结构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度”常被人们拿来作为处世哲学中一个很玄妙的界限,《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哲学上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在这个界限内,量的增减不改变事物的质,超过这个界限,就要引起质变;“凡事有度”更是一些人用来迁就、阻遏事态深入进展的挡箭牌,我们工作中许多事情出现虎头蛇尾、有头无尾的结局常是因为这个“度”在作祟。当前,我们开展的反腐败在积小胜为大胜逐步扩大战果的同时,  相似文献   

4.
本章的中心是:通过对质、量、度以及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分析,揭示了量变和质变的复杂性,阐明了事物由于其自身的内在矛盾,在发展过程中,必然转化为自己的对立面。质量互变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一、质和量是任何事物都具有的规定性. 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没有一定的质和一定的量的东西是不存在的。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内在的规定性。量是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事物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的统一就是  相似文献   

5.
研究质变问题时,常涉及“度”与量变的“最高点”。有些同志认为“度”就是量变的“最高点”,“最高点”或“度”就是“事物保持自己的质的数量界限”,是“质变的开始”,“事物的质变是当事物的量变达到了一定的‘度’,即‘某一最高点’时候就开始了的。”(参见《江汉学报》1963年第2期柯彰同志《根本质变过程从何开始》一文)其实,“度”与量变的‘最高点”是两个不同的哲学范畴,不过它们有着紧密的联系。我们应该确切地把握这两个范畴的内涵,划清两者的界限,看到两者的联系,而不能将两者等同起来。  相似文献   

6.
“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质量互变规律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所谓“度”就是反映事物质和量的统一。在这种界限内,量的增减不会改变事物的质。事物发展超过这个限度,量的变化就会引起质的变化,这事物就会变为它事物。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我们经常遇到,“商品在市场的饱和点”,“企业的盈亏线”,“技术公差范围”等问题都是“度”这一哲学概念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运用和体现,可见“度”这一概念带有普遍客观的意义。“度这一哲学概念在企业经营决策的实际工作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如有的同志虽然重视定性分析,但忽视定量分析,不注意掌握大量信息,凭“老经验”、“想当然”办事,  相似文献   

7.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在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贯彻落实十五大精神的重要时刻,探索哲学的重要范畴─—“度”在解放思想中的效用,对清除解放思想的障碍,优化解放思想的成果,实现解放思想的功能目的,使第三次思想解放再创辉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就“度”在解放思想中的效用谈谈自己的看法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任何事物都有质和量的规定性,质和量的统一就是事物的度。存在决定意识,客观事物的度决定了观念的度,这样,解放思想也就有了自己的度。和其它事物一样,超出度的范围,解放思想就要发生质变…  相似文献   

8.
唯物辩证法量、质观新探刘贵欣长期以来,人们讲辩证法的量、质关系都要提到量和质是辩证统一的。但具体到量、质的定义内容,量和质相互作用的真实关系,则往往有许多肤浅、混乱之处。例如,一些教科书把量规定为:“表示事物的等级、程度、规模、范围等的规定性”,或“...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是什么?认清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是关系到坚持经济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正确地贯彻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原则的重大理论问题。为了弄清这个问题,首先必须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明确“本质特征”这个概念的内涵。按照辩证法的观点,事物的本质特征就是反映这一事物与其它事物相区别的、事物内部固有的质的规定性的特征。任何事物都有它内部固有的质,这个质是由它内部所包含的特殊矛盾所决定的。由于矛盾的复杂性,一个具体事物的质往往包含几个方面,是多种属性的总和,其中有根本的质和部分的质,主要的质和次要的质。而且,事物一定的质又是与一定的量相统一的;事物某些方面的量的  相似文献   

10.
一、生产力有没有质量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那么,生产力具有质量和数量的二重规定性,则是这一原理的必然逻辑结论。当然,生产力的质量和数量,在内容和表现等方面具有自身的特点,并不完全等同于哲学意义上的“质”和“量”的范畴。马克思在《资本论》第3卷中明确指出:“社会  相似文献   

11.
结构范畴是近年来共认为应该纳入哲学范畴的,而结构变化在量变质变规律里如何对待,却是迄今缺乏深入探讨的一个问题。 有的观点认为量变有两种基本形式,即“数量”的增减与“结构形式”的变化;也有的观点认为事物之结构只属于质而并不属于量,结构的变化其本身不是量变而只是质变,这样也就不考虑结构之量的特征了。对于这两种观点,在我国哲学界长期以来没有得到统一的认识(注)。笔者的浅见认为,前一种观点认为结构变化是量变的一种形式(文1),这是对的。但是,在这种观点里对“质”、“量”及其变化的概念认识还不够全面,因为除了“物质的数量”变化和“结构”变化之外,还有其他的量和量变的“形式”;而“数量”(什么的数量?是构成事物的物质的数量,还是结构的量的状况,亦或是事物其他方面特征的量的状  相似文献   

12.
关于“量”的反思──事物“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是事物量的规定性吗?李桂霜质和量是两种不同的规定性。质是事物的内在规定性,与事物直接同一;量是事物的外在规定性,与事物不是直接同一。但是量并不因为它是事物的外在规定就不重要。从认识上只有正确把握事...  相似文献   

13.
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经济现象亦然。保持经济现象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就是经济现象的度。陈云同志是正确掌握运用经济现象的度,坚持经济政策严肃性的典范。以五十年代中期的农产品提价为例。当时,提价的目的,是适当缩小工农业产品价格上的剪刀差,适当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这一政策的质的规定性,要求量上的适度。怎样掌握这个度呢?陈云同志提出:“提价的范围,只能限于那些收购价格过低影响生产发展的农产品。”要“考虑粮食和经济作物的比价,防止经济作物提价过多而挤了粮食”,这是“必须  相似文献   

14.
《社会科学》第二期登载的孔幼贞同志的《论“度”》,读了很有教益,但也有些不同看法。为了弄清这个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的“古老的概念”,这里也谈一点肤浅的看法,并与孔幼贞同志商榷。 一个事物的“度”要从这个事物本身去找 度,是事物的质和量的统一。因此,它不存在于事物之外,而存在于事物之  相似文献   

15.
唯物辩证法的质量互变规律表明: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都是量和质的统一体,事物的发展变化总是表现为由量变到质变,又由质变到量变的过程.对于我们的各级干部来说,这是一个常识.  相似文献   

16.
论政治文明的质、量、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孟迎辉 《社会科学》2002,23(12):8-11
任何类型的政治文明都具有质和量的内在规定性。政治文明的质即政治文明的阶级性 ,是我们认识某种政治文明的起点 ;政治文明的量指每一种政治文明实际发展的程度和水平 ,使我们对政治文明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政治文明的度是质与量的统一 ,是保持政治文明特定质的量的限度。把握政治文明的度使我们可以正确认识资本主义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从而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度”是辩证法的重要概念,也是社会生活和自然科学中的重要问题。教科书称“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是质与量的对立统一。虽很概括,但却比较抽象,面对现实问题难以说清。如:中国现阶段所有制形式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那么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质的量的限度、幅度,到底是保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量的限度、幅度,还是允许非公有经济形式存在的量的限度?还是这些限度的总称?什么是中国社会适度的经济增长速度?为什么经济增长的最高速度,却不是中国社会所需的最佳适度值?要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对“度”…  相似文献   

18.
刘毓临(《攀登》,97·1)认为,最佳适度原则就是根据主体需要、认识、选择、控制、“创造”客体的质的数量区域、范围界限、顺序原则。它与联系和发展的原则一样,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它不仅是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论原则,而且是有效行动的最佳方法论原则;它也是学习唯物辩证法所要掌握的总体性的方法论原则。掌握了最佳适度原则,能更有效地指导我们今后的实践活动。最佳适度原则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19.
关于物质的无限可分性佟桂琴,郑克物质无限可分性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很重要的原理。辩证法讲“分”,就是指“一分为二”,指事物内部的矛盾,指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形而上学否认事物内部的矛盾,认为“一”就是“一”,是不可分的。辩证法也讲“一”,但辩证法认为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视角,立足于国民经济好与快的辩证关系,认为:科学发展观视角下国民经济好与快是整体的、综合的、全域的、持续的,体现着整体与局部的辩证关系;是经济发展中主次矛盾地位变化后,解决矛盾方法的重大调整,体现着矛盾特殊性;好是国民经济质的规定性,快是国民经济量的规定性,又好又快是国民经济质和量的统一及质量互变规律的反映;国民经济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的发展理念、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体现认识辩证运动规律,凸显了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