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列宁的"美国式道路"思想是关于农业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它是列宁在研究、指导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中提出来的.在这一理论里,列宁较详尽地阐述了"美国式道路"发生的历史前提、基本特征等,具有时代特征,至今仍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 “遵循着马克思的理论的道路前进”列宁在论述马克思的理论是客观真理时指出:“遵循着马克思的理论的道路前进,我们将愈来越接近客观真理(但决不会穷尽它);而遵循着任何其他的道路前进,除了混乱和谬误之外,我们什么也得不到。”马克思逝世以来一百年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我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都证明列宁的这一论断是完全正确的。当前,在我们党和  相似文献   

3.
齐泽克在批判资本主义意识形态霸权的过程中提出了“重复列宁”的斗争策略和行动主张,这是他在理论领域呈现“列宁转向”的显著标志。齐泽克“重复列宁”思想具有特殊的理论意蕴,正是列宁身份的特殊性、意志的坚定性及其对资本主义自由民主观的绝然批判性,使齐泽克认为“重复列宁”有助于丰富和强化他的行动理论,赋予行动理论以回溯性历史辩证法,并使之成为突破资本主义象征秩序的致胜法宝。齐泽克之所以提出并反复强调“重复列宁”,是为当代欧洲左翼谋求一股革命态度和理论勇气,使之能够突破和批判后政治时代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霸权,为构建“新无产阶级革命”提供崭新思路和实践策略。齐泽克提出的“重复列宁”思想,具有一定的思想冲击力,在西方思想界成功实现了博人眼球的目的,但是,在革命实践方面,却并未取得任何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4.
列宁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探索了一条俄国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即用革命手段取得实现社会主义的政治前提的基础上创造建设社会主义所需要的文化水平的道路,而俄国的文化滞后成了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严重障碍和列宁思想中的困惑和忧虑,列宁对“文化革命”的思考对于一个后起的,但正以迅速的步伐走向现代化进程、走向“知识社会”的中国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有学者指出列宁的群众观是“悖论式的群众观”,认为列宁一方面将群众视为历史的推动力量;另一方面,列宁的党的先锋队理论又在理论和实践中有意无意地漠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人民群众视为一种“盲目自发的力量”,并提出列宁的“灌输论”将工人阶级视为“愚昧无知”的群众,把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变为革命知识分子的事业等观点。[1]186从三个问题入手对此观点进行反驳以澄清列宁的先锋队理论。第一,驳工人阶级“愚昧无知”说;第二,党的先进性不意味着党“凌驾于群众之上;第三,党的先锋队性质不否认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民主制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民主制的理论与实践高放一、列宁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民主制”在学习和研究列宁思想遗产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说,再没有比社会主义民主制更加重要的问题了。这是因为:第一,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之后,有不少人认为那是由于苏联东欧国家长期坚持列宁式的...  相似文献   

7.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对俄国社会主义道路和发展阶段作了三方面的探索:一、提出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过渡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二、提出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模式;三、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发展阶段作了创造性探索。列宁的上述思想,成为我党和邓小平同志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对列宁刑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刑法的“死缓”制度 ;二是坚持列宁“对罪犯实行强制劳动”的基本观点 ,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改造第一 ,生产第二”的劳动改造罪犯的刑事政策和实践措施 ;三是在治党方面 ,坚持和完善了列宁“从重惩处党员干部犯罪”的刑事法律理论。  相似文献   

9.
尼·伊·布哈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曾经称他为“党的最大的理论家”、“全党所喜欢的人物。”他生活在列宁时代,经常受到列宁的教育和指点,是列宁志同道合的同志和战友,他曾经同列宁一道探索过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列宁逝世后,他成为列宁新经济政策思想的阐释者和捍卫者,并为探索正确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洒下了热血。在当今,为了全面研究列宁的思想,特别是他的晚年思想,回击修正主义思潮的攻击,更好地坚持和发展列宁主义原则及其创立的社会主义,我们有必要研究布哈林,并  相似文献   

10.
尼尔.哈丁是西方“列宁学”著名的理论家,他在列宁主义的历史起点和思想来源上提出了一种不同于其他西方“列宁学”家的理论解释和观点。他认为列宁主义产生于1914-1917年间,是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理论反应,列宁主义的思想来源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教条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产物。哈丁虽然在总体上因受其政治意识形态的偏见的影响而不能给予列宁主义以真正科学的理解和客观的评价,但他所提出的一些具体理论观点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对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列宁和列宁主义具有参考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列宁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和反殖民主义革命理论 ,形成了系统的关于帝国主义时代民族殖民地问题的理论 ;把东方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发展前途 ,引向社会主义的光明方向 ,提出了“非资本主义道路”理论 ;对东方国家特别是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和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寄予了殷切的期望  相似文献   

12.
实行“租让制”是列宁的伟大首创,也是列宁对外开放思想核心内容。作者从实行租让制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必须坚持的原则、政策与策略三个方面对列宁“租让制”对外开放思想进行了全面阐述。今天研究与继承列宁这一宝贵思想遗产,对于我们不断深入发展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事业仍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作为人类历史上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中国正经历着广泛而深刻的现代化变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世界现代化历史上未曾有过的伟大实践,在客观上为中国学界提出了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学者们有必要直面发生在特定时空中的“中国现象”并进行学理化阐释,从中提炼出逻辑自洽、具有原创性的标识性概念,从而为“中国现象”提供一个合理的理论身份。2023年4月23日,吉林大学“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政治学阐释”创新团队召开了主题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学理阐释”的学术研讨会,本组笔谈文章是在5位与会学者发言的基础上完善而成的,其中4篇文章是围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新型现代国家构建问题进行的学术思考,1篇文章是对现代化理论的反思。希望这些讨论能够引起学界对该问题的重视并展开进一步的研究,为构建既高度契合时代精神又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国现代化理论体系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4.
作为人类历史上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中国正经历着广泛而深刻的现代化变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世界现代化历史上未曾有过的伟大实践,在客观上为中国学界提出了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学者们有必要直面发生在特定时空中的“中国现象”并进行学理化阐释,从中提炼出逻辑自洽、具有原创性的标识性概念,从而为“中国现象”提供一个合理的理论身份。2023年4月23日,吉林大学“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政治学阐释”创新团队召开了主题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学理阐释”的学术研讨会,本组笔谈文章是在5位与会学者发言的基础上完善而成的,其中4篇文章是围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新型现代国家构建问题进行的学术思考,1篇文章是对现代化理论的反思。希望这些讨论能够引起学界对该问题的重视并展开进一步的研究,为构建既高度契合时代精神又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国现代化理论体系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5.
作为人类历史上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中国正经历着广泛而深刻的现代化变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世界现代化历史上未曾有过的伟大实践,在客观上为中国学界提出了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学者们有必要直面发生在特定时空中的“中国现象”并进行学理化阐释,从中提炼出逻辑自洽、具有原创性的标识性概念,从而为“中国现象”提供一个合理的理论身份。2023年4月23日,吉林大学“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政治学阐释”创新团队召开了主题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学理阐释”的学术研讨会,本组笔谈文章是在5位与会学者发言的基础上完善而成的,其中4篇文章是围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新型现代国家构建问题进行的学术思考,1篇文章是对现代化理论的反思。希望这些讨论能够引起学界对该问题的重视并展开进一步的研究,为构建既高度契合时代精神又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国现代化理论体系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6.
李萃英  王立忠 《齐鲁学刊》2000,3(5):106-109
“跨越”型社会主义理论来源于马克思的一个 设想,即“跨越”设想。因为重大理论问题没有解决,所以马克思只是开了个头即把它否定 了。列宁发现了“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实现了“跨越”型社会主义的第一次飞跃;毛泽东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完成了“跨越”型社会主义理论的上篇;邓小平重新探索“跨越”型社会主义的道路,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实现了“跨越”型社会主义的第二次飞跃并完成其理论的下篇。  相似文献   

17.
作为人类历史上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中国正经历着广泛而深刻的现代化变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世界现代化历史上未曾有过的伟大实践,在客观上为中国学界提出了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学者们有必要直面发生在特定时空中的“中国现象”并进行学理化阐释,从中提炼出逻辑自洽、具有原创性的标识性概念,从而为“中国现象”提供一个合理的理论身份。2023年4月23日,吉林大学“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政治学阐释”创新团队召开了主题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学理阐释”的学术研讨会,本组笔谈文章是在5位与会学者发言的基础上完善而成的,其中4篇文章是围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新型现代国家构建问题进行的学术思考,1篇文章是对现代化理论的反思。希望这些讨论能够引起学界对该问题的重视并展开进一步的研究,为构建既高度契合时代精神又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国现代化理论体系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8.
作为人类历史上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中国正经历着广泛而深刻的现代化变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世界现代化历史上未曾有过的伟大实践,在客观上为中国学界提出了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学者们有必要直面发生在特定时空中的“中国现象”并进行学理化阐释,从中提炼出逻辑自洽、具有原创性的标识性概念,从而为“中国现象”提供一个合理的理论身份。2023年4月23日,吉林大学“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政治学阐释”创新团队召开了主题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学理阐释”的学术研讨会,本组笔谈文章是在5位与会学者发言的基础上完善而成的,其中4篇文章是围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新型现代国家构建问题进行的学术思考,1篇文章是对现代化理论的反思。希望这些讨论能够引起学界对该问题的重视并展开进一步的研究,为构建既高度契合时代精神又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国现代化理论体系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9.
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列宁在为《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一文准备的写作大纲中写下了如下的一段话: “乐于吸取外国的好东西:苏维埃政权十普鲁士的铁路管理制度+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等等等等++=总和=社会主义。”这个公式,反映了列宁对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一贯思想,表明了他对在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目标和追求、道路和手段,完全可以认为这是一个建设俄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公式。  相似文献   

20.
伊林.费切尔是西方马克思学家、德国民主社会主义者,关于列宁主义的认识是他思想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他认为,列宁在马克思与黑格尔之间建立了新的联系,但列宁接近黑格尔的辩证法是有限度的;列宁将辩证唯物主义扩展为具有约束性的无产阶级世界观;列宁在以暴力实现马克思的绝对自由的道路上使自由逐步沦丧;工会是共产党与群众之间建立联系的传统装置。我们对他关于列宁主义理论本质的认识是不能同意的,但整个说来有助于我们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及其理论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