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晶 《东岳论丛》2020,(8):34-40
生态文明是一种超越了工业文明的新型文明形态,其价值目标是否定工业文明追求资本无限增长的发展观、人与自然对立起来的机械的哲学观和世界观、对商品交换价值虚假追求的消费主义生存方式以及个人主义的价值观,继承工业文明的技术成就,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生态文明的建设应包含经济发展、制度法规、环境保护、生产生活等多方面的要素,单纯的技术生态化并不能形成生态文明。工业文明是不可持续的黑色文明,生态文明无法从中过渡而来。当前,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要强调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注重转向绿色生产与生活的可持续发展,重视建构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3.
产业结构的生态化是生态文明理念下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内容.贵州服务业总体水平较低,传统服务业比重偏大,新型业态发展不足,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较明显.基于生态文明理念的贵州服务业优化要提高服务业比重,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并对传统服务业进行生态化改造.促进贵州服务业的生态化发展需要通过体制改革,法律、法规建设,引进和培育人才,加强技术支撑以及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等政策、措施实现.  相似文献   

4.
网络生态文明作为人类第二生态文明产生于世界的第三次二重化,是人类超越生存困境的新的理论诉求和实践尝试,是人类试图冲破各种历史必然性,走向自由与和谐的最新努力.它形成了全新的文明范式:虚拟性、信息化、精神自由性与和谐共享性.它是一个真正体现人的主体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文明,是张扬人的理性和智慧的文明.  相似文献   

5.
董嫱嫱 《兰州学刊》2006,3(7):194-197
建设高度的生态文明,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用什么样的思想指导我国高校中生态文明教育是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第一次科学地回答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并构成了生态文明教育的指导思想。因此应当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作为我国高校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生态文明思想蕴含着生态文明制度的内涵,是中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根本保障和理论基础。当前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中面临的主要诘难与挑战是微观具体生态文明制度的严重缺失。基于邓小平生态文明思想,人们应深刻反思微观具体生态文明制度的缺失,并从科学的绿色政绩考评制度、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制度、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创新制度、生态文明建设的市场机制、生态文明建设的公众参与制度等方面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7.
生态管理理论对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文章基于生态管理理论的视角分析了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要素主要包括五类,并详细分析了各类主体作用于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式——政府主要通过政策和法律制度,企业主要通过经营理念和方式,学术机构主要通过创新和人才培养,ENGOs主要通过监督和倡导生态,社会公众主要通过自觉和参与意识。基于以上分析,构建了基于生态管理理论的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模型,并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机制包括协同机制、竞争机制、学习机制和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的人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生态原本是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结构与联系,它是完全按照自然法则变化发展的,根本不涉及文明与否的问题;一旦进入"文明"的视域.生态问题就不仅仅是自然界内在的关系,而主要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是人与人的关系了.生态问题说到底是人的问题.既然生态文明是由人的问题引起的,并且最终指向人的生存和发展,那么,要建设生态文明,就必须对人自身的观念、行为作出深刻的检视.增强"生态自觉".为此,有必要对有关人的一些重要认识问题,如主体地位与主体作用、目的与手段、需要与消费、物的尺度与人的尺度等关系问题,作出进一步的清理和把握;同时应在实践中注意解决好这样两个实际问题,即利益问题和制度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生态美学是一种具有生态维度的新审美观,是生态文明的产物,且生态美学学科的发展将有利于实现人类用"整体观"视野看待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有利于促进人类"诗意栖居"的生存观、可持续的社会发展观和"生生之美"的文化进步观的实现,生态美学的生态文明意义莫过于此。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是当代一个重大而紧迫的发展课题。生态文明体现着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在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推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就要转变发展观念,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建立决策与发展机制;完善相关政策与法律,建立生态治理机制;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1.
陈岗  刘会齐 《兰州学刊》2012,(1):173-178
人类文明的演进与人类的信息传递模式息息相关,当前学术界已经就互联网发展趋势与生态文明的趋势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已经取得可观的科研成果;但是就互联网的发展与生态文明的演进之间的关联性尚未开展深入研究;文章的研究成果弥补了这个领域的缺陷,探讨了基于互联网发展模式的生态文明演进,认为互联网的发展对生态文明的演进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对于生态文明的优化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高职绿色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雷 《南方论刊》2010,(11):85-86
生态文明,又称绿色文明或环境文明,是21世纪崭新的文明形态,是科学发展观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基于生态文明理念的高职绿色教育是深化高教改革、提高绿色意识,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在高职教育中有机地融入绿色教育理念是时代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自此,生态文明上升为国家战略.城市作为生态文明战略实施的重要空间载体,其建设管理情况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生态城市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基于生态文明理念,对我国典型生态城市贵阳、厦门、深圳进行了比较分析和模式总结.  相似文献   

14.
彭秀兰 《学术探索》2012,(2):186-188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关于人与自然之间辩证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包含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和谐的重要主题,这对我国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应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指导,同时遵循科学性、综合性、实践性、发展性等原则,以确保教育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15.
16.
论制度文明与生态文明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人类社会的文明不仅仅只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还包括制度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制度文明可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协调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全面加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 ,努力提高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和生态文明的水平 ,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促进人类文明进程的向前推进 ,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和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7.
《江西社会科学》2014,(7):206-211
人类向自然的索取、掠夺以及废弃物排放超过了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限度,给世界带来严重的生态灾难,从而引起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性别不仅是一种分类方式,也是权力关系的表现方式,男性与女性在生理、心理、角色期望、社会地位、劳动分工等方面的差异,造就了各自在生态问题中不同的意识、需求和作用。生态文明意识是文化价值的选择,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不同社会性别在转向价值关系过程中产生不同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加强当代中国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董嫱嫱 《兰州学刊》2005,(1):296-297,293
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我们不得不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党的十六大正式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范畴,作为跨世纪人才的当代中国大学生,面对当前的形势,必须具备生态文明意识和观念,这就对现代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但又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本质上说,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社会问题。把生态文明建设落实于制度建设,标志着生态文明建设从注重理念、理论建设发展到制度建设的新阶段。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目标既要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又要能够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主要包括三大类型的制度:第一类属于政府监管性制度;第二类是以市场主体交易的形式来实施的制度;第三类属于救济性制度。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途径是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各种制度;理顺生态文明建设管理机构之间的关系;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试点实践。  相似文献   

20.
提高生态消费力,有利于提高人的素质,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促进三大消费力、三大文化协调发展,促进社会文明。我国当前生态消费存在不少问题,要从文化的高度提高生态消费力,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发展生态产业,优化消费环境,发展生态文化,弘扬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