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消费主义霸权统治的生存论代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全球化扩张,消费主义正在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蔓延。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以挥霍性消费为基本特征的消费社会。消费已经背离了需要和使用价值而成为“异化消费”。作为一种社会主流文化观念的价值体系和生活态度,消费主义成为消费社会的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正在成为资源匮乏、环境危机的催化剂,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可持续生存。  相似文献   

2.
李琴 《学术界》2006,46(2):89-96
消费主义文化是一种有关消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把消费当作唯一目的,为消费而消费。消费主义背离了消费是满足人需要、促进人发展的手段,是一种极端的文化现象。本文从唯物史观出发,评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符号论学派、社会学和人类学学派对消费主义文化所做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指出,消费文化最终将回归到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和享受为中心,成为促进人类全面发展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3.
李伟斌 《理论界》2011,(9):82-83
消费主义的核心是欲望。这样一种消费主义是西方文明特有的社会经济现象。但是当前国内所谓的"消费主义"只是借用西方的这样一种消费方式来刺激国内经济增长的权宜之计。本文通过对当前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方式的简要分析欲说明当下国内所谓的"消费主义"的"外来"的文明特性和由此引起的中国建立消费主义的长期性(并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现象)———向消费社会和消费经济的转变。从分析中可看出,中国还未进入以庞大的中产阶级为消费主体的消费社会,也还未实现由工业经济向消费经济的转变,所以当下国内并不存在一个成熟的消费主义。  相似文献   

4.
消费主义批判与消费伦理之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消费社会"主导价值观的消费主义是"资本逻辑"的必然.消费主义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态势的同时,也使现代社会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危机、社会危机和精神危机等伦理困境,表征着消费主义的局限性.这一局限性成为消费主义批判的逻辑前提.反思、消解、超越西方的消费主义,自觉地建构"合理的"消费伦理,有助于推进正处于由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过渡的当今中国社会"健全的"发展和新型的社会秩序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关于适度消费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提出“适度消费”的观点主要基于三种考虑,它们大体上分别对应于经济学、环境学和心理学。从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界定适度消费的基本内涵应该既包括量的规定性,也包括质的规定性。有鉴于目前我国社会的消费状况,不仅要反对和抵制某种程度上出现的消费主义,而且要建立适当的机制,解决消费不足的问题,促进社会均衡消费,以此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指出"物的依赖性"社会形式一方面造成人们之间的全面依赖,另一方面引起社会关系的普遍物化。消费主义的本质是物质主义,其产生和发展深植于"物的依赖性"社会之中,是人类在"物的依赖性"时代所遇到的生存困境,扬弃"物的依赖性",实现"以人为本"是超越消费主义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7.
作为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基石,经济人假设沿袭了经典力学的决定论思维方式,从而否定了人类的自由和选择能力。运用萨特的存在论现象学方法可以证明,自由内在于人的存在,即使在日常消费活动中,自由也会以焦虑的形式体现出来。偏好并不能决定消费者的行为,他有处理自己偏好的自由。对经济人假设的传统批评也是决定论式的,尽管引入了利他因素,但并不能使经济人假设更贴近现实。利己与利他均是人的自由选择。主流经济学无法通过修正经济人假设得到改善,反而可能更严重地遮蔽真相。  相似文献   

8.
消费主义作为现代社会的基本存在结构,本质上与资本的内在逻辑相一致。在消费主义下,个体以消费来建构并诠释生存的意义,个体生存逐渐消费化。消费主义的消费是异化的消费,导致人的钝化、单向度化与物化,并造成人类生存危机。  相似文献   

9.
论重建“适度性”消费伦理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消费主义是西方发达国家普遍盛行、发展中国家部分民众也在仿效追随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它以“多买多用多扔”的生活方式和“多多益善”的价值观念为特征。消费主义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心理和精神需求的满足和有意义的幸福生活 ,却给我们带来了深重的环境灾难 ,是地球的资源和环境无法承载的生活方式。要摆脱人类面临的生存困境 ,就必须重新选择我们的生活方式以及价值理念 ,从消费主义转向“适度性”伦理。适度性伦理要求我们的消费生活以质量型、生态化、均衡性为基本特征 ,追求人类需求与自然需求的和谐、人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均衡、代内需求和代际需求的公正公平 ,最终建立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共存的可持续发展社会。  相似文献   

10.
马慧景 《河北学刊》2008,28(1):158-161
资源与环境问题是21世纪经济增长的最大制约和亟待解决的难题,20世纪末循环经济以其可持续发展的特性成为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实际上,循环经济的发展体现出主流经济学方法论上存在的不足,这也正是资源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本文通过对循环经济与传统主流经济学的比较,分析了传统主流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论存在的不足,进而探讨了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应如何进一步完善经济学方法论体系。  相似文献   

11.
所谓主流经济学,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各种经济学说中占支配地位,并代表着这一时期经济学发展方向的学说。在实践中,主流经济学对当时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影响很大,从这个意义上讲,又可以把它叫做官方经济学。主流经济学可以是指某一个人的学说,也可以是指某一个流派的学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经济学说占据主流经济学的地位。由于在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中,国家干预主义和经济自由主义这两种思潮的对立和斗争贯穿全部历史,每一种经济学说最终都可以归结为国家干预主义或经济自由主义两个不同的学派,因而,所谓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发展,也就变成为不同时期究竟是国家干预主义占主流地位,还是经济自由主义占主流地位的问题。 综观西方经济学发展的全部历史,每一种经济学说的产生和发展都是由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决定的,哪一种经济学说居主流地位,也取决于当时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2.
两种经济学范式在人性假设上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春玲 《兰州学刊》2005,1(1):98-101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经济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作为两种不同的经济学范式在对经济行为主体--人性假设问题上两者迥然有异."经济人"是西方经济学对经济行为主体的最基本的假设,这一假设在逻辑上发展成为"经济人假说"并成为西方经济学赖以建立和发展的理论前提和基石."社会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经济行为主体的假设,这一假设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从社会属性的角度去认识人性及其本质的出发点.本文试图从经济学中的人性假设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异同,并从中得出对发展和完善经济科学有益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3.
消费主义是西方发达国家普遍流行的一种社会道德现象,其特征主要表现为不断刺激人的贪欲,满足人的虚荣心理及对资源的严重消耗等。随着消费主义思潮对中国的影响,在大学生中出现了一味追求时尚消费、超前消费及炫耀性消费等消费主义的倾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运用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合理消费。  相似文献   

14.
经济学研究的是具体社会关系下人的理性行为以及人类行为造成的经济现象,由于不同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下的人类行为机理存在很大的差异,从而会产生了不同的社会现象;因此,经济学具有强烈的本土性,其理论的构建和发展必须建立在本土行为机理的契合性基础之上。事实上,经济学本土化在经济学学说史中是非常突出的现象,英国和法国长期以来就因为文化传统的差异而形成了不同的经济学风格,德国经济学也因文化和经济环境的原因而产生了影响深远的历史学派。显然,现代主流经济学植根于西方社会的文化和心理,其理论假设和分析框架都是基于西方根深蒂固的自然主义思维;因此,中国经济学的范式构建就需要将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与中国人的行为机理契合。  相似文献   

15.
试论消费主义文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消费主义文化背景下的消费特点消费主义文化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原理”促进了西方战后的经济复苏和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人们消费观念的重大变化,即认为经济发展的首要目的是生产和消费更多的消费品,不消费就衰退,消费越多越幸福。到了60年代末,这种消费信条已经从美国扩展到了西欧和日本。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推进,消费主义理念在东欧、中欧、印度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得到迅速的传播,由此导致全球消费浪潮的兴起,消费社会的到来。在消费主义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出现了不同于已往的新特点。诱…  相似文献   

16.
西方主流经济学一般是以亚当·斯密为创始人,中间经过大卫·李嘉图、约翰·穆勒、边际学派、凯恩斯直至自称是集大成者的萨缪尔逊。该流派主要研究和解决国民财富的增长、国民收入的增长和国家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等系列问题;其采用描述方法叙述和解释经济现象和经济矛盾,并且努力寻找解决经济矛盾的技术手段。因此,可以说它是集理论、方法、观念和政策为一体的经济理论体系。由于西方主流经济学具备了独特而又显著的三个特征,使它在现代西方经济学各流派纷争的200多年间,在西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占据了主导地位;并且是西…  相似文献   

17.
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看,无论在心理还是行动上,中国社会的"仇富"行为都不比西方社会更严重;而且,在当前中国社会中,"虐穷"行为远比"仇富"心理更为严重。但是,很多经济学人却往往置"虐穷"行为于不顾,而热衷于大肆宣扬和抨击中国社会存在所谓的"仇富"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就在于这些经济学人深受现代主流经济学中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信条所支配,它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学教条运用到人类社会之中,从而将市场经济中的一切行为都视为理性的,将市场机制下财富分配都视为公正合理的,并将社会大众要求改革的思潮贬斥为非理性的。同时,这些经济学人之所以信奉现代主流经济学及其社会达尔文主义思维,很大程度上又在于他们狭隘的知识结构,从而缺乏审视和批判流行学说和思维的学术能力。  相似文献   

18.
论信息消费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消费主义的一种特殊形态,信息消费主义是信息时代来临和消费主义兴起的产物.信息消费主义主要表现为对信息及其衍生品的一种过量需求甚至畸形与病态的消费活动,其根源体现在技术和生产力的转型以及社会文化观念的变迁,也是对"信息生产主义"困境的一种应对.信息消费主义对社会和人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现实的和潜在的负面影响,它导致信息的价值被扭曲、消费的意义丧失以及人的异化,因此需要通过积极推进正确的信息消费价值观和建设健康的信息消费文化来加以避免.  相似文献   

19.
朱富强 《学术研究》2023,(6):97-105
中国经济学的范式构建不能局限于对具体实践的经验总结,更主要是能够推动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这就需要为中国经济学范式构建坚实的社会和行为基础,其中的关键则在于辨识儒家文化的高次元精神和低次元具象。高次元精神是指具有高度自觉、自我改造和批判性反省特质的精神,但这种具有生命力的高次元精神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蜕变为低次元的社会具象;相应地,普罗大众往往会被这种社会具象所遮蔽而认识不到高次元精神,对文化传统持完全否定和批判的态度。剖析的三个典型例子显示,对待传统文化不能抱有历史虚无主义,不能以现在的认知和制度去苛责古人。西方社会的学术和理论根植于西方社会的时代背景和西方人的文化心理,中国经济学人不应热拥西方主流经济学而极力否定中国经济学的独特性,应将现代经济学理论嵌入到儒家文化和行为机理之中,构建具有极强洞察力和生命力的中国经济学范式。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思潮,消费主义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消费主义推崇对物质产品的挥霍性消费,不仅将人变成了物的奴仆,而且对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节俭美德是张弛有度的生活智慧,在人类可持续发展理念成为全球共识的背景下,节俭已从个人的、家庭的美德上升为一种人类整体的伦理,从一般日常消费生活的层面提升到社会和谐发展与人类生存境遇的层面.倡导和践行节俭美德不仅与个人生活质量的高低有关,而且关系整个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发展前景.面对消费主义文化的广泛影响和全球生态环境危机的不断加剧,如何看待消费与经济社会发展、消费与人类美好生活需要之间的关系,就成为必须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而走节俭型适度消费之路无疑是一种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