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国伟  董玮 《东岳论丛》2019,40(2):94-10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保障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标志。新时代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需要注重减贫方式从外源向内源的转变,把绿色减贫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支撑和主要组成部分。绿色减贫是生态资本Cn在马克思资本循环理论中的创新应用,生态资本投资机制的实现是绿色减贫的关键,我国当前绿色减贫的市场机制还不完善,存在生态资本投资收益显著不匹配等问题,应从完善生态资本投资交易市场、协调绿色减贫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中国绿色减贫的路径创新。  相似文献   

2.
论绿色消费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绿色消费象征着人与自然、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也象征着社会文明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倡导绿色消费,是世界消费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消费发展的主旋律。本文从绿色产品、居民消费观念、市场管理、生态环境和环保教育五个方面提出了发展我国绿色消费的战略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人类绿色发展指数的测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人类发展指数,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两大维度同等重要的基础上,构建的"人类绿色发展指数",以12个元素指标为计算基础,测算了123个国家绿色发展指数值及其排序。人类绿色发展指数的理念与测算方法,可能为中国和世界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论生态文明与绿色精神文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态文明是反映精神文明状况的一面明镜。生态文明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生态文明对于保证人的身心健康 ,满足人的审美等精神需求 ,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帮助人们建构科学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科学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都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充分吸纳生态文明内容的精神文明是充满绿色的精神文明。创建绿色精神文明需要观念和制度的保证系统。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着人民的福祉和民族的未来,是中国经济实现从“快”到“好”以及从“好”到“美”的重要转折.政府采购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可以发挥促进节能环保、激励技术创新等政策功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政府绿色采购由于具备解决环境保护领域的“市场失灵”问题、对倡导绿色消费具有示范效应以及可以降低绿色产品的成本和价格等特点,因而必将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扮演“领头羊”和“示范器”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6.
建设城市生态文化,构建城市绿色文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态文化本质上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型文化,核心就是人类的环境意识,是人类谋求社会经济与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绿色文明是可持续发展下必然选择的文明形态。建设城市生态文化,是构建城市绿色文明的必要条件和保障。  相似文献   

7.
8.
9.
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的形成经历了产生、发展与成熟三个历史阶段: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对资本主义的绿色批判等思想寓意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的产生;毛泽东的勤俭建国、绿化祖国等朴素的绿色发展理念、邓小平对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的探讨、江泽民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的不断深化;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与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等思想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0.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生态文明,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镇化建设全过程,必须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扭转片面追求发展速度的倾向;优化城镇规划布局,突出生态环保在城镇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快城镇绿色转型,构建集约高效、循环低碳的城镇生产体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加快形成推进城镇绿色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1.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高职绿色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雷 《南方论刊》2010,(11):85-86
生态文明,又称绿色文明或环境文明,是21世纪崭新的文明形态,是科学发展观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基于生态文明理念的高职绿色教育是深化高教改革、提高绿色意识,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在高职教育中有机地融入绿色教育理念是时代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2.
闫缨 《学术探索》2012,(5):51-53
合理的消费理论和消费模式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有效节约资源、保持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绿色消费提倡以绿色生产促进绿色消费,以绿色、自然、和谐、健康为发展的宗旨。在云南生态文明排头兵的建设中绿色消费模式的构建极其重要。然而绿色消费理念和行为成为人们生活的主导需长时间的努力,要有政府的政策指导和有效激励机制的贯彻,侧重于社会、经济、生态的协调发展,以及对公众绿色消费意识的培养引导。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党的十八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一,应贯穿到国家建设的各个方面中去。本文在探索生态文明与绿色旅游的辩证关系和分析茂名发展绿色旅游有利条件的基础上,从生态文明的高度为发展茂名绿色旅游提出一些可行的措施建议,为破解茂名旅游产业发展难题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低碳经济追求经济发展与人居环境的协调平衡,是当今人类面对发展困境的一种解决方案.低碳经济所致力的正是经济发展在生态文明影响下的绿色尺度,它表现为生态经济目标、生态经济技术、生态经济方式与生态经济效果.低碳经济与生态公民的理念处于一个渐进式的观念联合之谱系中.生态公民在实现低碳经济、维护生态平衡、实现生态和谐社会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生态公民有利于我们在相应的人之向度上发展低碳经济的模式.生态公民这一概念在公共哲学的思维背景中产生,在全球低碳经济的环保运动不断凸显的社会背景下发展.生态公民身份,在更实质意义上被视为一种参与机制,是对更整全意义上的生态共同体所做出的契约式安排.它规约了生态人转化为生态公民的转化渠道,是对一种相对普遍的生态社会结构的完善.生态公民的低碳经济理念从更整全的角度可解读为战略思维、哲学思维、经济思维、政治思维、教育思维、文化思维、人道思维、权利思维、道德思维等内涵.  相似文献   

15.
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一脉相承。乡镇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单元和基层单位,承载着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重大使命。当前,我国乡镇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着政策法规不完善、思想认识不到位、资金投入不足、评价体系尚未建立、产业结构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对此,要根植绿色发展理念,建立绿色治理体系,强化金融支持,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文明评价体系,大力培育生态产业,优化乡镇产业结构,促进乡镇走上绿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政府、企业、农民三大青海藏区产业减贫的主体进行分析发现,政府是产业减贫的主导力量,企业是产业减贫的中坚力量,农民是产业减贫的基础力量。在青海藏区产业减贫的发展当中,在政府和企业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十分必要。基于对政府、企业和农户的主体性分析,提出藏区产业减贫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青海生态地位特殊、是国家重要的安全屏障,近年来,青海由经济发展为主逐渐转向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共同推进,尤其是"十三五"以来,转向以生态保护优先理念谋划推进经济发展、社会保障、民生改善多赢的格局。基于此,在详细分析青海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转变的基本条件,探析青海绿色崛起潜力的基础上,提出了推动青海绿色崛起,走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的路径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以来,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越来越受到重视。就消费而言,要从整体上推动绿色消费。发展绿色消费是我国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生态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针对我国在推广绿色消费方面面临的困境,提出深入推进绿色消费的可行性路径,促进形成绿色消费方式和生产方式,努力推动我国绿色消费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绿色发展是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发展需要多策并举。推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化是实现我国绿色发展的关键举措,同时还要从政策支持、制度保障与促进机制入手积极推进绿色发展。要完善绿色财政、税收政策和绿色金融政策;健全环境法律制度和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为绿色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加强绿色市场的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健全实现绿色发展的制度决策机制、管理协调机制以及监督考核机制等,从而全面提升绿色发展各项举措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如果以现代化进程为轨迹,以环境行为为评价标准,目前人类至少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着田园生活、竞生生活、物欲生活和绿色生活四种生活方式,四种生活方式具有截然不同的特征。在现代化的背景下,人类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某种生活方式,也存在主动选择某种生活方式的可能。现代化赋予了人们在价值塑造、信息传播、行为选择等方面的主动性,因此,人们有条件在实践中不断构建绿色生活方式。同时,绿色生活方式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新技术的应用还需要一系列子系统的支持才能不断推动公众绿色生活方式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