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振丰 《学术论坛》2012,(6):201-204
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和职业特征决定其校园文化只有融入企业文化,才能更好地发挥其育人功能。高职文化和企业文化有着各自独特的内涵和本质特征,但两者的建设主体在时间和空间上有着密切联系,今天是高职院校的学生,明天将成为企业的职工。因此,高职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融合,不仅必要,而且完全可能。文章从文化建设的不同层面,即分别以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的对接为目标,探析实现校企文化对接与融合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由于目前文化市场人才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互不对接,出现既缺人才又有就业压力的矛盾.对此,应建立文化市场与高校艺术专业人才培养对接机制,包括专业设置与行业需求对接、人才培养类型与人才层次需求对接、教学内容与行业发展对接、实习与就业对接、创业与创业基地对接等.  相似文献   

3.
高校文化建设。是一所学校的办学传统、办学理念和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高职教育文化建设,既与普通高校有一定的共性,又有其独特的个性,是一种具有职业特征、与行业企业文化紧密融合的文化。研究和建设高职文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对高校博物馆社会化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结合近年来部分高校博物馆与企业合作的部分案例,对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5.
作为语际交流的一种手段和过程,翻译时常会遭遇文化个性的冲突。文化因素在翻译过程中所造成的困难是翻译研究的重要内容;而对文化意象理解的错位以及思维方式和认知视点的差异,则是影响翻译活动顺利进行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6.
企业文化持续发展的企业家特质文化植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企业家的特质及其在企业文化中的作用 ,阐明企业家是保障企业文化持续发展的发起者、推动者、设计者和组织者 ,剖析了企业家特质文化植入企业组织文化的制度约束与障碍 ,提出了企业家特质文化的植入模式。  相似文献   

7.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旨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战略命题。高校文化建设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高校可以通过培育人才、传承文化薪火、创新文化精神等途径,推动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高校文化建设必须适应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新要求,具体包括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结合、与社会总体发展结合、与人民需求结合。同时,高校文化建设需要遵循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包括多元中立主导,继承中谋创新,交流中促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企业文化管理中的文化错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景平 《社会科学》2002,(12):65-69
本文指出 ,企业文化理论是 2 0世纪人文主义思潮对以科学理性为基础的管理科学的反拨和丰富发展 ,并以此为参照提出我国企业在文化管理的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文化错位。它一方面表现为轻视科学 ,断章取义地割裂企业文化理论 ;另一方面表现为高级文明成果在低文明基础上的被同化  相似文献   

9.
高校职业文化与高校校园文化其他组成部分相比,既有共性特征,又有个性特征。职业性、教育性、竞争性、实践性、动态性、社会性、专业性等特征是其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0.
《白鹿原》的文化张力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军 《殷都学刊》2005,(1):85-88
小说的文化张力不仅是一种叙述结构,同时也是一种将文化意义引向纵深的形式。新旧交织的历史文化背景,作者以现代理性反思历史的立场,对形成作品的文化张力起着关键作用。文化张力表现在文化人格与时代错位,实践理性与政治旁观,儒教禁锢与个性解放,宗法文化的规范与消解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在由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型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文化错位”现象。从表面上看,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深层次依然保持着古老而沉重的传统文化的“超稳定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中国人的生存方式和活动方式。传统生活的经验主义和人情化的文化模式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是一种强大的文化障碍,影响着真正的现代性在中国社会生成。从根本上修正这种“文化错位”,才能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效承接。  相似文献   

12.
顾楚丹  杨发祥 《社会科学》2022,(12):152-161
不确定性的文化分析框架包含“不确定性文化脚本—不确定性体验和行为实践—不确定性再生产”三方面的内容。沿着“文化脚本—行为实践—文化再生产”的路径,以巨型互联网平台企业字节跳动为案例的研究发现:互联网企业不回避不确定性,无论是企业层面还是员工层面都内化了对于不确定性的认知,企业讲着“拥抱不确定性是最优解”的故事,甚至将其发展成为一种治理术:一方面以不确定性为鞭,收获员工“野蛮生长”创造的超预期价值;另一方面以不确定性为由,在雇佣关系中以弹性灵活取代了责任承诺,同时也消解了员工不满。这种文化作为一种惯习,成就了“互联网人”工作不安全感的潜在认知,也塑造了他们跨边界的职业实践,以及结构化的“工作与生活失衡”。不确定性构成了企业及其员工共同认同的文化规范,指导着其日常生活实践,这种文化也随着“互联网人”特殊的职业体验、频繁的职业流动,以及行业的拓展、数字产业的跨国化和金融化得以不断再生产。  相似文献   

13.
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对接与融合才是深层次的合作。高职院校要创建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实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实现高职学生就业的"零适应期",两种文化的对接与融合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区域文化是中国文化发展历程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这一区域各民族共同发展创造所得。通过对辽宁区域音乐文化的深度关注、发掘与传扬,充分利用区域音乐文化资源深入开展具有时代性、民族性的音乐创作与科研实践,推动区域音乐文化向更高层次发展,促进高等音乐教育资源与区域音乐文化资源的对接,实现两者的功能转换,进一步促进辽宁区域音乐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张巧念 《兰州学刊》2013,(12):215-217
大学生学职业的“柔性对接”,应基于学业发展的现实结果和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基本素质和类型要求而发生.因为,高校提供的专业教育所呈现的专业性课程教学和社会性实践活动,是实现学职业柔性对接最具“柔性”的部分和资源;对大学生学业发展和学职业对接中出现的问题做出准确具体的判断,并在此基础上帮助他们主动有效地认知和选择,实现大学生在专业知识、迁移知识和适应能力方面发生变化,并帮助他们适应学职业环境变化需求,以及在学习行为、态度和观念方面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6.
企业文化是八十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的一种文化现象。我国的经济特区和一些大都市在此期间也相继出现了这种文化现象。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企业文化已经成为我国许多企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地说,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技术经济因素之外所独具的价值体系、行为方式、文化积累、文化传统。它包括企业的价值观念、企业经营理念、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行为规范和思维方法等。 企业文化虽然发端于西方国家,但在传入我国后,却在许多企业获得迅速发展。这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内在的根源和深厚的基础,它是东西方文化交流、冲突、选择、融合的结果。现在,我们的企业要创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就必须从中华传统文化中吸取精华,努力挖掘传统文化尤其是作为主流文化的儒家文化中有生命力的部分加以创新,使之与现时对接。下面试从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入手,谈谈在建设现代企业文化中,如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7.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开展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专业文化教育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与实践探索,对高等职业院校做好新时代教育任务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围绕学生发展这一中心,开展专业背景下的职业精神、企业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的建设和熏陶,全方位、多途径提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有力提升学生的意识形态境界、职业竞争力和人生幸福感,从而更有助于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8.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问题出在选题失准、追求错位、对接不紧、需求不旺和中介不力的现状上。战略对策应是正确的整合资源 ,突出特色 ,创新机制 ,建立网络 ,促进转化。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化进程中,面对他者文化的界域拓展与自我文化的梯度落差,在西方文明的强势辐射、中国文明的对接滞后与普世文明的认同偏离的境遇裹挟中,中国文化表征出某种焦虑的心理状态.基于全球化这一公共性实践与反思的时代视野,站在历史与现实的维度上,揆诸历史单一维度的乏力应对、全盘西化的盲从应对与中国本位的固守应对三个维度的举措,前瞻多元维度的协作应对、中西对接的交互应对与中国文化的超越应对是当代中国文化焦虑的应然路径.  相似文献   

20.
政府的职能与角色错位、公司治理结构仅具形似、市场治理体系不完善以及企业非正式制度惯性是中国国有企业治理改革深化的主要现实障碍。正确定位国有企业治理中的政府角色与功能、切实加强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与机制的建设与完善以及重视并加强公司治理文化的适应性建设是中国国有企业治理改革进一步深化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