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国家兴亡, 事业盛衰, 关键在人. 茫茫人海, 很多领导者却感叹"人才难得".人都有长处和短处,长与短共存,构成了人的本身.人皆有才,如何发挥,其实在于管理者如何用人. 识长知短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皆有长和短,用人者必识人之长短.清代学者魏源说:"不知人之短, 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 "只有善于识别长处和短处,才能做到知人善任.唐太宗之所以能善用人才, 开创了大唐盛世,首先在于他"知人".他曾对当时的几位重臣评价说, 长孙无忌善避嫌疑,机敏果断,但用兵非其所长;高士廉通今博古,雅有节操,但不能直言劝谏. 于是长孙无忌被任命为吏部尚书, 高士廉被任命为侍中,使他们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2.
吉星 《人才瞭望》2014,(3):75-75
明代宰相张居正自幼才华出众,“神童”“才子”的桂冠戴了不少,但由此亦使他产生了骄傲自满、目空一切的思想.据说,张居正同艾自修是好朋友,这年两人同时中举,但张居正名列前茅,而艾自修却列榜尾.这时,张居正洋洋自得,出一上联给艾自修对:  相似文献   

3.
张居正是明朝名相,他在执政的十年中,大胆地从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进行重大改革,使国家安定,经济发展,一时出现清明富强的景象. 据说,张居正2 岁那年就认得"王日"两字,被家人认为是神童.13 岁参加乡试时,他年龄最小,却沉着冷静,写了一篇非常漂亮的文章,要不是当时的湖广巡抚顾辚爱才,有意让张居正多磨炼几年,他肯定中举.经过几年的发愤读书之后,张居正考上了进士,开始步入仕途.这一年他才23 岁.  相似文献   

4.
兴也用人,衰也用人。小平同志南巡时曾经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国家如此,一个县的发展也是这个道理。我们在工作实践中深切感到,句容要赶超发达地区,必须在用人上求突破。因此,近几年来,我们坚持从句容的实际出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增强用人胆略,不拘一格使用干部,为全县经济发展注入了巨大推动力,也逐步形成了具有句容特色的用人方略。 做法之一:谁有本事谁当家 “为政之本,在于任贤”。“贤”就是德才兼备。以实绩论德才,着重是四看:一看是否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二看是否具有敢闯、敢试、敢冒的开拓创新意识;三看是否具有从事经济工作的实际本领;四看是  相似文献   

5.
官在得人     
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叫做“官在得人,人不在多。”他曾以伟大气魄,否定了吏部提出的内阁编制7000余人的奏议,而果断裁定为700人。他大胆而独具慧眼地选用了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一批贤才,从而实现了我国历史上素负盛名的“贞观之治”,赢得了“上君”之誉。 李世民的这一选人用人经验弥足珍贵,于今启迪多多。任用人才乃国家兴盛之根本。为政之要,在于得人。得什么样的人? 当然是房玄龄、杜如晦那样  相似文献   

6.
看德识干部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凸显了"德"在选人用人方面的首要地位.德是选拔好干部的标准,更是选好干部的关键,要把干部"德"的考察抓深抓细. 因岗分层设置"德"的考察内容.根据干部的级别、岗位、工作性质等不同情况,确定干部德的考察范围和考察重点, 突出考察针对性.如对乡镇领导干部德的考察,要重点看其是否坚持正确的发展观和政绩观,是否存在官本位思想,是否存在团结意识不强、价值取向偏离的问题,是否存在形象工程、收受礼金、用人唯亲等现象;对部门机关干部德的考察,要重点看其工作作风、服务态度,是否有工作拖沓推诿、忙于应酬、吃拿卡要等行为;对基层干部德的考察, 要重点看其对群众的感情和态度,是否能够安心本职工作、倾听群众呼声,真正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  相似文献   

7.
识人才能用人 不了解一个人,就不能用好一个人。这句话对任何一个单位领导而言,都是真理!惟其如此,才能力戒盲目用人。因此,现代社会中流行"识人才能用人"的口号。 怎样才能识人?其先决条件在于能公正无私,一视同仁;领导必须具备如此胸襟,方能发掘真正人才。人才如犹冰山,浮于水面者仅30%,沉于水底者达70%。 归纳知人之难的原因,首先是客观障碍:  相似文献   

8.
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先生,被日本称为“经营之神”。他在用人方面有其独到的理解。我们可以把他的思想总结为:糊涂用人智慧—70%原则。这种管理思想,是中国“中庸”思想的发展,通过70%原则,在70%的层面上获得均衡,可以有效地处理用人中的矛盾问题。“水至清则无鱼”,也许70%原则能更有效地解决用人中的矛盾。  相似文献   

9.
我们用人时,主要考察人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看他是否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否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否做到政治坚定、遵纪守法、严以律己、勤政廉洁;是否具备谋划判断、组织协调、改革创新等管理能力等等。这些素质和条件对于任何一个所要使用的人来说,确实是必不可少,必须具备的。但本文在这里要说的是,我们除了考虑上述因素外,是  相似文献   

10.
林肯用人     
林肯用人,主要看长处。他用人一不计较这个人是不是自己的竞争对手,二不计较这个人有没有贬低过自己,三不计较这个人有没有严重缺点,四不计较这个人将来对自己有没有威胁。美国历届总统都喜欢挑选在选举中支持自己的人进入内阁,而林肯1860年当选总统后,却出人意料地将三个瞧不起他,并且是选举中的竞争对手招入内  相似文献   

11.
谈林则徐的人才观□黄文雅林则徐的禁烟抗英史绩,是国人所共知的,而他的尊重人才、管理人才的远见、方略则鲜为人知。我们在追忆英雄爱国史绩的同时,应当重温他的管人经验和用人观点。林则徐不仅善于发现人才,而且也善于管理和使用人才。他既有伯乐的慧眼,又有管人的...  相似文献   

12.
扯掉面纱现真容 长期以来,干部提拔总是带有一种神秘色彩。组织上派去一个干部,不知根不知底的人总少不了妄猜他来自哪枝哪叶,即便是正道来的,也要看他新官上任的“三把火”,火灭了要看他“头三脚”,折腾差不多了,人们才明白他是“老几”。难怪任人唯亲、任人唯钱、 “暗箱操作”等用人不正之风的报道屡见不鲜。 在民风淳朴的湖北省南漳县不是这样,近年来在用人制度上他们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干部提拔前先拉出来“亮相”,让人们“掂量”个“半斤八两”,群众在说长议短中识别了干部,干部一旦走马上任已是连皮带瓤的熟悉面孔。 拉…  相似文献   

13.
1995年9月,外商在中国投资已超过1100亿美元,在“三资”企业的中方员工达1200多万,还有近一百万中国人担任着管理者或技术指导的职位。跨国公司海外机构的管理层结构、用人方略正在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4.
焦延福 《人才瞭望》2007,(10):102-102
用人的艺术是企业永远值得研究的课题和学问。企业是人创造的,财富也是人创造的,人是一切职业的成功前提和根本,而人才资源更是企业的财富。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如何充分用人是当今管理者成败之关键,也是企业发展兴衰的关键。对一个成功的管理者来说是“全才”,但他之前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懂得适时“识才”和“量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明湖广江陵县(今属湖北境内)人。明世宗嘉靖年间进士及第,明穆宗、神宗时任补相,饬吏治,整边备,信赏必罚,令行禁止,海内称治,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之一。张居正不仅为官勤廉,政绩显赫,而且在家教方面颇有见地,为人称道。 张居正的四子张懋修自幼聪敏,好学善思,初学作文,便知门路,人们都说他会早有建树,闻达于世。但是,懋修接连两次科举应试均名落孙山。对爱子的两次科考失利,张居正既未漠不关心、置若罔闻,也未怒其不争、横加责备,而是给儿子修书一封,以自己的经验教训,细致地…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的用人所长艺术赵修明,刘明杰毛泽东既是我党一位伟大的革命家、战略家、军事家和理论家,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领导者。经过长间革命实践的锻炼,他的用人之术愈加纯熟,出神入画。他不仅借鉴古代政治家的用人之道,为我党提出了任人唯贤的路线、德才兼备的标准等一...  相似文献   

17.
曲士 《人才瞭望》2015,(1):69-70
从古至今,如何选拔人才都是当政者的难题。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标准,甚至换一个人上台就换了套标准,但这些标准却未必合理。下面就来看看古代选才取士的误区;这也值得今天的管理者借鉴。以言取人有些用人者常常被他人的花言巧语所惑而轻率地用人。孔子就很憎恶这种言论上的君子行动上的小人,他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主张在用人上既"不以言举人",也"不以人废言"。战国时,秦军攻打  相似文献   

18.
用人贵适时     
有些领导用人,不太注意用人时机的把握,往往将人才最"闪光"的时期错过,使人才的最大优势和潜能未能充分发挥;或者,在最需要人才时没能抓住有利机会和时机起用人才,从而给工作和事业带来损失。 适时用人,让人才"闪光"。用人适时是指领导者应当注意用人的时期及用人的时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辉煌时期,这一辉煌时期是用人者和人才"合作"的结果。人才之所以能发出自己的绚烂的光彩,是与  相似文献   

19.
胡慧平 《人才瞭望》2005,(12):94-95
扬长避短是用人的基本方略。似乎只有长处才是可用的,短处只能避之。其实,长处与短处是相对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只要科学引导,短处同样是人力资源配置的“闪光点”。一位专门从事人力资本研究的学者说过这样的话:“发现并运用一个人的优点,你只能得60分.如果你想得80分的话,就必须容忍一个人的缺点.发现并合理利用这个人的缺点和不足。”这话既有新意又富哲理。  相似文献   

20.
自古以来,人们常常感叹:“用人难,识人更难。”周恩来作为党和国家杰出的领导人,以对社会主义事业高度负责的历史责任感,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宽阔胸怀和远见卓识,创造性地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同当时干部队伍建设实际结合起来,运用辩证的思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识人方略,为党和国家准确选拔大批优秀人才,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德为先——周恩来认为识人要先观其德 古往今来,德才兼备已是公认的识人用人标准。墨子说:“尚贤者,政之本也。”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有解释:“惟才德皆备皆贤士也。”周恩来在坚持识人用德才标准的同时,认为识人要先观其德。1943年4月22日,他在中共中央南方局为干部做报告而写的提纲《领导与检查报告大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